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點頭稱“是”,假意未見水溶臉上的落寞之情。
飯閉,水溶與林如海去了書房密談。隻留下黛玉陪著太妃四處走走。
待黛玉梳洗完,正欲寬衣安寢之時,一陣敲門聲響起。雪雁忙披了衣去開門,黛玉聽見門外那小廝說是林如海有事要見她,此時約摸已是子時,黛玉料定是發生什麽大事了。穿了衣,隨便地綰了散下來的發。急急得出了門也沒要雪雁跟來就和那小廝去了林如海的書房。
原來,午飯後北靜王與北靜王太妃一直與他聊到晚飯十分才離開,原是朝中動蕩不安,皇上欲意立儲,卻仍意猶未定,各皇子也為了這儲君之位你爭我奪,其中便有聖上最愛之子――怡親王。聖上實在不忍,心中卻已有計較,便將這樣的爛攤子交到了林如海的手上。
林如海深念先帝時期六龍多珠之廝殺慘烈,如今聖上之子諸多,而他有萬念俱灰隻一心想顧好愛妻遺女,自不想加入這紛紛擾擾塵世間。一時不知如何是好,一直從晚飯間在書房中坐到現在,忽想到黛玉自小聰明異常,也曾在先北靜王在世時幫忙出過幾次主意。[]於是想到不妨呼她來試試。
“父親,玉兒來了。”
“玉兒,快這邊坐。”
看見黛玉,林如海的臉上又露出了那種溫柔慈愛的神色。林如海招手喚她至自己身邊坐下。粗糙的大手輕輕的撫著她的頭,卻掩不住他內心的焦急。
“父親,北靜王與太妃此次前來,該不僅是來吊唁母親的吧。”
見林如海點點頭,不說什麽。黛玉在來的一路上便已猜到事情始末。
“是為了立王儲的事情吧。父親也知,皇上雖未明言卻心中以將六子怡親王定為最佳人選。隻是因宮中覬覦太子之位的人過多,皇上憂心六皇子勢弱不能力敵,就想要父親進宮助他一臂之力是嗎?”
林如海訝異得看著黛玉,他找這孩子來原本隻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並沒有太大的希望。誰知這孩子一鳴驚人,簡明扼要的說出了重點。
“那玉兒,你怎麽看?”
“父親早已厭倦了這樣的宮廷鬥爭,因此定不想進宮,但是無奈皇命難違。依玉兒之見,父親不妨先抱病拖怠延誤,再用假死來躲過一劫。隻是我林家不能無後,玉兒願為父親解此憂患。”
聽罷,林如海的眼中早已彌漫上了一層濃霧,有女如此夫複何求。隻是敏兒遺願要他好好照顧黛玉,他又怎忍心將她推進著火坑。黛玉似是猜到了林如海的憂慮,笑道。
“父親放心,玉兒一定會好好照顧自己的,更何況往後還有外祖母家庇佑,北靜王爺也會助玉兒一臂之力。至於母親,父親放心,帶到成大事之日,玉兒定和父親團聚,到時再尊母親遺言也不遲。”
林如海聽了,愈發老淚縱橫,感慨萬千。但最終還是執拗不過黛玉,點頭同意了。次日清晨,便見北靜王於書房中,麵稟昨夜之事。北靜王聽後感歎黛玉之孝,慰林如海曰,定照顧好玉兒,也叫他放心。
第三日,北靜王攜北靜王太妃回金陵。黛玉代父送至渡口,方上船,在艙中一靜屋,屋中隻剩下北靜王、太妃與黛玉三人。見太妃不舍離去,黛玉寬慰道。
“幹娘放心,待玉兒到了金陵,一在外祖母家安頓下來,便去府上探望幹娘。”
“乖玉兒,真是舍不得你這樣的玉人兒。一定要快些來,我很想你的。可憐我那妹子死得早,否則也不會留你一人在世上孤苦伶仃。”
說著又流下淚來。黛玉忙捏了帕子給太妃拂淚。
“母親,別哭了。玉兒身子弱,別又找了她也跟著。”
水溶見狀,也勸道。聽了這言,北靜王太妃撲哧一聲笑出聲來,道。
“瞧他說的,我道是關心著我這老婆子,原是怕哭傷了你的玉兒。”
如此一說,兩人的臉騰地一下子就紅了。黛玉低頭不語,水溶則疾聲答辯。
“哪有?”
看著黛玉粉麵含春,又忙得轉換話題。
“不早了,該開船了。”
黛玉聽了,如獲大赦一樣,起身對著北靜王、太妃行了禮。
“玉兒在此告退,不敢耽誤王爺、幹娘。”
“玉兒這就走了?讓水溶送送你吧。”
北靜王太妃緊緊握住黛玉的手,不舍得讓她走。又示意水溶出去送送她,被黛玉阻止。
“看幹娘說的。到時黛玉又免不得將王爺送回來。這樣你送我我送你,什麽時候才能開船?就到這裏吧,黛玉自會回去的。”
太妃想來也是,可又怕誤了航時,這得站在船頭。看著船漸行漸遠,黛玉的身影消失在眼前。這才歎了口氣,讓侍婢打起簾子進了船中。水溶雖未出來,但一直隔著竹簾子,看著黛玉,還望時間能過的快些,他也能快些再見到她,一解相思之苦。
正道是:
賢女孝解慈父憂,靜王苦思林家女
在家中又住了近半月之久,一想到林如海想到愛子愛妻相繼離世,又因自身即將與愛女別離更是千般滋味在心頭,到是真的鬱鬱病了。黛玉心中也甚是不舍便自作主張,代父修書一封。
本書由本站首發,請勿轉載!
飯閉,水溶與林如海去了書房密談。隻留下黛玉陪著太妃四處走走。
待黛玉梳洗完,正欲寬衣安寢之時,一陣敲門聲響起。雪雁忙披了衣去開門,黛玉聽見門外那小廝說是林如海有事要見她,此時約摸已是子時,黛玉料定是發生什麽大事了。穿了衣,隨便地綰了散下來的發。急急得出了門也沒要雪雁跟來就和那小廝去了林如海的書房。
原來,午飯後北靜王與北靜王太妃一直與他聊到晚飯十分才離開,原是朝中動蕩不安,皇上欲意立儲,卻仍意猶未定,各皇子也為了這儲君之位你爭我奪,其中便有聖上最愛之子――怡親王。聖上實在不忍,心中卻已有計較,便將這樣的爛攤子交到了林如海的手上。
林如海深念先帝時期六龍多珠之廝殺慘烈,如今聖上之子諸多,而他有萬念俱灰隻一心想顧好愛妻遺女,自不想加入這紛紛擾擾塵世間。一時不知如何是好,一直從晚飯間在書房中坐到現在,忽想到黛玉自小聰明異常,也曾在先北靜王在世時幫忙出過幾次主意。[]於是想到不妨呼她來試試。
“父親,玉兒來了。”
“玉兒,快這邊坐。”
看見黛玉,林如海的臉上又露出了那種溫柔慈愛的神色。林如海招手喚她至自己身邊坐下。粗糙的大手輕輕的撫著她的頭,卻掩不住他內心的焦急。
“父親,北靜王與太妃此次前來,該不僅是來吊唁母親的吧。”
見林如海點點頭,不說什麽。黛玉在來的一路上便已猜到事情始末。
“是為了立王儲的事情吧。父親也知,皇上雖未明言卻心中以將六子怡親王定為最佳人選。隻是因宮中覬覦太子之位的人過多,皇上憂心六皇子勢弱不能力敵,就想要父親進宮助他一臂之力是嗎?”
林如海訝異得看著黛玉,他找這孩子來原本隻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並沒有太大的希望。誰知這孩子一鳴驚人,簡明扼要的說出了重點。
“那玉兒,你怎麽看?”
“父親早已厭倦了這樣的宮廷鬥爭,因此定不想進宮,但是無奈皇命難違。依玉兒之見,父親不妨先抱病拖怠延誤,再用假死來躲過一劫。隻是我林家不能無後,玉兒願為父親解此憂患。”
聽罷,林如海的眼中早已彌漫上了一層濃霧,有女如此夫複何求。隻是敏兒遺願要他好好照顧黛玉,他又怎忍心將她推進著火坑。黛玉似是猜到了林如海的憂慮,笑道。
“父親放心,玉兒一定會好好照顧自己的,更何況往後還有外祖母家庇佑,北靜王爺也會助玉兒一臂之力。至於母親,父親放心,帶到成大事之日,玉兒定和父親團聚,到時再尊母親遺言也不遲。”
林如海聽了,愈發老淚縱橫,感慨萬千。但最終還是執拗不過黛玉,點頭同意了。次日清晨,便見北靜王於書房中,麵稟昨夜之事。北靜王聽後感歎黛玉之孝,慰林如海曰,定照顧好玉兒,也叫他放心。
第三日,北靜王攜北靜王太妃回金陵。黛玉代父送至渡口,方上船,在艙中一靜屋,屋中隻剩下北靜王、太妃與黛玉三人。見太妃不舍離去,黛玉寬慰道。
“幹娘放心,待玉兒到了金陵,一在外祖母家安頓下來,便去府上探望幹娘。”
“乖玉兒,真是舍不得你這樣的玉人兒。一定要快些來,我很想你的。可憐我那妹子死得早,否則也不會留你一人在世上孤苦伶仃。”
說著又流下淚來。黛玉忙捏了帕子給太妃拂淚。
“母親,別哭了。玉兒身子弱,別又找了她也跟著。”
水溶見狀,也勸道。聽了這言,北靜王太妃撲哧一聲笑出聲來,道。
“瞧他說的,我道是關心著我這老婆子,原是怕哭傷了你的玉兒。”
如此一說,兩人的臉騰地一下子就紅了。黛玉低頭不語,水溶則疾聲答辯。
“哪有?”
看著黛玉粉麵含春,又忙得轉換話題。
“不早了,該開船了。”
黛玉聽了,如獲大赦一樣,起身對著北靜王、太妃行了禮。
“玉兒在此告退,不敢耽誤王爺、幹娘。”
“玉兒這就走了?讓水溶送送你吧。”
北靜王太妃緊緊握住黛玉的手,不舍得讓她走。又示意水溶出去送送她,被黛玉阻止。
“看幹娘說的。到時黛玉又免不得將王爺送回來。這樣你送我我送你,什麽時候才能開船?就到這裏吧,黛玉自會回去的。”
太妃想來也是,可又怕誤了航時,這得站在船頭。看著船漸行漸遠,黛玉的身影消失在眼前。這才歎了口氣,讓侍婢打起簾子進了船中。水溶雖未出來,但一直隔著竹簾子,看著黛玉,還望時間能過的快些,他也能快些再見到她,一解相思之苦。
正道是:
賢女孝解慈父憂,靜王苦思林家女
在家中又住了近半月之久,一想到林如海想到愛子愛妻相繼離世,又因自身即將與愛女別離更是千般滋味在心頭,到是真的鬱鬱病了。黛玉心中也甚是不舍便自作主張,代父修書一封。
本書由本站首發,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