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痛的折磨隻是餘俊賢遭遇的童年痛苦生活的一個方麵,比病痛更難忍耐的是物質上的貧窮――饑餓!


    他出生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後期。[]時代的烙印深深銘刻在了那個時代的每個人身上,餘俊賢自然不能例外!


    那個特定時代所產生的特定的政治影響,在這塊純屬邊遠山區的窮鄉僻壤,倒不覺得有多麽深刻。


    充其量就是過一段時間學學毛主席語錄,吃吃憶苦思甜飯,揪幾個地富反壞右和牛鬼蛇神,連帶噘公罵婆的潑婦和亂搞男女關係的男人女人,在定期召開的鬥私批修大會上,給他們掛上用白紙黑字硬紙板做成的大大小小的牌子,在眾目睽睽之下,被民兵連推帶搡帶到台子上,接受廣大貧下中農的批鬥和再教育。


    然而,根深蒂固的吃大鍋飯機製,卻把一部分貧下中農給坑苦了,餘家便是其中的一個縮影鬮!


    當時餘家八口人,父母,一哥一姐,一弟兩妹,連他八張嘴,全憑他父親一人掙工分,母親隻是個半勞力。


    一個勞動日一毛二分錢,要養活一家八口人,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所以生產隊年年結賬,餘家年年欠款。


    欠款就意味著分不到口糧,因為在那個年代,憑人頭分東西的時候很少。分不到口糧的直接後果是餓肚子!饑餓的感覺直到現在還讓俊賢刻骨銘心。


    印象最深的是,上小學二三年級時,下午下學回到家裏,第一件事就是先到處找吃的。找不到之後,餘俊賢就坐在他家堂屋那張五鬥桌邊那兩把羅圈椅上,高一聲,低一聲,長一聲,短一聲的大哭小叫:


    “餓死我了,飯中沒有媽?媽,飯中不中?”


    每逢這種時候,慌慌張張從地裏趕著回來,就一頭紮在灶火裏,手忙腳亂張羅著做飯的媽媽,剛開始哭鬧的時候,或是飯馬上就要做好的時候,聽著兒子撕心裂肺、肝膽欲摧的嚎叫,還會耐著性子安慰幾句哦:


    “俊賢乖,飯馬上就好了,你再等一會兒啊乖,再忍一會啊乖。”


    而若是剛從地裏回來,鍋還沒燒著,或是兒子嚎時間長了,讓媽媽承受的心裏痛苦達到了極限,再也難以承受時,媽媽便會厲聲嗬斥他幾句:


    “餓死你哩,就你饑,是餓死鬼托生哩!”


    “饑了那咋弄?沒啥吃,把我丟鍋裏煮煮,讓你吃了吧!”


    因為實在沒有吃的,俊賢他媽有時候從地裏回來,或是去地裏給豬拽菜時,會偷功摸夫,順手牽羊,順便掐一把紅薯葉啦、摘一把豆角或是一個小南瓜啦,提心吊膽、遮遮掩掩的回到家裏,做給孩子們吃。


    小孩子不懂事,口沒遮攔,更揣測不出大人們有時候的問話是什麽意思,有什麽意圖。有人問起,那就直說。有一次,村東頭有個俊賢給他稱呼叫哥的鄰居,在早飯後見到俊賢時,很隨意的問了聲:


    “俊賢,你家飯時(他們這一帶,習慣把吃早飯的時間稱“飯時”)吃哩啥飯?


    “饃菜湯!”


    “啥菜?”


    “南瓜菜。”


    “你家在哪裏弄的南瓜?”


    “媽媽在前坡地裏摘的。”


    就是這幾句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的簡短對話,俊賢第二天飯時,被他父親結結實實揍了一頓!


    因為就在前一天晚上,生產隊裏搭工計分時,俊賢他這位“哥”,當著全村群眾的麵,向生產隊長揭發了俊賢他媽偷生產隊裏南瓜的事。


    結果父親受到株連,當即被扣掉一個勞動日的工分,在群眾會上做了檢查;而他媽媽則要在第二天晚上,專門召開批鬥會進行批鬥……


    就這樣,饑餓的感覺,就像夢魘一樣,始終纏繞著俊賢一家,困擾著他的父母,貫穿了他的整個童年和少年時代。


    他的父親長期為生活困難所迫,脾氣一天天變得暴躁起來,時不時就會因吃的、穿的、用的不湊手,或是逢年過節串親戚,買禮物多少、質量好壞等等問題,和俊賢他媽鬧得不可開交,吵得不亦樂乎!


    這樣的一直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生產隊包產到戶,解散大集體,實行家庭聯產責任製,按存款分糧分紅分財產、樹木、牲畜時,餘俊賢家則因為長期欠款,除了分到極少一點口糧維持眼前生計和一頭牛外,再沒有其他任何值錢的東西屬於他家。


    於是,農曆三四月間,當滿柿樹的柿花、柿毛毛、柿疙瘩落地時,俊賢清楚地記得他還和媽媽一道,到樹下拾了回來,曬幹磨麵,然後蒸成黑窩窩頭,供全家老少充饑!


    讀者朋友,你吃過這種窩窩頭嗎?


    華語第一言情小說站――紅袖添香網為您提供最優質的言情小說在線閱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老師,你真不要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學人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學人生並收藏老師,你真不要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