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馮愷無比意外,眼神中甚至有些驚愕。


    “自稱宋應星,說是不遠數千裏而來隻為見上主公一麵。”親兵一五一十回答,這事實在太常見了。


    如今成都乃至整個川西已經盡落於武銳軍之手,麵對深得民心的武銳軍,川西各州縣在接到公文的那一刻就大開城門歡迎武銳軍地方駐軍入衛,風平浪靜,連零星抵抗都不帶有的。


    甚至可以說,這些歸附的州縣其實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也確實是對朝廷徹底失望了,而且也清楚,在朝廷得知馮愷的所作所為卻又無力征討之際,整個川西實際上就已經成為武銳軍的實控地盤,唯一缺的隻不過是馮愷還沒有派軍隊接收罷了。


    現在千呼萬喚始出來的馮愷終於要徹底掌控川西作為自己的大後方,那麽不管是無力抵抗還是為了在這亂世能保一方水土安寧,川西官員選擇歸附實際上並不奇怪。


    一切隻是水到渠成罷了。


    按照常理來說,為了維護地方上的穩定,想要權力過渡盡量平穩的話,那麽保留原有衙門,讓明朝的官繼續官複原職是最妥當的,然後通過時間的推移、考核再來決定官員的去留也是最合理的。


    然而很顯然,馮愷對於大明的那一套似乎很不爽,於是對原有官製進行改革,廢除一些不必要的衙門,增設一些分化權力的部門,實際上是完成了一次川西官場的徹底洗牌。


    這場洗牌,被剝奪執法權和征稅權的州縣正印官毫無疑問損失最大,雖然在地方上品級依舊最高,但是已然沒有直接指手畫腳的權力。


    至於什麽縣丞、典薄、同知這一類的官位直接消失,通判則成了州刑院院正。


    除此之外最大的變動則是吏員,誰都知道官府的正常運作靠的就是吏,比如一個縣裏麵有六房之吏,儼然就是一個縮小無數倍的吏部。


    然而權力被分化,吏員自然也就沒了生存空間,於是州縣屬吏被一刀切,屬吏沒了不代表地方上就不需要吏,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如果說官員是總攬,那麽吏員才是真正辦事的具體實施人員,破家的縣令滅門的府尹,聽起來厲害的一塌糊塗,可真要說起來,為禍地方最烈的乃是胥吏!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吏治,吏治,治國當先治吏!


    所以川西各州縣胥吏全部下崗,不少不服跳頭和往日裏作奸犯科,壞事做絕的胥吏直接抄家斬首,如此一來官場吏治之風為之一清。


    原本馮愷打算用一年的緩衝期來實行公務員考試,然而競爭上崗的模式不得不提前,因為空缺出來太多的吏員崗位,吸引了太多太多的讀書人。


    誰都想在馮愷治下拔得頭籌,從而為自己以後攀升打下堅實的基礎,更何況是人就有從眾心理,幾個幾十個的讀書人從賊或許會讓更多的讀書人躊躇不前,但是大家都去了,自己不去?那他麽不是傻?


    而且在馮愷治下為吏和在大明為吏存在本質的不同,後者基本上意味著仕途盡毀,因為隻要是一心向上想要科舉出仕的名教子弟怎麽可能甘心為吏,成了刀筆吏,沾染世俗氣,便是對聖賢最大的褻瀆,官場不會接受有過從吏背景的讀書人。


    但是馮愷治下的吏不同,甚至這都不叫吏,而是叫公務員,簡單說就是協助官員處理政務的人,成為公務員積累治政經驗,隻要能通過公務官考核,那麽就能直接為官,而且因為有經驗,一旦為官基本上都是從一個部門的主官做起。


    然而誰也沒想到公務員考核的難度簡直不比考功名差,倒不是說卷子有多難,而是錄取人數。


    拿一個縣舉例,稅司需要五名吏員,律司也需要五名吏員,縣衙同樣需要幾個。


    如此一來整個縣需要的吏員最多也不超過二十。


    公務員考試必考一門作文還要選考一門,比如選考數學,那麽兩門成績優異就有機會進入稅司,選律法的就隻能進入律司,選治政的最後隻能去縣衙。


    如此一來就是分科競爭,招五人,那麽就隻有考的前五名的能夠入選,第六名就算和第五名差之毫厘也是失之千裏……


    這其實跟後世高考差不多,如果從卷麵的難度去算,那麽江蘇十有八九排第一,可要是從考生人數和錄取分數去算,那河南必定是地獄難度的有力競爭者。


    道理是不會變的,越是殘酷的競爭,越是能獲取最優秀的人才,馮愷要的是能真正做事的官吏,而不是隻會誇誇其談,風花雪月的官僚和欺上瞞下,苛虐民間的胥吏!


    崇禎十六年六月成都公務員大考,吸引了川西甚至是整個四川的讀書人,二十七個舉人,一千多秀才,五六千的童生乃至連童生都不是的讀書人。


    七千多人參考,最終錄入不到一千五百成為各州縣公務員,各州主政官員成為作為、律法、治政三科閱卷官,而馮愷親自選定的閱卷人將會對所有考生的軍事、數學等科目做出評判。


    這場公務員考核影響之大簡直難以衡量,總之在如今的四川但凡還沒有被馮愷實控的府州已然掀起了一股向學朝,不管是官員還是有什麽功名的讀書人都紛紛拿起算學書本,拿起大明律甚至還開始研究各種案例,自然也有不少人拿起了兵書,至於格物和化學卻很少有人問津。


    原因倒也簡單,不管是考公務員還是公務官,其目的都是為了出仕,學格物還能為工部官員,學化學是幹啥的?


    而且格物和化學無比晦澀,想要靠市麵流通的兩本書就把裏麵的知識給自學吃透,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而且話說回來了,馮愷之所以要把腦子裏麵還記得的物理化學知識給倒出來也沒打算吸引到這一方麵的人才,他現在隻是要推開這一扇窗戶,讓裏麵的人先看看窗外有限的風景罷了。


    但是真的是做夢也沒想到竟然會把宋應星這等明末清初的大科學家給吸引過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帝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酒老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酒老五並收藏明末:帝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