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七年五月初五!


    大明太祖皇帝十世孫蜀藩朱至澍於成都府蜀王府昭明殿即皇帝位!


    改元光統!


    同日大赦天下!


    同日封定川王馮愷為川王,世襲罔替,賜‘車馬、衣服、樂縣、朱戶、納陛、虎賁、斧鉞、弓矢、秬鬯’加九錫。


    封川王馮愷為天下兵馬大元帥,領武銳軍,整飭天下兵馬!


    賜王命旗牌、天子劍,擁先斬後奏之權!


    同日宣布成立中樞權職衙門,設立秘書部、法務部、稅務部、民政部、人事部、警務部、軍務部、基建部、水利部、外交部、礦務部,各部由秘書部總領,首任秘書長由徐鵬擔任,各部部長由秘書部部推任命,此引為常例。


    同日,大明福藩朱由崧被江北四鎮擁立,於南京即皇帝位,改元弘光!


    至此,天有二日,國有兩君!


    同日,世事半月刊五月上刊發行,刊中報道了一個堪稱石破天驚,足以震撼整個天下的驚天消息。


    李自成追贓助餉,北京城內權貴豪族幾乎無人幸免,這其中就包括平西伯吳三桂的父親錦州總兵吳襄。


    半月刊中對於吳三桂進行了長篇累牘的論述,比如吳三桂接到崇禎旨意率領關寧鐵騎勤王,為何騎兵速度走的跟蝸牛一樣,很顯然,吳三桂雖然奉詔,但是並不打算和李自成硬撼,他是想保留實力,擁兵自重。


    比如吳三桂在崇禎死了以後投降李自成,為何降而複叛?


    衝冠一怒為紅顏?那是放屁,梟雄一般的人物會為了一個妓女做出這麽重大的決定?


    因為父親被殺?很明顯不是,因為吳三桂降而複叛之前他爹還沒死,而且李自成為了招攬吳三桂還讓吳襄寫信給了兒子,然而吳三桂不為所動,這才讓李自成動了殺心。


    也就是說吳襄之死,作為兒子的吳三桂難辭其咎!


    那麽是什麽原因導致吳三桂回頭奪下山海關的呢?


    評論認為是因為追贓助餉!


    追贓助餉徹底暴露了李自成部就算打下了北京也難掩流寇的本質,讓吳三桂很清晰的看到,李自成絕對坐不了江山,就算李自成登上了帝位,這新朝也必然會在順軍的肆虐下比起崇禎朝還要糜爛。


    簡單點來說就是在吳三桂看來,李自成比起崇禎還沒得救,典型是那種扶不上牆的爛泥!


    如果投降這種爛泥,他又不是李自成的嫡係,屆時必然會被李自成打發出去清剿天下不肯臣服的叛匪,甚至被分化剝奪軍權都不是沒有可能,當然也有可能繼續駐守邊關,麵對滿萬不可敵的滿清兵鋒。


    有前因有後果,吳三桂最終選擇折返山海關,原因就不難理解了,對於吳三桂這種人而言,所謂的民族、家國大義都是狗屁,自身的榮辱才是最重要的。


    他退守山海關,可據李自成兵鋒於關前,最不濟也能投降滿清,驅虎吞狼!


    事實上吳三桂也是這麽做的……


    對吳三桂不上套極其憤怒的李自成最終出兵十餘萬進攻山海關,獨木難支的吳三桂毫不猶豫的便投靠了滿清,引清兵入關,於一片石大敗李自成,隨後在山海關略做休整便直撲北京城!


    三天前,也就是五月初二,多爾袞率軍進入北京城,麵對被李自成禍害的遍地狼藉的北京城,多爾袞直接下達了臭名昭著的……


    剃發令!


    隻不過這個消息目前還沒有傳到成都罷了。


    不過,沒有關係,馮愷等的就是剃發令!


    因為士紳官員乃至百姓而言,其實對大明徹底失望,對大順甚至是絕望的他們而言,換一個統治者未必不能接受,哪怕統治他們的是異族。


    但是他們實在沒辦法接受剃發令和易服令。


    這是文化禮教的嚴重衝突,是數典忘祖!


    馮愷一直在等,因為萬民要知道痛,隻有痛了才能幡然醒悟。


    經曆了黑暗腐朽的大明,再經曆殘暴不仁的大順,現在異族想要入主中原,連腳跟都沒站穩,就想要奴役整個漢民族,這還不夠痛?


    時機到了……


    此時,蜀王繼位稱帝,該走的流程都得走上一遍,現如今已是到了告祭曆代先祖的時候。


    蜀王府族廟如今已經改名為太廟,太廟內香煙繚繞,九代蜀王的靈位排列其上,看上去莊重肅穆無比。


    身為‘臣’,哪怕是把皇帝當成傀儡的天字第一號權臣,馮愷此時也隻能按部就班的追隨光統皇帝的腳步,逐步去完成每一步的繼位程序。


    然而此時馮愷的目光已然被太廟內的一隻長條狀錦盒給吸引住了,心裏麵忍不住咯噔一下,腦海裏麵浮現出一個不知道是真還是假的故事。


    等到光統帝進完香,隨侍太監念完祭祖獻文之後,一整天都沒怎麽開口的馮愷突然間說道:“這錦盒裏麵裝的是什麽?”


    光統帝身軀一顫,似乎有些畏懼,目光在錦盒上快速一掃,旋即收回,這才期期艾艾道:“這錦盒放在廟裏已經兩百多年了從來就沒打開過,據說是涼……涼國公的皮。”


    馮愷抽了一口涼氣,知道自己猜的果然沒錯。


    可憐一代戰功甚至能和冠軍侯掰掰腕子的超級戰將,最後竟然會落到這等下場。


    其實也不能怪朱元璋心狠,要怪就隻能怪太子朱標死的太早。


    被朱元璋寄予厚望的太子朱標死了以後,大明帝國繼承人問題徹底凸顯而出。


    按照朱元璋自己說的那句‘非嫡長不為君’的話,朱標死了以後,又嫡又長的是秦王朱樉,不過朱元璋似乎並不打算讓兒子繼位,那麽就隻能是孫子。


    <a href="https://m.ranwen.la" id="wzsy">ranwen.la</a>


    朱標的兒子當中嫡長子朱雄英八歲夭折,嫡次子朱允熥本該是最有機會成為皇太孫的,然而性子軟弱不為朱元璋所喜,再加上太子妃早亡,朱標後立的太子妃呂氏生的原本是庶次子的朱允炆子憑母貴勉強成為嫡子,於是最終被立為皇太孫。


    然而以藍玉、常氏為首的淮西勳貴必然會支持早亡的太子妃常氏的兒子朱允熥,為了保證政權過渡平穩,也為了在自己死了以後,不會出現奪位血戰,朱元璋最終痛下殺手……


    第一百七十章 改元光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帝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酒老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酒老五並收藏明末:帝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