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愷說的吐沫橫飛,然而看在場的將領卻有不少依舊是一副不以為然的神色,很顯然,這番說辭是在對牛彈琴。


    指望一群流寇出身的家夥能有多高的政治遠光,馮愷覺得自己純粹是在給自己找不痛快。


    徐老五嗬嗬笑了兩聲,打起了圓場道:“大帥說的沒錯,殺了這些降兵確實能省咱們不少糧食, 也確實能讓咱們武銳軍的兵多見見血,提升提升膽氣,但是從長遠來看終究還是不值得。


    咱們武銳軍橫空而出,滿清驚懼,順廷膽寒,天下震顫, 如今這天下不知道多少雙眼睛在盯著我們呢,我們殺是殺痛快了,可也把天下那些搖擺不定的軍頭心殺涼了。


    遠的不說,就說咱們滅了李自成奪了潼關以後,肯定要東進直奔京城吧,在山西和北直這些地方還有不少的重城和雄關阻隔,難道我們要一路拔釘子拔過去?


    當然要拔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拔掉這些釘子,咱們要用多少槍支彈藥,需要多少的火油,咱們的輜重是否能支持我們一場接一場的惡戰?


    恐怕是不能,既然不能,那就得不斷的從成都輸送過來,這幾千裏地,轉運一次輜重又需要多少時間,這個賬大家想必都沒有認真算過吧。


    可我們要是留了這些降兵一命,這一路上的軍頭,他們既然曾經能投降李自成,後來又能投靠滿清, 現在我武銳軍崛起了,他們會不會擔心自己曾經投靠異族,進而遭受大帥的清算?


    沒有人不怕,然而這個時候大帥連李自成都放了一馬,他們就會覺得咱們武銳軍是仁義之師,是王道之軍,最不濟也會在做出試探之後,最終選擇歸順我們。


    當然,諸位或許還是會不以為然,認為武銳軍哪怕經曆了幾場大戰,但是戰陣經驗依舊缺乏,正好可以利用這次機會來練兵,順便血殺山西以震懾天下間那些蛇鼠兩端的家夥。


    如此也不為錯,但是諸位不要忘了滿清,和滿清比起來,北麵的軍頭還有南方的軍閥說起來就是塚中枯骨罷了,但是滿清不一樣。


    滿清自努爾哈赤到皇太極再到如今的多爾袞,他們畢生追求的目標就是壓服蒙古,進而統治華夏, 如今他們距離這一目標隻剩下最後的一步之遙。


    甚至於要不是咱們武銳軍,一旦滿清擊破潼關,消滅大順軍主力, 那個時候就憑南方的那些老爺兵,農夫兵根本就不可能擋得住清軍,屆時清軍就是席卷天下,一統山河。


    可如今清軍大敗,也知道自己敗在哪,那麽以多爾袞的魄力,他一定會不遺餘力的發展火器,指望著一天能夠和咱們分庭抗禮。


    當然多爾袞自己也肯定知道留給他的時間不會太多,那麽這個時候他會怎麽做?


    多爾袞一定會把能夠搜羅到了工匠以及難以計數的百姓和財富輸送出關,然後在遼東繼續厲兵秣馬,等待有一天能夠殺回來,再和我們決一死戰。


    也就是說現在的滿清最需要的不是別的,就是時間!


    咱們沒有太多的時間去浪費,多浪費一天時間,這天下的百姓就要遭受滿清荼毒一天,所以現在大帥在等,等李自成的抉擇,而李自成的抉擇也關係到這幾萬降兵最後會如何處置,諸位可明白?”


    眾將紛紛點頭,不在吵吵嚷嚷的,馮愷於是揮手將人全都攆了出去,才算眼不見心不煩。


    同樣口幹舌燥的徐鵬笑道:“三五日內李自成就該派人來見二哥,不知二哥打算如何處斷?”


    馮愷冷哼道:“咱的刀已經架在了他李自成的脖子上麵,李自成現在沒有和本帥討價還價的本錢。”


    <a id="wzsy" href="https://www.ranwen.la">ranwen.la</a>


    徐鵬點頭:“確實,不過兔子急了還會咬人,這李自成好歹也縱橫了半生,讓他輕易坦誠失敗,恐怕並不容易。”


    “知道為什麽我不殺那些降兵,不殺李過這些順軍將領的真正原因嗎?”


    徐鵬嗬嗬道:“二哥眼光能穿透幾百年歲月,小弟可看不了那麽遠,不如二哥為小弟解惑如何?”


    “是因為抗清。”馮愷抬頭歎道:“李自成兵敗身死之後,他麾下的那些獎領比如這李過,都堅定不移的扛起了反抗滿清統治的大旗,經年累月的激戰,最終被滿清剿滅在了歲月長河當中,但是這些人的民族大義終究沒有缺失,說明他們還記得自己的祖宗是誰,所以我饒了他們,也願意給他們和李自成一條活路,當然,前提是李自成願意選這條活路。”


    徐鵬苦笑,他覺得這個理由不足以說服眾將,當然這種荒誕的理由也沒辦法開口。


    其實真要說起來,殺與不殺說白了就是馮愷這個統帥一句話的事,根本容不得任何人質疑,包括袁老四和他在內。


    這是統帥絕對的威望,任何質疑都是對統帥威望的挑釁,那麽質疑者唯一的下場就是退役,強製退役。


    所以徐鵬覺得馮愷將殺與不殺拿出來給眾將商議,這本身就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如果你這個統帥沒有拿定主意也就算了,既然已經決定了還商議個屁,這他麽可不就是拿眾將耍著玩?


    腹誹歸腹誹,身為老二的鐵杆心腹和母庸置疑的支持者,徐鵬早就放正了自己的位置,而且他知道馮愷太多的秘密,要是不有點數,別看他是老二的把兄弟,最後的結局一定會無比淒慘。


    關鍵就算他孤注一擲最後說出來的話也一定不會有人相信……


    望著窗外的大雨,馮愷徹底陷入沉思。


    張獻忠死了,李定國在權衡之後選擇遠走西域,但是李定國的目標並不是西域,而是轉道前往印度,哪裏土地肥沃,而且與華夏隔著千山萬水,哪裏的什麽莫臥兒王朝跟大明比起來都不值得一提,那麽遇到他這支身經百戰的軍隊,最後滅國幾乎是一定的,當然,前提是李定國能無驚無險的抵達印度才行。


    李定國不願意待在西域,李自成難道願意,如果不願意,李自成更不會去印度和李定國爭地盤,那麽這天下何處才是大順安身立國之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帝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酒老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酒老五並收藏明末:帝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