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壁侃侃說道:“楊嗣昌是崇禎委以重任的剿匪督師,其提出的剿匪主張,不管是從短期還是長遠而言都是極具戰略眼光的平匪之謀,事實證明,楊嗣昌運用各種各樣的手段剿匪成效不俗,如果不是張大王賄賂左良玉,左良玉如果不是忌恨楊嗣昌攬功,張大王被其所滅,當屬必然。
而在張大王突破封鎖,跳出楊嗣昌的包圍圈之後,也正是因為左良玉部對其陽奉陰違,致使張大王能一次次躲過官軍追捕,進而轉戰千裏。
也就是說,剿匪之失,其責在左良玉,而不在楊嗣昌,楊嗣昌任督師這幾年間有功而無過,崇禎皇帝不可能連這一點都看不清楚。
隻要崇禎能看的清楚,他怎麽可能會在義軍聲勢通天的當前,臨陣換帥,自斷臂膀。
如果楊嗣昌死了,朝廷還能派誰出來督師剿匪?
洪承疇?他如今深陷遼東根本抽不開身。
孫傳庭?傅宗龍?這兩人倒是帥才,隻可惜得罪崇禎,身陷囹圄,這輩子能否重見天日都未可知。
至於其他,說實話,伍某不覺得還有誰有才能能夠在如今義軍堪稱燎原之勢前,能夠力挽狂瀾,比如當今的兵部尚書陳新甲,左右不過就是一紙上談兵之輩罷了。
因此伍某覺得,崇禎帝最好的處斷方式是下旨申飭楊嗣昌,然後令其戴罪立功,並且限定期限,若是逾期,再降罪不晚。”
馮愷微笑,伍壁的判斷不能不說很有見地,也符合當下的主流觀點,但是馮愷知道楊嗣昌這個月就會死,甚至現在已經死了,因為他也僅僅知道楊嗣昌是在張獻忠破襄陽殺襄王之後不久便死,至於怎麽死的,史書記載是悸怖,不過馮愷覺得自盡更合理一些,不過這些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楊嗣昌一死,崇禎帝便開始昏招迭出,甚至遠在千裏之外,還要運籌帷幄,胡亂指揮,生生葬送了剿滅李自成的最好機會,進而葬送了大明社稷。
“伍參讚這番分析很有見地,不過本帥倒是有幾點疑惑。”
馮愷淡笑道:“其一,崇禎此人毫無擔當,最喜歡的事就是甩鍋,如今義軍破兩城殺兩位親王,此乃彌天之事,誰來扛此重責,崇禎自己願意背負這名聲去和大明的曆代先帝分說?如果不願意,那麽還有誰比楊嗣昌背這個鍋更合適?
其二,楊嗣昌敢不敢賭,賭一賭崇禎的仁慈,賭一賭崇禎會不會讓其戴罪立功,敢不敢把全家老小的性命放在賭注上麵。
其三,就算剿滅張獻忠未果的責任在左良玉而不在楊嗣昌,可崇禎敢不敢降罪擁兵數萬之眾的帶兵大將。
其四,楊嗣昌若死,誰能接任其職,誠然,如今建奴對中原虎視眈眈,洪承疇督師遼東,確實無法輕動,可傅宗龍和孫傳庭都隻是被押而不是被殺了,那麽事到臨頭,崇禎難道不能事急從權,把他們放出來戴罪立功?
好吧,就算崇禎是個小心眼,不肯赦免二人,這朝中難道就沒有懂軍事的重臣了?難道朝廷沒了楊嗣昌,就隻能眼睜睜的看著義軍糜爛天下了?
至於誰合適,本帥還真考慮過,比如兵部的丁啟睿、鄭崇儉皆是熟通軍事之大臣,若被舉薦,自然便是督師……”
伍壁眉頭緊蹙,想要據理力爭,可話到嘴邊似乎覺得自己所謂的理不太能站得住腳,於是閉口不言。
這事說白了,其實和見識沒有太大的關係,也和馮愷知道曆史走向關係不大,真正有關係的是對崇禎心理的把握和對人性的了解。
薄情寡義,猜忌心晚期的崇禎是什麽貨色在後世早有公論,殺袁崇煥,殺陳新甲,孫傳庭大概率戰死沙場都不肯給諡號,還極盡詆毀,這是一代帝王能幹出來的事?
在這樣的皇帝手底下當官,明哲保身才是正理,結黨營私才是正道,至於國家社稷?
那是皇帝的事……
明亡亡於東林黨,這確實是不爭的事實,馮愷半點為東林黨洗白的意思都沒有,但是可以想想看,遇到這麽一個貨色的皇帝,東林黨坐大,把皇帝當成傻子來忽悠,還一忽悠就忽悠個準,難道不是很正常的事?
伍壁不了解崇禎,或者說他對崇禎的了解不夠深刻,更是低估了人性中的惡,所以做出這樣的判斷並不奇怪,可也正是這一番中規中矩的分析,就能看出伍壁算是個人才,至少不是死讀書,讀死書,把腦袋讀壞掉了的傳統文人。
見氣氛有些沉悶,馮愷嗬嗬笑道:“朝廷怎麽決斷,崇禎如何抉擇和我們沒關係,反正官軍也不可能殺到成都來,那這些就不是我們該去操心的事,最多崇禎派人來成都的時候,咱們和其虛與委蛇一番也就是了。”
“大帥說的是。”眾參讚紛紛應和。
“說說李自成。”馮愷肅聲道:“李自成對於我們而言暫時不會有威脅,本帥判斷李自成最近這幾年的戰略重心應該是在河南和陝西,當前的重心則是奪取開封,當然,朝廷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李自成拿下開封,那麽一定會馳援,也就是說在未來這段時間裏,李自成、張獻忠和官軍將會圍繞在中原地區展開鏖戰。
李自成若敗,自然無需多說,可李自成若是勝了,那麽官軍必然遭受重創,甚至再無力剿殺義軍,到了那個時候,李自成的野心應該就會北望,出潼關,進軍山西,猛撲京師!”
震驚,眾參讚直接震驚了,實在是大帥的推測過於長遠也過於大膽!
在他們看來,真正擁有角逐天下本錢的軍隊在當世非武銳軍莫屬,在眾參讚看來,李自成就算破了洛陽,圍困開封,可依舊沒有脫離流寇的本質,這樣的流寇和官軍正麵交鋒必然不是敵手,因此隻能遊鬥。
可大帥竟然說李自成有戰敗官軍,甚至挺近京畿的可能,這未免太難以置信了。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而在張大王突破封鎖,跳出楊嗣昌的包圍圈之後,也正是因為左良玉部對其陽奉陰違,致使張大王能一次次躲過官軍追捕,進而轉戰千裏。
也就是說,剿匪之失,其責在左良玉,而不在楊嗣昌,楊嗣昌任督師這幾年間有功而無過,崇禎皇帝不可能連這一點都看不清楚。
隻要崇禎能看的清楚,他怎麽可能會在義軍聲勢通天的當前,臨陣換帥,自斷臂膀。
如果楊嗣昌死了,朝廷還能派誰出來督師剿匪?
洪承疇?他如今深陷遼東根本抽不開身。
孫傳庭?傅宗龍?這兩人倒是帥才,隻可惜得罪崇禎,身陷囹圄,這輩子能否重見天日都未可知。
至於其他,說實話,伍某不覺得還有誰有才能能夠在如今義軍堪稱燎原之勢前,能夠力挽狂瀾,比如當今的兵部尚書陳新甲,左右不過就是一紙上談兵之輩罷了。
因此伍某覺得,崇禎帝最好的處斷方式是下旨申飭楊嗣昌,然後令其戴罪立功,並且限定期限,若是逾期,再降罪不晚。”
馮愷微笑,伍壁的判斷不能不說很有見地,也符合當下的主流觀點,但是馮愷知道楊嗣昌這個月就會死,甚至現在已經死了,因為他也僅僅知道楊嗣昌是在張獻忠破襄陽殺襄王之後不久便死,至於怎麽死的,史書記載是悸怖,不過馮愷覺得自盡更合理一些,不過這些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楊嗣昌一死,崇禎帝便開始昏招迭出,甚至遠在千裏之外,還要運籌帷幄,胡亂指揮,生生葬送了剿滅李自成的最好機會,進而葬送了大明社稷。
“伍參讚這番分析很有見地,不過本帥倒是有幾點疑惑。”
馮愷淡笑道:“其一,崇禎此人毫無擔當,最喜歡的事就是甩鍋,如今義軍破兩城殺兩位親王,此乃彌天之事,誰來扛此重責,崇禎自己願意背負這名聲去和大明的曆代先帝分說?如果不願意,那麽還有誰比楊嗣昌背這個鍋更合適?
其二,楊嗣昌敢不敢賭,賭一賭崇禎的仁慈,賭一賭崇禎會不會讓其戴罪立功,敢不敢把全家老小的性命放在賭注上麵。
其三,就算剿滅張獻忠未果的責任在左良玉而不在楊嗣昌,可崇禎敢不敢降罪擁兵數萬之眾的帶兵大將。
其四,楊嗣昌若死,誰能接任其職,誠然,如今建奴對中原虎視眈眈,洪承疇督師遼東,確實無法輕動,可傅宗龍和孫傳庭都隻是被押而不是被殺了,那麽事到臨頭,崇禎難道不能事急從權,把他們放出來戴罪立功?
好吧,就算崇禎是個小心眼,不肯赦免二人,這朝中難道就沒有懂軍事的重臣了?難道朝廷沒了楊嗣昌,就隻能眼睜睜的看著義軍糜爛天下了?
至於誰合適,本帥還真考慮過,比如兵部的丁啟睿、鄭崇儉皆是熟通軍事之大臣,若被舉薦,自然便是督師……”
伍壁眉頭緊蹙,想要據理力爭,可話到嘴邊似乎覺得自己所謂的理不太能站得住腳,於是閉口不言。
這事說白了,其實和見識沒有太大的關係,也和馮愷知道曆史走向關係不大,真正有關係的是對崇禎心理的把握和對人性的了解。
薄情寡義,猜忌心晚期的崇禎是什麽貨色在後世早有公論,殺袁崇煥,殺陳新甲,孫傳庭大概率戰死沙場都不肯給諡號,還極盡詆毀,這是一代帝王能幹出來的事?
在這樣的皇帝手底下當官,明哲保身才是正理,結黨營私才是正道,至於國家社稷?
那是皇帝的事……
明亡亡於東林黨,這確實是不爭的事實,馮愷半點為東林黨洗白的意思都沒有,但是可以想想看,遇到這麽一個貨色的皇帝,東林黨坐大,把皇帝當成傻子來忽悠,還一忽悠就忽悠個準,難道不是很正常的事?
伍壁不了解崇禎,或者說他對崇禎的了解不夠深刻,更是低估了人性中的惡,所以做出這樣的判斷並不奇怪,可也正是這一番中規中矩的分析,就能看出伍壁算是個人才,至少不是死讀書,讀死書,把腦袋讀壞掉了的傳統文人。
見氣氛有些沉悶,馮愷嗬嗬笑道:“朝廷怎麽決斷,崇禎如何抉擇和我們沒關係,反正官軍也不可能殺到成都來,那這些就不是我們該去操心的事,最多崇禎派人來成都的時候,咱們和其虛與委蛇一番也就是了。”
“大帥說的是。”眾參讚紛紛應和。
“說說李自成。”馮愷肅聲道:“李自成對於我們而言暫時不會有威脅,本帥判斷李自成最近這幾年的戰略重心應該是在河南和陝西,當前的重心則是奪取開封,當然,朝廷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李自成拿下開封,那麽一定會馳援,也就是說在未來這段時間裏,李自成、張獻忠和官軍將會圍繞在中原地區展開鏖戰。
李自成若敗,自然無需多說,可李自成若是勝了,那麽官軍必然遭受重創,甚至再無力剿殺義軍,到了那個時候,李自成的野心應該就會北望,出潼關,進軍山西,猛撲京師!”
震驚,眾參讚直接震驚了,實在是大帥的推測過於長遠也過於大膽!
在他們看來,真正擁有角逐天下本錢的軍隊在當世非武銳軍莫屬,在眾參讚看來,李自成就算破了洛陽,圍困開封,可依舊沒有脫離流寇的本質,這樣的流寇和官軍正麵交鋒必然不是敵手,因此隻能遊鬥。
可大帥竟然說李自成有戰敗官軍,甚至挺近京畿的可能,這未免太難以置信了。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