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堤關,帥帳內。
辰淩給周淮英調配了任務,後者也欣然領命,這兩萬人馬,為右翼軍,程肅做將領,跟隨他前往衛地南域的邊關,收複那裏的鎮邑和山城,要塞關口,阻擋宋軍入境奔襲。
隨後,辰淩又給夏世雄、楊匡義安排了任務,前者仍領先鋒軍,攻打成武邑,後者帶來武卒鎮守在成武邑東北部二十裏,給夏世雄壓陣,以防北部曹州城、東部平陵城援軍前來解圍。
徐泰仍帶領輜重營,駐紮扇堤關,負責調配糧草,駐軍加輜重軍共兩萬人留守,他既然守將,又為後勤調配指揮將,身兼兩職。
辰淩的中軍,削減成一萬人,兩千都騎衛騎兵,八千親軍,來自河東舊部,人數雖少,但是戰鬥力卻不低,主要負責保護大帥的安危。
會議結束,諸將退出,辰淩起身伸了個懶腰,今晚總算可以睡個安穩覺了。
他更換了鎧甲,穿著一襲武士服,係蟒帶,紮頭巾,豐姿如玉,走出帥帳,四處轉轉,角營的炊事營正開始造飯,一些士兵在井水旁,衝刷著身上的血漬汙泥,嘻嘻哈哈,表情興奮,因為一場大戰勝利,全軍上下,士氣如虹。
他們的一些袍澤兄弟,在這場戰役中喪命,還有一些負傷斷了手腳,變成了殘疾,如今正在傷兵營治療,但這些士兵臉色,卻洋溢著一種積極進取的神態,而沒有哀傷和緬懷。
盡管這些戰士,在沙場上並肩作戰,會毫不猶豫為同伴去擋戈劍,去為同僚而死,以兵戈譜寫人生,以一腔熱血鑄造軍魂,視死如等閑,這就是真正的軍人。
不知不覺,辰淩有些喜愛起這些直爽粗獷的大魏軍士,快意疆場,放得下生死,隻為軍人的榮耀,為了家中的妻兒老小,為了國家的開疆拓土,毅然赴戰場,拋灑熱血,馬革裹屍。
“哈哈,涼快啊!”
“這次大戰太痛快了,多少年了,沒有這麽大勝過。”
“就是,除了上次河東之戰,五國會盟入河西,可惜我們都沒機會參與,還是跟隨辰將軍作戰痛快,傷亡最少,勝利卻最大。”
一些普通士兵,最為質樸,一邊衝洗著上身,一邊抒發自己的感慨。
一群有些痞子氣,卻更有野性的軍人!
辰淩搖頭失笑,轉身離開了,蒼穹如洗,月光柔和,又接近圓月了,出征有一個月了,眼下正是九月中旬,十月一到,就要進入秋霜初冬了,糧草和棉衣、藥物都要提前備好。
“也不知洛語嫣回到齊國怎麽樣了,大才女一心尋找治國救世的良方,能告誡諸侯君王,止兵戈,少殺戮,並打算著書立說,來記載諸侯國的得失,但眼前大局已亂,戰火燒起,沒有幾年是安穩不下來了。”
辰淩輕輕一歎,月明星稀,天涯咫尺,秋場點兵,長歌縱馬,現在的處境,讓他完全適應了,隻要燕國的內政不亂,持續修繕,百姓安居樂業,墨家為科研院、製造局、造船廠、神機營,提供了很多能工巧匠,物理化學人才,每日都在進行新的研究。
他堅信,給燕國十年時間,有他的一些開明思想在,必定一躍千裏,省去數百年的冤枉路,從戰國開始,一直到晚清,中華大地社會進步緩慢,一直處在封建社會,舊的製度,束縛生產力,忽視科技,注重文官,滿口虛假仁義道德,都是為統治階級服務,便於帝王通知子民,根本沒有重視過科學發展,鼓勵鑽研過物理、化學、機械、建築、算術、天文等各方麵發展,這種腐朽的製度,才導致鴉片戰爭後,百年屈辱,華人受盡糟踏和貶低,被稱為東亞病夫。
歸根到底,不是華夏子孫不夠聰明,相反,華夏人的聰明才智,在世家上也是領先的,就在於一種觀念誤導,封建製度的落後,閉關鎖國,自詡泱泱大國,自給自足,官僚腐敗,滿口虛假仁義,暗地裏男盜女娼。
辰淩每次想到這些,都不禁發問,如果把牛頓的理論、愛迪生的想法、瓦倫的構思,化學元素周期表,各種資源的信息,逐漸灌輸給國人,在燕國推動技術革新,鼓勵那些能發明創造的人,授予官爵和地位,讓人人以發明創造、以造福百姓、有大學問為榮,樹立這種價值觀,而不是以四書五經為唯一的進仕途、做貪官為目標,國人是否會轉變一些那些封建觀念呢?
西方國家,在明朝以前,比中華民族落後了一千多年,仍過著奴隸生活、神教生活,但是正是因為民族獨立,追求自由,廣開民智,出現各種人才,敢於打破常規,發明革新,於是出現了工業革命,數十年內完成了一次大飛躍,超越了華夏一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模式的積累,使社會體製領先在前。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如果燕國重視科技與機械製造,降低文人求仕為官、清高自傲的心性,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改變!
任由曆史自己去發展,或許還是到十九世紀,才能進入工業期,兩千多年,都在渾渾噩噩地渡過,如果辰淩把許多先進思想,逐步滲透給那些墨家、公輸家,傳授給燕京學府的莘莘學子,不斷科研,說不定這個時代,就能早兩千年跨入工業革命。
這根本不是幻想,是思想的一個轉彎,如果一根筋考慮曆史因素,隻會讓曆史重歸舊路,再過兩千年的封建社會,直到歐洲列強用大炮轟開國門時候,才被迫接受西方思想,搞起機械與科研,丟掉八股科舉,腐朽酸文。
辰淩回到了大帳後,攤開紙筆,挖空心思,再想一些適合現在的理論和思想,不如說:地球是圓的,不是方的,中原地處亞洲,不是天地大陸的中央;雷電是自然現象,蘋果落地,因為萬有引力;船隻不光隻有木船不沉,鐵船也能不沉水等,這些簡單的思維先在燕國學府內灌輸下去,才能一步步加深,引發蝴蝶效應。
落筆一番後,直到夜深,辰淩這才停筆,熄滅銅燈,月光仍透過布帳,依稀射入帳內,他看著月華,有一種思鄉的感覺油然而生,他的故鄉,在東北燕國!
辰淩給周淮英調配了任務,後者也欣然領命,這兩萬人馬,為右翼軍,程肅做將領,跟隨他前往衛地南域的邊關,收複那裏的鎮邑和山城,要塞關口,阻擋宋軍入境奔襲。
隨後,辰淩又給夏世雄、楊匡義安排了任務,前者仍領先鋒軍,攻打成武邑,後者帶來武卒鎮守在成武邑東北部二十裏,給夏世雄壓陣,以防北部曹州城、東部平陵城援軍前來解圍。
徐泰仍帶領輜重營,駐紮扇堤關,負責調配糧草,駐軍加輜重軍共兩萬人留守,他既然守將,又為後勤調配指揮將,身兼兩職。
辰淩的中軍,削減成一萬人,兩千都騎衛騎兵,八千親軍,來自河東舊部,人數雖少,但是戰鬥力卻不低,主要負責保護大帥的安危。
會議結束,諸將退出,辰淩起身伸了個懶腰,今晚總算可以睡個安穩覺了。
他更換了鎧甲,穿著一襲武士服,係蟒帶,紮頭巾,豐姿如玉,走出帥帳,四處轉轉,角營的炊事營正開始造飯,一些士兵在井水旁,衝刷著身上的血漬汙泥,嘻嘻哈哈,表情興奮,因為一場大戰勝利,全軍上下,士氣如虹。
他們的一些袍澤兄弟,在這場戰役中喪命,還有一些負傷斷了手腳,變成了殘疾,如今正在傷兵營治療,但這些士兵臉色,卻洋溢著一種積極進取的神態,而沒有哀傷和緬懷。
盡管這些戰士,在沙場上並肩作戰,會毫不猶豫為同伴去擋戈劍,去為同僚而死,以兵戈譜寫人生,以一腔熱血鑄造軍魂,視死如等閑,這就是真正的軍人。
不知不覺,辰淩有些喜愛起這些直爽粗獷的大魏軍士,快意疆場,放得下生死,隻為軍人的榮耀,為了家中的妻兒老小,為了國家的開疆拓土,毅然赴戰場,拋灑熱血,馬革裹屍。
“哈哈,涼快啊!”
“這次大戰太痛快了,多少年了,沒有這麽大勝過。”
“就是,除了上次河東之戰,五國會盟入河西,可惜我們都沒機會參與,還是跟隨辰將軍作戰痛快,傷亡最少,勝利卻最大。”
一些普通士兵,最為質樸,一邊衝洗著上身,一邊抒發自己的感慨。
一群有些痞子氣,卻更有野性的軍人!
辰淩搖頭失笑,轉身離開了,蒼穹如洗,月光柔和,又接近圓月了,出征有一個月了,眼下正是九月中旬,十月一到,就要進入秋霜初冬了,糧草和棉衣、藥物都要提前備好。
“也不知洛語嫣回到齊國怎麽樣了,大才女一心尋找治國救世的良方,能告誡諸侯君王,止兵戈,少殺戮,並打算著書立說,來記載諸侯國的得失,但眼前大局已亂,戰火燒起,沒有幾年是安穩不下來了。”
辰淩輕輕一歎,月明星稀,天涯咫尺,秋場點兵,長歌縱馬,現在的處境,讓他完全適應了,隻要燕國的內政不亂,持續修繕,百姓安居樂業,墨家為科研院、製造局、造船廠、神機營,提供了很多能工巧匠,物理化學人才,每日都在進行新的研究。
他堅信,給燕國十年時間,有他的一些開明思想在,必定一躍千裏,省去數百年的冤枉路,從戰國開始,一直到晚清,中華大地社會進步緩慢,一直處在封建社會,舊的製度,束縛生產力,忽視科技,注重文官,滿口虛假仁義道德,都是為統治階級服務,便於帝王通知子民,根本沒有重視過科學發展,鼓勵鑽研過物理、化學、機械、建築、算術、天文等各方麵發展,這種腐朽的製度,才導致鴉片戰爭後,百年屈辱,華人受盡糟踏和貶低,被稱為東亞病夫。
歸根到底,不是華夏子孫不夠聰明,相反,華夏人的聰明才智,在世家上也是領先的,就在於一種觀念誤導,封建製度的落後,閉關鎖國,自詡泱泱大國,自給自足,官僚腐敗,滿口虛假仁義,暗地裏男盜女娼。
辰淩每次想到這些,都不禁發問,如果把牛頓的理論、愛迪生的想法、瓦倫的構思,化學元素周期表,各種資源的信息,逐漸灌輸給國人,在燕國推動技術革新,鼓勵那些能發明創造的人,授予官爵和地位,讓人人以發明創造、以造福百姓、有大學問為榮,樹立這種價值觀,而不是以四書五經為唯一的進仕途、做貪官為目標,國人是否會轉變一些那些封建觀念呢?
西方國家,在明朝以前,比中華民族落後了一千多年,仍過著奴隸生活、神教生活,但是正是因為民族獨立,追求自由,廣開民智,出現各種人才,敢於打破常規,發明革新,於是出現了工業革命,數十年內完成了一次大飛躍,超越了華夏一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模式的積累,使社會體製領先在前。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如果燕國重視科技與機械製造,降低文人求仕為官、清高自傲的心性,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改變!
任由曆史自己去發展,或許還是到十九世紀,才能進入工業期,兩千多年,都在渾渾噩噩地渡過,如果辰淩把許多先進思想,逐步滲透給那些墨家、公輸家,傳授給燕京學府的莘莘學子,不斷科研,說不定這個時代,就能早兩千年跨入工業革命。
這根本不是幻想,是思想的一個轉彎,如果一根筋考慮曆史因素,隻會讓曆史重歸舊路,再過兩千年的封建社會,直到歐洲列強用大炮轟開國門時候,才被迫接受西方思想,搞起機械與科研,丟掉八股科舉,腐朽酸文。
辰淩回到了大帳後,攤開紙筆,挖空心思,再想一些適合現在的理論和思想,不如說:地球是圓的,不是方的,中原地處亞洲,不是天地大陸的中央;雷電是自然現象,蘋果落地,因為萬有引力;船隻不光隻有木船不沉,鐵船也能不沉水等,這些簡單的思維先在燕國學府內灌輸下去,才能一步步加深,引發蝴蝶效應。
落筆一番後,直到夜深,辰淩這才停筆,熄滅銅燈,月光仍透過布帳,依稀射入帳內,他看著月華,有一種思鄉的感覺油然而生,他的故鄉,在東北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