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國第二輪變法又將開始了,這次變法是在三年前的新法的基礎上,繼續深化與加強,涉及的方麵更廣,推行更深入,在許多細節上下功夫,尤其是變法三年中,出現的一些小問題,進行調整和改革。
由於有三年的改革成就,使得百姓們富足起來,得到實惠,故此對這次變革深信不疑,阻力小了很多。
許多百姓一大早就來到各城門張貼皇榜的地方,認真聽著朝廷政務院的官吏、侍郎們,逐條宣講改革條文。
燕京日報、國府公報、各學院報刊等都在印刷最新的條文,讓燕京城內的國人、士子、寒士百姓們,都能第一時間得知。
與此同時,派往各郡縣的使者,攜帶官府公文和令箭,送往地方,同步變革。
政治方麵,在政務院丞相署的機構下,繼續設立了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實行三省製,分解丞相權力,以免政務院權力過大。
尚書高官官設令、左右仆射,下設諸曹尚書,分領具體行政事務。
中書省,掌出納帝命,起草詔書、政令,接受尚書奏事等機要大事,長官中書監、令。
門下省,置侍中、黃門侍郎各四人,主要職責在皇帝身邊服侍、保衛、顧問應對,拾遺補缺,檢舉非法等。
通常政務大權,由丞相提出,經中書省起草,門下省審核,尚書省執行,有相互否決權,彼此製約、監督,防止一門做大,位高權重,架空君王。
同時設立內閣,選舉二十四位重臣入閣,但凡國家社稷大事,將有君王與內閣商議決定,實現投票,如果內閣三分之二反對一事,可使君王重新擬定提出,不可一意孤行。
這樣一來,有些限製皇權的無限擴大,達到一種偏激機製,當局者迷,許多時候君王一時腦熱,如果沒有一個機構或會議限製,很容易造成天下動亂,辰淩倒是不擔心自己會昏庸、剛愎自用,但是卻不得不為後代子孫考慮,那些自幼長於皇宮的皇子皇孫,是否能做到英明斷事,不被宦官和外戚把持呢?
隻有從自身做起,削弱個人的無限度崇拜,讓製度和律法有效地運轉,以辰淩做例子,使這種模式長久執行下去,才能最深刻地教育封建大臣、後代子孫。
內閣二十位重臣,五年一改選,有退休者、離職者、罷免者,自然不能再用,同時還有備選八人,都是朝廷各部門的一二把手。
此條令一出,讓不少大臣們跌破眼睛,不斷誇讚燕王的魄力和謙遜,都覺得朝廷這樣的行政管理,有利於社稷安穩,群策群力,不出現過度集權,一人獨斷天下事的草率。
在經濟方麵,輕賦稅,采取三十取一,而且不受實物租,而是錢幣,如此促進耕農們,將多餘的糧食和實物,兌換成錢幣,加強貨幣的流通,對市場經濟有好處。
燕境鑄造三等貨幣,一等幣為黃金,二等幣為白銀、銀元寶,三等幣為銅幣五銖錢,國家設立中央鑄幣機構,有鍾官、辨銅、技巧三官負責鑄造,雕工印刻都很精致,重如其文,錢幣質量很高,便於流通,不易模仿,即使費時模仿出來,重量加工時也和麵值相等了,沒有必要。
對外諸侯和番邦貿易,一律使用黃金、白銀等流通貨幣等,實現金銀本位製,發現定數銅幣,如此一來,穩定金融行市,不會造成通貨膨脹或赤字緊縮等。
官營企業方麵,鹽鐵專營,並加速促進冶鐵業、紡織業、漆器業、陶瓷業、造紙業等發展,對六國和番邦貿易額順差翻倍。
耕作方麵,推出各種犁鏵、鐵鋤、鐮刀等工具,要求地方興修水利、連接馳道、灌溉技術、肥料技術等,都有涉及;各郡還設立糧庫、糧倉,每年大批收購百姓手中的多餘存糧,等出現天災減產時,再以平價出售,穩定糧食物價,避開糧荒,和富商囤積作亂。
文化教育方麵,從京城,到地方,建立小學、中學和大學,實現八年義務教育,人才使用,從學府內莘莘學子中,進行選拔和科考,取代中原六國的察覺推薦製度,流於形式。
推行燕體隸書,簡化字體,便於書寫和記憶,提高辨認度和閱讀性。
………
法令涉及了十二個大方麵,每個方麵又分很多小項,一共三百餘多法令,當然,並非所有人都要關注下來,民眾隻關注與自己身份地位相關聯的法令,各行有各規,不是每條令都與每個人相關的。
深秋天氣雖冷,但是燕國上下,一片激情暖流在人們心中湧動,都在翹首企盼著第二輪變法,能帶來更多的好處和實惠,使燕國崛起、騰飛!
泱泱燕國,王於興師,修我戈矛,共赴國難!
辰淩站在燕京城背麵的八達嶺山塬上,觀望著燕山的山脈,莽莽蒼蒼的高山密林,峻拔陡峭,氣勢雄渾,頓感胸襟開闊。
山嶺南麵,就是一馬平川,燕京所在的平原腹地。
這燕山正好起到屏蔽草原的天然壁壘屏障,否則草原的東胡、匈奴,早就攻入了中原,肆意破壞了。
“君上,按照陰陽堪輿之術來說,此地乃興燕聖地,龍脈所在!”身邊一位身穿玄衫的年輕男子,正是鄒衍,侃侃說道。
“哦,何以見得?”
“君上請看,巍巍燕山,乃天賜王座,蟠龍之地,滔滔永定河,龍行於前,被山帶河,南麵而坐,正成王天下之大氣象也,按五德說推演,周為火德,燕以海藍為色,是為水德,水能滅火,正應以法治國大出於天下,而燕京在處在聚合王氣質形勝要地,風水相宜,龍蛇起陸,日後燕國必有大興征兆!”鄒衍神采飛揚,為燕王講解陰陽五行學說。
辰淩一轉身,目光盯著他,微笑著問:“陰陽五行,真的能助寡人一統天下嗎?”
鄒衍楞了一下,旋即答道:“天道使然,民心所向,便可成功!”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辰淩忍不住大笑道:“哈哈,民心即天心嗎?隻要庶民信之就行了,寡人隻信自己!”
鄒衍拱手道:“與民同心,燕國何愁不興?”
辰淩微微點頭,半晌說道:“鄒卿,百姓是深受輿論導向,寡人希望借助你五行學說,為燕國造勢,周為火德,燕為水德,讓燕國百姓能眾誌成城,凝聚一種國家的意誌,為朝廷所用——”
由於有三年的改革成就,使得百姓們富足起來,得到實惠,故此對這次變革深信不疑,阻力小了很多。
許多百姓一大早就來到各城門張貼皇榜的地方,認真聽著朝廷政務院的官吏、侍郎們,逐條宣講改革條文。
燕京日報、國府公報、各學院報刊等都在印刷最新的條文,讓燕京城內的國人、士子、寒士百姓們,都能第一時間得知。
與此同時,派往各郡縣的使者,攜帶官府公文和令箭,送往地方,同步變革。
政治方麵,在政務院丞相署的機構下,繼續設立了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實行三省製,分解丞相權力,以免政務院權力過大。
尚書高官官設令、左右仆射,下設諸曹尚書,分領具體行政事務。
中書省,掌出納帝命,起草詔書、政令,接受尚書奏事等機要大事,長官中書監、令。
門下省,置侍中、黃門侍郎各四人,主要職責在皇帝身邊服侍、保衛、顧問應對,拾遺補缺,檢舉非法等。
通常政務大權,由丞相提出,經中書省起草,門下省審核,尚書省執行,有相互否決權,彼此製約、監督,防止一門做大,位高權重,架空君王。
同時設立內閣,選舉二十四位重臣入閣,但凡國家社稷大事,將有君王與內閣商議決定,實現投票,如果內閣三分之二反對一事,可使君王重新擬定提出,不可一意孤行。
這樣一來,有些限製皇權的無限擴大,達到一種偏激機製,當局者迷,許多時候君王一時腦熱,如果沒有一個機構或會議限製,很容易造成天下動亂,辰淩倒是不擔心自己會昏庸、剛愎自用,但是卻不得不為後代子孫考慮,那些自幼長於皇宮的皇子皇孫,是否能做到英明斷事,不被宦官和外戚把持呢?
隻有從自身做起,削弱個人的無限度崇拜,讓製度和律法有效地運轉,以辰淩做例子,使這種模式長久執行下去,才能最深刻地教育封建大臣、後代子孫。
內閣二十位重臣,五年一改選,有退休者、離職者、罷免者,自然不能再用,同時還有備選八人,都是朝廷各部門的一二把手。
此條令一出,讓不少大臣們跌破眼睛,不斷誇讚燕王的魄力和謙遜,都覺得朝廷這樣的行政管理,有利於社稷安穩,群策群力,不出現過度集權,一人獨斷天下事的草率。
在經濟方麵,輕賦稅,采取三十取一,而且不受實物租,而是錢幣,如此促進耕農們,將多餘的糧食和實物,兌換成錢幣,加強貨幣的流通,對市場經濟有好處。
燕境鑄造三等貨幣,一等幣為黃金,二等幣為白銀、銀元寶,三等幣為銅幣五銖錢,國家設立中央鑄幣機構,有鍾官、辨銅、技巧三官負責鑄造,雕工印刻都很精致,重如其文,錢幣質量很高,便於流通,不易模仿,即使費時模仿出來,重量加工時也和麵值相等了,沒有必要。
對外諸侯和番邦貿易,一律使用黃金、白銀等流通貨幣等,實現金銀本位製,發現定數銅幣,如此一來,穩定金融行市,不會造成通貨膨脹或赤字緊縮等。
官營企業方麵,鹽鐵專營,並加速促進冶鐵業、紡織業、漆器業、陶瓷業、造紙業等發展,對六國和番邦貿易額順差翻倍。
耕作方麵,推出各種犁鏵、鐵鋤、鐮刀等工具,要求地方興修水利、連接馳道、灌溉技術、肥料技術等,都有涉及;各郡還設立糧庫、糧倉,每年大批收購百姓手中的多餘存糧,等出現天災減產時,再以平價出售,穩定糧食物價,避開糧荒,和富商囤積作亂。
文化教育方麵,從京城,到地方,建立小學、中學和大學,實現八年義務教育,人才使用,從學府內莘莘學子中,進行選拔和科考,取代中原六國的察覺推薦製度,流於形式。
推行燕體隸書,簡化字體,便於書寫和記憶,提高辨認度和閱讀性。
………
法令涉及了十二個大方麵,每個方麵又分很多小項,一共三百餘多法令,當然,並非所有人都要關注下來,民眾隻關注與自己身份地位相關聯的法令,各行有各規,不是每條令都與每個人相關的。
深秋天氣雖冷,但是燕國上下,一片激情暖流在人們心中湧動,都在翹首企盼著第二輪變法,能帶來更多的好處和實惠,使燕國崛起、騰飛!
泱泱燕國,王於興師,修我戈矛,共赴國難!
辰淩站在燕京城背麵的八達嶺山塬上,觀望著燕山的山脈,莽莽蒼蒼的高山密林,峻拔陡峭,氣勢雄渾,頓感胸襟開闊。
山嶺南麵,就是一馬平川,燕京所在的平原腹地。
這燕山正好起到屏蔽草原的天然壁壘屏障,否則草原的東胡、匈奴,早就攻入了中原,肆意破壞了。
“君上,按照陰陽堪輿之術來說,此地乃興燕聖地,龍脈所在!”身邊一位身穿玄衫的年輕男子,正是鄒衍,侃侃說道。
“哦,何以見得?”
“君上請看,巍巍燕山,乃天賜王座,蟠龍之地,滔滔永定河,龍行於前,被山帶河,南麵而坐,正成王天下之大氣象也,按五德說推演,周為火德,燕以海藍為色,是為水德,水能滅火,正應以法治國大出於天下,而燕京在處在聚合王氣質形勝要地,風水相宜,龍蛇起陸,日後燕國必有大興征兆!”鄒衍神采飛揚,為燕王講解陰陽五行學說。
辰淩一轉身,目光盯著他,微笑著問:“陰陽五行,真的能助寡人一統天下嗎?”
鄒衍楞了一下,旋即答道:“天道使然,民心所向,便可成功!”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辰淩忍不住大笑道:“哈哈,民心即天心嗎?隻要庶民信之就行了,寡人隻信自己!”
鄒衍拱手道:“與民同心,燕國何愁不興?”
辰淩微微點頭,半晌說道:“鄒卿,百姓是深受輿論導向,寡人希望借助你五行學說,為燕國造勢,周為火德,燕為水德,讓燕國百姓能眾誌成城,凝聚一種國家的意誌,為朝廷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