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瓊說要去人多的地方給族人留下記號。


    張執象也不熟悉應天府,隻能問王絳闕了,她的答案是——城隍廟。


    城隍廟自古有之,但在明朝發展到鼎盛,朱元璋將城隍廟分為都、府、州、縣四級,與當地官署等同,形成陰陽兩套衙門。


    如果說在明朝以前,還會有山野精怪、孤魂野鬼頻繁作案。


    那到了大明就徹底不存在了,各地城隍由當地的老百姓自行選出,選擇的標準是殉國而死的忠烈之士,亦或者是曆史名臣名將。


    是真正的“英靈”,由朝廷敕封的正神。


    正所謂,神權君授,在華夏,人皇向來是高於神明的。


    陰司製度的規範是有利於民間的,城隍廟的避邪鎮煞,且不論到底有沒有效果,至少老百姓看著城隍廟就很安心。


    心靈上至少是有個寄托的。


    應天府都城隍廟在雞鳴寺旁邊,所以每逢廟會,這一帶都會非常熱鬧,城隍廟廟會在每月十九,而雞鳴寺廟會在每月初五。


    應天城水路發達,從桂園乘小舟出,沿河北上,行船大約半個時辰,便到了城隍廟。


    恰逢廟會,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除了燒香拜佛以外,廟會還有著各種攤點,小吃、飲品、玩具、首飾應有盡有,還有戲班子在戲台上唱大戲,如《琵琶記》、《荊釵記》、《白兔記》等等。


    哪怕是張執象,見到此番熱鬧,也覺得相當震撼。


    人們發自內心的笑容,那種對生活的熱愛,讓他印象十分深刻,這是他前世生活的那個年代,諸多節慶當中都不曾具備的。


    哪怕春節,也早就不見這種熱鬧而充滿活力的氛圍了。


    “看那邊,看那邊,好威武的關聖爺!!”


    雨水興奮無比的拉著張執象指著那邊的人山人海說道,張執象高度不夠,什麽都看不見,那邊銀翹卻相當專業,從背後的箱子裏拿出了一個折疊的梯子,王絳闕輕巧的踩了上去,完美的看到了熱鬧。


    謔~逛廟會準備這麽充分的嗎?


    張執象有點懷念大防風了,他坐在大防風肩膀上,什麽看不到?


    “嘿嘿,我來吧。”


    聽到依瓊的聲音,張執象就覺得不妙,接著就是一陣失重,他被高高拋起,依瓊反手抓住他的胸口,就將他這麽舉了起來。


    這妮子身高一米七幾,舉起手臂來有兩米多高,張執象倒是看清了熱鬧。


    可這也太……


    “放我下來!”


    “嘿嘿,別害羞嘛,怎麽樣,看清楚了嗎?”


    “依瓊!!”


    “誒,拿你沒辦法,喂,你不是站馬步嗎?考驗功底的時候到了啊,我不介意被你踩著,但你可別摔跤了。”


    依瓊將張執象拋起,抓住他的腳踝,將他甩到了自己肩膀上。


    張執象一陣手忙腳亂,但好歹依瓊有借助腳踝幫他調整平衡,他冷靜下來後,也就漸漸站穩了,不由驚歎依瓊的武藝還挺強……


    站在依瓊的肩膀上,張執象順利的看清了熱鬧,在人群中央圍著的是一座見丈高的關二爺的木雕,威武之感簡直撲麵而來。


    “好帥……”


    他下意識的發出了感慨,一旁的王絳闕卻撇了撇嘴,說道:“虧你還是個道士呢。”


    “啊?”


    張執象一頭霧水,完全不明白是怎麽回事,王絳闕指了指雕像,說道:“這是烏木,跟桃木一樣都是有鎮邪功效的。”


    “這尊真君雕像,手持青龍偃月刀,身披戰甲,腳踏青龍,還睜了眼睛。”


    “你說,要什麽東西,才值得這樣的真君像去鎮壓?”


    關羽的民俗崇拜是宋元開始興盛的,其中的重要節點為元順帝將關羽敕封為:齊天護國大將軍檢校尚書守管淮南節度使兼山東河北四門關鎮招討使兼提調遍天下諸宮刹天地分巡案管中書門下平章政事開府儀同三司金紫光祿大夫駕前都統軍無倭侯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崇寧護國真君。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簡稱:齊天護國真君。


    在《西遊記》還沒有問世的當下,也不知道那個“齊天大聖”的名號是不是源於關二爺。隻是到了萬曆四十二年,關二爺才有了“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的名號。


    雖然是萬曆四十二年才被官方封聖。


    但民俗肯定是優先的,在嘉靖年間,關羽在民間已經有了伏魔大帝的稱呼,人們對關二爺的鎮煞伏魔情有獨鍾。


    毫無疑問,如今城隍廟內這尊關聖像,已經是最高規格了。


    “自古以來有畫龍點睛一說,今日城隍廟內如此熱鬧,怕不是要給這尊真君像點睛開光,這鎮煞規格之高,恐怕僅次於點睛開光的天師像了。”


    “這雕像越威武,背後的事情越讓人驚悚。”


    “小心點吧,這裏可能出現了我們在獅頭鎮遭遇的那個等級的妖魔。”


    張執象聽聞倒吸了一口涼氣,可還不等他細想,前麵敲鑼打鼓的動靜便靠近了過來,人群分開,念唱著什麽的廟祝老頭來到了張執象近前,將手中端著的朱砂和敕筆舉起。


    竟然是要讓張執象來點睛開光。


    道教的點睛開光科儀有十二道,一般都是由高功法師來執行,張執象從來沒有做過這事,也不明白廟祝為何會讓他這個遊客來。


    不僅張執象疑惑,其他遊客也疑惑。


    雖然讓一童子來點睛也有說法,可這尊關聖像如此規格,恐怕不妥吧?


    “此乃龍虎山小天師,授太上大洞經籙的,除老天師外,最有資格點睛開光的,便是這位小天師了。”


    廟祝老爺此話一出,眾人皆盡信服。


    張執象不知道廟祝是怎麽認出自己的,但在大夥的催促下,還是猶疑著拿起了敕筆,點睛之前他不由問道:“這尊真君像要鎮何物?”


    一時間,廟會竟然安靜了許多。


    即便是廟祝老爺也是有些沉默,張執象疑惑看去,才發現那邊做科儀的位置,竟然聚集著一群達官顯貴……


    其中最顯眼的,當屬南京守備,魏國公,徐鵬舉。


    一旁跟隨的,赫然是南京兵部尚書和南京守備太監……究竟是什麽東西,竟然要這三位南京主官來請關聖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長生可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天寥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天寥廓並收藏長生可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