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山以後就叫越山!”
在重慶料理完諸事,馮帥率騎營北上,不久後抵達太平。
這裏是幾年前楊嗣昌十麵張網圍剿張獻忠主力的戰場,隱隱約約間似乎還能追尋到一絲絲昔年戰爭的痕跡。
而馮愷徑直到了那座無名山中,太平山一役,張獻忠部大潰,其部四散突圍,當時馮愷, 在兄長高英拚死斷後之餘,和五十幾個弟兄逃到了這座無名山中。
也是在這座山中,馮愷的靈魂穿越到了已經戰死的馮老二身上,也是在這座山中他遇到了於蕊。
而這裏也是馮愷來到這個世界邁入亂世的起點!
值得懷念,值得紀念……
之所以取名越山,是因為他是穿越客,不過叫穿越山不太好聽罷了……
於蕊家的茅屋早已經倒塌,隻有一座孤零零的灶台還倔強的立在那,接受了四年多的風風雨雨,也已經裂痕遍布,隨時隨地都將化作塵土。
刨開當初為了偽裝成難民,故而埋藏兵器的深坑,兵器依舊在,不過業已鏽跡斑斑,難堪在用。
“屬下覺得這山取名龍興更為合適。”徐老五微笑著諫言,跟隨入山的老弟兄們紛紛讚同。
他們從這裏走出去,跋涉千裏,挾持蜀王之子進而控製蜀王, 方才有了今天偌大的基業, 這裏對於他們而言, 是脫離張獻忠, 洗去流寇風氣的終點,也是他們邁入新台階的起點。
如果大帥有一天能登臨九五,那麽這裏可不就是龍興之地!
徐老五這個書呆子,出謀劃策的本事一般般,但是這名字取的確實不醜。
“本王現在可隻是王不是君,何談龍興……”
眾老弟兄對馮愷這話無不嗤之以鼻。
套用一句馮老二評價徐老五的話,就是他麽的裝逼要遭雷劈……
緬懷的是過去,展望的才是未來,馮愷唏噓不已,他從這裏穿越,從此山中走出去,去成都的那一路簡直不忍回首。
但是現在一切都已經過去了,如今的他是川王,是整個四川的主宰,是挾持天子,一言可廢立的蓋代權臣!
回到太平城外大營,馮愷心境漸漸平複,大帳內有從富戶家裏搬來的窖藏冰塊, 倒是為這酷暑的天氣增加了些許清涼。
“諸位。”馮愷目光環伺眾臣將說道:“如今四川已經大定,文治之事自有公務官員慢慢擬清,是時候談一談下一步的計劃了。”
眾臣將身軀一直,武銳軍窩在四川達四年之久,差點沒被憋瘋,重慶城下與張獻忠的大西軍主力一戰,誰都沒想到縱橫天下的大西軍就跟土雞瓦狗沒什麽區別,這血戰的癮算是過了一把,但是遠遠沒有盡興。
尤其是對於將軍們來說,他們從重慶之戰當中獲取的戰功還遠遠不足以償還他們欠缺的功勳點,那麽想要自己的軍職能配的上軍銜,唯一的辦法就是戰爭。
<a id="wzsy" href="http://www.xiashuba.com">xiashuba.com</a>
可重慶之戰過後,大帥坐鎮重慶梳理四川民政,這一梳就梳了整整一個月……
隨後大帥率後軍北進,抵達太平縣,什麽後續戰略計劃都沒有,轉眼又是半個月……
眾臣將嚴重懷疑大帥是在故意拖延時間……
不過好在沒等多久。
“如今已是七月中旬,川外局勢已然漸漸明朗,張獻忠已死,大西軍如今的統帥李定國已然率四萬大西軍從漢中至隴南,一路朝西部挺近,他們的目標不會是西番,而應該是借道西番南下烏斯藏最後殺入天竺,取天竺之地為立身之基,不管怎麽說,中原亂戰已然再無大西軍。”
眾臣將紛紛點頭,李定國為何能接手大西軍,又為何會前往天竺,其原因他們都心知肚明。
張獻忠不愧是老謀深算的巨賊,很清楚隻要他一死,他那幾個不成氣候的兒子誰都別想壓得住大西軍的驕兵悍將,那麽要想大西軍不分裂,也是為了子嗣的性命安全,他主動放權,在大西軍中指定一位能夠鎮的住場子的繼承人。
畢竟不是承平年月,就好像武銳軍也是一樣,若是馮大帥有個三長兩短,就算軍中將領對馮愷忠心耿耿,最後還奉那繈褓中的孩童為主,可最後呢?
這些將領南征北戰,最終打下了江山,他們能心甘情願的把江山拱手送給那娃娃,就算他們願意,他們手底下的將領能願意?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那麽到了最後,武銳軍中為了奪位必然是內戰不斷,最後決出軍主,再然後就該送娃娃上路了。
這是豪雄之路,如果豪雄連這點魄力都沒有,朱元璋也不會坐了江山。
馮大帥和李定國投緣,甚至施展斬首行動都要把李定國先弄出來,足見其看重,後來斬殺孫可望,更是為李定國鋪路。
因為大西軍中威望最高的除了張獻忠自己以外就隻有孫可望和李定國,殺了孫可望,張獻忠別無選擇,大西軍也別無選擇。
馮大帥替李定國指了路,李定國同樣別無選擇,重慶一戰,大西軍元氣大傷,想要在武銳軍、清軍、順軍乃至明軍,這各方勢力間縱橫騰挪,最後的下場一定是灰飛煙滅!
所以李定國選擇離開華夏,選擇從華夏這個混戰的泥潭當中抽身出去,不過武銳軍上下都以為李定國會選擇東南。
畢竟東南諸小國孱弱,以大西軍的老營精銳想要征服東南應該不是難事。
隻要征服東南,那麽便可靜觀中原亂戰,屆時新朝誕生,他可以選擇作為藩屬國而臣服,甚至可以等待各方勢力拚個兩敗俱傷之際悍然殺回來,再爭一爭這天下。
而且大西軍還控製了兩廣部分地域,選擇東南又不遠離故土,更容易凝聚軍心才對,然而誰能想到李定國會選擇西域。
路途遙遠,要保證大西軍的糧草供應,那麽這一路上的百姓估計是要倒血黴了……
這一切……
將領們或許考慮的沒那麽深遠,但是喜歡思考的文臣,尤其是參讚處的眾參讚都覺得馮大帥是在下一盤大棋,這棋盤是天下,而棋子則是群雄!
在重慶料理完諸事,馮帥率騎營北上,不久後抵達太平。
這裏是幾年前楊嗣昌十麵張網圍剿張獻忠主力的戰場,隱隱約約間似乎還能追尋到一絲絲昔年戰爭的痕跡。
而馮愷徑直到了那座無名山中,太平山一役,張獻忠部大潰,其部四散突圍,當時馮愷, 在兄長高英拚死斷後之餘,和五十幾個弟兄逃到了這座無名山中。
也是在這座山中,馮愷的靈魂穿越到了已經戰死的馮老二身上,也是在這座山中他遇到了於蕊。
而這裏也是馮愷來到這個世界邁入亂世的起點!
值得懷念,值得紀念……
之所以取名越山,是因為他是穿越客,不過叫穿越山不太好聽罷了……
於蕊家的茅屋早已經倒塌,隻有一座孤零零的灶台還倔強的立在那,接受了四年多的風風雨雨,也已經裂痕遍布,隨時隨地都將化作塵土。
刨開當初為了偽裝成難民,故而埋藏兵器的深坑,兵器依舊在,不過業已鏽跡斑斑,難堪在用。
“屬下覺得這山取名龍興更為合適。”徐老五微笑著諫言,跟隨入山的老弟兄們紛紛讚同。
他們從這裏走出去,跋涉千裏,挾持蜀王之子進而控製蜀王, 方才有了今天偌大的基業, 這裏對於他們而言, 是脫離張獻忠, 洗去流寇風氣的終點,也是他們邁入新台階的起點。
如果大帥有一天能登臨九五,那麽這裏可不就是龍興之地!
徐老五這個書呆子,出謀劃策的本事一般般,但是這名字取的確實不醜。
“本王現在可隻是王不是君,何談龍興……”
眾老弟兄對馮愷這話無不嗤之以鼻。
套用一句馮老二評價徐老五的話,就是他麽的裝逼要遭雷劈……
緬懷的是過去,展望的才是未來,馮愷唏噓不已,他從這裏穿越,從此山中走出去,去成都的那一路簡直不忍回首。
但是現在一切都已經過去了,如今的他是川王,是整個四川的主宰,是挾持天子,一言可廢立的蓋代權臣!
回到太平城外大營,馮愷心境漸漸平複,大帳內有從富戶家裏搬來的窖藏冰塊, 倒是為這酷暑的天氣增加了些許清涼。
“諸位。”馮愷目光環伺眾臣將說道:“如今四川已經大定,文治之事自有公務官員慢慢擬清,是時候談一談下一步的計劃了。”
眾臣將身軀一直,武銳軍窩在四川達四年之久,差點沒被憋瘋,重慶城下與張獻忠的大西軍主力一戰,誰都沒想到縱橫天下的大西軍就跟土雞瓦狗沒什麽區別,這血戰的癮算是過了一把,但是遠遠沒有盡興。
尤其是對於將軍們來說,他們從重慶之戰當中獲取的戰功還遠遠不足以償還他們欠缺的功勳點,那麽想要自己的軍職能配的上軍銜,唯一的辦法就是戰爭。
<a id="wzsy" href="http://www.xiashuba.com">xiashuba.com</a>
可重慶之戰過後,大帥坐鎮重慶梳理四川民政,這一梳就梳了整整一個月……
隨後大帥率後軍北進,抵達太平縣,什麽後續戰略計劃都沒有,轉眼又是半個月……
眾臣將嚴重懷疑大帥是在故意拖延時間……
不過好在沒等多久。
“如今已是七月中旬,川外局勢已然漸漸明朗,張獻忠已死,大西軍如今的統帥李定國已然率四萬大西軍從漢中至隴南,一路朝西部挺近,他們的目標不會是西番,而應該是借道西番南下烏斯藏最後殺入天竺,取天竺之地為立身之基,不管怎麽說,中原亂戰已然再無大西軍。”
眾臣將紛紛點頭,李定國為何能接手大西軍,又為何會前往天竺,其原因他們都心知肚明。
張獻忠不愧是老謀深算的巨賊,很清楚隻要他一死,他那幾個不成氣候的兒子誰都別想壓得住大西軍的驕兵悍將,那麽要想大西軍不分裂,也是為了子嗣的性命安全,他主動放權,在大西軍中指定一位能夠鎮的住場子的繼承人。
畢竟不是承平年月,就好像武銳軍也是一樣,若是馮大帥有個三長兩短,就算軍中將領對馮愷忠心耿耿,最後還奉那繈褓中的孩童為主,可最後呢?
這些將領南征北戰,最終打下了江山,他們能心甘情願的把江山拱手送給那娃娃,就算他們願意,他們手底下的將領能願意?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那麽到了最後,武銳軍中為了奪位必然是內戰不斷,最後決出軍主,再然後就該送娃娃上路了。
這是豪雄之路,如果豪雄連這點魄力都沒有,朱元璋也不會坐了江山。
馮大帥和李定國投緣,甚至施展斬首行動都要把李定國先弄出來,足見其看重,後來斬殺孫可望,更是為李定國鋪路。
因為大西軍中威望最高的除了張獻忠自己以外就隻有孫可望和李定國,殺了孫可望,張獻忠別無選擇,大西軍也別無選擇。
馮大帥替李定國指了路,李定國同樣別無選擇,重慶一戰,大西軍元氣大傷,想要在武銳軍、清軍、順軍乃至明軍,這各方勢力間縱橫騰挪,最後的下場一定是灰飛煙滅!
所以李定國選擇離開華夏,選擇從華夏這個混戰的泥潭當中抽身出去,不過武銳軍上下都以為李定國會選擇東南。
畢竟東南諸小國孱弱,以大西軍的老營精銳想要征服東南應該不是難事。
隻要征服東南,那麽便可靜觀中原亂戰,屆時新朝誕生,他可以選擇作為藩屬國而臣服,甚至可以等待各方勢力拚個兩敗俱傷之際悍然殺回來,再爭一爭這天下。
而且大西軍還控製了兩廣部分地域,選擇東南又不遠離故土,更容易凝聚軍心才對,然而誰能想到李定國會選擇西域。
路途遙遠,要保證大西軍的糧草供應,那麽這一路上的百姓估計是要倒血黴了……
這一切……
將領們或許考慮的沒那麽深遠,但是喜歡思考的文臣,尤其是參讚處的眾參讚都覺得馮大帥是在下一盤大棋,這棋盤是天下,而棋子則是群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