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架好,羊肉下鍋,花雕酒燙上。
雪日飲宴,別有風趣。
張百川喝了杯酒,暢快的舒了口氣,舉著筷子問道:“安平,考你一個問題,天命玄鳥,降而生商,這玄鳥……是何物?”
張執象皺眉苦思,最終猶疑道:“《說文解字》言:燕,玄鳥也。”
“哈哈哈……”
見兒子果然上當,張百川開懷大笑,他這兒子素來記憶超凡,一律典籍過目不忘,但也就是這樣,才容易落入陷阱。
盡信書,不如無書。
兒子,你還是太嫩了啊。
“那你說說,商人與燕子是如何搭上淵源的?”張百川含笑撫須,繼續挖坑,張執象明悟過來,也不再說上古圖騰之類的事情,這種胡亂猜測,做不得依據。
隻好乖乖說道:“爹爹教我。”
“嗬嗬……”
張百川笑著再飲了一杯酒,說道:“玄鳥者,鶴也!”
“鶴?”
“沒錯,你可知《別鶴操》?”
“商陵牧子?”
“然也!商陵牧子娶妻五年無子,父兄逼迫改娶,牧子援琴鼓之,歎別鶴以舒其憤懣,故曰別鶴操。其歌曰:將乘比翼隔天端,山川悠遠路漫漫。”
“鶴?比翼?”
張百川見兒子第一時間領悟到了關鍵,十分滿意,笑道:“《山海經·海外南經》有言:比翼鳥在其東,其為鳥青赤,兩鳥比翼。”
“《西山經》又言:一翼一目,相得乃飛,名曰蠻蠻,見則天下大水。”
“鶴見於畫,豈非一翼一目?”
“其鳥青赤,丹頂鶴的頭頸,便是青黑,頂上有赤色,這不就符合了嗎?丹頂鶴一生隻有一個伴侶,這不是美好的愛情象征?”
“比翼雙飛,兩鳥平行的時候,中間的翅膀,便很難看見,這不是又符合了嗎?”
“《說文解字》言:幽遠也,黑而有赤色者為玄。”
“玄鳥,這不就來了嘛?”
邏輯是這個邏輯,但是,這也太勉強了些吧?張執象問道:“那商人與鶴又怎麽聯係上的?”
張百川:“我說了呀,《詩經》有記載。”
張執象喃喃道:“《詩經·小雅·鶴鳴》?鶴鳴於九皋,聲聞於野。魚潛在淵,或在於渚。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蘀。它山之石,可以為錯。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魚在於渚,或潛在淵。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張百川笑嗬嗬:“鶴為什麽鳴於九皋?”
張執象眼睛一亮,道:“見則天下大水!不是比翼鳥會招來大水,而是比翼鳥見到了大水,在向人們示警!鶴鳴之聲幽遠,宛如九霄之外而來,符合玄字之意!”
“商人不是好遷徙,而是鶴鳴提醒洪水來了,他們不得不遷徙到其他地方,躲避災難。”
“所以用玄鳥為圖騰!”
“玄鳥當是丹頂鶴無疑,可是,這又與他們殷地安人有何關聯呢?”
“難道僅因為商人好遷徙,商洲之民,就是殷商遺民嗎?”
“箕子東渡,也僅僅是去了朝鮮吧。”
張執象想知道答案,張百川則不急,先給兒子夾了塊羊肉,沾了腐乳醬,轉頭向大防風問道:“你們的部族的文明是如何來的?”
大防風答道:“似乎是源於奧爾梅克,他們在兩千多年前就存在了。”
張百川拿筷子一敲碗,笑道:“這就對了,我查了當年鄭和船隊的風物誌,說是最先抵達商洲中部的奧爾梅克地區,在他們的太陽神廟遺址中找到了許多翡翠和方型高冠雕像,還有青銅器,以及許多玉圭。”
“重點來了,在玉圭上刻有殷商時期的文字,對比後發現正是十天幹,其供奉的排列順序正好是殷商曆代先王的名號!”
“十天幹的來源是什麽?太陽!”
“殷商信仰太陽神,殷地安人也信仰太陽神!”
“在商洲,殷地安人認為羽蛇神的太陽神的化身,對吧?”
“把龍和鶴,合起來,是什麽?”
“沒錯!”
“就是有潔白羽翅的蛇!羽蛇神!這是殷商的‘玄鳥’信仰與華夏的‘龍’信仰的結合。”
“怎麽樣?信服否?”
張執象知道科學論證當然不是這樣的,但自己父親作為一名秀才,能夠有這樣的邏輯鏈已經很不錯了,至少也是一個耳目一新的說法。
“彩!”
張執象給父親捧場拍掌,大防風則一副醍醐灌頂的樣子,看來是深信不疑了,他是殷商遺民,也是華夏人!
這一刻,那種流落異鄉的情緒一下子就掃空了。
大防風激動而尊敬的向張百川敬酒。
張百川怡然自得,並給張執象眨了眨眼睛,仿佛在說“怎麽樣?老爹我厲害吧?”
張執象咳了咳。
說道:“那個,有個喜事要跟爹您匯報下,昨天山上來了欽差,皇上給了不少賞賜,孩兒我也沾了點光,皇上給我封了個什麽光祿大夫,爹,這是幾品官呀?”
張百川:“……”
你小子能不知道是幾品?!
“那我還是光祿大夫他爹!”張百川哼了聲,高傲無比,張符氏在一旁看得好笑,給他們爺倆一人夾了筷肉,讓他們消停些。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她說道:“封官是好事,可平兒年後還要進京見萬歲爺,他還這麽小,經得起舟車勞頓嗎?”
“哦?萬歲爺有傳你進京?”
張百川驚訝的看向兒子,心想這求仙問道還真是容易得到聖眷,五歲小兒封賞光祿大夫,如若是封賞的讀書人,那朝野都要震蕩起來。
可兒子有“仙人降世”的招牌,也就沒人多說了。
怕是朝堂之上,眾臣都在好奇期待……
“嗯,讓我年後去,倒沒有規定時間,爹,是早去好,還是晚去好?”張執象不是很懂,如果是他自己來選的話,他不想去。
“春暖花開的時候去吧。”
張百川也不是個懂廟堂的,他隻想什麽時候出遊最舒服,就覺得什麽時候好。
“那就開春了再去。”
張執象直接做了決定,三月三,春暖花開,正是踏青出行的好時節,那時再去不遲,如今才十一月十九,還有三個多月呢,不急。
正好老天師要教他修行。
“哦,對了,爹,娘,師兄最近教了我六字訣吐納,你們也可以練練,養生效果還是很好的。”張執象開始講解六字訣。
張符氏擔憂道:“這能外傳?”
“嗨,最基礎的東西,什麽外傳不外傳的,娘,你跟我練啊,這樣……”張執象帶著張符氏做了一遍吐納。
丫鬟雨水和書童李四也跟著學,對這神仙之術相當上心,視若珍寶。
張百川覺得有趣,卻沒有跟著練,而是喝了口酒,笑道:“看來老天師要準備教你修行了,為父雖然不懂這些,但為父可以教你何為陰陽。”
說罷,張百川讓李四去尋了根竹竿出來。
現在正是午時,他將竹竿立在院子裏,指著竹竿的影子說道:“看,這就是陰陽!”
雪日飲宴,別有風趣。
張百川喝了杯酒,暢快的舒了口氣,舉著筷子問道:“安平,考你一個問題,天命玄鳥,降而生商,這玄鳥……是何物?”
張執象皺眉苦思,最終猶疑道:“《說文解字》言:燕,玄鳥也。”
“哈哈哈……”
見兒子果然上當,張百川開懷大笑,他這兒子素來記憶超凡,一律典籍過目不忘,但也就是這樣,才容易落入陷阱。
盡信書,不如無書。
兒子,你還是太嫩了啊。
“那你說說,商人與燕子是如何搭上淵源的?”張百川含笑撫須,繼續挖坑,張執象明悟過來,也不再說上古圖騰之類的事情,這種胡亂猜測,做不得依據。
隻好乖乖說道:“爹爹教我。”
“嗬嗬……”
張百川笑著再飲了一杯酒,說道:“玄鳥者,鶴也!”
“鶴?”
“沒錯,你可知《別鶴操》?”
“商陵牧子?”
“然也!商陵牧子娶妻五年無子,父兄逼迫改娶,牧子援琴鼓之,歎別鶴以舒其憤懣,故曰別鶴操。其歌曰:將乘比翼隔天端,山川悠遠路漫漫。”
“鶴?比翼?”
張百川見兒子第一時間領悟到了關鍵,十分滿意,笑道:“《山海經·海外南經》有言:比翼鳥在其東,其為鳥青赤,兩鳥比翼。”
“《西山經》又言:一翼一目,相得乃飛,名曰蠻蠻,見則天下大水。”
“鶴見於畫,豈非一翼一目?”
“其鳥青赤,丹頂鶴的頭頸,便是青黑,頂上有赤色,這不就符合了嗎?丹頂鶴一生隻有一個伴侶,這不是美好的愛情象征?”
“比翼雙飛,兩鳥平行的時候,中間的翅膀,便很難看見,這不是又符合了嗎?”
“《說文解字》言:幽遠也,黑而有赤色者為玄。”
“玄鳥,這不就來了嘛?”
邏輯是這個邏輯,但是,這也太勉強了些吧?張執象問道:“那商人與鶴又怎麽聯係上的?”
張百川:“我說了呀,《詩經》有記載。”
張執象喃喃道:“《詩經·小雅·鶴鳴》?鶴鳴於九皋,聲聞於野。魚潛在淵,或在於渚。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蘀。它山之石,可以為錯。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魚在於渚,或潛在淵。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張百川笑嗬嗬:“鶴為什麽鳴於九皋?”
張執象眼睛一亮,道:“見則天下大水!不是比翼鳥會招來大水,而是比翼鳥見到了大水,在向人們示警!鶴鳴之聲幽遠,宛如九霄之外而來,符合玄字之意!”
“商人不是好遷徙,而是鶴鳴提醒洪水來了,他們不得不遷徙到其他地方,躲避災難。”
“所以用玄鳥為圖騰!”
“玄鳥當是丹頂鶴無疑,可是,這又與他們殷地安人有何關聯呢?”
“難道僅因為商人好遷徙,商洲之民,就是殷商遺民嗎?”
“箕子東渡,也僅僅是去了朝鮮吧。”
張執象想知道答案,張百川則不急,先給兒子夾了塊羊肉,沾了腐乳醬,轉頭向大防風問道:“你們的部族的文明是如何來的?”
大防風答道:“似乎是源於奧爾梅克,他們在兩千多年前就存在了。”
張百川拿筷子一敲碗,笑道:“這就對了,我查了當年鄭和船隊的風物誌,說是最先抵達商洲中部的奧爾梅克地區,在他們的太陽神廟遺址中找到了許多翡翠和方型高冠雕像,還有青銅器,以及許多玉圭。”
“重點來了,在玉圭上刻有殷商時期的文字,對比後發現正是十天幹,其供奉的排列順序正好是殷商曆代先王的名號!”
“十天幹的來源是什麽?太陽!”
“殷商信仰太陽神,殷地安人也信仰太陽神!”
“在商洲,殷地安人認為羽蛇神的太陽神的化身,對吧?”
“把龍和鶴,合起來,是什麽?”
“沒錯!”
“就是有潔白羽翅的蛇!羽蛇神!這是殷商的‘玄鳥’信仰與華夏的‘龍’信仰的結合。”
“怎麽樣?信服否?”
張執象知道科學論證當然不是這樣的,但自己父親作為一名秀才,能夠有這樣的邏輯鏈已經很不錯了,至少也是一個耳目一新的說法。
“彩!”
張執象給父親捧場拍掌,大防風則一副醍醐灌頂的樣子,看來是深信不疑了,他是殷商遺民,也是華夏人!
這一刻,那種流落異鄉的情緒一下子就掃空了。
大防風激動而尊敬的向張百川敬酒。
張百川怡然自得,並給張執象眨了眨眼睛,仿佛在說“怎麽樣?老爹我厲害吧?”
張執象咳了咳。
說道:“那個,有個喜事要跟爹您匯報下,昨天山上來了欽差,皇上給了不少賞賜,孩兒我也沾了點光,皇上給我封了個什麽光祿大夫,爹,這是幾品官呀?”
張百川:“……”
你小子能不知道是幾品?!
“那我還是光祿大夫他爹!”張百川哼了聲,高傲無比,張符氏在一旁看得好笑,給他們爺倆一人夾了筷肉,讓他們消停些。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她說道:“封官是好事,可平兒年後還要進京見萬歲爺,他還這麽小,經得起舟車勞頓嗎?”
“哦?萬歲爺有傳你進京?”
張百川驚訝的看向兒子,心想這求仙問道還真是容易得到聖眷,五歲小兒封賞光祿大夫,如若是封賞的讀書人,那朝野都要震蕩起來。
可兒子有“仙人降世”的招牌,也就沒人多說了。
怕是朝堂之上,眾臣都在好奇期待……
“嗯,讓我年後去,倒沒有規定時間,爹,是早去好,還是晚去好?”張執象不是很懂,如果是他自己來選的話,他不想去。
“春暖花開的時候去吧。”
張百川也不是個懂廟堂的,他隻想什麽時候出遊最舒服,就覺得什麽時候好。
“那就開春了再去。”
張執象直接做了決定,三月三,春暖花開,正是踏青出行的好時節,那時再去不遲,如今才十一月十九,還有三個多月呢,不急。
正好老天師要教他修行。
“哦,對了,爹,娘,師兄最近教了我六字訣吐納,你們也可以練練,養生效果還是很好的。”張執象開始講解六字訣。
張符氏擔憂道:“這能外傳?”
“嗨,最基礎的東西,什麽外傳不外傳的,娘,你跟我練啊,這樣……”張執象帶著張符氏做了一遍吐納。
丫鬟雨水和書童李四也跟著學,對這神仙之術相當上心,視若珍寶。
張百川覺得有趣,卻沒有跟著練,而是喝了口酒,笑道:“看來老天師要準備教你修行了,為父雖然不懂這些,但為父可以教你何為陰陽。”
說罷,張百川讓李四去尋了根竹竿出來。
現在正是午時,他將竹竿立在院子裏,指著竹竿的影子說道:“看,這就是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