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些花哨玩意,長安君誇獎過分了。”


    “總要讓寡人看看才好。”趙政將弓箭遞給她。


    黃箏無奈接過,“現在身上乏力,若失手大王勿怪。”


    “怎樣都好。”趙政寬慰的笑容讓黃箏定下心來。她確實不知道自己現在還能不能射中。話雖如此,當三支箭一起命中,趙政還是歎為觀止。“想不到你還真有這種本事。你師從於誰?”


    “師父叫衛征。已經過世了。”


    “這名字陌生,想必也是世外高人。”


    聽他這麽說黃箏覺得有些好笑。不過玉疏也配的上這稱呼,隻是這麽喊他會顯得有些老氣。


    “習武是枯燥又辛苦得事,你不僅堅持下來還練就絕技,實在很不容易。”


    “就是繡花織布也不簡單,同樣是枯燥無趣的。雖然很多人認為女子不應如此,不過家母寵溺對我並無過多要求。”


    “對你家裏得人你說的很少,隻在我們第一次見麵時聽你說起過。”


    “我說過嗎?”


    “看來你已經忘記了與寡人第一次見麵時候的事情。你今天穿得衣服眼色和那時一樣。”


    “大王連這都記得呀?”


    “那支山茱萸正好可以配你這件衣裳啊。”


    “本來樊兒是要我戴那支的,因為來的是校場,怕摔了就沒戴了。”


    “樊兒就是你那時提到過得妹妹嗎?”


    “是啊,我們一起長大的,她性格比我好多了,活潑又大方,很討人喜歡。”


    趙政點點頭,“你的家在何地?”


    “鄢城。[]”


    “鄢城?鄢城有很多故事呢。”


    “大王說的是鄢陵吧。”


    “是啊,鄭伯克段於鄢和鄢陵之戰都是很有名的。”


    “鄭伯克段於鄢,這倒是個很有趣的故事。”


    黃箏看他麵帶微笑卻不知道他為何獨說這個故事有趣。


    “而荊的鄢城之戰卻是與秦國相關了。”


    “白起水淹鄢的事嗎?其實算起來,我身上也流著荊人的血液。”


    “是嗎?黃箏明明清楚卻故意問。”


    “雖然我父王不是華陽太後所出,先王昭襄王的母親宣太後卻和華陽太後一樣是羋姓熊氏,這是荊之國姓了。”


    “原來是這樣。那大王和華陽太後也還算是有血緣關係了。”黃箏暗思,那也是,秦國與楚國的聯姻少說也有五六次,這幾代人算下來秦的宗室之人多少都有些楚人血統。而楚國宗室也必然如此。自己母親也是羋姓熊氏,搞不好自己和秦王還能攀上遠親。


    “寡人隨便一數大秦就有兩位太後出自荊國。”


    “君王或者太後,聽起來都離我的生活好遠。我是個野貫了得人。小的時候常去後山玩,聽說宋玉就葬在那邊。”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裏;臣裏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


    黃箏忍不住笑出了聲,“這一段這麽出名啊,還是大王太勤奮把看過的文章都背下來?”


    “寡人一直在尋找東家之子啊。”


    “東家之子雖然貌美又豈可比之神女?”黃箏含笑看著料想這他應是不屑也不會的。


    “夫何神女之姣麗兮,含陰陽之渥飾。披華藻之可好兮,若翡翠之奮翼。其象無雙,其美無極;毛嬙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麵,比之無色。近之既妖,遠之有望,骨法多奇,應君之相,視之盈目,孰者克尚。私心獨悅,樂之無量;交希恩疏,不可盡暢。”


    “這一段也背的?”黃箏除了臉紅還大感意外。在正統人士看來這段分明是隱晦描寫倡伎之女。想不到他堂堂秦王竟然背得,或者隻是偷偷在她麵前背上一段而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國禍末代絕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塔利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塔利亞並收藏戰國禍末代絕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