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銳軍的行軍速度一如既往的慢……
沒辦法,就算是火炮得到了改良,可長途運輸也是一個沉重的拖累,想要帶著火炮飛奔,那除非有火車……
古代行軍,十萬人的大軍出征,最少也要配備十萬民夫來運輸輜重, 如此一來,大軍在突然遇襲的時候不至於手忙腳亂,而是能快速結陣。
但是帶著民夫同樣也是大軍沉重的負擔,馮愷既然把武銳軍定位為半近代化軍隊,那麽自然也會按照近代戰爭模式來行軍,這民夫能不要就不要。
之所以不要也是因為有底氣,武銳軍主要構成是火器軍,火槍兵在遇到突襲的時候根本不需要結陣, 隻需要快速反應過來按照往常訓練時候的標準迅速結成火力網覆蓋, 那麽就足以將任何敵人擋在火幕之外。
想要做到這一步,這天底下估計除了武銳軍沒有任何一支軍隊能夠做到,這也是武銳軍的兵在四年苦訓當中結出的璀璨果實。
沒有民夫但不代表不需要糧草輜重,所以馮愷征掉了數以千計的騾馬用來轉輸輜重,反正有火炮拖累也不急,慢慢走也就是了。
於是這四百裏路走了快半個月……
不過梁嵐領了軍令早在十天前就已經抵達了潼關,在和李自成短暫會麵之後,李自成就直接率軍,同樣是軍隊輸送輜重緩緩離開了潼關,一路直入湖北,與已經被釋放的李過和八萬降卒匯合。
二十萬大軍南下,糧食再多也不夠,所以李自成打算先勒索一下左良玉……
坐鎮武昌城的左良玉想必也願意破財免災。
不過這些和馮愷半錢關係沒有,如今他已然完成了出川以後第一個大的戰略計劃。
占領潼關, 打通前往北京的通道!
潼關城麵上處處都是煙熏火燎的大戰痕跡,接到多爾袞軍令前來馳援的多鐸從阿濟格的手裏接過攻打潼關的任務之後,為了彰顯自己的武力,對潼關城發動了十幾次大規模攻擊。
東路軍和西路軍不一樣,阿濟格的西路軍以騎為主,主要任務是追擊李自成的潰兵,一路逼降山西各州府,所以沒有攜帶大型攻堅武器,那麽麵對潼關這等在華夏關隘史上都能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雄關,隻能是望關興歎。
但是東路軍不一樣,東路軍的主要任務是南下山東進軍南京,覆滅殘明,追求的可不是快速轉進,作為並沒有被亂兵禍害多甚的南方,在多爾袞的眼裏,即便南方殘明軍隊戰力不值一提,但是堅城太多,攻堅任務很重,所以需要穩紮穩打,打下一城便有效占領一城。
所以東路軍以漢軍為主,大清開國三順王之二的恭順王孔有德、懷順王耿仲明就是隨著東路軍南下的。
而耿仲明部更是一支完全由火器組成的強悍軍隊,當初隨毛文龍駐守皮島襲擾滿清後方的時候, 這支火器軍讓滿清吃了無盡的苦頭。
而隨著毛文龍死在袁崇煥所持的天子劍下之後,毛家四將, 也就是包括三順王在內的四名漢將選擇投靠了滿清,一舉彌補了滿清火器上麵最大的短板。
正所謂此消彼長,失去這麽一支精銳火器軍隊,大明能拿出手的純火器軍隊就隻剩下了神機營一個,而神機營也在連年大戰當中逐漸消亡殆盡。
<a id="wzsy" href="https://m.wucuoxs.com">無錯小說網</a>
說到底還是對火器的重視程度不夠。
滿清統一華夏之後,對火器也不重視,甚至有意識的去阻礙火器的發展,這是因為滿清統治者擔心火器發展過於迅猛,會讓大清國內那些心心念念都想把大清趕出去的農民軍坐大,所以到了晚清時候,麵對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清廷甚至還在用明末時期的火炮……
但是這個時候不一樣,別說努爾哈赤基本上就是被大炮給轟死的,就算不是,以皇太極和多爾袞對漢人的重視程度,他們也不可能摒棄火器。
確實,如今的火器對於戰場而言還存在很多很多的弊端,但是在很多時候也能起到奇效,因此,耿仲明的這支火器軍在崇尚武力的清國非但沒有沒落,反倒在皇太極的支持下發展的不錯,至少新造的火槍不是大明朝那種廢品多過合格品的垃圾。
攻打潼關這樣的堅固工事,換以前而言就是拿人命去耗,玩命的蟻附攻城,最終攀上城頭展開近身搏殺,最終奪城。
這樣的戰爭方式往往綿延數月乃至數年都難以競功,於是各種各樣的陰謀詭計接踵而出,比如偷襲,賺城,離間,內外合擊……亂七八糟,不一而足。
如果不是西路軍被武銳軍殺到崩潰,多爾袞在確定武銳軍暫時無法力敵的情況下將多鐸調了回去,重新調整戰略的話,那麽李自成堅守潼關的時間估計剩不下三個月。
這還是因為馮愷這個穿越到來的情況下才會出現的蝴蝶效應,否則此時潼關已經丟了,估計李自成自己都已經逃到湖北去了。
李自成這一次為何會這麽幹脆讓馮愷兵不血刃拿下潼關,固然是因為武銳軍大敗西路軍的戰績和奪取西安城匪夷所思的方式震驚了他,但是另外一個方麵,他也很清楚,死守潼關在前有滿清後有馮愷的情況下,最終必然是死路一條。
所以他走,把主戰場交給了馮愷,期望馮愷能和滿清狗咬狗一嘴毛,最好能殺個兩敗俱傷,那時候他再殺回來,未必沒有機會。
不過李自成自己也知道這種可能性小到可以忽略不計,因此他也確實按照馮愷的意思南下,打算先去禍害一下倭國再說。
至於以後?先他娘把眼前顧好了再說,哪裏還能顧及以後……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馮愷慢悠悠的念叨出張養浩這首有名的潼關懷古,滿心都是感歎。
別說是封建時代的戰爭,就算是到了後世高度文明時期,戰爭……
最終倒黴的依舊是無辜百姓罷了……
沒辦法,就算是火炮得到了改良,可長途運輸也是一個沉重的拖累,想要帶著火炮飛奔,那除非有火車……
古代行軍,十萬人的大軍出征,最少也要配備十萬民夫來運輸輜重, 如此一來,大軍在突然遇襲的時候不至於手忙腳亂,而是能快速結陣。
但是帶著民夫同樣也是大軍沉重的負擔,馮愷既然把武銳軍定位為半近代化軍隊,那麽自然也會按照近代戰爭模式來行軍,這民夫能不要就不要。
之所以不要也是因為有底氣,武銳軍主要構成是火器軍,火槍兵在遇到突襲的時候根本不需要結陣, 隻需要快速反應過來按照往常訓練時候的標準迅速結成火力網覆蓋, 那麽就足以將任何敵人擋在火幕之外。
想要做到這一步,這天底下估計除了武銳軍沒有任何一支軍隊能夠做到,這也是武銳軍的兵在四年苦訓當中結出的璀璨果實。
沒有民夫但不代表不需要糧草輜重,所以馮愷征掉了數以千計的騾馬用來轉輸輜重,反正有火炮拖累也不急,慢慢走也就是了。
於是這四百裏路走了快半個月……
不過梁嵐領了軍令早在十天前就已經抵達了潼關,在和李自成短暫會麵之後,李自成就直接率軍,同樣是軍隊輸送輜重緩緩離開了潼關,一路直入湖北,與已經被釋放的李過和八萬降卒匯合。
二十萬大軍南下,糧食再多也不夠,所以李自成打算先勒索一下左良玉……
坐鎮武昌城的左良玉想必也願意破財免災。
不過這些和馮愷半錢關係沒有,如今他已然完成了出川以後第一個大的戰略計劃。
占領潼關, 打通前往北京的通道!
潼關城麵上處處都是煙熏火燎的大戰痕跡,接到多爾袞軍令前來馳援的多鐸從阿濟格的手裏接過攻打潼關的任務之後,為了彰顯自己的武力,對潼關城發動了十幾次大規模攻擊。
東路軍和西路軍不一樣,阿濟格的西路軍以騎為主,主要任務是追擊李自成的潰兵,一路逼降山西各州府,所以沒有攜帶大型攻堅武器,那麽麵對潼關這等在華夏關隘史上都能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雄關,隻能是望關興歎。
但是東路軍不一樣,東路軍的主要任務是南下山東進軍南京,覆滅殘明,追求的可不是快速轉進,作為並沒有被亂兵禍害多甚的南方,在多爾袞的眼裏,即便南方殘明軍隊戰力不值一提,但是堅城太多,攻堅任務很重,所以需要穩紮穩打,打下一城便有效占領一城。
所以東路軍以漢軍為主,大清開國三順王之二的恭順王孔有德、懷順王耿仲明就是隨著東路軍南下的。
而耿仲明部更是一支完全由火器組成的強悍軍隊,當初隨毛文龍駐守皮島襲擾滿清後方的時候, 這支火器軍讓滿清吃了無盡的苦頭。
而隨著毛文龍死在袁崇煥所持的天子劍下之後,毛家四將, 也就是包括三順王在內的四名漢將選擇投靠了滿清,一舉彌補了滿清火器上麵最大的短板。
正所謂此消彼長,失去這麽一支精銳火器軍隊,大明能拿出手的純火器軍隊就隻剩下了神機營一個,而神機營也在連年大戰當中逐漸消亡殆盡。
<a id="wzsy" href="https://m.wucuoxs.com">無錯小說網</a>
說到底還是對火器的重視程度不夠。
滿清統一華夏之後,對火器也不重視,甚至有意識的去阻礙火器的發展,這是因為滿清統治者擔心火器發展過於迅猛,會讓大清國內那些心心念念都想把大清趕出去的農民軍坐大,所以到了晚清時候,麵對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清廷甚至還在用明末時期的火炮……
但是這個時候不一樣,別說努爾哈赤基本上就是被大炮給轟死的,就算不是,以皇太極和多爾袞對漢人的重視程度,他們也不可能摒棄火器。
確實,如今的火器對於戰場而言還存在很多很多的弊端,但是在很多時候也能起到奇效,因此,耿仲明的這支火器軍在崇尚武力的清國非但沒有沒落,反倒在皇太極的支持下發展的不錯,至少新造的火槍不是大明朝那種廢品多過合格品的垃圾。
攻打潼關這樣的堅固工事,換以前而言就是拿人命去耗,玩命的蟻附攻城,最終攀上城頭展開近身搏殺,最終奪城。
這樣的戰爭方式往往綿延數月乃至數年都難以競功,於是各種各樣的陰謀詭計接踵而出,比如偷襲,賺城,離間,內外合擊……亂七八糟,不一而足。
如果不是西路軍被武銳軍殺到崩潰,多爾袞在確定武銳軍暫時無法力敵的情況下將多鐸調了回去,重新調整戰略的話,那麽李自成堅守潼關的時間估計剩不下三個月。
這還是因為馮愷這個穿越到來的情況下才會出現的蝴蝶效應,否則此時潼關已經丟了,估計李自成自己都已經逃到湖北去了。
李自成這一次為何會這麽幹脆讓馮愷兵不血刃拿下潼關,固然是因為武銳軍大敗西路軍的戰績和奪取西安城匪夷所思的方式震驚了他,但是另外一個方麵,他也很清楚,死守潼關在前有滿清後有馮愷的情況下,最終必然是死路一條。
所以他走,把主戰場交給了馮愷,期望馮愷能和滿清狗咬狗一嘴毛,最好能殺個兩敗俱傷,那時候他再殺回來,未必沒有機會。
不過李自成自己也知道這種可能性小到可以忽略不計,因此他也確實按照馮愷的意思南下,打算先去禍害一下倭國再說。
至於以後?先他娘把眼前顧好了再說,哪裏還能顧及以後……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馮愷慢悠悠的念叨出張養浩這首有名的潼關懷古,滿心都是感歎。
別說是封建時代的戰爭,就算是到了後世高度文明時期,戰爭……
最終倒黴的依舊是無辜百姓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