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淩陣亡衛宮的消息,已經傳開半個月了,漸漸冷卻下來,畢竟民眾是健忘的,隻會記住一時,但很快就被新的話題所取代。
衛國滅了,被大魏全盤占領,疆域擴了三分之一。
魏王雖然痛失了大將軍辰淩,但是能開疆拓土,仍是值得高興的,因此隻是難過一刻,很快就被大獲全勝的功績所掩蓋。
魏國人先是因為辰淩的消息震撼、難過幾日,緊接著,全國沸騰,因為大魏數十年來終於威武一會,滅了五百多年傳承的小衛,使得魏國的版圖增大了,國人興奮起來,漸漸從辰淩陣亡的悲傷中複蘇。
魏王派出了魏公子趕往衛地,負責接收當地政務,清剿殘餘勢力,安置朝廷派去的官吏,整軍收編等,需要一段時間來穩定局勢。
隨著魏國滅衛的成功,齊國也傳來消息,魯國也滅了。
中山國在凶悍趙軍的猛攻之下,也瀕臨亡國。
越國被楚軍攻占了三分之二的國土,再有幾個月,孤立無援之下,也必將滅亡。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五小國,隻有宋國實力較強,但是麵對四周幾大戰國,無法主動出擊,隻能做好死拚的準備。
戰國烽煙,逐漸減弱,在勝利者瓜分果實的時候,衰敗一方的命運,隻有任人宰割。
這些與燕國關係不大,唯一讓燕占利的是,接受了五六十萬眾的難民,被安置在關外,遼西、遼北廣袤土地上,開春後分封土地,接受燕國的變革思想,逐漸生存下了,遠離亂世。
燕國王宮,正乾大殿。
辰淩召開大型朝會,過問新法推進、經濟國力、軍務整編等朝政。
一晃來回兩個月,當辰淩坐在王座上,君臨朝綱,俯視群臣,威武氣勢散發,文武大臣們都是心神一動,暗想今天的燕王,似乎又銳利起來了,與上幾次沉默寡言不同。
樂毅、範睢、劇辛、蘇秦等大臣們開始匯報著各方工作。
“啟奏君上,燕國人口已經大幅度增加,流亡的國人相繼返回故地,加入戶籍,還有數十萬流民,在燕地紮根,正在接受燕國變革的思想,而且這一年多來,出生率也在提升,地方衙門都在鼓勵生育,提升繁衍能力……”
辰淩微微點頭,人口和糧食,是重中之重,根據史書記載,秦始皇發動統一戰爭,需要雄兵百萬,還發動兩百多萬民眾運糧和生產,當時整個戰國人口隻有兩千多萬,秦國就獨占五百萬,但是發動那麽大的戰爭,五百萬人口也顯不足,於是秦王嬴政就下令全民皆兵,所有百姓隨時接受調令,為國家出力,無償征發,濫用民力。
這種粗暴、剛性的做法,是統一六國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使得秦國有能力,完成了橫掃六國的偉業,當然,也恰恰是因為這種粗劣無人道的手段和性格,同樣促使了秦國不愛百姓,橫征暴斂,被萬千勞苦大眾不接受,誘發起義推翻。
目前燕國隻有兩萬多萬人口,至少還需要一倍的人口數量,才有希望贏得統一戰爭。
如果隻靠燕人來繁衍,這隻是一個途徑,而且見效慢,為何?一是因為這個時代,醫療條件和水平太差了,嬰兒存活率很低,一家生十個,最後能擺脫疾病、瘟疫生存下來的,還不足一半,另外,成長起來需要一個漫長的時間,至少十七八年後,才能被征入伍。
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搶人口,讓中原越亂越好,把更多的難民和六國子民,遷徙到燕國來,經過數年的文化洗禮,使這些人逐漸把燕國當成自己的捍衛的國家,歸屬之心很重要。
待樂毅講完,劇辛上前道:“啟奏君上,燕國六大軍區整編完畢,武將調動,戰馬匹配完成,軍區駐紮地正在建設中,目前國內已經征兵入伍四十萬,再多,糧草和人口都暫時無法支撐了。”
辰淩明白這個意思,兩百多萬人口,其中燕國本土人,隻有一百六十多萬,有三四十萬人馬,可以說四個人裏麵就有一個當兵的,這已經是極限了,再多都是良莠不齊,年紀差齡太大,戰鬥力必然會受影響,而且燕國剛穩定一年多,糧草儲備有限,光著六大軍區,四十萬兵馬,每天的消耗,都是龐大的數目。
“四十萬兵馬,保家衛國,抵禦外敵是夠了,暫時不必征兵了,讓更多的勞動力能耕作、搞經濟建設,六大軍區要訓練精兵,不要混編在一起訓練,按照年齡和身體素質,分成特種兵、精兵、普通士卒、庸兵幾種,暫時每兩年進行一次征募兵員,然後把庸兵裁掉,按照服兵役年紀,把不同兵種的年齡範圍確定好,普通士兵,五年進行一次更換,精兵十年一次更換,退役回家,發放退役金等,提高軍人的待遇……”
辰淩按照自己的想法,對劇辛以及朝廷武將進行一番灌輸,最主要是精神控製,準備在各大軍區,展開嚴格訓練和政治思想教育,每個士兵灌輸‘保家衛國、忠於朝廷’的思想,隻要能看到的地方,都拉起橫幅,寫上‘忠於國家、忠於朝廷、忠於燕王、忠於人民’的字樣,用思想武器,把軍人服從命令的天職和忠君愛國思想緊密結合在一起。
範睢對鹽鐵、紡織等行業稅收和坊市等進行匯報,暫時他作為掌管財政的官員,對這些頗有造詣,擬定了一些調動市場、與番邦貿易的條例,能使燕國每月獲利不少賦稅。
辰淩對水力設備很上心,不過這件事屬於高度機密,隻能在朝會之後,才能詳細詢問了。
這時蘇秦又把當前中原六大國形勢講解一番,秦、魏、齊、楚、韓、趙的動靜,經過一年多的征戰,齊魏趙楚四國均有大收獲,消滅了臨近的小國,但是同樣消耗巨大,兵員、錢糧都傷了元氣,幾年內都要進行休養,暫時無力征討宋國,使得宋國有了苟延殘喘的機會。
辰淩聽過之後,了然於胸,一腔熱血,感慨說道:“幾年之後,七雄爭霸的日子即將到來,這段時間,我燕國要勵精圖治,加快經濟、國力、軍事的發展,等下一次中原烽火的時候,才是真正的大爭之世登場,那時候,一場戰國的洗牌角逐,才真正上演!”
衛國滅了,被大魏全盤占領,疆域擴了三分之一。
魏王雖然痛失了大將軍辰淩,但是能開疆拓土,仍是值得高興的,因此隻是難過一刻,很快就被大獲全勝的功績所掩蓋。
魏國人先是因為辰淩的消息震撼、難過幾日,緊接著,全國沸騰,因為大魏數十年來終於威武一會,滅了五百多年傳承的小衛,使得魏國的版圖增大了,國人興奮起來,漸漸從辰淩陣亡的悲傷中複蘇。
魏王派出了魏公子趕往衛地,負責接收當地政務,清剿殘餘勢力,安置朝廷派去的官吏,整軍收編等,需要一段時間來穩定局勢。
隨著魏國滅衛的成功,齊國也傳來消息,魯國也滅了。
中山國在凶悍趙軍的猛攻之下,也瀕臨亡國。
越國被楚軍攻占了三分之二的國土,再有幾個月,孤立無援之下,也必將滅亡。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五小國,隻有宋國實力較強,但是麵對四周幾大戰國,無法主動出擊,隻能做好死拚的準備。
戰國烽煙,逐漸減弱,在勝利者瓜分果實的時候,衰敗一方的命運,隻有任人宰割。
這些與燕國關係不大,唯一讓燕占利的是,接受了五六十萬眾的難民,被安置在關外,遼西、遼北廣袤土地上,開春後分封土地,接受燕國的變革思想,逐漸生存下了,遠離亂世。
燕國王宮,正乾大殿。
辰淩召開大型朝會,過問新法推進、經濟國力、軍務整編等朝政。
一晃來回兩個月,當辰淩坐在王座上,君臨朝綱,俯視群臣,威武氣勢散發,文武大臣們都是心神一動,暗想今天的燕王,似乎又銳利起來了,與上幾次沉默寡言不同。
樂毅、範睢、劇辛、蘇秦等大臣們開始匯報著各方工作。
“啟奏君上,燕國人口已經大幅度增加,流亡的國人相繼返回故地,加入戶籍,還有數十萬流民,在燕地紮根,正在接受燕國變革的思想,而且這一年多來,出生率也在提升,地方衙門都在鼓勵生育,提升繁衍能力……”
辰淩微微點頭,人口和糧食,是重中之重,根據史書記載,秦始皇發動統一戰爭,需要雄兵百萬,還發動兩百多萬民眾運糧和生產,當時整個戰國人口隻有兩千多萬,秦國就獨占五百萬,但是發動那麽大的戰爭,五百萬人口也顯不足,於是秦王嬴政就下令全民皆兵,所有百姓隨時接受調令,為國家出力,無償征發,濫用民力。
這種粗暴、剛性的做法,是統一六國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使得秦國有能力,完成了橫掃六國的偉業,當然,也恰恰是因為這種粗劣無人道的手段和性格,同樣促使了秦國不愛百姓,橫征暴斂,被萬千勞苦大眾不接受,誘發起義推翻。
目前燕國隻有兩萬多萬人口,至少還需要一倍的人口數量,才有希望贏得統一戰爭。
如果隻靠燕人來繁衍,這隻是一個途徑,而且見效慢,為何?一是因為這個時代,醫療條件和水平太差了,嬰兒存活率很低,一家生十個,最後能擺脫疾病、瘟疫生存下來的,還不足一半,另外,成長起來需要一個漫長的時間,至少十七八年後,才能被征入伍。
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搶人口,讓中原越亂越好,把更多的難民和六國子民,遷徙到燕國來,經過數年的文化洗禮,使這些人逐漸把燕國當成自己的捍衛的國家,歸屬之心很重要。
待樂毅講完,劇辛上前道:“啟奏君上,燕國六大軍區整編完畢,武將調動,戰馬匹配完成,軍區駐紮地正在建設中,目前國內已經征兵入伍四十萬,再多,糧草和人口都暫時無法支撐了。”
辰淩明白這個意思,兩百多萬人口,其中燕國本土人,隻有一百六十多萬,有三四十萬人馬,可以說四個人裏麵就有一個當兵的,這已經是極限了,再多都是良莠不齊,年紀差齡太大,戰鬥力必然會受影響,而且燕國剛穩定一年多,糧草儲備有限,光著六大軍區,四十萬兵馬,每天的消耗,都是龐大的數目。
“四十萬兵馬,保家衛國,抵禦外敵是夠了,暫時不必征兵了,讓更多的勞動力能耕作、搞經濟建設,六大軍區要訓練精兵,不要混編在一起訓練,按照年齡和身體素質,分成特種兵、精兵、普通士卒、庸兵幾種,暫時每兩年進行一次征募兵員,然後把庸兵裁掉,按照服兵役年紀,把不同兵種的年齡範圍確定好,普通士兵,五年進行一次更換,精兵十年一次更換,退役回家,發放退役金等,提高軍人的待遇……”
辰淩按照自己的想法,對劇辛以及朝廷武將進行一番灌輸,最主要是精神控製,準備在各大軍區,展開嚴格訓練和政治思想教育,每個士兵灌輸‘保家衛國、忠於朝廷’的思想,隻要能看到的地方,都拉起橫幅,寫上‘忠於國家、忠於朝廷、忠於燕王、忠於人民’的字樣,用思想武器,把軍人服從命令的天職和忠君愛國思想緊密結合在一起。
範睢對鹽鐵、紡織等行業稅收和坊市等進行匯報,暫時他作為掌管財政的官員,對這些頗有造詣,擬定了一些調動市場、與番邦貿易的條例,能使燕國每月獲利不少賦稅。
辰淩對水力設備很上心,不過這件事屬於高度機密,隻能在朝會之後,才能詳細詢問了。
這時蘇秦又把當前中原六大國形勢講解一番,秦、魏、齊、楚、韓、趙的動靜,經過一年多的征戰,齊魏趙楚四國均有大收獲,消滅了臨近的小國,但是同樣消耗巨大,兵員、錢糧都傷了元氣,幾年內都要進行休養,暫時無力征討宋國,使得宋國有了苟延殘喘的機會。
辰淩聽過之後,了然於胸,一腔熱血,感慨說道:“幾年之後,七雄爭霸的日子即將到來,這段時間,我燕國要勵精圖治,加快經濟、國力、軍事的發展,等下一次中原烽火的時候,才是真正的大爭之世登場,那時候,一場戰國的洗牌角逐,才真正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