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處理了原吏部尚書鄭泰、確立了新的吏部尚書裴茂之後,內閣輔臣盧植、蔡邕、馬‘日’磾、黃琬、楊彪、劉弘準備散會,金良連忙把他們攔住:“諸位,我這次提議召開內閣擴大會議,並不隻是為了處理鄭泰的用人失察的問題,還有更重要的問題。黃尚書令,您還記得內閣的前身尚書台是什麽樣子的嗎?”
尚書令黃琬笑道:“改組之前的尚書台,有尚書令一人,俸祿為千石,若是三公兼領尚書令,則增加俸祿為兩千石,儀禮亦加。尚書仆射一人,秩六百石,職署尚書事,尚書令不在,則代行處理公務。尚書左、右丞各一人,秩四百石,掌錄文書期會,佐令、仆治事。六曹尚書,秩各六百石,分別有三公曹,掌管年終對州郡官吏的考績;吏部曹,掌管選舉和祭祀;民曹,掌管一切有關修建和鹽池苑囿的管理;客曹,掌管護駕邊疆少數民族朝賀事務;二千石曹,掌管司法訴訟事務;中都官曹,掌管水、火、盜賊等治安工作。尚書侍郎36人,秩四百石,每曹6人,職掌文書起草。尚書令史18人,秩二百石,每曹3人,主書。
之前的尚書台,是朝廷政務的中樞機關,既出詔令,又出政令;負責起草發布天子詔令;朝臣選舉,由尚書台主管;還擁有糾察、舉劾、典案百官之權;參預國家重大政事的謀議、決策。之前的尚書台權力雖重,但台官職位卑微,長官尚書令不過千石,尚在九卿之下,這樣位卑權重,皆由天子親任幹練之士充任。便於皇帝控製。然則,如此一來,朝政皆由天子控製。若是天子昏庸,則朝政荒廢。
現如今天子年幼。太後雖然臨朝聽政卻並不勤政,為了避免朝政荒廢,賢霆公你提議重組尚書台,改組為內閣,增強尚書的職位權限,如此這般,雖然天子與太後並不勤政,也不影響大漢朝廷的正常運轉。”
金良笑嗬嗬地看著在座的輔臣們。心裏躊躇滿誌。
金良在一個多月前,提出把尚書台改組為內閣,提升尚書的權力地位,一是為了削弱劉漢皇權的威力,二是為了拉攏內閣輔臣,三是為了適應金良熟知的三省六部製度。
這些內閣輔臣之所以同意削弱劉漢皇權的威力,是被漢桓帝、漢靈帝搞的兩次黨錮給搞怕了,盧植、蔡邕、楊彪、皇甫嵩、朱儁都吃過皇權太盛的苦頭,他們的生死並非取決於自己的功績而是取決於皇帝的心情,對於這一點兒。他們都甚為不滿,所以金良改組尚書台的提議才得以順利推行,而太後何蓮和天子劉辯為了取得這些德高望重的內閣輔臣的支持。也不得不做出了一些讓步,把一些決策權下放給了內閣。
經過金良的改組,內閣現在轄有吏部、戶部、禮部、刑部、工部、兵部等六部,黃琬為尚書令,設有兩個尚書仆射,分別有司徒楊彪、司空劉弘兼任。
吏部由原來的三公曹、吏部曹整合而成,掌品秩銓選之製、考課黜陟之方、封授策賞之典、定籍終製之法,下設四司:文選清吏司、驗封司、稽勳司和考功司。文選清吏司掌考文職之品級及開列、考授、揀選、升調、辦理月選。驗封司掌封爵、世職、恩蔭、難蔭、請封等事務。稽勳司掌文職官員守製、終養、辦理官員之出繼、入籍、複名複姓等事。考功司掌文職官之處分及議敘,辦理京察、大計。
戶部由大司農衙門改組而成。掌全國疆土、田地、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其內部辦理政務按地區分工而設司。現任戶部尚書為原來的大司農朱光,是朱儁的族弟。
大司農為九卿之一。依然存在,兩漢時大司農掌管租稅、錢穀、鹽鐵和國家財政收支,現在大司農的大部分職權都轉移到戶部衙門,大司農的職權便改為主掌勸課農桑、屯田、水利、救荒等事。現任的大司農是一個世家大族出身的老朽,本身不管事的,真正理事的是大司農丞韓浩。
工部由民曹改組而成,民曹原來掌管一切有關修建和鹽池苑囿的管理,改組為工部以後,職權擴大,職掌土木興建之製、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凡全國之土木、水利工程、機器製造工程(包括軍器、軍火、軍用器物等)、礦冶、紡織等官辦工業無不綜理,並主管一部分金融貨幣和統一度量衡。工部下設四司:將作司,掌宮室官衙營造修繕;虞衡司,掌製造、收發各種官用器物,主管度量衡及鑄錢;都水司,掌估銷工程費用,主管製造詔冊、官書等事;還有軍械司,負責軍械打造,暫被金良的中央軍軍務院掌控。
將作大匠職掌宮室、宗廟、陵寢等的土木營建,雖不是九卿之一,卻也不並入工部。
禮部則有客曹和太常衙門改組而成,客曹掌管護駕邊疆少數民族朝賀事務,太常掌管禮樂社稷、宗廟禮儀,兼管文化教育、陵縣行政,也統轄博士和太學,改組後的禮部掌管全國學校事務、文化教育、博士太學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現任的禮部尚書是一個名不見經傳卻被士人稱許的世家老朽,金良準備把這個位置留給現任北海相的孔融。
太常作為九卿之首,依然保留,負責建邦之天地、神祇、人鬼之禮,吉凶賓軍嘉禮以及玉帛鍾鼓等威文物的官員,同時負責宗教事務,不再兼管文化教育事務。
刑部由二千石曹改組而成,二千石曹原來掌管司法訴訟事務,改組後的刑部為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審核刑名的機構,與禦史台管稽察、廷尉掌重大案件的最後審理和複核,共為“三法司製”。刑部的具體職掌有,審定各種法律,複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會同三司審理“監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審理京畿地區的待罪以上案件。刑部是按州設司。
兵部是由中都官曹和太尉府改組而成,中都官曹掌管水、火、盜賊等治安工作,而太尉除了評定全國武官的功績高下、以為升降的依據外。就是作為皇帝的最高軍事顧問,改組後的兵部職掌內外武職官員的除授、封蔭之典。乘載﹑郵傳之製,甄核﹑簡練之方,士籍﹑軍實之數。兵部下設四司:武選司,考核武職官員的品級與選補、升調、承襲、封贈諸事;車駕司﹐掌全國馬政及驛傳等事;考功司,掌武職官員的敘功﹑核過﹑撫恤﹑軍旅之簡閱﹑考察﹑巡防等事;武庫司,掌全國之兵籍﹑軍器之事。
金良兼領兵部尚書,不過他這個兵部尚書並不是一帆風順就得到手的。
自從金良倡導的全民皆兵製度開始實施以來,兵部開始兼管各地郡兵、縣兵、鄉兵。這些郡縣兵雖然沒有金良的中央軍‘精’銳,戰力跟其他諸侯的戰兵卻也不相上下,有許多世家人物為了壯大自家的勢力,動用各種關係,想坐上兵部尚書的寶座。
當然那些世家人物知道金良是首倡全民皆兵,金良所掌握的中央軍是各地郡縣兵的教導軍,金良做兵部尚書應該是當仁不讓,他們就讓家族在朝廷的官吏在其他內閣輔臣麵前詆毀金良,說金良既掌中央軍,又掌兵部。襄陽朝廷的兵權全歸金良所有,金良勢力大了,原沒有野心也會變得有野心。沒準就會成為董卓第二,一時之間,那股讒言使得“董卓第二”成了金良的代名詞。
當時金良還身在河東,盧植等內閣輔臣被那些讒言所動,重新對金良產生了質疑,他們便乘著金良不在襄陽的機會,想委任尚書令黃琬的族弟黃祖為兵部尚書。
黃祖雖然在演義上出場不多,形象很猥瑣,但他在這個曆史上。因為是江夏安陸世家大族黃家的子弟,是一代名臣黃香之後。雖然他能力一般,但經過家族的刻意宣傳。三十多歲的黃祖“深通武略”的虛名已經名揚荊州乃至冀州,黃祖從江夏投奔成為尚書令、內閣輔臣的族兄黃琬,黃琬顧及家族利益,便刻意扶持黃祖上位,卻不管黃祖的實際能力跟金良比起來有天地差距。
內閣的任命書呈遞給太後審閱蓋上璽印的時候,太後何蓮鳳顏大怒,怒斥黃琬:“你身為尚書令,想委任你族弟黃祖為兵部尚書,難道內閣是你黃家所開?!你們江夏安陸黃家莫非想做皇家不成?”
何蓮何太後這樣怒斥,黃琬連忙趴伏在地,一個勁地叩頭謝罪。
何太後之所以鳳顏大怒,是因為金良隻是提議改組尚書台,真正參與改組的正是尚書令黃琬,黃琬等人把尚書台改組成內閣,架空了皇室的部分決策權,何太後並不甘心失去手中的權力,便借機發飆。
太傅盧植也一直覺得黃祖是徒有虛名,將略尋常,無法執掌兵部,隻是礙於老友麵上,沒有反駁,現在看何太後不同意,他便問道:“太後屬意何人執掌兵部?”
何太後冷冷一笑道:“首倡全民皆兵的是金良,首倡改組內閣建立兵部的是金良,最有能力統帥天下兵馬的是金良,本宮最信得過的武將是金良,他現在在河東郡與董卓麾下大將楊定、南匈奴於夫羅鏖戰,為了朝廷安危拋頭顱灑熱血,你們卻把他刻意忽略,你們捫心自問,是否有愧?!”
“金良已經執掌中央軍,若是再通過執掌兵部進而執掌天下郡縣兵,那朝廷的兵權可全歸金良所有了,金良原本可能沒有野心,可當他勢力大了,有能力問鼎至尊寶座了,野心自然也會萌生出來,沒準他就會成為第二個王莽,第二個董卓,請太後熟思之!”
何太後一拍鳳椅:“楊彪,你們弘農楊家還有許多子弟身在弘農,為董賊賣命,你們楊家為了保證家族利益,首鼠兩端,有何資格來說赤膽忠心的金良!若非金良,我與天子皆死於董卓之手,金良有再造社稷之功,你們對朝廷立下的功勞敢跟金良相提並論嗎?!金良得到今時今‘日’的權力地位,全是他一刀一戟打出來的,而不是像你們這些多半靠著父輩蔭蔽而來的!本宮把話說在這裏。便是你們這些世家大臣們都背叛本宮,金良也不會背叛本宮!”
在宮中當值的王越、吳崇等人皆抽出兵器,對楊彪等人怒目相向。楊彪這才意識到,他們身在襄陽。在這裏不論是皇宮還是襄陽外圍,守備兵馬全是金良的嫡係,他們若再強行把原本該屬於金良的兵部尚書奪走,他們這些世家大臣怕是立刻會被忠於金良的將士襲殺。
這些世家大臣膽小如鼠,他們迫於太後和中央軍將士的壓力,任命金良為兵部尚書,但他們為了限製金良的兵力,在兵部的職責裏特別強調。兵部對郡縣兵隻有管轄權,並無指揮權,能夠指揮郡縣兵的隻有各級郡尉、縣尉。
金良對那些世家大臣如此用心良苦的畫蛇添足一笑置之,郡縣兵在戰爭中大部分時候都屬於從屬地位,一旦戰爭爆發,中央軍軍務院和兵部就有臨戰的指揮權,拒絕被指揮的郡尉、縣尉隻會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更何況這些郡縣兵的教官幾乎全是中央軍將士,這些郡縣兵根本無法脫離金良的掌控。
金良想到自己這個兵部尚書得來的緣由,眼神裏泛出一陣冷厲。掃視了黃琬和楊彪一眼,這些世家大臣在對付董卓的時候跟自己一心是自己的盟友,但在爭取內部權力的時候他們卻是自己的敵人。等到天下初定之際,這些世家大臣值得留下來的恐怕不多,不肯為了國家利益而放棄家族利益的世家大臣都不值得留在朝廷留在世上。
黃琬回顧完內閣六部改組的過程,並未留意到金良眼神裏轉瞬即逝的寒光,笑問道:“賢霆公,不知您為何舊事重提,讓我回顧尚書台改組為內閣六部的過程?”
金良努力把自己心裏對這些世家大臣的反感壓製下去,畢竟他還要利用這些德高望重的世家大臣的影響力去吸引天下士人,去打擊那些敵對諸侯。在這些世家大臣可被利用的價值沒有榨光之前,金良不準備跟他們交惡。而且蚩尤一族至今目的不明確,所以除非他們主動交惡。
金良微微一笑道:“尚書台經過這麽一改組。每個部都增加了不少職責,也增加了不少有司,增加了不少官吏,分布在各個部司的官吏都需要有一個確定的官秩,自然還是按照俸祿來確定官秩,但每個部司的官吏跟下麵州、郡、縣官吏協作的時候,如何區分他們的官職大小,如何確立地位尊卑?”
黃琬一愣,跟其他輔臣麵麵相覷:“用官秩不就可以區分官職大小,確立地位尊卑了嗎?”
金良朗聲笑道:“內閣六部位高權重,可按照朝廷舊製,尚書令秩千石,尚書仆射秩六百石,六部尚書秩各六百石,以秩來論尚不如一郡太守,可以官職大小、地位尊卑而論,遠勝之。”
聽金良這麽一說,內閣輔臣以及六部尚書侍郎們都陷入了沉思,以前的天子那麽設置尚書的低秩,是凸顯尚書的位卑權重,便於控製,而現在內閣已經改組了,尚書位高權重,再沿用原來的秩很不合時宜。
黃琬輕輕一笑道:“建議朝廷把尚書令、尚書仆射、六部尚書的秩做一番修改,不就可以了嗎?”
金良猛地搖搖頭道:“尚書令,您難道覺得,一個官位的尊卑大小僅僅靠俸祿就能確定的嗎?有些官位是清貴顯官,比如宗正,隻是身份的象征,對朝廷並未做出多大貢獻,朝廷卻需要養著他們,你覺得應該給他們豐厚的俸祿嗎?有些官位對朝廷貢獻很大,比如戶部郎中,但因為各種原因,那個官位就無法清貴顯要,難道不應該給他們豐厚的俸祿嗎?我覺得,我們應該出台一個標準來衡量官職地位,把官職高低與薪俸多寡分開。”
黃琬等內閣輔臣都領悟到金良的意思,便笑問道:“賢霆公,請細述端詳。”
金良便把後世一千多年通行的九品官製說了一遍,不過為了跟軍中將軍、校尉、都尉、武士二十級軍銜相對應,又因為金良甚為討厭那個九品中正製,所以他提出了十品官製,每一品分為正、從二級。
正一品,有太傅、太師、太保、大將軍、州王爵;次一品有太尉、司徒、司空、車騎將軍、驃騎將軍、諸四征鎮大將軍、尚書令、郡王爵。
正二品,有諸四安平大將軍、四方將軍、左右仆射、太子少傅、太子少保、郡公爵;次二品有尚書、侍中、光祿大夫、諸征鎮安平將軍、九卿、司隸校尉、禦史中丞、持金吾、將作大匠、大長秋。
正三品,有各部侍郎、州牧、龍驤將軍、虎賁將軍、輔國將軍、度遼將軍、城門校尉、縣公爵等;從三品有大州刺史、州將軍、建威、建武等建振奮揚將軍等。
正四品有州刺史、四方中郎將、羽林中郎將、虎賁中郎將、諸護夷中郎將、縣侯爵等,從四品有州丞、典農中郎將等。
正五品有鷹揚、折衝等雜號將軍、大郡國太守相、大郡國校尉、鄉侯爵等,從五品有郡國太守相、郡國校尉、給事中、太學博士、國子祭酒、典農校尉。
正六品有尚書左右丞、尚書郎中、秘書郎、侍禦史、奉車都尉、駙馬都尉、諸博士、公府長史司馬、驃騎車騎長史司馬、廷尉正監評、諸護軍、司鹽都尉、亭侯爵;從六品包括驃騎、車騎、衛將軍府從事中郎、四征鎮公府從事中郎、公車令、大縣縣令、大縣縣尉。
正七品有縣令、縣尉、諸軍長史司馬、護羌戎蠻夷越烏丸中郎將長史司馬、諸軍諸大將軍正行參軍、門下督、典農都尉等,從七品有部曲督、大縣縣丞、議郎、諸公府掾屬、門下郎等。
正八品有四平四安將軍長史司馬、三品四品將軍正行參軍、郡國太守相中丞長史、縣丞、州郡國校尉司馬,從八品包括五品將軍長史司馬、縣主薄、縣功曹、鄉令、鄉尉、鄉傅等。
正九品,有鄉丞,從九品有鄉佐、鄉主薄等。
正十品,有亭長、亭尉等;次十品,有亭丞、裏長等。(未完待續。)
尚書令黃琬笑道:“改組之前的尚書台,有尚書令一人,俸祿為千石,若是三公兼領尚書令,則增加俸祿為兩千石,儀禮亦加。尚書仆射一人,秩六百石,職署尚書事,尚書令不在,則代行處理公務。尚書左、右丞各一人,秩四百石,掌錄文書期會,佐令、仆治事。六曹尚書,秩各六百石,分別有三公曹,掌管年終對州郡官吏的考績;吏部曹,掌管選舉和祭祀;民曹,掌管一切有關修建和鹽池苑囿的管理;客曹,掌管護駕邊疆少數民族朝賀事務;二千石曹,掌管司法訴訟事務;中都官曹,掌管水、火、盜賊等治安工作。尚書侍郎36人,秩四百石,每曹6人,職掌文書起草。尚書令史18人,秩二百石,每曹3人,主書。
之前的尚書台,是朝廷政務的中樞機關,既出詔令,又出政令;負責起草發布天子詔令;朝臣選舉,由尚書台主管;還擁有糾察、舉劾、典案百官之權;參預國家重大政事的謀議、決策。之前的尚書台權力雖重,但台官職位卑微,長官尚書令不過千石,尚在九卿之下,這樣位卑權重,皆由天子親任幹練之士充任。便於皇帝控製。然則,如此一來,朝政皆由天子控製。若是天子昏庸,則朝政荒廢。
現如今天子年幼。太後雖然臨朝聽政卻並不勤政,為了避免朝政荒廢,賢霆公你提議重組尚書台,改組為內閣,增強尚書的職位權限,如此這般,雖然天子與太後並不勤政,也不影響大漢朝廷的正常運轉。”
金良笑嗬嗬地看著在座的輔臣們。心裏躊躇滿誌。
金良在一個多月前,提出把尚書台改組為內閣,提升尚書的權力地位,一是為了削弱劉漢皇權的威力,二是為了拉攏內閣輔臣,三是為了適應金良熟知的三省六部製度。
這些內閣輔臣之所以同意削弱劉漢皇權的威力,是被漢桓帝、漢靈帝搞的兩次黨錮給搞怕了,盧植、蔡邕、楊彪、皇甫嵩、朱儁都吃過皇權太盛的苦頭,他們的生死並非取決於自己的功績而是取決於皇帝的心情,對於這一點兒。他們都甚為不滿,所以金良改組尚書台的提議才得以順利推行,而太後何蓮和天子劉辯為了取得這些德高望重的內閣輔臣的支持。也不得不做出了一些讓步,把一些決策權下放給了內閣。
經過金良的改組,內閣現在轄有吏部、戶部、禮部、刑部、工部、兵部等六部,黃琬為尚書令,設有兩個尚書仆射,分別有司徒楊彪、司空劉弘兼任。
吏部由原來的三公曹、吏部曹整合而成,掌品秩銓選之製、考課黜陟之方、封授策賞之典、定籍終製之法,下設四司:文選清吏司、驗封司、稽勳司和考功司。文選清吏司掌考文職之品級及開列、考授、揀選、升調、辦理月選。驗封司掌封爵、世職、恩蔭、難蔭、請封等事務。稽勳司掌文職官員守製、終養、辦理官員之出繼、入籍、複名複姓等事。考功司掌文職官之處分及議敘,辦理京察、大計。
戶部由大司農衙門改組而成。掌全國疆土、田地、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其內部辦理政務按地區分工而設司。現任戶部尚書為原來的大司農朱光,是朱儁的族弟。
大司農為九卿之一。依然存在,兩漢時大司農掌管租稅、錢穀、鹽鐵和國家財政收支,現在大司農的大部分職權都轉移到戶部衙門,大司農的職權便改為主掌勸課農桑、屯田、水利、救荒等事。現任的大司農是一個世家大族出身的老朽,本身不管事的,真正理事的是大司農丞韓浩。
工部由民曹改組而成,民曹原來掌管一切有關修建和鹽池苑囿的管理,改組為工部以後,職權擴大,職掌土木興建之製、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凡全國之土木、水利工程、機器製造工程(包括軍器、軍火、軍用器物等)、礦冶、紡織等官辦工業無不綜理,並主管一部分金融貨幣和統一度量衡。工部下設四司:將作司,掌宮室官衙營造修繕;虞衡司,掌製造、收發各種官用器物,主管度量衡及鑄錢;都水司,掌估銷工程費用,主管製造詔冊、官書等事;還有軍械司,負責軍械打造,暫被金良的中央軍軍務院掌控。
將作大匠職掌宮室、宗廟、陵寢等的土木營建,雖不是九卿之一,卻也不並入工部。
禮部則有客曹和太常衙門改組而成,客曹掌管護駕邊疆少數民族朝賀事務,太常掌管禮樂社稷、宗廟禮儀,兼管文化教育、陵縣行政,也統轄博士和太學,改組後的禮部掌管全國學校事務、文化教育、博士太學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現任的禮部尚書是一個名不見經傳卻被士人稱許的世家老朽,金良準備把這個位置留給現任北海相的孔融。
太常作為九卿之首,依然保留,負責建邦之天地、神祇、人鬼之禮,吉凶賓軍嘉禮以及玉帛鍾鼓等威文物的官員,同時負責宗教事務,不再兼管文化教育事務。
刑部由二千石曹改組而成,二千石曹原來掌管司法訴訟事務,改組後的刑部為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審核刑名的機構,與禦史台管稽察、廷尉掌重大案件的最後審理和複核,共為“三法司製”。刑部的具體職掌有,審定各種法律,複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會同三司審理“監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審理京畿地區的待罪以上案件。刑部是按州設司。
兵部是由中都官曹和太尉府改組而成,中都官曹掌管水、火、盜賊等治安工作,而太尉除了評定全國武官的功績高下、以為升降的依據外。就是作為皇帝的最高軍事顧問,改組後的兵部職掌內外武職官員的除授、封蔭之典。乘載﹑郵傳之製,甄核﹑簡練之方,士籍﹑軍實之數。兵部下設四司:武選司,考核武職官員的品級與選補、升調、承襲、封贈諸事;車駕司﹐掌全國馬政及驛傳等事;考功司,掌武職官員的敘功﹑核過﹑撫恤﹑軍旅之簡閱﹑考察﹑巡防等事;武庫司,掌全國之兵籍﹑軍器之事。
金良兼領兵部尚書,不過他這個兵部尚書並不是一帆風順就得到手的。
自從金良倡導的全民皆兵製度開始實施以來,兵部開始兼管各地郡兵、縣兵、鄉兵。這些郡縣兵雖然沒有金良的中央軍‘精’銳,戰力跟其他諸侯的戰兵卻也不相上下,有許多世家人物為了壯大自家的勢力,動用各種關係,想坐上兵部尚書的寶座。
當然那些世家人物知道金良是首倡全民皆兵,金良所掌握的中央軍是各地郡縣兵的教導軍,金良做兵部尚書應該是當仁不讓,他們就讓家族在朝廷的官吏在其他內閣輔臣麵前詆毀金良,說金良既掌中央軍,又掌兵部。襄陽朝廷的兵權全歸金良所有,金良勢力大了,原沒有野心也會變得有野心。沒準就會成為董卓第二,一時之間,那股讒言使得“董卓第二”成了金良的代名詞。
當時金良還身在河東,盧植等內閣輔臣被那些讒言所動,重新對金良產生了質疑,他們便乘著金良不在襄陽的機會,想委任尚書令黃琬的族弟黃祖為兵部尚書。
黃祖雖然在演義上出場不多,形象很猥瑣,但他在這個曆史上。因為是江夏安陸世家大族黃家的子弟,是一代名臣黃香之後。雖然他能力一般,但經過家族的刻意宣傳。三十多歲的黃祖“深通武略”的虛名已經名揚荊州乃至冀州,黃祖從江夏投奔成為尚書令、內閣輔臣的族兄黃琬,黃琬顧及家族利益,便刻意扶持黃祖上位,卻不管黃祖的實際能力跟金良比起來有天地差距。
內閣的任命書呈遞給太後審閱蓋上璽印的時候,太後何蓮鳳顏大怒,怒斥黃琬:“你身為尚書令,想委任你族弟黃祖為兵部尚書,難道內閣是你黃家所開?!你們江夏安陸黃家莫非想做皇家不成?”
何蓮何太後這樣怒斥,黃琬連忙趴伏在地,一個勁地叩頭謝罪。
何太後之所以鳳顏大怒,是因為金良隻是提議改組尚書台,真正參與改組的正是尚書令黃琬,黃琬等人把尚書台改組成內閣,架空了皇室的部分決策權,何太後並不甘心失去手中的權力,便借機發飆。
太傅盧植也一直覺得黃祖是徒有虛名,將略尋常,無法執掌兵部,隻是礙於老友麵上,沒有反駁,現在看何太後不同意,他便問道:“太後屬意何人執掌兵部?”
何太後冷冷一笑道:“首倡全民皆兵的是金良,首倡改組內閣建立兵部的是金良,最有能力統帥天下兵馬的是金良,本宮最信得過的武將是金良,他現在在河東郡與董卓麾下大將楊定、南匈奴於夫羅鏖戰,為了朝廷安危拋頭顱灑熱血,你們卻把他刻意忽略,你們捫心自問,是否有愧?!”
“金良已經執掌中央軍,若是再通過執掌兵部進而執掌天下郡縣兵,那朝廷的兵權可全歸金良所有了,金良原本可能沒有野心,可當他勢力大了,有能力問鼎至尊寶座了,野心自然也會萌生出來,沒準他就會成為第二個王莽,第二個董卓,請太後熟思之!”
何太後一拍鳳椅:“楊彪,你們弘農楊家還有許多子弟身在弘農,為董賊賣命,你們楊家為了保證家族利益,首鼠兩端,有何資格來說赤膽忠心的金良!若非金良,我與天子皆死於董卓之手,金良有再造社稷之功,你們對朝廷立下的功勞敢跟金良相提並論嗎?!金良得到今時今‘日’的權力地位,全是他一刀一戟打出來的,而不是像你們這些多半靠著父輩蔭蔽而來的!本宮把話說在這裏。便是你們這些世家大臣們都背叛本宮,金良也不會背叛本宮!”
在宮中當值的王越、吳崇等人皆抽出兵器,對楊彪等人怒目相向。楊彪這才意識到,他們身在襄陽。在這裏不論是皇宮還是襄陽外圍,守備兵馬全是金良的嫡係,他們若再強行把原本該屬於金良的兵部尚書奪走,他們這些世家大臣怕是立刻會被忠於金良的將士襲殺。
這些世家大臣膽小如鼠,他們迫於太後和中央軍將士的壓力,任命金良為兵部尚書,但他們為了限製金良的兵力,在兵部的職責裏特別強調。兵部對郡縣兵隻有管轄權,並無指揮權,能夠指揮郡縣兵的隻有各級郡尉、縣尉。
金良對那些世家大臣如此用心良苦的畫蛇添足一笑置之,郡縣兵在戰爭中大部分時候都屬於從屬地位,一旦戰爭爆發,中央軍軍務院和兵部就有臨戰的指揮權,拒絕被指揮的郡尉、縣尉隻會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更何況這些郡縣兵的教官幾乎全是中央軍將士,這些郡縣兵根本無法脫離金良的掌控。
金良想到自己這個兵部尚書得來的緣由,眼神裏泛出一陣冷厲。掃視了黃琬和楊彪一眼,這些世家大臣在對付董卓的時候跟自己一心是自己的盟友,但在爭取內部權力的時候他們卻是自己的敵人。等到天下初定之際,這些世家大臣值得留下來的恐怕不多,不肯為了國家利益而放棄家族利益的世家大臣都不值得留在朝廷留在世上。
黃琬回顧完內閣六部改組的過程,並未留意到金良眼神裏轉瞬即逝的寒光,笑問道:“賢霆公,不知您為何舊事重提,讓我回顧尚書台改組為內閣六部的過程?”
金良努力把自己心裏對這些世家大臣的反感壓製下去,畢竟他還要利用這些德高望重的世家大臣的影響力去吸引天下士人,去打擊那些敵對諸侯。在這些世家大臣可被利用的價值沒有榨光之前,金良不準備跟他們交惡。而且蚩尤一族至今目的不明確,所以除非他們主動交惡。
金良微微一笑道:“尚書台經過這麽一改組。每個部都增加了不少職責,也增加了不少有司,增加了不少官吏,分布在各個部司的官吏都需要有一個確定的官秩,自然還是按照俸祿來確定官秩,但每個部司的官吏跟下麵州、郡、縣官吏協作的時候,如何區分他們的官職大小,如何確立地位尊卑?”
黃琬一愣,跟其他輔臣麵麵相覷:“用官秩不就可以區分官職大小,確立地位尊卑了嗎?”
金良朗聲笑道:“內閣六部位高權重,可按照朝廷舊製,尚書令秩千石,尚書仆射秩六百石,六部尚書秩各六百石,以秩來論尚不如一郡太守,可以官職大小、地位尊卑而論,遠勝之。”
聽金良這麽一說,內閣輔臣以及六部尚書侍郎們都陷入了沉思,以前的天子那麽設置尚書的低秩,是凸顯尚書的位卑權重,便於控製,而現在內閣已經改組了,尚書位高權重,再沿用原來的秩很不合時宜。
黃琬輕輕一笑道:“建議朝廷把尚書令、尚書仆射、六部尚書的秩做一番修改,不就可以了嗎?”
金良猛地搖搖頭道:“尚書令,您難道覺得,一個官位的尊卑大小僅僅靠俸祿就能確定的嗎?有些官位是清貴顯官,比如宗正,隻是身份的象征,對朝廷並未做出多大貢獻,朝廷卻需要養著他們,你覺得應該給他們豐厚的俸祿嗎?有些官位對朝廷貢獻很大,比如戶部郎中,但因為各種原因,那個官位就無法清貴顯要,難道不應該給他們豐厚的俸祿嗎?我覺得,我們應該出台一個標準來衡量官職地位,把官職高低與薪俸多寡分開。”
黃琬等內閣輔臣都領悟到金良的意思,便笑問道:“賢霆公,請細述端詳。”
金良便把後世一千多年通行的九品官製說了一遍,不過為了跟軍中將軍、校尉、都尉、武士二十級軍銜相對應,又因為金良甚為討厭那個九品中正製,所以他提出了十品官製,每一品分為正、從二級。
正一品,有太傅、太師、太保、大將軍、州王爵;次一品有太尉、司徒、司空、車騎將軍、驃騎將軍、諸四征鎮大將軍、尚書令、郡王爵。
正二品,有諸四安平大將軍、四方將軍、左右仆射、太子少傅、太子少保、郡公爵;次二品有尚書、侍中、光祿大夫、諸征鎮安平將軍、九卿、司隸校尉、禦史中丞、持金吾、將作大匠、大長秋。
正三品,有各部侍郎、州牧、龍驤將軍、虎賁將軍、輔國將軍、度遼將軍、城門校尉、縣公爵等;從三品有大州刺史、州將軍、建威、建武等建振奮揚將軍等。
正四品有州刺史、四方中郎將、羽林中郎將、虎賁中郎將、諸護夷中郎將、縣侯爵等,從四品有州丞、典農中郎將等。
正五品有鷹揚、折衝等雜號將軍、大郡國太守相、大郡國校尉、鄉侯爵等,從五品有郡國太守相、郡國校尉、給事中、太學博士、國子祭酒、典農校尉。
正六品有尚書左右丞、尚書郎中、秘書郎、侍禦史、奉車都尉、駙馬都尉、諸博士、公府長史司馬、驃騎車騎長史司馬、廷尉正監評、諸護軍、司鹽都尉、亭侯爵;從六品包括驃騎、車騎、衛將軍府從事中郎、四征鎮公府從事中郎、公車令、大縣縣令、大縣縣尉。
正七品有縣令、縣尉、諸軍長史司馬、護羌戎蠻夷越烏丸中郎將長史司馬、諸軍諸大將軍正行參軍、門下督、典農都尉等,從七品有部曲督、大縣縣丞、議郎、諸公府掾屬、門下郎等。
正八品有四平四安將軍長史司馬、三品四品將軍正行參軍、郡國太守相中丞長史、縣丞、州郡國校尉司馬,從八品包括五品將軍長史司馬、縣主薄、縣功曹、鄉令、鄉尉、鄉傅等。
正九品,有鄉丞,從九品有鄉佐、鄉主薄等。
正十品,有亭長、亭尉等;次十品,有亭丞、裏長等。(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