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為大秦開拓疆土,一路攻城略地的熱血少將赫連勁,世人皆認為他勇悍忠心,才在大秦立國後榮封忠勇侯。其實大錯特錯!以精通兵法著稱,儒雅軍帥之名震驚天下,敵軍聞風喪膽,將士誓死效忠的赫連勁,不過是為情所困的癡人。即便身居高位,永遠難以解脫絕望。為什麽他的結局如此悲慘?為什麽?因為他的摯愛鳳冠雲裳,新郎卻不是他。陪伴他走過那些浴血奮戰,縱橫天下日子的摯愛,要嫁給君臨天下的帝王。那一年,雪玉睡蓮綻放,即將封後大婚的女子,開國皇後參商與君昊胤攜手踏步,殿堂之上,九重天闕,帝後盛世大婚,萬眾跪拜。金階之下,一身深紫色的赫連勁,目光深深,看著心愛的女人,漸行漸遠,成為世上最尊貴的女人。”
“然後,秦帝君昊胤迷上夭姒,莫名的,開國皇後參商被一場從天而降的光芒帶走。自此失去蹤影。趕來的赫連勁親眼見到摯愛之人消失,心神崩摧。在那之前,赫連勁曾將重刑犯胥禦釋放,也就是化名淩禦,真實身份是臨天皇朝的太子禦。隻是赫連勁並不知道,放走的重刑犯是胥禦,因為這一切都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局。赫連勁放走胥禦,胥禦為報複君昊胤的滅國之仇和夭姒的情殤之恨,他設計了極精妙的機關。號稱天下奇巧術皆為他所學的胥禦在參商回宮的路上製造了絕世致命的機簧暗格。”
“智能天縱的胥禦比任何人都想君昊胤和夭姒死,可是他深知讓一個人絕望比讓一個人死更解恨。冷酷狠戾的君昊胤做夢都沒想到,他會失去參商。在君昊胤寵幸其他女人時,他永遠見不到一生摯愛。”
“赫連勁原本回京是為了釋放胥禦請罪,沒想到會害死參商。那一刻,自責、痛苦、絕望令他失去理智。最終以生死搏殺,飛灰骨化淒涼結局。”
“你們知不知道,這個故事還沒有完。胥禦、赫連勁、君昊胤,甚至夭姒、參商都隻是別人算計好的棋子,君昊胤故意設計讓赫連勁放走胥禦,讓胥禦伺機報複,原本想借機除去赫連勁。沒想到天算不如人算,掉包的開國皇後是真身。可謂天作孽猶可活,自作孽不可活。”
“你們別以為這個故事很簡單。我在這裏頭呆了好久,想了無數次這個故事,他們算計來算計去,就是沒算到參商會消失不見。你們能通過九轉塔的機關,說明你們很聰明。我已經很久沒見到人了。這裏很冷,很黑,我很孤獨,連個說話講故事的人都沒有。有時候我怕自己會忘記,就不停的講故事,無休無止地說,一直重複那些故事。可是每次我等到有人通過九轉塔,他們就是不懂我的故事。你們有沒有聽懂?”
商知淺緩緩輕笑,有什麽東西從遙遠的記憶深處闖入她腦海,沙啞沉黯的聲音消散,陵墓裏黴腐的氣味瞬間淡去,那些披風帶雨,叱吒風雲的熟悉身影躡足而來。
想起立於天下頂端俯瞰眾生的俊美男子,風采卓越的揮鞭縱馬道:“參商,我知你是女子,也知你來臨天的目的,不過我不在乎。隻希望你助我,還亂世太平,坐看錦繡山河。”
那時,臨天皇朝光武帝不問政事多年,朝政大權全部掌握在寵妃之父大祭司手中。據說大祭司的身世特殊,是戰英帝最小的庶出皇子。但是戰英帝光是嫡出皇子就有三位之多,三龍奪嫡,最終嫡出大皇子繼承皇位,也就是早年勵精圖治、晚年沉迷丹藥的光武帝。自幼遠離宮廷,寄人籬下,倍受欺淩的庶出皇子幸得一位僧人相護。經年之後,當年飽受欺壓的庶出皇子以大祭司的身份重回臨天皇朝。大祭司的政治和軍事才能得以施展,並用宗教信仰掌控民心,建造神教,以神之聖子自詡。
掌控臨天皇朝政事的大祭司又癡迷伏羲部族的蠱術,性格狠毒悍厲,陰鷙跋扈,殺人放火無惡不作,肱骨之臣所剩無幾,焚書坑殺白骨曆曆,無人敢怨。光武帝沉迷煉丹,太子禦散漫不理政事,世人一度認為太子禦專心於奇巧術,並無政治軍事才能,難以擔當重任。太子禦就是在昏庸的光武帝和掌控臨天皇朝民心的大祭司之下脫穎而出。
當年商知淺女扮男裝化名‘參商’與君昊胤、赫連勁巧遇化名‘淩禦’的太子禦,談起天下局勢,才知天縱奇才的太子禦絕非貪圖享樂之人,隻是太子禦隱藏極深。太子禦身為未來的臨天皇朝國君,沒有一點心機手段絕對做不到太子那個位置。
自幼的宮廷生活讓原本擅長權謀的太子禦收斂鋒芒,以奇巧之術慢慢遠離宮廷爭鬥。逐漸學會掌握和善於運用朝臣,發展屬於太子的勢力。即使光武帝昏庸,大祭司倒行逆施,支撐太子禦的朝臣占據朝野最大的比重,那些朝臣的效忠對象正是太子禦的高明手段。久處宮廷,自幼便擁有一份卓立於眾臣之上的氣度和心胸,駕馭著複雜心機的朝臣和忠心的屬下,仍然能從容沉穩應對。
太子禦聰明卓絕,見識高遠不僅在於奇巧術,他比任何人都深諳帝王心術,馭人手段純熟圓滑,天生上位者的泱泱大度發揮到極致。[]而太子禦的脾性,商知淺也是在為數不多的相處中深有了解。
赫連勁與太子禦第一次見麵,便斷言:“此人施人恩惠,銳利果斷,所有的決定有一份尊嚴自傲,透著上位者的氣質。”
君昊胤品著茶,意味深長笑道:“太子禦不問政事,不與大祭司正麵衝突,說明此人能忍,看破一切陰謀算計並冷靜自持以對,是真正引導棋盤上風雲的人。隻是,他有洞察心機的能力,卻不及政治家的敏銳目光,看不清楚臨天皇朝早已名存實亡。他適合守江山,卻不能再亂世開疆擴土。”
君昊胤一語成讖,太子禦對兄友弟恭,麵上一團和氣,即便後來從大祭司手中奪權,對兄弟們削爵,卻極為重情,無論如何隻是終身圈禁。最終國破山河,太子禦淪為階下囚。
但誰又知道心機深沉的少年太子真正的心思?
商知淺猶記得那一年,太子禦傲然而立在鑲金紅毯,風卷衣袂,似在雲端,展露令人無法不臣服的尊貴與威儀。
“臨天胥氏光武三十二年,殿試名次如下:文試第一,淩禦。文試第二,君昊胤。文試第三,參商。文試第四,赫連勁。文試第五,沈崇文……”
“武試第一,赫連勁。武試第二,君昊胤。武試第三,參商。武試第四,李揚彥。武試第五,沈崇武……”
金色的晨曦灑落在莊嚴肅穆的大殿內,參與殿試的士子俯首視地,緊張地直流汗珠,空氣中彌漫著沉重的氣氛。除了榜上名次的士子發出驚喜的輕歡和內侍高聲清亮的嗓音,無人再說一句話。
大殿玉階之上,光武帝坐在龍座上,紫金冠,一身明黃色龍袍,袍上繡有五爪金龍彰顯著至高無上的尊貴,額前的冕旒遮擋了他漸老的龍顏和飽含滄桑的雙眼。透過鑲金嵌玉的屏風,屬於帝王的氣勢威嚴,令士子和百官不敢逼視。
掩藏在屏風之後的大祭司立於光武帝身旁,滿臉的殺氣,犀利的眼眸陰狠無比,環視著百官和士子,雙拳緊握而泛白的指節幾乎崩裂,跳動的青筋泄露他此時憤怒的情緒。
寂靜。
百官個個如驚弓之鳥冷汗潺潺,跪地不起,腦袋壓得更低,他們知道臨天皇朝殿試的名次是皇帝親自評定,期間要經過嚴格的考試和審核,且參加考試的士子身份更是不能疏忽。文試武試的前三名都沒有世家精英子弟,這是臨天皇朝建國以來從未有過的事。更恐怖的是君昊胤也榜上有名。
“陛下!”年邁的老臣語重心長:“君宗越,倚仗先皇托孤的重任和陛下的寵信,獨攬大權,見君不拜,無臣下之禮。欺壓百官,代替陛下處理政事,批閱奏折,早有奪政之心。在君宗越十餘年的宰輔生涯中,國家大事,全由他一人決斷,朝中大臣,皆是他推薦。文臣武將隻知宰輔,不知天子。就連陛下近衛軍也是由君宗越調度,種種皇恩殊榮,君宗越卻心生謀逆之心。陛下仁厚,念及君宗越的師生之情,沒有株連九族。君昊胤罔顧聖旨,其罪該誅!”
兢兢業業的肱骨之臣進言:“陛下當年下旨君家後代不能出仕,君昊胤身為君宗越嫡孫,君家的後人,不感念皇恩浩蕩,卻無視陛下聖旨參與科考,當受重懲。”
意氣風發的新貴憤然反駁:“陛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是天子之天下。君相身為一朝宰輔,天下人如何看,朝廷百官如何諫言,也無實質證據證明君相謀逆反叛之心。臣在出仕之前,有幸見過君相一麵。臣隻知,在諸皇子為皇位兄弟殘殺,是君相守護天下,阻止那一場宮廷兵變。先帝屬意庶皇子時,君相頂住無盡壓力,向先皇諫言立陛下為未來儲君。君相曾用血肉之軀為陛下擋暗箭,為陛下消除藩王。君相身居宰輔為臨天皇朝花費多少心力,做出多少貢獻。無論旁人怎麽陷害,君相都沒有掩去陛下的功績,為了成就陛下,君相不計較萬世罵名。”
“就事論事,君相確實無謀逆之心。就是你們這些名儒重臣,隻會耍耍嘴皮子,兵變的時候,怎麽不見你們?君相一介文臣都敢闖戰場,輕騎縱橫,毫不懼意。你們呢,動不動就撞牆,隨時都要死諫,你們到底有多賤啊?”武官怒道,惡狠狠瞪向年邁的腐儒。
“胡攪蠻纏,說的是君昊胤,無故扯上君宗越。爾等年少,誇誇其談,不見政績,沽名釣譽,難為棟梁。”
“此言誇大,君昊胤是君相嫡孫,理應功過相抵,給君家出仕的機會,而不是追究過往。小臣不才,食君之祿,實難苟同。身為一朝老臣,諫言狡辯,行為不端,誤國誤民,誠為國賊。”
“小人當道,斯文掃地。”
“奸臣獨斷,浪費祿米。”
“陛下!”
“陛下!”
……
光武帝穩坐在龍座上,聽著文臣爭論不休,看著低一階原本屬於皇後後座之上的大祭司,聲音顯得異常含糊道:“祭祀,你怎麽看?”
大殿左邊排列的文臣,右邊排列的武將此刻都在瞧大祭司眼色,屏住呼吸等待著。大祭司是光武帝授予地位最高的職位,享有處理政事的權利。大祭司手肘擱在扶手上,雙眼掃向大殿一幹人等,他對殿試的名次非常不滿,即使未出聲,彌漫在他周身的怒意已席卷整個大殿,空氣中湧動著寒冷透骨的殺意,是生是死,朝堂決策全憑大祭司一句話。
“我記得君家是罪臣後代,世代不能參加科舉。你們好大的膽子!”大祭司胥修怒叱道,陰冷的容貌瞬間變得猙獰。
君家在臨天皇朝是特殊的存在,是國姓胥氏之下,最顯赫的姓氏。臨天君氏,自曆代君家家主權傾一朝,位居宰輔之始,便受到皇室倚重。
君昊胤的祖父君宗越不過弱冠之齡官居宰輔高位,權掌臨天皇朝。在君宗越的宰輔人生裏,少年盛名,以天人之姿運籌帷幄,智傾天下,展現著上位者的謀略和冷靜。溫文清秀的臉上永遠是優雅的微笑,讓人看不出優雅之外的任何情緒。
風淡雲輕的君宗越少年得誌,十四歲出仕,十六歲成為善戰的少將軍師,十八歲勝任兵部之職,二十歲入閣,二十五歲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輔。二十七歲封帝師,二十八歲成為先帝托孤的謀臣。可謂是近乎完美的丞相,手掌乾坤,權傾朝野。
然而,君宗越在少年帝王光武帝親政後,便被光武帝以強橫欺主,專權擅政,貶為庶民,革去官職後,後代子孫永不能出仕。
赫赫君家成為帝王之路的奠基石。善待諸臣,籠絡人心的一代宰輔,為光武帝挑選賢臣良將輔佐的社稷之臣,與光武帝有師徒之誼的傳奇帝師,終究因當年的選擇抱憾終身。
君昊胤想起幼時祖父曾親手教他寫字,握住他小小的手,一筆一劃,力透紙背。教他習武時,扶著他的小胳膊,安靜溫和的陪著他練習。又想到祖父的際遇,開口道:“我祖父,仰無愧於天,俯無愧於地。當年,我祖父忠心護主,幫助年幼的天子訪求名士出仕,提攜英才,看著天子以稚弱之身力求上進,學習治國之術,理政之道,細心教導帝王心術。表麵打壓天子近臣,暗中卻幫助天子明辨忠奸。也因此,少年天子一心向上,經憂患,知憂民憂國,漸漸有一代明君之勢。”
“我祖父說,縱觀史書,為君應剛強果敢決斷,不能剛愎自用,耽於一隅玩樂,不知國事。與其讓天子親君子而遠小人,還不如以權臣的謀算,威逼天子成長,才能看得出朝臣的脾性,忠奸混雜中知道哪些人可用,哪些人不可輕信。再者,為帝王者除了胸懷和氣度外,不能避免血腥的手段和權謀的運用。與其讓天子隻知權謀,不如讓天子從兩派對立朝臣中尋求製衡的方法。”
“祖父一生算計世人,謀定朝局,教導天子,無論旁人如何議論,祖父總是為天子謀算。正如光武十年,少年天子任意而為的離宮,遭遇歹人圍劫。為救天子,祖父犧牲了唯一的親兒。倒在血泊中死不瞑目的親兒成為祖父心中無法揮去的血色記憶。”
“一個細致到對自己苛刻的人,竟然離奇猝死,卻沒有任何怨言。即使明白無辜的陷害栽贓,即使雙手染滿雙手,即使掌政多年,經他手提拔的人控製朝堂,暗中從未安排暗棋謀反。一個人讓處於困境中的國家慢慢富饒強大,其中的艱辛困苦、嘔心瀝血,外人無法想象。結果,所有的包容,一再被傷害、被踐踏、被背叛。細心教導幼主治國、理政、史書、做人,然而一切的情分,在幼主漸漸長大後,權勢盡量被架空。天子獨斷獨行,收攬心腹,乘著掌權日久,生出猜忌之心,暗中記恨,想著用毒藥毒死他。使毒失敗後,想盡辦法奪他權。安排百官參他折子,聯名治他不敬、謀逆、弄權奪財等罪名,義正言辭的指責他。”
君昊胤冷厲輕狂的話過於尖銳,天生高貴的氣質和後天養成的優雅儀態,加上渾然天成的氣勢和凜冽的眼神,頓時讓光武帝全身輕顫,卻說不出反駁的話。官員們紛紛低垂著頭,默不作聲,心中祈禱――他們什麽也沒聽到,陛下,饒命啊!
“他為了幼主,從先皇托孤的重臣到奸佞寵臣,苦心謀劃,誅貪官,除權臣,罷庸臣,清弊政,豎新黨,改朝試……盡心盡力扶助幼主,心機算盡為幼主一個太平朝局,為了幼主將一切危險、指責、罵名盡數攬到他身上。即使被天子奪了權利,也無怨無悔。直到死前,寫下罪己書,悔恨沒有教導好天子,讓天子驕奢淫逸,任性妄為。此後,天子屠殺他的族人,甚至開棺鞭他的屍。”
君昊胤語氣中,滿是譏諷和嘲笑:“我祖父說,經此一事,天子的威勢在朝臣眼中蕩然無存,文官死諫威逼天子妥協絕對是國家漸漸衰弱的開始。如今看來,君臣不分,君不君,臣不臣,不知臨天皇朝到底是誰的天下。百官一有爭執,就要瞧大祭司臉色,與祖父掌權時,天子權威更加不堪。”
“說得好!諸位大臣不參奏大祭司,卻將矛頭指向已故君相是何道理?臨天皇朝的科考取士是因才取士,根據考生參考的情況和取得的成績決定錄取士子。參加殿試的考生都是經過層層考核,擁有絕對的實力水平。為了避免科考舞弊,士子的考卷都沒有名字,每份考卷經由專人抄錄。此次殿試名次卻是與以往不同,考試的主考是大祭司,最終的排名也是由大祭司決定,難道大祭司置疑殿試排名的公平性和內幕?”一身淡紫長袍的胥禦容貌俊美,舉手投足不經意間流露出上位者的氣勢,極其雍容高華,嘴角噙笑,笑容自有一種懾人的平和,襯托出溫文睿智,幽黑的眸子凝視著大殿龍椅上的光武帝。
商知淺夾在胥禦與君昊胤之間,明顯感覺到胥禦潔不染塵,有股俯瞰浮生百態的超然飄灑,尊貴中更顯清雅之氣。與君昊胤淩冽恃傲相比,這個被賦予‘未來天子’的少年,如棠棣之華的風華絲毫不顯遜色。
“學生以為,殿試排名確實不公平。”
李揚彥此言一出,大殿原本凝重的氣氛頓時一片死寂。百官險些嚇得掉眼珠子,心忖果真初生牛犢不怕虎,也不想想殿試的名次都是什麽人。
“嗯?”光武帝輕哼,語氣中透著來自君王的威嚴。臨天朝堂局勢因大祭司胥修而變,帝王的存在可有可無。光武帝想起年少之初,君宗越的氣度與權勢,那個人永遠深不可測,以天人之姿之智,運籌帷幄,輕易就能扭轉乾坤。待他親政後,九五之尊在那人麵前永遠都顯得卑微、平凡,君王的威信在那人麵前蕩然無存。無論他怎麽努力,都無法超越那人。與其說,他昏庸無能,不如說他被那人猝死的變故所威懾,巨大的悲痛和絕望無助侵蝕著他的內心,以至他頹廢、甘願成為傀儡。
而現在,那人的孫子站在他麵前,渾然天成的上位者氣勢,與君宗越何其相似!一字一句,錘敲在他心口,冷光淩厲而迫,穿透他千瘡百孔的左胸。光武帝朗朗一笑,麻木空茫的雙眼湧出一抹生機。
“陛下,淩公子和君公子的才華,學生不敢妄言。但是列為三甲,望陛下明察。學生雖然參加的是武試,但沈公子才華出眾,才名遠播,誌趣高遠,言談之間心胸眼界和能力,令學生望塵莫及。學生以為沈公子應當列入三甲,君公子身份特殊,參與文試本就違背君子道義,應當取消君公子殿試排名。學生讀過淩公子的文章後,佩服淩公子的膽識,隻是淩公子文章所言皆是……是經緯帝王之才,實是居心不良。而參公子的才能實在遜於沈公子,學生想不通他們三人會進三甲,沈公子卻落榜。”李揚彥抬手一禮,不顧大殿百官的目光,深深磕下頭。
“陛下,我臨天以武力開國,開國皇帝征戰四野,是從血雨腥風,萬千白骨中走出的真龍天子,曆來注重武力。武試考試無論是武功鬥技還是兵法,都是靠真才實學拚殺出來。赫連勁武技不敵李揚彥,君昊胤和參商兵法輸給李揚彥,他們三人何以成為殿試三甲?學生認為殿試排名有誤!”沈崇武說完,伏在地上頭也不抬。
光武帝沉默半響,注視胥禦,臉上笑容漸漸加深,不顧大祭司投來的眼色,說道:“君昊胤,你祖父曾說天下之所以亂,在於帝王養用不當,在位者不能謀其政,謀政者各有所司,各有所長,卻不盡其能,官吏貪財斂財,是當政者眼光短淺,過於奢逸。朕確實不配做一國之君,也不配擁有君相那樣的人。當年之事,是朕錯了。朕時刻謹記君相的教導,如今,幡然醒悟,為時晚矣。所幸我皇兒膽識見地,聰明卓絕不輸於你們。”
“沈崇文吧?沈崇武?你們是臨天皇朝名聲大噪的文武兄弟,李揚彥是新起之秀,盛名在外,你們或許見識高遠,武技驚人,但是殿試排名非出自朕之手,而是臨天皇朝的太子,化名淩禦。太子文試第一,名副其實。”
光武帝站起身,一身帝王龍袍彰顯獨屬天子的尊貴,目光微微瞥向憤怒的大祭司,深吸一口氣,一字一句道:“朕承蒙君相教導,但是從未做出政績。君昊胤能夠前來參加臨天科考,朕心中深感欣喜。皇兒能夠從諸位士子中挑選人才,是太子之德,更是你們之福。自今日起,朕賦予太子所有權利。”
言畢,光武帝不顧群臣大笑而去,留下一襲紫衣少年。大殿之內,夕陽金光中,太子禦獨有的氣勢威儀定格在所有人眼中。
沈崇文踏前一步,麵色嚴肅,目光透露出異常的平靜:“太子殿下,法紀律令存在之根本,在於規範言行,統禦群臣,統治天下百姓,使國家繁榮強盛。太子身為臨天未來儲君,掌律令,正是太子職責所在。如今,君昊胤不顧法紀,公然抗旨參加科舉,若太子視而不見,輕罰君昊胤藐視皇權,欺君之罪,必動搖國家根基。”
“太子殿下,為官之人,是君主為百姓所選的父母,上承君恩,下領百姓,推行政令,管一方之要。若其心不正,無所作為,正是科舉考官之失,國家之失。請太子殿下以失察之過處治參與科舉文試的官員。”李揚彥以剛正不阿的口氣說道,語氣中毫不掩飾對太子所作所為的不滿。
沈崇武緊接著沉聲道:“太子殿下,此次殿試有誤。武試武技兵法比試,李揚彥棋力比前三甲高強,並且以絕美的劍法戰勝赫連勁、君昊胤、參商,當得起武試第一的稱號。太子殿下,殿試應當重新排名。”
“太子殿下,老臣也認為殿試排名有誤……”
“太子殿下,老臣附議,君昊胤必須嚴懲……”
……
太子禦黑得不見底的深邃眼眸裏,流露出冷靜自持、洞悉萬事的暗芒,對著明顯咄咄逼人的朝臣,表現出不像少年的沉穩成熟:“聖人說尊五美,屏四惡,可以從政。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謂之五美。正如聖人所說,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參與科考官員有失察之職,本宮自當秉公,但陛下有錯在先,卻是不爭的事實。”
“君家何其無辜,全是禦史諫臣不聽民情不近明心,全憑謠言就陷害君相,懷疑君相不軌之心,至陛下釀成大錯,豈非最大的失職?君相不在其位,官員便原形畢露,倚權勢行強政,根本不管百姓死活,使得民心背離。律法,是國之公正所在,本宮依據法典,法外施恩,還君家公道,不知諸位有何話說?”
太子禦頓了頓,又說道:“科舉取士,考官秉承公正之心,為臨天皇朝擇選能臣,為天下百姓選取一方父母,本是其職責所在。諸位雖出於一片愛國愛民之心,卻太過迂腐。你們該想的是百姓,而不是懷疑律法和執法的公正性。若依你們之言,殿試排名有誤,是懷疑陛下無能?還是懷疑本宮眼拙?辨不出好壞?”
“臣不敢,臣知罪……”
“學生不敢,請太子殿下息怒……”
“須知百官各抒己見,全憑君上權判。百官各盡其職其責,在行事之前,參奏政事,決不可越權行事,該是什麽職就司其事。禦史諫臣有參議之責,卻無指責辱罵越權之職。沒有受封官職之前,無權參與朝政議事。君權是臨天皇朝固國之本,君主意誌豈能讓禦史諫臣、朝臣隨意左右?本宮的才學難道要屈於沈崇文之下?本宮挑選的將帥之才難道還要你們首肯?臨天皇朝難道已經成為大祭司一人的天下?”
……
太子禦在那一年的殿試之上,與朝臣各派係相互辯論,其激烈程度不輸於百萬大軍的氣勢。無論對於大祭司還是臨天皇朝,太子禦的一舉一動顯現出帝王洞察之術,風采氣度符合一國之君。
然而昔年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曾舌戰群儒的一國太子,曾光華萬丈、恣意戎馬、傲然在文武百官之上的太子禦,何以瘋癲至此。
曾幾何時,那雍容華貴的氣質仍在,人卻被時光磨滅本性。
時隔多年,商知淺無法相信眼前之人,與記憶之中的熱血青年身影重疊。
陵墓的濕腐之氣,毀掉了猶如天神降世的男人,陪葬的珠寶照得男人陰沉黯淡,恍若魑魅遊走,毫無生氣。
“太子禦,你還活著!”
“沒錯,我還活著。”胥禦看向商知淺,目光移向楚贏、商君,不悅地說:“你們都還活著,為什麽我不能活著?現在你們終於來陪我了,報應啊報應……”
商知淺沉下眼眸,道:“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太子禦,你輸了便是輸了。”
胥禦黑若千年沉寂深淵的雙眼,閃動著掙紮的光,嘴角的微笑冰而涼,沉靜死寂,尋不到一絲人氣,猶似叱責道:“你這個無情的女人。”
商知淺輕笑:“你既然知道我是什麽人,就該知道我這樣的女人你惹不起。”
胥禦暗沉的聲音略微惱怒:“是,你惹不起。當年我見你之時,你身邊就有智謀天下的君昊胤和儒雅軍帥赫連勁。我不過對你動一點心思,想拉攏你,就被他倆算計,成為亡國太子。隻不過君昊胤再怎麽算計,也沒算到你們會在一起。參商,赫連勁,還有你們的兒子,今日休想活著出去。”
商知淺看著胥禦,如果說當年太子禦還活著,此番昔日裝束和混亂的言語,是否內心已無愛?
“然後,秦帝君昊胤迷上夭姒,莫名的,開國皇後參商被一場從天而降的光芒帶走。自此失去蹤影。趕來的赫連勁親眼見到摯愛之人消失,心神崩摧。在那之前,赫連勁曾將重刑犯胥禦釋放,也就是化名淩禦,真實身份是臨天皇朝的太子禦。隻是赫連勁並不知道,放走的重刑犯是胥禦,因為這一切都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局。赫連勁放走胥禦,胥禦為報複君昊胤的滅國之仇和夭姒的情殤之恨,他設計了極精妙的機關。號稱天下奇巧術皆為他所學的胥禦在參商回宮的路上製造了絕世致命的機簧暗格。”
“智能天縱的胥禦比任何人都想君昊胤和夭姒死,可是他深知讓一個人絕望比讓一個人死更解恨。冷酷狠戾的君昊胤做夢都沒想到,他會失去參商。在君昊胤寵幸其他女人時,他永遠見不到一生摯愛。”
“赫連勁原本回京是為了釋放胥禦請罪,沒想到會害死參商。那一刻,自責、痛苦、絕望令他失去理智。最終以生死搏殺,飛灰骨化淒涼結局。”
“你們知不知道,這個故事還沒有完。胥禦、赫連勁、君昊胤,甚至夭姒、參商都隻是別人算計好的棋子,君昊胤故意設計讓赫連勁放走胥禦,讓胥禦伺機報複,原本想借機除去赫連勁。沒想到天算不如人算,掉包的開國皇後是真身。可謂天作孽猶可活,自作孽不可活。”
“你們別以為這個故事很簡單。我在這裏頭呆了好久,想了無數次這個故事,他們算計來算計去,就是沒算到參商會消失不見。你們能通過九轉塔的機關,說明你們很聰明。我已經很久沒見到人了。這裏很冷,很黑,我很孤獨,連個說話講故事的人都沒有。有時候我怕自己會忘記,就不停的講故事,無休無止地說,一直重複那些故事。可是每次我等到有人通過九轉塔,他們就是不懂我的故事。你們有沒有聽懂?”
商知淺緩緩輕笑,有什麽東西從遙遠的記憶深處闖入她腦海,沙啞沉黯的聲音消散,陵墓裏黴腐的氣味瞬間淡去,那些披風帶雨,叱吒風雲的熟悉身影躡足而來。
想起立於天下頂端俯瞰眾生的俊美男子,風采卓越的揮鞭縱馬道:“參商,我知你是女子,也知你來臨天的目的,不過我不在乎。隻希望你助我,還亂世太平,坐看錦繡山河。”
那時,臨天皇朝光武帝不問政事多年,朝政大權全部掌握在寵妃之父大祭司手中。據說大祭司的身世特殊,是戰英帝最小的庶出皇子。但是戰英帝光是嫡出皇子就有三位之多,三龍奪嫡,最終嫡出大皇子繼承皇位,也就是早年勵精圖治、晚年沉迷丹藥的光武帝。自幼遠離宮廷,寄人籬下,倍受欺淩的庶出皇子幸得一位僧人相護。經年之後,當年飽受欺壓的庶出皇子以大祭司的身份重回臨天皇朝。大祭司的政治和軍事才能得以施展,並用宗教信仰掌控民心,建造神教,以神之聖子自詡。
掌控臨天皇朝政事的大祭司又癡迷伏羲部族的蠱術,性格狠毒悍厲,陰鷙跋扈,殺人放火無惡不作,肱骨之臣所剩無幾,焚書坑殺白骨曆曆,無人敢怨。光武帝沉迷煉丹,太子禦散漫不理政事,世人一度認為太子禦專心於奇巧術,並無政治軍事才能,難以擔當重任。太子禦就是在昏庸的光武帝和掌控臨天皇朝民心的大祭司之下脫穎而出。
當年商知淺女扮男裝化名‘參商’與君昊胤、赫連勁巧遇化名‘淩禦’的太子禦,談起天下局勢,才知天縱奇才的太子禦絕非貪圖享樂之人,隻是太子禦隱藏極深。太子禦身為未來的臨天皇朝國君,沒有一點心機手段絕對做不到太子那個位置。
自幼的宮廷生活讓原本擅長權謀的太子禦收斂鋒芒,以奇巧之術慢慢遠離宮廷爭鬥。逐漸學會掌握和善於運用朝臣,發展屬於太子的勢力。即使光武帝昏庸,大祭司倒行逆施,支撐太子禦的朝臣占據朝野最大的比重,那些朝臣的效忠對象正是太子禦的高明手段。久處宮廷,自幼便擁有一份卓立於眾臣之上的氣度和心胸,駕馭著複雜心機的朝臣和忠心的屬下,仍然能從容沉穩應對。
太子禦聰明卓絕,見識高遠不僅在於奇巧術,他比任何人都深諳帝王心術,馭人手段純熟圓滑,天生上位者的泱泱大度發揮到極致。[]而太子禦的脾性,商知淺也是在為數不多的相處中深有了解。
赫連勁與太子禦第一次見麵,便斷言:“此人施人恩惠,銳利果斷,所有的決定有一份尊嚴自傲,透著上位者的氣質。”
君昊胤品著茶,意味深長笑道:“太子禦不問政事,不與大祭司正麵衝突,說明此人能忍,看破一切陰謀算計並冷靜自持以對,是真正引導棋盤上風雲的人。隻是,他有洞察心機的能力,卻不及政治家的敏銳目光,看不清楚臨天皇朝早已名存實亡。他適合守江山,卻不能再亂世開疆擴土。”
君昊胤一語成讖,太子禦對兄友弟恭,麵上一團和氣,即便後來從大祭司手中奪權,對兄弟們削爵,卻極為重情,無論如何隻是終身圈禁。最終國破山河,太子禦淪為階下囚。
但誰又知道心機深沉的少年太子真正的心思?
商知淺猶記得那一年,太子禦傲然而立在鑲金紅毯,風卷衣袂,似在雲端,展露令人無法不臣服的尊貴與威儀。
“臨天胥氏光武三十二年,殿試名次如下:文試第一,淩禦。文試第二,君昊胤。文試第三,參商。文試第四,赫連勁。文試第五,沈崇文……”
“武試第一,赫連勁。武試第二,君昊胤。武試第三,參商。武試第四,李揚彥。武試第五,沈崇武……”
金色的晨曦灑落在莊嚴肅穆的大殿內,參與殿試的士子俯首視地,緊張地直流汗珠,空氣中彌漫著沉重的氣氛。除了榜上名次的士子發出驚喜的輕歡和內侍高聲清亮的嗓音,無人再說一句話。
大殿玉階之上,光武帝坐在龍座上,紫金冠,一身明黃色龍袍,袍上繡有五爪金龍彰顯著至高無上的尊貴,額前的冕旒遮擋了他漸老的龍顏和飽含滄桑的雙眼。透過鑲金嵌玉的屏風,屬於帝王的氣勢威嚴,令士子和百官不敢逼視。
掩藏在屏風之後的大祭司立於光武帝身旁,滿臉的殺氣,犀利的眼眸陰狠無比,環視著百官和士子,雙拳緊握而泛白的指節幾乎崩裂,跳動的青筋泄露他此時憤怒的情緒。
寂靜。
百官個個如驚弓之鳥冷汗潺潺,跪地不起,腦袋壓得更低,他們知道臨天皇朝殿試的名次是皇帝親自評定,期間要經過嚴格的考試和審核,且參加考試的士子身份更是不能疏忽。文試武試的前三名都沒有世家精英子弟,這是臨天皇朝建國以來從未有過的事。更恐怖的是君昊胤也榜上有名。
“陛下!”年邁的老臣語重心長:“君宗越,倚仗先皇托孤的重任和陛下的寵信,獨攬大權,見君不拜,無臣下之禮。欺壓百官,代替陛下處理政事,批閱奏折,早有奪政之心。在君宗越十餘年的宰輔生涯中,國家大事,全由他一人決斷,朝中大臣,皆是他推薦。文臣武將隻知宰輔,不知天子。就連陛下近衛軍也是由君宗越調度,種種皇恩殊榮,君宗越卻心生謀逆之心。陛下仁厚,念及君宗越的師生之情,沒有株連九族。君昊胤罔顧聖旨,其罪該誅!”
兢兢業業的肱骨之臣進言:“陛下當年下旨君家後代不能出仕,君昊胤身為君宗越嫡孫,君家的後人,不感念皇恩浩蕩,卻無視陛下聖旨參與科考,當受重懲。”
意氣風發的新貴憤然反駁:“陛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是天子之天下。君相身為一朝宰輔,天下人如何看,朝廷百官如何諫言,也無實質證據證明君相謀逆反叛之心。臣在出仕之前,有幸見過君相一麵。臣隻知,在諸皇子為皇位兄弟殘殺,是君相守護天下,阻止那一場宮廷兵變。先帝屬意庶皇子時,君相頂住無盡壓力,向先皇諫言立陛下為未來儲君。君相曾用血肉之軀為陛下擋暗箭,為陛下消除藩王。君相身居宰輔為臨天皇朝花費多少心力,做出多少貢獻。無論旁人怎麽陷害,君相都沒有掩去陛下的功績,為了成就陛下,君相不計較萬世罵名。”
“就事論事,君相確實無謀逆之心。就是你們這些名儒重臣,隻會耍耍嘴皮子,兵變的時候,怎麽不見你們?君相一介文臣都敢闖戰場,輕騎縱橫,毫不懼意。你們呢,動不動就撞牆,隨時都要死諫,你們到底有多賤啊?”武官怒道,惡狠狠瞪向年邁的腐儒。
“胡攪蠻纏,說的是君昊胤,無故扯上君宗越。爾等年少,誇誇其談,不見政績,沽名釣譽,難為棟梁。”
“此言誇大,君昊胤是君相嫡孫,理應功過相抵,給君家出仕的機會,而不是追究過往。小臣不才,食君之祿,實難苟同。身為一朝老臣,諫言狡辯,行為不端,誤國誤民,誠為國賊。”
“小人當道,斯文掃地。”
“奸臣獨斷,浪費祿米。”
“陛下!”
“陛下!”
……
光武帝穩坐在龍座上,聽著文臣爭論不休,看著低一階原本屬於皇後後座之上的大祭司,聲音顯得異常含糊道:“祭祀,你怎麽看?”
大殿左邊排列的文臣,右邊排列的武將此刻都在瞧大祭司眼色,屏住呼吸等待著。大祭司是光武帝授予地位最高的職位,享有處理政事的權利。大祭司手肘擱在扶手上,雙眼掃向大殿一幹人等,他對殿試的名次非常不滿,即使未出聲,彌漫在他周身的怒意已席卷整個大殿,空氣中湧動著寒冷透骨的殺意,是生是死,朝堂決策全憑大祭司一句話。
“我記得君家是罪臣後代,世代不能參加科舉。你們好大的膽子!”大祭司胥修怒叱道,陰冷的容貌瞬間變得猙獰。
君家在臨天皇朝是特殊的存在,是國姓胥氏之下,最顯赫的姓氏。臨天君氏,自曆代君家家主權傾一朝,位居宰輔之始,便受到皇室倚重。
君昊胤的祖父君宗越不過弱冠之齡官居宰輔高位,權掌臨天皇朝。在君宗越的宰輔人生裏,少年盛名,以天人之姿運籌帷幄,智傾天下,展現著上位者的謀略和冷靜。溫文清秀的臉上永遠是優雅的微笑,讓人看不出優雅之外的任何情緒。
風淡雲輕的君宗越少年得誌,十四歲出仕,十六歲成為善戰的少將軍師,十八歲勝任兵部之職,二十歲入閣,二十五歲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輔。二十七歲封帝師,二十八歲成為先帝托孤的謀臣。可謂是近乎完美的丞相,手掌乾坤,權傾朝野。
然而,君宗越在少年帝王光武帝親政後,便被光武帝以強橫欺主,專權擅政,貶為庶民,革去官職後,後代子孫永不能出仕。
赫赫君家成為帝王之路的奠基石。善待諸臣,籠絡人心的一代宰輔,為光武帝挑選賢臣良將輔佐的社稷之臣,與光武帝有師徒之誼的傳奇帝師,終究因當年的選擇抱憾終身。
君昊胤想起幼時祖父曾親手教他寫字,握住他小小的手,一筆一劃,力透紙背。教他習武時,扶著他的小胳膊,安靜溫和的陪著他練習。又想到祖父的際遇,開口道:“我祖父,仰無愧於天,俯無愧於地。當年,我祖父忠心護主,幫助年幼的天子訪求名士出仕,提攜英才,看著天子以稚弱之身力求上進,學習治國之術,理政之道,細心教導帝王心術。表麵打壓天子近臣,暗中卻幫助天子明辨忠奸。也因此,少年天子一心向上,經憂患,知憂民憂國,漸漸有一代明君之勢。”
“我祖父說,縱觀史書,為君應剛強果敢決斷,不能剛愎自用,耽於一隅玩樂,不知國事。與其讓天子親君子而遠小人,還不如以權臣的謀算,威逼天子成長,才能看得出朝臣的脾性,忠奸混雜中知道哪些人可用,哪些人不可輕信。再者,為帝王者除了胸懷和氣度外,不能避免血腥的手段和權謀的運用。與其讓天子隻知權謀,不如讓天子從兩派對立朝臣中尋求製衡的方法。”
“祖父一生算計世人,謀定朝局,教導天子,無論旁人如何議論,祖父總是為天子謀算。正如光武十年,少年天子任意而為的離宮,遭遇歹人圍劫。為救天子,祖父犧牲了唯一的親兒。倒在血泊中死不瞑目的親兒成為祖父心中無法揮去的血色記憶。”
“一個細致到對自己苛刻的人,竟然離奇猝死,卻沒有任何怨言。即使明白無辜的陷害栽贓,即使雙手染滿雙手,即使掌政多年,經他手提拔的人控製朝堂,暗中從未安排暗棋謀反。一個人讓處於困境中的國家慢慢富饒強大,其中的艱辛困苦、嘔心瀝血,外人無法想象。結果,所有的包容,一再被傷害、被踐踏、被背叛。細心教導幼主治國、理政、史書、做人,然而一切的情分,在幼主漸漸長大後,權勢盡量被架空。天子獨斷獨行,收攬心腹,乘著掌權日久,生出猜忌之心,暗中記恨,想著用毒藥毒死他。使毒失敗後,想盡辦法奪他權。安排百官參他折子,聯名治他不敬、謀逆、弄權奪財等罪名,義正言辭的指責他。”
君昊胤冷厲輕狂的話過於尖銳,天生高貴的氣質和後天養成的優雅儀態,加上渾然天成的氣勢和凜冽的眼神,頓時讓光武帝全身輕顫,卻說不出反駁的話。官員們紛紛低垂著頭,默不作聲,心中祈禱――他們什麽也沒聽到,陛下,饒命啊!
“他為了幼主,從先皇托孤的重臣到奸佞寵臣,苦心謀劃,誅貪官,除權臣,罷庸臣,清弊政,豎新黨,改朝試……盡心盡力扶助幼主,心機算盡為幼主一個太平朝局,為了幼主將一切危險、指責、罵名盡數攬到他身上。即使被天子奪了權利,也無怨無悔。直到死前,寫下罪己書,悔恨沒有教導好天子,讓天子驕奢淫逸,任性妄為。此後,天子屠殺他的族人,甚至開棺鞭他的屍。”
君昊胤語氣中,滿是譏諷和嘲笑:“我祖父說,經此一事,天子的威勢在朝臣眼中蕩然無存,文官死諫威逼天子妥協絕對是國家漸漸衰弱的開始。如今看來,君臣不分,君不君,臣不臣,不知臨天皇朝到底是誰的天下。百官一有爭執,就要瞧大祭司臉色,與祖父掌權時,天子權威更加不堪。”
“說得好!諸位大臣不參奏大祭司,卻將矛頭指向已故君相是何道理?臨天皇朝的科考取士是因才取士,根據考生參考的情況和取得的成績決定錄取士子。參加殿試的考生都是經過層層考核,擁有絕對的實力水平。為了避免科考舞弊,士子的考卷都沒有名字,每份考卷經由專人抄錄。此次殿試名次卻是與以往不同,考試的主考是大祭司,最終的排名也是由大祭司決定,難道大祭司置疑殿試排名的公平性和內幕?”一身淡紫長袍的胥禦容貌俊美,舉手投足不經意間流露出上位者的氣勢,極其雍容高華,嘴角噙笑,笑容自有一種懾人的平和,襯托出溫文睿智,幽黑的眸子凝視著大殿龍椅上的光武帝。
商知淺夾在胥禦與君昊胤之間,明顯感覺到胥禦潔不染塵,有股俯瞰浮生百態的超然飄灑,尊貴中更顯清雅之氣。與君昊胤淩冽恃傲相比,這個被賦予‘未來天子’的少年,如棠棣之華的風華絲毫不顯遜色。
“學生以為,殿試排名確實不公平。”
李揚彥此言一出,大殿原本凝重的氣氛頓時一片死寂。百官險些嚇得掉眼珠子,心忖果真初生牛犢不怕虎,也不想想殿試的名次都是什麽人。
“嗯?”光武帝輕哼,語氣中透著來自君王的威嚴。臨天朝堂局勢因大祭司胥修而變,帝王的存在可有可無。光武帝想起年少之初,君宗越的氣度與權勢,那個人永遠深不可測,以天人之姿之智,運籌帷幄,輕易就能扭轉乾坤。待他親政後,九五之尊在那人麵前永遠都顯得卑微、平凡,君王的威信在那人麵前蕩然無存。無論他怎麽努力,都無法超越那人。與其說,他昏庸無能,不如說他被那人猝死的變故所威懾,巨大的悲痛和絕望無助侵蝕著他的內心,以至他頹廢、甘願成為傀儡。
而現在,那人的孫子站在他麵前,渾然天成的上位者氣勢,與君宗越何其相似!一字一句,錘敲在他心口,冷光淩厲而迫,穿透他千瘡百孔的左胸。光武帝朗朗一笑,麻木空茫的雙眼湧出一抹生機。
“陛下,淩公子和君公子的才華,學生不敢妄言。但是列為三甲,望陛下明察。學生雖然參加的是武試,但沈公子才華出眾,才名遠播,誌趣高遠,言談之間心胸眼界和能力,令學生望塵莫及。學生以為沈公子應當列入三甲,君公子身份特殊,參與文試本就違背君子道義,應當取消君公子殿試排名。學生讀過淩公子的文章後,佩服淩公子的膽識,隻是淩公子文章所言皆是……是經緯帝王之才,實是居心不良。而參公子的才能實在遜於沈公子,學生想不通他們三人會進三甲,沈公子卻落榜。”李揚彥抬手一禮,不顧大殿百官的目光,深深磕下頭。
“陛下,我臨天以武力開國,開國皇帝征戰四野,是從血雨腥風,萬千白骨中走出的真龍天子,曆來注重武力。武試考試無論是武功鬥技還是兵法,都是靠真才實學拚殺出來。赫連勁武技不敵李揚彥,君昊胤和參商兵法輸給李揚彥,他們三人何以成為殿試三甲?學生認為殿試排名有誤!”沈崇武說完,伏在地上頭也不抬。
光武帝沉默半響,注視胥禦,臉上笑容漸漸加深,不顧大祭司投來的眼色,說道:“君昊胤,你祖父曾說天下之所以亂,在於帝王養用不當,在位者不能謀其政,謀政者各有所司,各有所長,卻不盡其能,官吏貪財斂財,是當政者眼光短淺,過於奢逸。朕確實不配做一國之君,也不配擁有君相那樣的人。當年之事,是朕錯了。朕時刻謹記君相的教導,如今,幡然醒悟,為時晚矣。所幸我皇兒膽識見地,聰明卓絕不輸於你們。”
“沈崇文吧?沈崇武?你們是臨天皇朝名聲大噪的文武兄弟,李揚彥是新起之秀,盛名在外,你們或許見識高遠,武技驚人,但是殿試排名非出自朕之手,而是臨天皇朝的太子,化名淩禦。太子文試第一,名副其實。”
光武帝站起身,一身帝王龍袍彰顯獨屬天子的尊貴,目光微微瞥向憤怒的大祭司,深吸一口氣,一字一句道:“朕承蒙君相教導,但是從未做出政績。君昊胤能夠前來參加臨天科考,朕心中深感欣喜。皇兒能夠從諸位士子中挑選人才,是太子之德,更是你們之福。自今日起,朕賦予太子所有權利。”
言畢,光武帝不顧群臣大笑而去,留下一襲紫衣少年。大殿之內,夕陽金光中,太子禦獨有的氣勢威儀定格在所有人眼中。
沈崇文踏前一步,麵色嚴肅,目光透露出異常的平靜:“太子殿下,法紀律令存在之根本,在於規範言行,統禦群臣,統治天下百姓,使國家繁榮強盛。太子身為臨天未來儲君,掌律令,正是太子職責所在。如今,君昊胤不顧法紀,公然抗旨參加科舉,若太子視而不見,輕罰君昊胤藐視皇權,欺君之罪,必動搖國家根基。”
“太子殿下,為官之人,是君主為百姓所選的父母,上承君恩,下領百姓,推行政令,管一方之要。若其心不正,無所作為,正是科舉考官之失,國家之失。請太子殿下以失察之過處治參與科舉文試的官員。”李揚彥以剛正不阿的口氣說道,語氣中毫不掩飾對太子所作所為的不滿。
沈崇武緊接著沉聲道:“太子殿下,此次殿試有誤。武試武技兵法比試,李揚彥棋力比前三甲高強,並且以絕美的劍法戰勝赫連勁、君昊胤、參商,當得起武試第一的稱號。太子殿下,殿試應當重新排名。”
“太子殿下,老臣也認為殿試排名有誤……”
“太子殿下,老臣附議,君昊胤必須嚴懲……”
……
太子禦黑得不見底的深邃眼眸裏,流露出冷靜自持、洞悉萬事的暗芒,對著明顯咄咄逼人的朝臣,表現出不像少年的沉穩成熟:“聖人說尊五美,屏四惡,可以從政。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謂之五美。正如聖人所說,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參與科考官員有失察之職,本宮自當秉公,但陛下有錯在先,卻是不爭的事實。”
“君家何其無辜,全是禦史諫臣不聽民情不近明心,全憑謠言就陷害君相,懷疑君相不軌之心,至陛下釀成大錯,豈非最大的失職?君相不在其位,官員便原形畢露,倚權勢行強政,根本不管百姓死活,使得民心背離。律法,是國之公正所在,本宮依據法典,法外施恩,還君家公道,不知諸位有何話說?”
太子禦頓了頓,又說道:“科舉取士,考官秉承公正之心,為臨天皇朝擇選能臣,為天下百姓選取一方父母,本是其職責所在。諸位雖出於一片愛國愛民之心,卻太過迂腐。你們該想的是百姓,而不是懷疑律法和執法的公正性。若依你們之言,殿試排名有誤,是懷疑陛下無能?還是懷疑本宮眼拙?辨不出好壞?”
“臣不敢,臣知罪……”
“學生不敢,請太子殿下息怒……”
“須知百官各抒己見,全憑君上權判。百官各盡其職其責,在行事之前,參奏政事,決不可越權行事,該是什麽職就司其事。禦史諫臣有參議之責,卻無指責辱罵越權之職。沒有受封官職之前,無權參與朝政議事。君權是臨天皇朝固國之本,君主意誌豈能讓禦史諫臣、朝臣隨意左右?本宮的才學難道要屈於沈崇文之下?本宮挑選的將帥之才難道還要你們首肯?臨天皇朝難道已經成為大祭司一人的天下?”
……
太子禦在那一年的殿試之上,與朝臣各派係相互辯論,其激烈程度不輸於百萬大軍的氣勢。無論對於大祭司還是臨天皇朝,太子禦的一舉一動顯現出帝王洞察之術,風采氣度符合一國之君。
然而昔年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曾舌戰群儒的一國太子,曾光華萬丈、恣意戎馬、傲然在文武百官之上的太子禦,何以瘋癲至此。
曾幾何時,那雍容華貴的氣質仍在,人卻被時光磨滅本性。
時隔多年,商知淺無法相信眼前之人,與記憶之中的熱血青年身影重疊。
陵墓的濕腐之氣,毀掉了猶如天神降世的男人,陪葬的珠寶照得男人陰沉黯淡,恍若魑魅遊走,毫無生氣。
“太子禦,你還活著!”
“沒錯,我還活著。”胥禦看向商知淺,目光移向楚贏、商君,不悅地說:“你們都還活著,為什麽我不能活著?現在你們終於來陪我了,報應啊報應……”
商知淺沉下眼眸,道:“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太子禦,你輸了便是輸了。”
胥禦黑若千年沉寂深淵的雙眼,閃動著掙紮的光,嘴角的微笑冰而涼,沉靜死寂,尋不到一絲人氣,猶似叱責道:“你這個無情的女人。”
商知淺輕笑:“你既然知道我是什麽人,就該知道我這樣的女人你惹不起。”
胥禦暗沉的聲音略微惱怒:“是,你惹不起。當年我見你之時,你身邊就有智謀天下的君昊胤和儒雅軍帥赫連勁。我不過對你動一點心思,想拉攏你,就被他倆算計,成為亡國太子。隻不過君昊胤再怎麽算計,也沒算到你們會在一起。參商,赫連勁,還有你們的兒子,今日休想活著出去。”
商知淺看著胥禦,如果說當年太子禦還活著,此番昔日裝束和混亂的言語,是否內心已無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