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晨到黃昏,從黃昏到黑夜……
除了西麵戰場,北麵和南麵嚴陣以待的武銳軍戰士似乎都沒經曆一場戰爭,他們隻是端著手裏的火槍用冰冷的眼神看著包圍圈裏麵的滿清大營內瘋狂的廝殺。
誰也沒有想到戰爭的走向會走到這種地步,或許前幾日哪一戰給蒙古人留下了實在難以磨滅的陰影,以至於他們寧肯自相殘殺,也不願意齊心協力去對付武銳軍這個大敵。
最沒想到會出現這一幕的不是馮愷而是阿濟格……
如果知道會有這麽一天, 他一定不會想方設法去安撫,吳三桂跑了,這些蒙古人也好漢人也好想跑就跑好了,畢竟到最後他能信任的也隻有自己的旗兵。
若是知道他最不濟也該帶著人心離散的西路軍遠撤,哪怕繞道湖北在折向山東回北京去請罪,也不至於為今日之慘烈埋下無可挽回的禍根。
朝陽再一次升起的時候, 整個滿清大營已經沒有還能站著的人了,跪地請降的漢軍已經被收編, 等待他們的是篩選, 那些中上層將領和罪大惡極的戰兵難免會挨上一刀,至於下輩子是做人還是做畜生那是六道輪回的事,馮愷管不了也伸不了那麽長的手。
至於蒙古人和滿清旗兵的屍體鋪滿了整座大營,觸眼所及都是,那肆意流淌頑強的不肯凝固的血水真的匯聚成了一條河流,一直延伸出去,不知道最終會在哪裏停止。
除了死屍就是發出痛苦呻吟的傷兵,這些傷兵無一例外都是重傷兵,能從昨天熬到現在還沒死,已然可見這些傷兵確實擁有不俗的生命力。
然而生命力再頑強也擋不住刀槍,馮愷的命令很直接,不需要俘虜,更何況是重傷隻會浪費糧食和藥品的俘虜。
於是成百上千的傷兵被割斷了咽喉被捅穿了心髒,看到他們臉上臨死前的模樣就知道,這些人死的一點都不痛苦, 他們早就想死了, 隻不過根本沒有力氣拿起刀給自己脖子來這麽一下,或者有力氣的時候下不去手,直到沒力氣下手。
沒有成為清營內死屍的自然都跑了,廝殺了整整一天,等到入夜不管是蒙古人還是滿洲兵都選擇離開這片死地,黑夜是最好的掩護,他們相信無比重視武銳軍戰兵性命的馮愷不會在黑夜當中派遣他的兵冒著戰損無限擴大的風險來追擊。
事實上也確實這樣,馮愷知道阿濟格和蒙古人要跑,於是給梁嵐下令,令其在黃昏時分徹底放開了東麵,給要逃的讓出一條路。
對此,梁嵐非常不甘心,但是軍令如山,袁老四和方小六在戰場上或許還敢抗命,幸連這個炮營主將還敢在沒有得到正式軍令之前就自作主張,但是他不行。
或者說梁嵐自己也不敢賭,他不願意自己好不容易在馮愷哪裏建立起來的信任因為自己的抗命而煙消雲散,這不值得。
然而不敢抗命不代表梁嵐不想知道原因,很快他就知道了原因。
首先是不值得,盡管梁嵐覺得就算是在黑夜當中, 他錘煉出來的騎兵戰鬥力也不會弱到哪去,也一樣能像割麥子一樣輕鬆的收割那些已經失去鬥誌,一心隻想著逃命的潰兵性命也是一樣。
但是馮愷堅定的認為窮寇莫追,這些殘兵敗將在廝殺了一天之後還能不約而同的趁著黑夜突圍,很顯然,他們對於生的渴望很熾烈,他們的士氣甚至都沒消亡多少,這個時候阻止他們,盡管能殺敵甚眾,自身傷亡也不會小。
不是馮愷覺得武銳軍戰兵不能死,隻是覺得沒有必要毫無價值的去死,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既然能輕易的打死一條狗,為什麽要讓狗在死之前狠狠咬自己一口?
其二,這些逃出生天的潰兵精氣神已經徹底廢了,他們現在都已經覺得自己不是武銳軍的對手,寧願選擇自相殘殺也不願意衝擊武銳軍大陣就已經說明了一切,現在不敢,那麽以後就隻會視武銳軍為洪水猛獸,武銳軍所到之處,恐怕連躲都來不及。
這種恐懼感就跟瘟疫一樣是會蔓延的,等到這些潰兵跟東路軍匯合,就會把這恐懼感傳到東路軍,去了北京,瘟疫也就到了北京。
<a id="wzsy" href="https://www.wucuoxs.com">wucuoxs.com</a>
這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其三,收獲……這一戰的戰果很大,大到已經超出了馮愷的預計,尚可喜部一萬一千人馬,衝陣的時候死了不到兩千,跪地投降的有九千多,很顯然這些投降的不是不想逃的越遠越好,而是不敢。
武銳軍的騎兵就在東麵虎視眈眈的看著,他們要逃跑,能跑的過馬?
到時候恐怕就是一路橫殺,屍橫遍野,別以為扔掉了刀槍,脫掉軟甲就能化妝成流民,當過兵的和沒當過兵的哪怕眼神都能分辨出來,更別說他們手上還有握刀的繭子還有身上的傷痕。
逃,就是死,不逃,應該能活,畢竟他們頭上的老鼠尾巴也不是自己願意剃的,罪魁禍首是尚可喜,現在尚可喜已經死了,腦袋都成了爛西瓜。
就是不知道馮愷有沒有用敵王人頭製作酒器茶盞的習慣,要是有,那未免有些可惜。
很顯然,他們選擇投降是無比正確的決定,馮愷誅殺了不到一千投降的,其餘降兵把腦袋剃的光禿禿的就被發放口糧和種子給打發了出去。
這些年中原被禍害的人煙絕跡,別的沒有就是土地足夠的多,這些降兵四散出去開墾,隻要不太懶,或者還想去做無本的買賣,就至少不會餓死。
馮愷相信,在這裏會形成一個又一個的村落,村落裏麵的人會安定祥和的生活,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當然在這之前,他們得先找婆娘傳宗接代,否則幾十年之後就會自然消亡。
還有就是滿清大營裏的一場火拚,蒙古人死了至少一萬五,裝束上明顯不同的是滿洲兵,差不多也有四五千!
滿清旗兵有多少,滿打滿算也就六萬多,這一場內耗,損失一成多,這樣的戰果已經沒什麽不滿意的了……
除了西麵戰場,北麵和南麵嚴陣以待的武銳軍戰士似乎都沒經曆一場戰爭,他們隻是端著手裏的火槍用冰冷的眼神看著包圍圈裏麵的滿清大營內瘋狂的廝殺。
誰也沒有想到戰爭的走向會走到這種地步,或許前幾日哪一戰給蒙古人留下了實在難以磨滅的陰影,以至於他們寧肯自相殘殺,也不願意齊心協力去對付武銳軍這個大敵。
最沒想到會出現這一幕的不是馮愷而是阿濟格……
如果知道會有這麽一天, 他一定不會想方設法去安撫,吳三桂跑了,這些蒙古人也好漢人也好想跑就跑好了,畢竟到最後他能信任的也隻有自己的旗兵。
若是知道他最不濟也該帶著人心離散的西路軍遠撤,哪怕繞道湖北在折向山東回北京去請罪,也不至於為今日之慘烈埋下無可挽回的禍根。
朝陽再一次升起的時候, 整個滿清大營已經沒有還能站著的人了,跪地請降的漢軍已經被收編, 等待他們的是篩選, 那些中上層將領和罪大惡極的戰兵難免會挨上一刀,至於下輩子是做人還是做畜生那是六道輪回的事,馮愷管不了也伸不了那麽長的手。
至於蒙古人和滿清旗兵的屍體鋪滿了整座大營,觸眼所及都是,那肆意流淌頑強的不肯凝固的血水真的匯聚成了一條河流,一直延伸出去,不知道最終會在哪裏停止。
除了死屍就是發出痛苦呻吟的傷兵,這些傷兵無一例外都是重傷兵,能從昨天熬到現在還沒死,已然可見這些傷兵確實擁有不俗的生命力。
然而生命力再頑強也擋不住刀槍,馮愷的命令很直接,不需要俘虜,更何況是重傷隻會浪費糧食和藥品的俘虜。
於是成百上千的傷兵被割斷了咽喉被捅穿了心髒,看到他們臉上臨死前的模樣就知道,這些人死的一點都不痛苦, 他們早就想死了, 隻不過根本沒有力氣拿起刀給自己脖子來這麽一下,或者有力氣的時候下不去手,直到沒力氣下手。
沒有成為清營內死屍的自然都跑了,廝殺了整整一天,等到入夜不管是蒙古人還是滿洲兵都選擇離開這片死地,黑夜是最好的掩護,他們相信無比重視武銳軍戰兵性命的馮愷不會在黑夜當中派遣他的兵冒著戰損無限擴大的風險來追擊。
事實上也確實這樣,馮愷知道阿濟格和蒙古人要跑,於是給梁嵐下令,令其在黃昏時分徹底放開了東麵,給要逃的讓出一條路。
對此,梁嵐非常不甘心,但是軍令如山,袁老四和方小六在戰場上或許還敢抗命,幸連這個炮營主將還敢在沒有得到正式軍令之前就自作主張,但是他不行。
或者說梁嵐自己也不敢賭,他不願意自己好不容易在馮愷哪裏建立起來的信任因為自己的抗命而煙消雲散,這不值得。
然而不敢抗命不代表梁嵐不想知道原因,很快他就知道了原因。
首先是不值得,盡管梁嵐覺得就算是在黑夜當中, 他錘煉出來的騎兵戰鬥力也不會弱到哪去,也一樣能像割麥子一樣輕鬆的收割那些已經失去鬥誌,一心隻想著逃命的潰兵性命也是一樣。
但是馮愷堅定的認為窮寇莫追,這些殘兵敗將在廝殺了一天之後還能不約而同的趁著黑夜突圍,很顯然,他們對於生的渴望很熾烈,他們的士氣甚至都沒消亡多少,這個時候阻止他們,盡管能殺敵甚眾,自身傷亡也不會小。
不是馮愷覺得武銳軍戰兵不能死,隻是覺得沒有必要毫無價值的去死,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既然能輕易的打死一條狗,為什麽要讓狗在死之前狠狠咬自己一口?
其二,這些逃出生天的潰兵精氣神已經徹底廢了,他們現在都已經覺得自己不是武銳軍的對手,寧願選擇自相殘殺也不願意衝擊武銳軍大陣就已經說明了一切,現在不敢,那麽以後就隻會視武銳軍為洪水猛獸,武銳軍所到之處,恐怕連躲都來不及。
這種恐懼感就跟瘟疫一樣是會蔓延的,等到這些潰兵跟東路軍匯合,就會把這恐懼感傳到東路軍,去了北京,瘟疫也就到了北京。
<a id="wzsy" href="https://www.wucuoxs.com">wucuoxs.com</a>
這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其三,收獲……這一戰的戰果很大,大到已經超出了馮愷的預計,尚可喜部一萬一千人馬,衝陣的時候死了不到兩千,跪地投降的有九千多,很顯然這些投降的不是不想逃的越遠越好,而是不敢。
武銳軍的騎兵就在東麵虎視眈眈的看著,他們要逃跑,能跑的過馬?
到時候恐怕就是一路橫殺,屍橫遍野,別以為扔掉了刀槍,脫掉軟甲就能化妝成流民,當過兵的和沒當過兵的哪怕眼神都能分辨出來,更別說他們手上還有握刀的繭子還有身上的傷痕。
逃,就是死,不逃,應該能活,畢竟他們頭上的老鼠尾巴也不是自己願意剃的,罪魁禍首是尚可喜,現在尚可喜已經死了,腦袋都成了爛西瓜。
就是不知道馮愷有沒有用敵王人頭製作酒器茶盞的習慣,要是有,那未免有些可惜。
很顯然,他們選擇投降是無比正確的決定,馮愷誅殺了不到一千投降的,其餘降兵把腦袋剃的光禿禿的就被發放口糧和種子給打發了出去。
這些年中原被禍害的人煙絕跡,別的沒有就是土地足夠的多,這些降兵四散出去開墾,隻要不太懶,或者還想去做無本的買賣,就至少不會餓死。
馮愷相信,在這裏會形成一個又一個的村落,村落裏麵的人會安定祥和的生活,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當然在這之前,他們得先找婆娘傳宗接代,否則幾十年之後就會自然消亡。
還有就是滿清大營裏的一場火拚,蒙古人死了至少一萬五,裝束上明顯不同的是滿洲兵,差不多也有四五千!
滿清旗兵有多少,滿打滿算也就六萬多,這一場內耗,損失一成多,這樣的戰果已經沒什麽不滿意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