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之後,天氣就越發暖和起來,李梅兒與家裏人商量著做夏衫,因著她這兩年身高竄的快,可以說是一年一個樣,去年的衣裳今年再穿已是短了一截,所以李老娘沒少埋怨她費料子。
“山青哥的衣裳也得多做幾套,我看他上次回來,身上的衣裳袖子都短了,實在是不體麵。”李梅兒又說道。
李家夥食實在好,因家裏孩子們多,又都在長身子,李老娘雖是個節儉脾氣,卻是個心疼孩子的,且有蔣氏時不時拿私房補貼下廚房,故此,對於家裏豐盛的夥食,李老娘就不多說啥了。
因為營養跟得上,於是,養出了一屋子竹竿,連同才八歲的康哥兒也是越發高挑。
雖然這年頭兒的人大都瘦削,可李老娘瞅著自家這一屋子竹竿也發愁,與蔣氏道,“天天不是魚就是肉,沒斷過頓兒的,還一個個的不長半兩肉,也不知吃的東西都到哪兒去了。”
李梅兒其實也挺鬱悶的,這兩年她除了光長個子,其他的啥也不長,她這都十二了,還是扁平扁平的,她倒是不喜歡太大,起碼也該開始發育了吧,可是,半點兒動靜都沒有。
她娘可是挺大的啊,按理說她不應該這麽小的,李梅兒已經開始發愁了。怕以後穿衣裳難看啥的……
“正長個子呢,孩子一貪長,可不就瘦了。”蔣氏很歡喜,養孩子也是有對比的,同年紀的孩子,哪個高哪個矮,哪個胖哪個瘦……反正,蔣氏瞧著自家孩子都是高個子,心裏就舒坦。尤其是來了州府,和姑奶奶家的那些個孩子比,她家孩子可太周正了。
不管李老娘多心疼,這新衣裳還是得做的,畢竟孩子們都大了,又都在讀書交際,衣裳是門麵,段不能少的。
李老娘還在心疼衣裳料子的事兒,李家便收到了陸家的帖子,六月初十是陸老太太的大壽,請李家去赴壽宴。
打發走陸家下人,李老娘嘖一聲,瞅了李梅兒一眼,“你這衣裳可做的真是時候!”
李梅兒嘴角翹一翹,接過林嬤嬤手裏的帖子給李老娘念了一遍,蔣氏便笑,“離六月初十還有些天,丫頭把新衣裳都做好,到時好穿。”
李老娘便與林嬤嬤道,“我的衣裳也著緊些。”
家裏數林嬤嬤針線最好,以往尋常的衣裳,李老娘大都是讓李梅兒做,她最喜歡指使丫頭片子做這做那。這次因料子好,就看不上李梅兒的針線了,還是讓林嬤嬤幫她做。
林嬤嬤自是笑應,“是。”
李老娘有道,“還得教教康哥兒些規矩,甭去了叫人笑話。”畢竟康哥兒以前可沒去過那等大戶人家,別不懂規矩出了洋相。山青她倒是不擔心,畢竟在白鷺書院讀了這些日子的書,什麽達官貴人都見過一些。
李梅兒聞言卻笑,“他請咱,咱們去,有啥可笑話的?康哥兒在家裏也不是會胡來的人,去別人家更不會失禮。”
李老娘歎,“你哪知道大戶人家,表麵上都是客客氣氣的,私底下不知道怎麽笑話咱鄉下土包子呢。”
李梅兒卻是眉毛都未動一根,笑,“咱們是自家過日子,吃的是自己的飯,沒什麽不坦蕩的。祖母隻管放寬了心,在家啥樣,出去一樣。陸家雖是官宦人家,可來往是你情我願的事兒,倘是被人小瞧的來往,也沒意思,去一次便罷了。隻有彼此客氣,方能長久。”
倒不是說李梅兒清高,實在是做人的道理,真就奴顏婢膝,或者得一時之利,想長久是難上加難。何況,家裏這些人,也不是那種性子,李老娘理不會來那一套殷勤小意之類的手段。與其叫李老娘患得患失、小心翼翼,還不如大大方方的去。
李老娘聽著李梅兒的話,也覺得有幾分道理,想來陸家人是覺得她家不錯,才會邀了她家去,隻要不做什麽出格的事,也不必太拘謹了。
蔣氏沒聽祖孫倆說什麽,想的卻是該送啥壽禮,便問道,“這壽禮可怎麽備?”
李老娘看李梅兒,“要不,莊家從前送的兩支參帶上,我讓你嬤嬤拿去給大夫瞧過了,是不摻假的二十年的山參。”
估計李老娘連價都一並估了,李梅兒想了想,卻是道,“要我說,備些家裏土產便罷了,再搭些壽桃壽麵,像鑫伯伯過壽時,差不厘便好。不然,倘明年到哪兒去買這參呢?咱家本就是小戶人家,也不用充大戶。而且,二十年的參是中等參,說不得陸家便是用也是用更好的,若送去無用處,也是白搭。”
三個女人商量了回,決定就按尋常的壽禮備,不過,壽麵壽桃都李梅兒親自做的,也算是一份心意。
到了陸老太太壽辰那一日。李家一家子都換了新衣,書香在街上雇了兩輛車,男人一輛,女人一輛,帶著備好的壽禮,過去陸家赴宴。
一進陸家主宅所在的胡同,車便不得不停下來,實在是前頭的車一輛輛的堵滿了整條胡同。李彥道,“反正就幾步路,咱們走過去吧。”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李老娘已然咋舌,在兒子的攙扶下下了車,往前望一眼,除了人就是車,讚歎,“我的乖乖,人可真多。”
蔣氏對一幹孩子們道,“山青康哥兒跟緊了相公,梅梅兒牽好你弟弟跟著我,都不許亂跑。”生怕人多把孩子丟了。
好在外頭車輛人馬多,裏頭人也忙碌,卻並不顯得雜亂。李家人一到便被請了進去,男人去前院兒,女人去內宅。
李梅兒健哥兒跟著李老娘蔣氏,由一個三十歲左右的媳婦引著到了正廳,陸二太太帶著兒媳婦兒正招待來賓,見著李老娘還說,“這才多少日子不見,您老又年輕了些,上次跟您聊的歡喜,哪日閑了正可多說說話兒。”
李老娘很實誠的表示,“成!您哪日閑了想找人說話,著人過去叫我一聲,我成日在家也是無事。”
陸二太太笑,請李家一家人往側廳坐了。
“山青哥的衣裳也得多做幾套,我看他上次回來,身上的衣裳袖子都短了,實在是不體麵。”李梅兒又說道。
李家夥食實在好,因家裏孩子們多,又都在長身子,李老娘雖是個節儉脾氣,卻是個心疼孩子的,且有蔣氏時不時拿私房補貼下廚房,故此,對於家裏豐盛的夥食,李老娘就不多說啥了。
因為營養跟得上,於是,養出了一屋子竹竿,連同才八歲的康哥兒也是越發高挑。
雖然這年頭兒的人大都瘦削,可李老娘瞅著自家這一屋子竹竿也發愁,與蔣氏道,“天天不是魚就是肉,沒斷過頓兒的,還一個個的不長半兩肉,也不知吃的東西都到哪兒去了。”
李梅兒其實也挺鬱悶的,這兩年她除了光長個子,其他的啥也不長,她這都十二了,還是扁平扁平的,她倒是不喜歡太大,起碼也該開始發育了吧,可是,半點兒動靜都沒有。
她娘可是挺大的啊,按理說她不應該這麽小的,李梅兒已經開始發愁了。怕以後穿衣裳難看啥的……
“正長個子呢,孩子一貪長,可不就瘦了。”蔣氏很歡喜,養孩子也是有對比的,同年紀的孩子,哪個高哪個矮,哪個胖哪個瘦……反正,蔣氏瞧著自家孩子都是高個子,心裏就舒坦。尤其是來了州府,和姑奶奶家的那些個孩子比,她家孩子可太周正了。
不管李老娘多心疼,這新衣裳還是得做的,畢竟孩子們都大了,又都在讀書交際,衣裳是門麵,段不能少的。
李老娘還在心疼衣裳料子的事兒,李家便收到了陸家的帖子,六月初十是陸老太太的大壽,請李家去赴壽宴。
打發走陸家下人,李老娘嘖一聲,瞅了李梅兒一眼,“你這衣裳可做的真是時候!”
李梅兒嘴角翹一翹,接過林嬤嬤手裏的帖子給李老娘念了一遍,蔣氏便笑,“離六月初十還有些天,丫頭把新衣裳都做好,到時好穿。”
李老娘便與林嬤嬤道,“我的衣裳也著緊些。”
家裏數林嬤嬤針線最好,以往尋常的衣裳,李老娘大都是讓李梅兒做,她最喜歡指使丫頭片子做這做那。這次因料子好,就看不上李梅兒的針線了,還是讓林嬤嬤幫她做。
林嬤嬤自是笑應,“是。”
李老娘有道,“還得教教康哥兒些規矩,甭去了叫人笑話。”畢竟康哥兒以前可沒去過那等大戶人家,別不懂規矩出了洋相。山青她倒是不擔心,畢竟在白鷺書院讀了這些日子的書,什麽達官貴人都見過一些。
李梅兒聞言卻笑,“他請咱,咱們去,有啥可笑話的?康哥兒在家裏也不是會胡來的人,去別人家更不會失禮。”
李老娘歎,“你哪知道大戶人家,表麵上都是客客氣氣的,私底下不知道怎麽笑話咱鄉下土包子呢。”
李梅兒卻是眉毛都未動一根,笑,“咱們是自家過日子,吃的是自己的飯,沒什麽不坦蕩的。祖母隻管放寬了心,在家啥樣,出去一樣。陸家雖是官宦人家,可來往是你情我願的事兒,倘是被人小瞧的來往,也沒意思,去一次便罷了。隻有彼此客氣,方能長久。”
倒不是說李梅兒清高,實在是做人的道理,真就奴顏婢膝,或者得一時之利,想長久是難上加難。何況,家裏這些人,也不是那種性子,李老娘理不會來那一套殷勤小意之類的手段。與其叫李老娘患得患失、小心翼翼,還不如大大方方的去。
李老娘聽著李梅兒的話,也覺得有幾分道理,想來陸家人是覺得她家不錯,才會邀了她家去,隻要不做什麽出格的事,也不必太拘謹了。
蔣氏沒聽祖孫倆說什麽,想的卻是該送啥壽禮,便問道,“這壽禮可怎麽備?”
李老娘看李梅兒,“要不,莊家從前送的兩支參帶上,我讓你嬤嬤拿去給大夫瞧過了,是不摻假的二十年的山參。”
估計李老娘連價都一並估了,李梅兒想了想,卻是道,“要我說,備些家裏土產便罷了,再搭些壽桃壽麵,像鑫伯伯過壽時,差不厘便好。不然,倘明年到哪兒去買這參呢?咱家本就是小戶人家,也不用充大戶。而且,二十年的參是中等參,說不得陸家便是用也是用更好的,若送去無用處,也是白搭。”
三個女人商量了回,決定就按尋常的壽禮備,不過,壽麵壽桃都李梅兒親自做的,也算是一份心意。
到了陸老太太壽辰那一日。李家一家子都換了新衣,書香在街上雇了兩輛車,男人一輛,女人一輛,帶著備好的壽禮,過去陸家赴宴。
一進陸家主宅所在的胡同,車便不得不停下來,實在是前頭的車一輛輛的堵滿了整條胡同。李彥道,“反正就幾步路,咱們走過去吧。”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李老娘已然咋舌,在兒子的攙扶下下了車,往前望一眼,除了人就是車,讚歎,“我的乖乖,人可真多。”
蔣氏對一幹孩子們道,“山青康哥兒跟緊了相公,梅梅兒牽好你弟弟跟著我,都不許亂跑。”生怕人多把孩子丟了。
好在外頭車輛人馬多,裏頭人也忙碌,卻並不顯得雜亂。李家人一到便被請了進去,男人去前院兒,女人去內宅。
李梅兒健哥兒跟著李老娘蔣氏,由一個三十歲左右的媳婦引著到了正廳,陸二太太帶著兒媳婦兒正招待來賓,見著李老娘還說,“這才多少日子不見,您老又年輕了些,上次跟您聊的歡喜,哪日閑了正可多說說話兒。”
李老娘很實誠的表示,“成!您哪日閑了想找人說話,著人過去叫我一聲,我成日在家也是無事。”
陸二太太笑,請李家一家人往側廳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