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狗急跳牆,氣急敗壞地尖聲叫道:“金良狗賊,你勾結董卓坑害關東世家諸侯,我已經把這個消息傳給了我家叔父,哼,不讓你這個狗賊身敗名裂,我枉為王家孫!”
“勾結董卓坑害關東世家諸侯?!”金良哈哈大笑道:“可憐王允啊,他變成了宦官,他侄也被嚇成了瘋,說這些瘋話,我若是勾結董卓,徐榮為何出兵攻我,我為何出兵反擊,還將他八萬人馬擊潰?!”
“是徐榮這個蠢貨太過托大,他以為八萬人擊敗你們綽綽有餘,”王興尖聲道:“天道不公啊!像我無冕書生這樣的世家貴胄,竟然葬身於金良這個破落弟之手!蒼天啊,你開開眼吧,我無冕書生寧願被四世三公弟袁紹淩遲處死,也不願被破落弟金良一刀砍死!”
“真尼瑪極品啊,”金良忍不住痛罵道:“死到臨頭,還抱著那套世家血統不放!祖輩父輩打下來的基業,就是你們固步自封、驕奢淫逸、欺壓良善的資本嗎?!你是權貴弟又如何,你是太子檔又如何,你是官二代又如何,你是富二代又如何,不都是淪為狗糧,然後再變成****一堆!”
王興依然在破口大罵。還在高聲大喊金良跟董卓有勾結。
高順從一旁的槍兵手裏拿過一根長槍,一槍從王興的嘴巴裏捅了進去,鋒利的槍頭又從這個無冕書生的菊花處露出,無冕書生王興肚裏的糞便洶湧而出,噴了一地。高順又把長槍提上來,用那沾過無冕書生糞便的槍頭在無冕書生的嘴巴裏用力一攪。把他的舌頭攪得稀巴爛。一團模糊的血肉順著槍頭跑了出來,這個無冕書生當場氣絕身亡,幾個陷陣營士卒上前用斬馬劍一頓猛砍,無冕書生頓成一團碎肉。
典韋牽了幾個軍犬過來,那幾個軍犬圍住無冕書生的碎屍嗅了嗅,一個勁地搖頭,死活不吃。
典韋苦笑道:“主公,這幾個狗崽嫌這個家夥肉太臭,它們寧死不吃。”
金良哈哈大笑道:“那就把這個無冕書生的雜碎包裹包裹。扔到虎牢關下,讓他們看看冒犯我的下場!”
軍情司都司賈詡低聲勸諫道:“主公,現在呂範尚在董卓軍中,實在不宜激怒董卓!”
金良點點頭:“那就把這個無冕書生的雜碎扔到野外,那些野狗野狼應該喜歡。”
賈詡又低聲問道:“主公。您想拿下虎牢關嗎?”
“拿下虎牢關?”金良眺望了一下遠處的虎牢關:“雄關漫道真如鐵,恐怕不好攻取,但隻有拿下了虎牢關。我們才不用擔心西涼軍隨時出擊威脅我們。”
“主公,若我們真的拿下了虎牢關,董卓就會擔心我們隨時攻擊洛陽,因為我們這次大敗徐榮,董卓畏懼我們中央軍的戰力,肯定會狗急跳牆,放棄洛陽,撤回長安,到時候我們即便收回洛陽城,怕也是一座空城,一片白地,若想迎回天和太後,必須好花費大量錢財重新整修,以洛陽城的規模,重修費用恐怕要上千億錢,有這些錢財,我們把中央軍打造得更為強大一點兒不好嗎?”賈詡對這個問題想了許久。
金良一拍賈詡的肩膀:“文和,英雄所見略同,我也是這樣想的,不能把老董逼得太急。”
賈詡又道:“以我們軍情司打探到的情報,董卓麾下暗潮洶湧,李儒自成一派,與牛輔、董璜不和,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等人自成一派,跟閻行等人不和,洛陽一帶的降兵以吳璋為首自成一派,洛陽一帶的世家以王允為首自成一派。這些派係明爭暗投,隻因我們討董,他們迫於壓力才精誠合作,若是我們撤兵離開,他們內部必定會起大變故!”
金良吃驚地看著賈詡,這家夥果真有一套,他的猜想跟曆史上的真實發生的事情一般無二,選他做軍情司都司真的非常適合,賈詡不禁長於搜集情報,更長於分析情報。
金良點稱是:“文和你所料非虛,我亦有這樣的判斷,我們不妨先虛打幾場,便就此撤兵,哎,對了,其他世家諸侯有沒有撤兵的?”
賈詡冷笑道:“這些世家諸侯還在惦記著主公手裏的兵馬!當時徐榮命一萬多西涼刀盾兵驅趕三萬多盟軍俘虜攻擊我們中央軍車陣,那些世家諸侯束手無策,唯恐車陣被破危及他們的性命,便聲言放棄這些俘虜兵,任憑主公處置,主公一番慷慨激昂的話語激發了那些俘虜兵的士氣,他們奮起反抗,將那一萬多西涼刀盾兵大部殺死,盟軍士卒死傷了一萬多人,還有一萬八千多人回歸我們中央軍陣。那些世家諸侯之前被徐榮大軍伏擊,都幾乎成了光杆,他們便想要回那一萬八千多人。”
金良冷笑道:“當時說任憑我處置,現在又想要回來,他們以為我金良是任憑他們擺布的人嗎?等下回到營寨裏,我自有處置。”
賈詡、高順、典韋等人簇擁著金良回到了中央軍大營。
在營門外,金良驚奇地看到了一個熟悉的麵孔,豹頭環眼,燕頜虎須,麵如淡金,手裏提著一個長柄鐵錘,正是北海相孔融的部將武安國。
金良見武安國臉色黯然,便詫異地問道:“武將軍,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
武安國長歎一聲:“當時盟軍慘遭西涼軍伏擊,末將想去保護孔相,奈何被西涼鐵甲重騎衝散,孔相被部將宗寶護著跟隨大袁將軍往汜水東岸撤退,末將衝不破西涼鐵甲重騎,隻得躲在密林裏擊殺西涼散兵遊勇,後來末將見西涼大將閻行逃竄,便攔住他的去路,不料他使出回馬槍,幸得溫侯搭救,末將才從閻行矛下逃生。等末將回去拜見孔相,卻被宗寶在孔相麵前搬弄是非,說我貪生怕死,臨陣脫逃,那宗寶乃是原護烏桓中郎將宗員之,名門之後,又護著孔相逃生,孔相自然對宗寶深信不疑。
孔相念末將之前有過功勞,並未把末將斬首,而是把末將驅除,末將便想到溫侯曾見過末將跟閻行大戰,非是貪生怕死之輩,末將想請溫侯在孔相麵前為我聲張正義。”
金良原本以為武安國是想投奔自己,沒想到這家夥竟然是想讓自己為他辯白,金良心裏暗笑,我金良才不是這樣的濫好人,金良臉上浮現一股古怪的笑意,回頭向賈詡使了一個眼色。
賈詡明白主公是想留下這個猛將,便滾鞍下馬,扶起武安國:“武將軍,孔相他隻看到在他逃生的時候,宗寶在他身邊,孔相沒有親眼看到你大戰閻行,宗寶說你貪生怕死,臨陣脫逃,你辯無可辯,即便是我家主公前去為你辯白,孔相會給我家主公麵,但他內心深處肯定是認為你借我家主公之勢來逼迫他,可能他本來對你隻是冷漠,但你讓我家主公前去為你辯白以後,孔相恐怕會對你生起怨恨之心!”
武安國愕然,他知道孔融雖然有讓梨的美譽,但他的寬宏慷慨是對那些跟他一樣的世家弟,孔融對下屬並沒有多麽寬厚,反倒是非常刻薄,不然的話,宗寶這番話也不能有那樣立竿見影的效果。
武安國淒惶地問道:“賈先生,您說我該如何是好?!”
賈詡嘿嘿一笑道:“武將軍,孔融已經將你驅除,君臣之義已經斷絕,你已經不是他孔融的部將,那以你這柄大錘,天下那裏去不了,又何必追隨那個坐而論道不通軍務文不能安國武不能定邦的腐儒?!”
武安國乃是貧寒弟出身,跟著那個重視門第文才的孔融,累次被他所輕,一直不被孔融重用信賴,內心深處一直是鬱鬱寡歡,今日聽賈詡這麽一說,豁然開朗,頓覺被孔融驅除並非是壞事。
武安國拱手道:“賈先生,依你之見,我該投奔那位明主?”
賈詡嘿嘿一笑道:“你說呢?!”
武安國明悟,當即跪在金良的馬前:“末將武安國願奉溫侯為主公,願溫侯收容末將!”
金良朗聲大笑,翻身下馬,將武安國扶起來:“武將軍,你可有表字?”
武安國滿臉慚愧:“末將出身寒微,並未取的表字。”
“武將軍,何必因出身而自慚,我中央軍最重才能,最不重出身,”金良壓低聲音,悄聲說道:“實話跟你說,在我中央軍,出身越低,受提拔的可能性越大,隻要你勇敢殺敵,將來你的地位恐怕不在孔融之下。”
武安國又驚又喜,連忙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武安國多謝主公厚愛,請主公賜字!”
金良仔細想了一下,臉上露出一股古怪的笑意:“不如你字元芳吧。”
“元芳?”賈詡皺起眉頭:“主公,這字跟武將軍的名並無聯係啊。”
金良笑問武安國:“元芳,你怎麽看?”
武安國武元芳咧嘴大笑道:“主公賜字,無所不可,元芳領受了!”
金良心裏怪異莫名地想,我還以為你會說,大人真乃神人也!
《武安國:字霸候,是曆史小說《三國演義》中虛構的一位猛將(另外有野史記載中說此人複姓武安名國乃是白起的後人),是北海太守孔融的部將,兵器為一把重達一百多斤的流星鐵錘,虎牢關被呂布一戟斬斷手腕。
嘉靖本
諸侯八路軍馬,都至一處商議,言呂布英雄,無人可敵。正慮間,小校報來:“呂布搦戰。”八路諸侯各自上馬歸本寨,軍分八隊,布列於高岡山前。遙望呂布一簇軍馬,繡旗招颭,先來衝陣。張****馬陣中手下將穆順,出馬挺槍去迎,被呂布手起一戟,刺穆順於馬下。八路諸侯,心喪膽裂。北海太守孔融部下一將出曰:“吾受文舉恩已十年,何不以死報之?”融視之,乃門下勇士武安國也,使鐵錘,重五十斤。安國提長柄鐵錘,飛馬而出。呂布揮戟迫馬來迎,與安國戰。戰到十餘合,一戟砍斷安國手腕,棄錘於地而走。八路軍兵齊出,救了武安國。呂布退回去了[1]。
毛本
(穆順被斬)眾大驚。北海太守孔融部將武安國,使鐵錘飛馬而出。呂布揮戟拍馬來迎。戰到十餘合,一戟砍斷安國手腕,棄錘於地而走。八路軍兵齊出,救了武安國。呂布退回去了。
人物經曆編輯
首先,曆史上有武安這個複姓是肯定的,但演義裏武安國這個人卻肯定是姓武名安國的。
毛本第五回:
呂布揮戟拍馬來迎,戰到十餘合,一戟砍斷安國手腕。
嘉靖本第十回:
安國提長柄鐵錘,飛馬而出。呂布揮戟迫馬來迎,與安國戰。戰到十餘合,一戟砍斷安國手腕。
不論是嘉靖本還是毛本都簡稱武安國為“安國”。如果他複姓武安名國的話,就應該簡稱為“國”,而不是“安國”了。所以武安國姓武,不是姓武安。
附加:武安姓氏的流傳:
史說:是戰國白起,被封武安君,此後白起的後人,改用複姓“武安”。
漢末野史記載:根據漢末及三國野史的記載武安國,複姓武安名國字霸候,乃是武安君白起的後人,早年間曾跟隨北海太守孔融陣壓黃巾起義,期間曾一天連斬五位黃巾將領。》
—————————————分割線———————————————————
武安國提起大錘,牽著馬,跟在金良身後,邁步進了中央軍大營。
營中有規定,入了大營,就不準騎馬,必須牽馬步行,金良亦不例外,牽著赤兔馬,往校場走去。
在校場門口,金良將赤兔馬交給一個親衛,讓他牽著去洗刷喂食。
負責整頓那一萬多個盟軍士卒的行軍長史沮授稟告:“回稟主公,被西涼軍俘虜的盟軍士卒大約有三萬三千多人,逃生的有二萬一千多人,身上帶傷無法站立的三千多人,正在醫護營接受治療,剩下一萬八千多人,身體完好,正在接受整編。
此外,有九千多人或因反抗被西涼刀兵斬殺,或者被西涼騎兵衝殺致死,這些人都已經被他們原先的戰友認出,已經被軍需部登記造冊,將來會把他們的家人遷來冀州,等他們的家人到達冀州以後,軍需部會按照我們中央軍的標準,給他們的家人發放撫恤金並安排田產。
此外,還統計出三千多盟軍士卒,畏敵不前反被西涼兵所殺,對於這些人的家人,按照主公之前的說法,是要把這些畏敵不前的士卒們的家人罰沒為奴隸,卑職覺得這一點值得商榷。”
金良回頭,笑問武安國:“元芳,你怎麽看?”
武安國想到自己被孔融誤認為貪生怕死、臨陣脫逃,眼裏掠過一絲物傷其類的悲哀:“主公,既然人都死了,又何必禍及家人。”
金良點點頭。轉頭對沮授說:“那就把這些人隨便安葬吧,不必對他們登記造冊,亦不必通知他們的家人,他們的家人不必受到什麽懲罰。那豐厚的撫恤金、田地他們也沒有資格得到,我們的獎賞隻會發給那些勇敢的將士。”
金良邁步走入校場,發現校場的高台上端坐了不少世家諸侯,以袁紹、袁術、袁遺三兄弟為首。
金良眉頭緊皺,回頭問沮授:“他們過來作甚?”
沮授指著校場的一萬八千多盟軍士卒:“這些士卒手裏都沾了西涼兵的血,士氣大振,膽氣大壯,精神煥發。跟原來那種不堪一戰的衰樣相比,可謂是脫胎換骨,這些世家諸侯都後悔了,想向主公討要回去。”
金良被這些世家諸侯的無恥行徑激怒了。大步流星,走上高台,用最大分貝的聲音,大聲責問道:“諸位,你們之前是怎麽說的。說什麽,那些俘虜落在西涼軍中,不是被罰做奴隸做苦役累死,就是被缺糧的西涼軍坑殺。既然他們早晚都是死,又何況顧忌他們的賤命。連累到你們呢?!說什麽,那些俘虜兵貪生怕死才做了俘虜。溫侯無須同情他們,把他們視同西涼兵一起殺死即可!說什麽,任憑溫侯如何處置,我等皆無異議。現在你們怎麽就有異議了呢?”
金良說出這番話,台下的一萬八千多名盟軍士卒耳耳相傳,都憤怒地看著這些關東世家諸侯,一萬八千多對眼睛裏噴出的怒火仿佛能把袁紹等人燒成灰燼。
袁紹等世家諸侯被金良說得無地自容,他們也不敢正視下麵的盟軍棄卒們憤怒的眼睛。
曹操在一旁打圓場:“溫侯,不妨你問問這一萬八千名士卒,誰願意再回到他們之前的主公麾下?”
金良想想也對,這一萬八千多名盟軍士卒不是每個都願意跟著中央軍混的,裏麵沒準有這些世家諸侯的親信,這樣的人留在自己軍中是非常大的隱患,不如現在就把他們放掉。
金良舉起石龍大刀,朝天一舉:“有願意隨我金良中央軍掃滅反賊、中興大漢的請留下,不願隨我平定天下的請離開!”(未完待續。)
“勾結董卓坑害關東世家諸侯?!”金良哈哈大笑道:“可憐王允啊,他變成了宦官,他侄也被嚇成了瘋,說這些瘋話,我若是勾結董卓,徐榮為何出兵攻我,我為何出兵反擊,還將他八萬人馬擊潰?!”
“是徐榮這個蠢貨太過托大,他以為八萬人擊敗你們綽綽有餘,”王興尖聲道:“天道不公啊!像我無冕書生這樣的世家貴胄,竟然葬身於金良這個破落弟之手!蒼天啊,你開開眼吧,我無冕書生寧願被四世三公弟袁紹淩遲處死,也不願被破落弟金良一刀砍死!”
“真尼瑪極品啊,”金良忍不住痛罵道:“死到臨頭,還抱著那套世家血統不放!祖輩父輩打下來的基業,就是你們固步自封、驕奢淫逸、欺壓良善的資本嗎?!你是權貴弟又如何,你是太子檔又如何,你是官二代又如何,你是富二代又如何,不都是淪為狗糧,然後再變成****一堆!”
王興依然在破口大罵。還在高聲大喊金良跟董卓有勾結。
高順從一旁的槍兵手裏拿過一根長槍,一槍從王興的嘴巴裏捅了進去,鋒利的槍頭又從這個無冕書生的菊花處露出,無冕書生王興肚裏的糞便洶湧而出,噴了一地。高順又把長槍提上來,用那沾過無冕書生糞便的槍頭在無冕書生的嘴巴裏用力一攪。把他的舌頭攪得稀巴爛。一團模糊的血肉順著槍頭跑了出來,這個無冕書生當場氣絕身亡,幾個陷陣營士卒上前用斬馬劍一頓猛砍,無冕書生頓成一團碎肉。
典韋牽了幾個軍犬過來,那幾個軍犬圍住無冕書生的碎屍嗅了嗅,一個勁地搖頭,死活不吃。
典韋苦笑道:“主公,這幾個狗崽嫌這個家夥肉太臭,它們寧死不吃。”
金良哈哈大笑道:“那就把這個無冕書生的雜碎包裹包裹。扔到虎牢關下,讓他們看看冒犯我的下場!”
軍情司都司賈詡低聲勸諫道:“主公,現在呂範尚在董卓軍中,實在不宜激怒董卓!”
金良點點頭:“那就把這個無冕書生的雜碎扔到野外,那些野狗野狼應該喜歡。”
賈詡又低聲問道:“主公。您想拿下虎牢關嗎?”
“拿下虎牢關?”金良眺望了一下遠處的虎牢關:“雄關漫道真如鐵,恐怕不好攻取,但隻有拿下了虎牢關。我們才不用擔心西涼軍隨時出擊威脅我們。”
“主公,若我們真的拿下了虎牢關,董卓就會擔心我們隨時攻擊洛陽,因為我們這次大敗徐榮,董卓畏懼我們中央軍的戰力,肯定會狗急跳牆,放棄洛陽,撤回長安,到時候我們即便收回洛陽城,怕也是一座空城,一片白地,若想迎回天和太後,必須好花費大量錢財重新整修,以洛陽城的規模,重修費用恐怕要上千億錢,有這些錢財,我們把中央軍打造得更為強大一點兒不好嗎?”賈詡對這個問題想了許久。
金良一拍賈詡的肩膀:“文和,英雄所見略同,我也是這樣想的,不能把老董逼得太急。”
賈詡又道:“以我們軍情司打探到的情報,董卓麾下暗潮洶湧,李儒自成一派,與牛輔、董璜不和,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等人自成一派,跟閻行等人不和,洛陽一帶的降兵以吳璋為首自成一派,洛陽一帶的世家以王允為首自成一派。這些派係明爭暗投,隻因我們討董,他們迫於壓力才精誠合作,若是我們撤兵離開,他們內部必定會起大變故!”
金良吃驚地看著賈詡,這家夥果真有一套,他的猜想跟曆史上的真實發生的事情一般無二,選他做軍情司都司真的非常適合,賈詡不禁長於搜集情報,更長於分析情報。
金良點稱是:“文和你所料非虛,我亦有這樣的判斷,我們不妨先虛打幾場,便就此撤兵,哎,對了,其他世家諸侯有沒有撤兵的?”
賈詡冷笑道:“這些世家諸侯還在惦記著主公手裏的兵馬!當時徐榮命一萬多西涼刀盾兵驅趕三萬多盟軍俘虜攻擊我們中央軍車陣,那些世家諸侯束手無策,唯恐車陣被破危及他們的性命,便聲言放棄這些俘虜兵,任憑主公處置,主公一番慷慨激昂的話語激發了那些俘虜兵的士氣,他們奮起反抗,將那一萬多西涼刀盾兵大部殺死,盟軍士卒死傷了一萬多人,還有一萬八千多人回歸我們中央軍陣。那些世家諸侯之前被徐榮大軍伏擊,都幾乎成了光杆,他們便想要回那一萬八千多人。”
金良冷笑道:“當時說任憑我處置,現在又想要回來,他們以為我金良是任憑他們擺布的人嗎?等下回到營寨裏,我自有處置。”
賈詡、高順、典韋等人簇擁著金良回到了中央軍大營。
在營門外,金良驚奇地看到了一個熟悉的麵孔,豹頭環眼,燕頜虎須,麵如淡金,手裏提著一個長柄鐵錘,正是北海相孔融的部將武安國。
金良見武安國臉色黯然,便詫異地問道:“武將軍,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
武安國長歎一聲:“當時盟軍慘遭西涼軍伏擊,末將想去保護孔相,奈何被西涼鐵甲重騎衝散,孔相被部將宗寶護著跟隨大袁將軍往汜水東岸撤退,末將衝不破西涼鐵甲重騎,隻得躲在密林裏擊殺西涼散兵遊勇,後來末將見西涼大將閻行逃竄,便攔住他的去路,不料他使出回馬槍,幸得溫侯搭救,末將才從閻行矛下逃生。等末將回去拜見孔相,卻被宗寶在孔相麵前搬弄是非,說我貪生怕死,臨陣脫逃,那宗寶乃是原護烏桓中郎將宗員之,名門之後,又護著孔相逃生,孔相自然對宗寶深信不疑。
孔相念末將之前有過功勞,並未把末將斬首,而是把末將驅除,末將便想到溫侯曾見過末將跟閻行大戰,非是貪生怕死之輩,末將想請溫侯在孔相麵前為我聲張正義。”
金良原本以為武安國是想投奔自己,沒想到這家夥竟然是想讓自己為他辯白,金良心裏暗笑,我金良才不是這樣的濫好人,金良臉上浮現一股古怪的笑意,回頭向賈詡使了一個眼色。
賈詡明白主公是想留下這個猛將,便滾鞍下馬,扶起武安國:“武將軍,孔相他隻看到在他逃生的時候,宗寶在他身邊,孔相沒有親眼看到你大戰閻行,宗寶說你貪生怕死,臨陣脫逃,你辯無可辯,即便是我家主公前去為你辯白,孔相會給我家主公麵,但他內心深處肯定是認為你借我家主公之勢來逼迫他,可能他本來對你隻是冷漠,但你讓我家主公前去為你辯白以後,孔相恐怕會對你生起怨恨之心!”
武安國愕然,他知道孔融雖然有讓梨的美譽,但他的寬宏慷慨是對那些跟他一樣的世家弟,孔融對下屬並沒有多麽寬厚,反倒是非常刻薄,不然的話,宗寶這番話也不能有那樣立竿見影的效果。
武安國淒惶地問道:“賈先生,您說我該如何是好?!”
賈詡嘿嘿一笑道:“武將軍,孔融已經將你驅除,君臣之義已經斷絕,你已經不是他孔融的部將,那以你這柄大錘,天下那裏去不了,又何必追隨那個坐而論道不通軍務文不能安國武不能定邦的腐儒?!”
武安國乃是貧寒弟出身,跟著那個重視門第文才的孔融,累次被他所輕,一直不被孔融重用信賴,內心深處一直是鬱鬱寡歡,今日聽賈詡這麽一說,豁然開朗,頓覺被孔融驅除並非是壞事。
武安國拱手道:“賈先生,依你之見,我該投奔那位明主?”
賈詡嘿嘿一笑道:“你說呢?!”
武安國明悟,當即跪在金良的馬前:“末將武安國願奉溫侯為主公,願溫侯收容末將!”
金良朗聲大笑,翻身下馬,將武安國扶起來:“武將軍,你可有表字?”
武安國滿臉慚愧:“末將出身寒微,並未取的表字。”
“武將軍,何必因出身而自慚,我中央軍最重才能,最不重出身,”金良壓低聲音,悄聲說道:“實話跟你說,在我中央軍,出身越低,受提拔的可能性越大,隻要你勇敢殺敵,將來你的地位恐怕不在孔融之下。”
武安國又驚又喜,連忙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武安國多謝主公厚愛,請主公賜字!”
金良仔細想了一下,臉上露出一股古怪的笑意:“不如你字元芳吧。”
“元芳?”賈詡皺起眉頭:“主公,這字跟武將軍的名並無聯係啊。”
金良笑問武安國:“元芳,你怎麽看?”
武安國武元芳咧嘴大笑道:“主公賜字,無所不可,元芳領受了!”
金良心裏怪異莫名地想,我還以為你會說,大人真乃神人也!
《武安國:字霸候,是曆史小說《三國演義》中虛構的一位猛將(另外有野史記載中說此人複姓武安名國乃是白起的後人),是北海太守孔融的部將,兵器為一把重達一百多斤的流星鐵錘,虎牢關被呂布一戟斬斷手腕。
嘉靖本
諸侯八路軍馬,都至一處商議,言呂布英雄,無人可敵。正慮間,小校報來:“呂布搦戰。”八路諸侯各自上馬歸本寨,軍分八隊,布列於高岡山前。遙望呂布一簇軍馬,繡旗招颭,先來衝陣。張****馬陣中手下將穆順,出馬挺槍去迎,被呂布手起一戟,刺穆順於馬下。八路諸侯,心喪膽裂。北海太守孔融部下一將出曰:“吾受文舉恩已十年,何不以死報之?”融視之,乃門下勇士武安國也,使鐵錘,重五十斤。安國提長柄鐵錘,飛馬而出。呂布揮戟迫馬來迎,與安國戰。戰到十餘合,一戟砍斷安國手腕,棄錘於地而走。八路軍兵齊出,救了武安國。呂布退回去了[1]。
毛本
(穆順被斬)眾大驚。北海太守孔融部將武安國,使鐵錘飛馬而出。呂布揮戟拍馬來迎。戰到十餘合,一戟砍斷安國手腕,棄錘於地而走。八路軍兵齊出,救了武安國。呂布退回去了。
人物經曆編輯
首先,曆史上有武安這個複姓是肯定的,但演義裏武安國這個人卻肯定是姓武名安國的。
毛本第五回:
呂布揮戟拍馬來迎,戰到十餘合,一戟砍斷安國手腕。
嘉靖本第十回:
安國提長柄鐵錘,飛馬而出。呂布揮戟迫馬來迎,與安國戰。戰到十餘合,一戟砍斷安國手腕。
不論是嘉靖本還是毛本都簡稱武安國為“安國”。如果他複姓武安名國的話,就應該簡稱為“國”,而不是“安國”了。所以武安國姓武,不是姓武安。
附加:武安姓氏的流傳:
史說:是戰國白起,被封武安君,此後白起的後人,改用複姓“武安”。
漢末野史記載:根據漢末及三國野史的記載武安國,複姓武安名國字霸候,乃是武安君白起的後人,早年間曾跟隨北海太守孔融陣壓黃巾起義,期間曾一天連斬五位黃巾將領。》
—————————————分割線———————————————————
武安國提起大錘,牽著馬,跟在金良身後,邁步進了中央軍大營。
營中有規定,入了大營,就不準騎馬,必須牽馬步行,金良亦不例外,牽著赤兔馬,往校場走去。
在校場門口,金良將赤兔馬交給一個親衛,讓他牽著去洗刷喂食。
負責整頓那一萬多個盟軍士卒的行軍長史沮授稟告:“回稟主公,被西涼軍俘虜的盟軍士卒大約有三萬三千多人,逃生的有二萬一千多人,身上帶傷無法站立的三千多人,正在醫護營接受治療,剩下一萬八千多人,身體完好,正在接受整編。
此外,有九千多人或因反抗被西涼刀兵斬殺,或者被西涼騎兵衝殺致死,這些人都已經被他們原先的戰友認出,已經被軍需部登記造冊,將來會把他們的家人遷來冀州,等他們的家人到達冀州以後,軍需部會按照我們中央軍的標準,給他們的家人發放撫恤金並安排田產。
此外,還統計出三千多盟軍士卒,畏敵不前反被西涼兵所殺,對於這些人的家人,按照主公之前的說法,是要把這些畏敵不前的士卒們的家人罰沒為奴隸,卑職覺得這一點值得商榷。”
金良回頭,笑問武安國:“元芳,你怎麽看?”
武安國想到自己被孔融誤認為貪生怕死、臨陣脫逃,眼裏掠過一絲物傷其類的悲哀:“主公,既然人都死了,又何必禍及家人。”
金良點點頭。轉頭對沮授說:“那就把這些人隨便安葬吧,不必對他們登記造冊,亦不必通知他們的家人,他們的家人不必受到什麽懲罰。那豐厚的撫恤金、田地他們也沒有資格得到,我們的獎賞隻會發給那些勇敢的將士。”
金良邁步走入校場,發現校場的高台上端坐了不少世家諸侯,以袁紹、袁術、袁遺三兄弟為首。
金良眉頭緊皺,回頭問沮授:“他們過來作甚?”
沮授指著校場的一萬八千多盟軍士卒:“這些士卒手裏都沾了西涼兵的血,士氣大振,膽氣大壯,精神煥發。跟原來那種不堪一戰的衰樣相比,可謂是脫胎換骨,這些世家諸侯都後悔了,想向主公討要回去。”
金良被這些世家諸侯的無恥行徑激怒了。大步流星,走上高台,用最大分貝的聲音,大聲責問道:“諸位,你們之前是怎麽說的。說什麽,那些俘虜落在西涼軍中,不是被罰做奴隸做苦役累死,就是被缺糧的西涼軍坑殺。既然他們早晚都是死,又何況顧忌他們的賤命。連累到你們呢?!說什麽,那些俘虜兵貪生怕死才做了俘虜。溫侯無須同情他們,把他們視同西涼兵一起殺死即可!說什麽,任憑溫侯如何處置,我等皆無異議。現在你們怎麽就有異議了呢?”
金良說出這番話,台下的一萬八千多名盟軍士卒耳耳相傳,都憤怒地看著這些關東世家諸侯,一萬八千多對眼睛裏噴出的怒火仿佛能把袁紹等人燒成灰燼。
袁紹等世家諸侯被金良說得無地自容,他們也不敢正視下麵的盟軍棄卒們憤怒的眼睛。
曹操在一旁打圓場:“溫侯,不妨你問問這一萬八千名士卒,誰願意再回到他們之前的主公麾下?”
金良想想也對,這一萬八千多名盟軍士卒不是每個都願意跟著中央軍混的,裏麵沒準有這些世家諸侯的親信,這樣的人留在自己軍中是非常大的隱患,不如現在就把他們放掉。
金良舉起石龍大刀,朝天一舉:“有願意隨我金良中央軍掃滅反賊、中興大漢的請留下,不願隨我平定天下的請離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