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三年八月。
剛滿三十歲就已兩鬢染白的崇禎皇帝狠狠將禦硯砸在地上。
壞消息一個接著一個,逆賊李自成趁官軍圍剿張獻忠之際殺入河南,攻破數座縣城,開倉放糧,收攏饑民,瞬間拉出數十萬兵馬,其中老營悍匪五萬之眾!
與此同時,李自成高舉‘均田免賦’大旗,一路勢如破竹,有進逼洛陽之勢!
另一邊,楊嗣昌圍剿張獻忠失敗,盡管予張賊於重創,可張賊跳出包圍圈,在陝西、湖北、西川等地來回逃竄,裹挾大量饑民,聲勢不降反升!
大明亡國之像已然彰顯無疑,朝廷上下卻沒有多少緊迫感,任憑崇禎帝急白了頭發,以東林黨為首的朝廷依舊在相互攻訐,排除異己!
今日一早,宮門一開,通政司就遞進十幾封奏折。
奏折全部來自於四川,來自於成都,所奏內容大同小異。
說的都是這三四個月內蜀王所作所為。
蜀王竟然假借朝廷的名義征兵五萬,還在城郊立了大營,日夜操練,喊殺聲,成都盡聞!
“矯詔征兵,整編軍伍,竊取武庫,招匠鍛器,蜀王不臣之心昭然若揭,亂臣賊子,亂臣賊子!”
禦書房內幾位當朝重臣盡皆不言不語,沒得說,蜀王此等行徑如果都不算亂臣賊子的話,那這天底下就全都是良民了。
“諸位愛卿為何不說話,如何處置!”
“陛下打算如何處理?”剛上位不到兩個月的內閣首輔範複粹反問。
“朕如何?朕如何!朕恨不得立即派兵去剿平了蜀王府!朕若知道該怎麽辦,還需要問你們!”
範首輔輕歎道:“蜀王此舉顯然是瞅準了時機,也料定朝廷無力派兵清剿於他……”
“朕知道,朕知道,朕現在要知道怎麽辦!”崇禎氣的發瘋,偏偏範複粹還在說廢話,怒氣便更甚了幾分。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禮部尚書周延儒道:“蜀王矯詔,毫無顧忌,想來也不怕朝廷,不懼陛下知曉,如今征兵四個月,兵已具形,陛下若剿,四川隻怕轉瞬糜爛。”
崇禎頹然坐回禦座上麵,麵露哀色道:“國難當頭,流寇屢剿不絕,聲勢反倒越剿越烈,身為太祖子孫,藩王不思為國分憂,反倒趁機起勢,良心何在?天理何存!”
“陛下,在微臣看來蜀王矯詔募兵,第一是確定沒將朝廷放在眼裏,第二,蜀王是在等,等到朝廷和流寇拚的兩敗俱傷的時候,打出旗號謀反,其三,蜀王確實是身不由己,這事一手策劃的是那個名叫馮愷的逆賊。”
“朕不想再聽廢話!”
周延儒肅聲道:“臣以為陛下可派內侍前去成都安撫蜀王,蜀王是以朝廷的名義,打著自保的名頭,行謀反之事,那麽陛下可讓成都軍民都知道,陛下下旨讓蜀王帶兵出川平亂,蜀王若是出川,那就讓蜀王和逆賊殺個兩敗俱傷,朝廷便可坐收漁利,蜀王若是不肯,就等於是告訴整個四川萬民,他要謀反,屆時民心盡失,必為川民所恨!此事或有轉機。”
“善。”崇禎臉上的鬱色終於散去,繼續問道:“周愛卿的意思難不成要朕打落門牙往肚子裏麵咽,難道不將蜀賊矯詔的罪名大白於天下?”
周延儒搖了搖頭道:“沒有必要如此,對於蜀王而言,他根本不在乎什麽假傳聖旨的罪名,陛下就算宣旨說他矯詔又能如何?最多直接讓蜀王打出誅殺奸佞的旗號,出兵清君側罷了,屆時流寇再加上蜀王的大軍,朝廷隻怕實難抽手抗之,如此不如裝作不知,也就不用逼蜀王豎起叛旗,還能多出一軍剿賊,何樂而不為?不過陛下可以暗中知會四川巡撫龍文光,告訴龍文光真相,也好讓其小心提防,若有機會可誅之!”
“善!”崇禎點頭道:“承恩。”
秉筆太監王承恩連忙應聲。
“就按周愛卿說的辦,內廷派人前去四川,敦促蜀王出兵剿賊,司禮監擬旨用印。”
“奴婢遵旨。”王承恩默默退回原位。
“陛下,楊嗣昌剿匪不力,左良玉不遵號令,陛下當下旨申飭,定下期限,勒令二人按期剿滅張賊,羅賊,若在延誤戰機,當按律治罪。”
崇禎的臉色青一陣白一陣,楊嗣昌奉旨督師,前期斬獲不俗,如今卻是疲於奔命,所提出的剿匪主張,已然再難實現。
然而崇禎知道之所以沒能剿匪功成的責任,楊嗣昌並沒有多少,真正的罪責在左良玉!
要不是左良玉自持功高,對楊嗣昌陽奉陰違,頻頻延誤戰機,張獻忠根本逃不出太平縣,瑪瑙山一役,張賊必死無疑!
也就是說即便要治罪也該治左良玉的罪!
可惜的是,現在的他哪裏敢治手握重兵的大將之罪,若是逼反了左良玉,後果簡直難以想象。
對於現在這些重將,就算有罪,可隻要不謀反,那即便是戰敗,朝廷不但不會降罪甚至還要給人家加官進爵。
這就是現實,不得不讓朝廷低頭的現實,所以周延儒的建議,純粹就是放屁,甚至連他自己都知道是在放屁,之所以說,無非是表現出自己對君王忠心耿耿,一心為了社稷罷了。
“治罪的話以後就不要說了,左良玉大敗張獻忠於瑪瑙山,這是大功,如今在三省追剿張賊,盡管未有成效,但是他是在剿,身為武將,自有考量,或許也是覺得楊嗣昌的剿匪策略與戰局不符,故而聽命不受。
至於楊嗣昌乃是朕親選的督師,用兵頗有成法,豈可因一時勝敗而枉顧其往日之功。”
“陛下,賊匪狡詐,聲勢日烈,關外女真,兵勢正盛,臣以為當前可剿撫並用,先招降幾支巨賊,賊若受招,可命其賊出關和金賊鏖戰,驅虎吞狼,或可收奇效。”
崇禎略微思索了小會說道:“賊匪降而複叛,已成常態,即便接受詔安,也隻是問朝廷要官要爵,要糧食要銀子,一旦得機便會複叛……也罷,就按周愛卿說的辦,但是張賊不赦,朕要提張賊頭顱告慰先祖皇陵!”
“臣遵旨……”
剛滿三十歲就已兩鬢染白的崇禎皇帝狠狠將禦硯砸在地上。
壞消息一個接著一個,逆賊李自成趁官軍圍剿張獻忠之際殺入河南,攻破數座縣城,開倉放糧,收攏饑民,瞬間拉出數十萬兵馬,其中老營悍匪五萬之眾!
與此同時,李自成高舉‘均田免賦’大旗,一路勢如破竹,有進逼洛陽之勢!
另一邊,楊嗣昌圍剿張獻忠失敗,盡管予張賊於重創,可張賊跳出包圍圈,在陝西、湖北、西川等地來回逃竄,裹挾大量饑民,聲勢不降反升!
大明亡國之像已然彰顯無疑,朝廷上下卻沒有多少緊迫感,任憑崇禎帝急白了頭發,以東林黨為首的朝廷依舊在相互攻訐,排除異己!
今日一早,宮門一開,通政司就遞進十幾封奏折。
奏折全部來自於四川,來自於成都,所奏內容大同小異。
說的都是這三四個月內蜀王所作所為。
蜀王竟然假借朝廷的名義征兵五萬,還在城郊立了大營,日夜操練,喊殺聲,成都盡聞!
“矯詔征兵,整編軍伍,竊取武庫,招匠鍛器,蜀王不臣之心昭然若揭,亂臣賊子,亂臣賊子!”
禦書房內幾位當朝重臣盡皆不言不語,沒得說,蜀王此等行徑如果都不算亂臣賊子的話,那這天底下就全都是良民了。
“諸位愛卿為何不說話,如何處置!”
“陛下打算如何處理?”剛上位不到兩個月的內閣首輔範複粹反問。
“朕如何?朕如何!朕恨不得立即派兵去剿平了蜀王府!朕若知道該怎麽辦,還需要問你們!”
範首輔輕歎道:“蜀王此舉顯然是瞅準了時機,也料定朝廷無力派兵清剿於他……”
“朕知道,朕知道,朕現在要知道怎麽辦!”崇禎氣的發瘋,偏偏範複粹還在說廢話,怒氣便更甚了幾分。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禮部尚書周延儒道:“蜀王矯詔,毫無顧忌,想來也不怕朝廷,不懼陛下知曉,如今征兵四個月,兵已具形,陛下若剿,四川隻怕轉瞬糜爛。”
崇禎頹然坐回禦座上麵,麵露哀色道:“國難當頭,流寇屢剿不絕,聲勢反倒越剿越烈,身為太祖子孫,藩王不思為國分憂,反倒趁機起勢,良心何在?天理何存!”
“陛下,在微臣看來蜀王矯詔募兵,第一是確定沒將朝廷放在眼裏,第二,蜀王是在等,等到朝廷和流寇拚的兩敗俱傷的時候,打出旗號謀反,其三,蜀王確實是身不由己,這事一手策劃的是那個名叫馮愷的逆賊。”
“朕不想再聽廢話!”
周延儒肅聲道:“臣以為陛下可派內侍前去成都安撫蜀王,蜀王是以朝廷的名義,打著自保的名頭,行謀反之事,那麽陛下可讓成都軍民都知道,陛下下旨讓蜀王帶兵出川平亂,蜀王若是出川,那就讓蜀王和逆賊殺個兩敗俱傷,朝廷便可坐收漁利,蜀王若是不肯,就等於是告訴整個四川萬民,他要謀反,屆時民心盡失,必為川民所恨!此事或有轉機。”
“善。”崇禎臉上的鬱色終於散去,繼續問道:“周愛卿的意思難不成要朕打落門牙往肚子裏麵咽,難道不將蜀賊矯詔的罪名大白於天下?”
周延儒搖了搖頭道:“沒有必要如此,對於蜀王而言,他根本不在乎什麽假傳聖旨的罪名,陛下就算宣旨說他矯詔又能如何?最多直接讓蜀王打出誅殺奸佞的旗號,出兵清君側罷了,屆時流寇再加上蜀王的大軍,朝廷隻怕實難抽手抗之,如此不如裝作不知,也就不用逼蜀王豎起叛旗,還能多出一軍剿賊,何樂而不為?不過陛下可以暗中知會四川巡撫龍文光,告訴龍文光真相,也好讓其小心提防,若有機會可誅之!”
“善!”崇禎點頭道:“承恩。”
秉筆太監王承恩連忙應聲。
“就按周愛卿說的辦,內廷派人前去四川,敦促蜀王出兵剿賊,司禮監擬旨用印。”
“奴婢遵旨。”王承恩默默退回原位。
“陛下,楊嗣昌剿匪不力,左良玉不遵號令,陛下當下旨申飭,定下期限,勒令二人按期剿滅張賊,羅賊,若在延誤戰機,當按律治罪。”
崇禎的臉色青一陣白一陣,楊嗣昌奉旨督師,前期斬獲不俗,如今卻是疲於奔命,所提出的剿匪主張,已然再難實現。
然而崇禎知道之所以沒能剿匪功成的責任,楊嗣昌並沒有多少,真正的罪責在左良玉!
要不是左良玉自持功高,對楊嗣昌陽奉陰違,頻頻延誤戰機,張獻忠根本逃不出太平縣,瑪瑙山一役,張賊必死無疑!
也就是說即便要治罪也該治左良玉的罪!
可惜的是,現在的他哪裏敢治手握重兵的大將之罪,若是逼反了左良玉,後果簡直難以想象。
對於現在這些重將,就算有罪,可隻要不謀反,那即便是戰敗,朝廷不但不會降罪甚至還要給人家加官進爵。
這就是現實,不得不讓朝廷低頭的現實,所以周延儒的建議,純粹就是放屁,甚至連他自己都知道是在放屁,之所以說,無非是表現出自己對君王忠心耿耿,一心為了社稷罷了。
“治罪的話以後就不要說了,左良玉大敗張獻忠於瑪瑙山,這是大功,如今在三省追剿張賊,盡管未有成效,但是他是在剿,身為武將,自有考量,或許也是覺得楊嗣昌的剿匪策略與戰局不符,故而聽命不受。
至於楊嗣昌乃是朕親選的督師,用兵頗有成法,豈可因一時勝敗而枉顧其往日之功。”
“陛下,賊匪狡詐,聲勢日烈,關外女真,兵勢正盛,臣以為當前可剿撫並用,先招降幾支巨賊,賊若受招,可命其賊出關和金賊鏖戰,驅虎吞狼,或可收奇效。”
崇禎略微思索了小會說道:“賊匪降而複叛,已成常態,即便接受詔安,也隻是問朝廷要官要爵,要糧食要銀子,一旦得機便會複叛……也罷,就按周愛卿說的辦,但是張賊不赦,朕要提張賊頭顱告慰先祖皇陵!”
“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