不過,政治這個層麵的東西,現在和元霄完全沒有牽扯。


    再說了,他對於這個世界,其實還是比較陌生的。


    給他的感覺,很像是經過末日之後未來的藍星。


    不過近來,隨著認知的增多, 這個假設漸漸被他否定。


    最簡單直接的證據,是牛頓定律發現後,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為了驗證,對布魯雅恒星係的行星展開了研究。


    <a id="wzsy" href="https://www.tsxsw.la">tsxsw.la</a>


    這也是元霄接觸世界天文學的好機會。


    布魯雅恒星係,一看和藍星以前的恒星係非常類似。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不是藍星以前的那個恒星係。


    這說明,他原先以為的世界背景是錯誤的。


    這個世界形成現在的樣子, 有其他原因。


    更加合理的解釋, 是平行宇宙。


    可是,平行宇宙怎麽解釋文化曆史背景的一致性。


    李白、牛頓、梁啟超等等的曆史名人,一個不差。


    前提是被挖掘出來。


    這些也隻是元霄日常心中所想。


    普琳希斯公國政治體製暫且不說,侯嘉錫將元霄安頓好之後,晚上有一頓接風宴。


    元霄在公國這邊,物理化學領域,也是小名人。


    兩個關鍵的理論,都是他考古發現的。


    因此接風宴聚集的,是國立大學化學和物理的研究者。


    “大家都是慕名前來,”侯嘉錫舉杯,“這位就是元霄老師了,這杯酒大家幹了。”


    眾人舉杯一飲而盡。


    原來這就是元霄啊,和電視上看到的,還真是不一樣。


    不過看過去似乎沒有什麽架子。


    考古發現者,對於相關領域的學者而言,是值得尊重的。


    但也僅限於尊重。


    考古,是挖掘前人的智慧。


    而研究, 則是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衍生。


    二者互相關聯,又沒有確切的聯係。


    在研究者麵前, 元霄並不具備“研發”能力。


    值得尊重,但是沒有崇拜的必要。


    當然了,大家不會傻到提起這樣的話題。


    畢竟侯嘉錫的臉麵還是要給的。


    由於是元霄的接風宴,話題自然是以他為中心展開。


    說來說去還是兩大理論的發現。


    國立大學的教授們,更加傾向於聽元霄吹噓發現過程。


    講故事,對於元霄而言,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曾經有一世,他就學習過評書,說起來自然是繪聲繪色。


    元霄自然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目的,隨口問著兩個理論的現狀。


    網絡上可以看到的信息,但科技理論,業內人士知道得更快。


    “化學界的話,”一名教授回答,“元素周期表可以說坐穩了寶座。”


    這一點母庸置疑,元霄也是心中有數。


    集大成的東西,拋出去就是鎮山之寶了。


    “不過,”那名教授看了眼元霄, “元老師的牛頓力學, 似乎有點小爭議。”


    元霄笑了:“諸位說起來, 才是化學物理行業內的精英,研究相關課題多年。


    我不過是一名運氣好的發現者,和大家是無法比擬的。


    這裏還要多多請教諸位教授。”


    謙虛的態度,無疑讓在座的所有人都很滿意。


    其實他們,也是這麽看待元霄的。


    “孫教授是化學領域的,物理這塊我來說吧,”另外一名教授接過話題,“其實在我們研究者看來,學術問題有點小爭議,都是很正常的。”


    元霄點頭:“我在網絡也看到了,是不是第一行星近日點偏差的事情。”


    那名教授搖頭:“那是天文領域,有的物理學家,認為隻是誤差,並不能撼動牛頓力學。”


    元霄心中一沉,這裏用到了“撼動”這個詞匯,說明物理學界內部的爭議,比他想象的還要嚴重。


    有他不知道的事情發生了,還沒有在網絡上曝光。


    那名教授開始解釋。


    元霄公布的牛頓力學裏麵,提到了一個概念“以太”。


    這個嚴格說起來,最早並不是牛頓發明的。


    所謂的以太,簡單地說,可以認為是一種存在在整個宇宙空間、看不見的物質。


    恒星旋轉,帶動以太形成旋渦,從而使得行星圍繞著恒星轉動。


    這是牛頓之前對於以太的理解。


    不過牛頓對於行星的運動,他采用的是引力的模型進行解釋。


    說到這裏,本來以太的存在,牛頓可以抹除掉。


    但是牛頓的《自然定律》裏麵,並沒有徹底舍棄以太的概念。


    原因很簡單,牛頓力學,都是在絕對空間的基礎上成立的。


    而存在在整個宇宙世界的以太,恰恰可以證明宇宙這個絕對空間的存在。


    也就是說,雖然以太對於牛頓力學,沒有什麽根本影響,但是也沒有舍棄的必要。


    因此牛頓的書籍裏麵,提到了相關的概念。


    元霄聽了,他頓時知道問題所在了。


    那名教授的解釋繼續。


    《自然定律》裏麵關於以太的簡單描述,卻誤打誤撞在另外一個領域發生了作用。


    那就是物理學家對光的研究。


    這個研究是聯邦的物理學家提出來的,他認為以太是光傳播的媒介。


    這個世界目前的物理學水平,對於光的波動性已經得到了肯定。


    也就是說,光是波的一種。


    那就像聲波或者水波,光波的傳播自然也需要媒介。


    以太成了最好的選擇。


    一切似乎在這裏就解釋通順了。


    可是,又一名叫弗羅茲的聯邦物理學家,進一步研究了其他的領域。


    這個領域就是電學和磁學。


    電磁學這塊,世界也有不少的考古資料了。


    麥克斯研究算是很順利,他很快找到了電磁之間的關聯。


    相關出現的方程,稱之為弗羅茲方程。


    聽到這裏,元霄疑惑,藍星這塊的方程,叫做麥克斯韋方程。


    他忍不住問:“這個方程,不是考古發現的嗎。”


    那名教授愣了一下:“按照弗羅茲教授發表的內容看,似乎是他自己研究的。


    不過聯邦以前也出現過,把考古的發現,直接作為自己研究成果的。


    所以真實情況我們也不清楚。”


    元霄深以為然。


    不過這個叫弗羅茲的物理學家,多少也有兩把刷子。


    他把以前的實驗數據,代入自己的“弗羅茲方程”後,很快就計算出了電磁波的速度。


    每秒三十萬公裏。


    這和目前測到的光速一致。


    如此的結果,很容易讓人想到,光也是一種電磁波。


    這等於說,世界的物理學界,將光學也納入了電磁波的範疇。


    問題就出現在這裏了。


    一套是描述物質之間相互作用的牛頓力學。


    另一套是描述電磁現象的電動力學。


    更關鍵的是,二者之間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有一個全時空英靈係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鏡不止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鏡不止水並收藏我有一個全時空英靈係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