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年嘉靖做了很多事,也在考慮一個問題。
到底,什麽是皇權。
如果光指對天下的掌控權,那這份權力無疑在士紳們手上,皇帝隻能算是個傀儡而已,哪怕強勢如秦皇漢武,也無法真正的號令天下。
因為,皇權是不下鄉的……
在遇到張執象以前,嘉靖認為大明跟其他王朝其實沒有什麽區別,至多就是“得國最正”,認為大家都是一樣的。
但,聽張執象講過後世的曆史,他才發覺,原來大明是不一樣的。
因為大明,有太祖。
在夏啟以後,大明以前,君王就是權貴階層的代表,他們是最大的食利者,或許為了維護統治,出於自身利益思考,會抑製權貴階層,讓他們不要太亂來。
但實際上,皇帝跟權貴們是一夥的。
他們都在盤剝百姓,隻是,皇帝希望細水長流,而權貴們喜歡涸澤而漁。
然而,千古以來,出了個異類。
朱元璋。
他驅逐韃虜恢複中華,他給天下百姓分了田地,他終其一生都在修大明律,都在試圖把監督權交給百姓,保護百姓免遭剝削……
他是唯一一位真正視百姓為子民的皇帝,也是唯一一位,將皇權帶到了鄉間的皇帝。
所以。
他可以殺無數貪官,官不聊生,也不敢造反,所以,他敢殺勳貴,那些手握重兵的勳貴也隻能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大明第一狂人李贄,曾評價過: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漢高祖,堯以後一人也;唯我聖祖,起自濠城,以及即位,前後幾五十年,無一日而不念小民之依,無一時而不思得賢之輔,我太祖高皇帝,蓋千萬古之一帝也!
朱元璋,是千萬古一帝!
他用事實告訴了子孫什麽是皇權,他終其一生為大明打下了“得國之正”的基礎,得國之正僅在於沒有食前朝俸祿?沒有背叛舊主?堂堂正正的取了天下?
絕不是!
大明的得國之正,真正在於朱元璋視天下百姓為自己的子民,真正在於,大明朝的皇帝,從朱元璋開始,就與權貴階層割裂了!
也正因如此,終大明一朝,皇室與權貴的鬥爭無比激烈。
這是任何朝代都不曾有的。
可以說,中間但凡有哪個皇帝真的拉胯一下,明朝皇帝早就徹底淪為了傀儡,哪怕是最無能的仁宗朱高熾,也有堅守一些底線,故而上位九個月就駕崩了……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他若是一昧妥協,何至於此?
宣德、正統、成化、正德、嘉靖、萬曆、天啟、崇禎,哪一個曾經屈服?
天子守國門,老朱家真的盡力了。
在遇到張執象之前,嘉靖哪怕是以藩王入主,也弄明白了這些事,但在嘉靖看來,他們大明皇室就像是一隻猴子,他們在不可理喻的大鬧天宮,而世人並不知曉。
那漫天神佛,是如此讓人壓抑窒息。
他們在戰鬥,卻沒有同伴,他們在守護,卻不為人知,他們就像是孤高的守護者,隻是單純的繼承了先祖的遺誌,在遵循這份責任。
不屑於向世人解釋,不屑於向被保護者說自己的艱難。
其實,已經偏激了……
如果沒有人告訴他們,沒有人點醒他們,他們隻會這樣繼續走下去,直到沒有任何辦法的,非人力可逆的,大明滅亡。
嘉靖是幸運的。
他將《西遊記》給張執象看的時候,張執象一下子就明白了那份守護者的孤高,明白了嘉靖內心其實極度渴求的認同,渴求著……同誌。
所以。
他將後世的曆史,自己所知道,全部告知給了嘉靖,嘉靖也終於明白,他們錯在了哪裏,他們太消極也太自負了。
你要救天下百姓,怎麽能忽略百姓的力量?
的確,自古百姓最愚昧。
可是,你不教,他們怎麽懂?
你不懂百姓,又怎麽知道他們是否願意戰鬥?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一個帝王,唯有站在田野裏,站在百姓的角度去思考,他才是真正的王!我本淮右布衣,天下於我何加焉!
老朱家為什麽當皇帝,太祖寫的明明白白!
這才是真正的《皇明祖訓》!
嘉靖參悟了,也終於走出了皇宮,走到了田野裏,一點一滴的體會著真正的民生,他跟老農們談論家常,給他們出謀劃策,告訴他們該如何處理家庭關係,當父親的要體諒孩子,尊重孩子的意見,當兒子的要知道什麽才是孝順而非愚孝。
農夫們教嘉靖該怎麽犁地,才能省力氣,不受傷,要怎麽播種,才能長出更多的稻子。
十年前,張執象離開的時候,給了嘉靖三個建議。
其中一個就是《赤腳醫生手冊》,這十年來,在朝廷的大力推動下,每個村莊都有了醫生,嘉靖如今所在的南村就有兩個赤腳醫生。
或者說,一個師傅,一個徒弟。
師傅叫陳升,是南村的農戶,曾經讀過幾年書,但沒能力考科舉,八年前聽說有機會學醫,就參加了培訓。
這幾年來,一邊行醫,一邊研讀醫書。
陳升跟嘉靖說:“百姓們不怕陛下,願意跟陛下講實話,正是因為陛下這些年的仁政。草民自己當了醫生,才明白陛下這一舉措救了多少人。”
“在有赤腳醫生之前,鄉民們是看不起病的。”
“因為要麽請大夫過來,要麽去鄉鎮、縣城看病,光是路程距離,就耗費頗多,醫館裏的大夫開藥,盡管沒有故意謀財,也不是普通鄉民能夠負擔得起的。”
“真正學了醫,才明白一包針囊能做多少事,才明白蔥薑蘿卜,這些也可以入藥。”
“有時候,幾文錢,就能救一條命。”
“非是那些醫者不為,而是無力為之,天下醫者幾何?患者幾何?縱使願意多教幾個徒弟,徒弟看沒有師門家業繼承,也多半是不願意學的。”
“畢竟生計為先。”
“可自赤腳醫生令頒布以來,我等經核實後,可以從皇家銀行每年領取二兩銀子的補助,再行醫的時候,就無需考慮太多吃飯的問題了,可以全心全意的為患者們考慮。”
“正是這二兩銀子,維持著無數一心向醫,為民治病的醫生啊。”
“朝廷若是有統計這些年的新生兒,陛下就應該知曉,幼兒的夭折數量,已經大幅度減少了,以前能有一半孩子夭折,如今十個孩子,至多一兩個會夭折。”
“為何?”
“是我大明醫術不行嗎?非也,是百姓們……看不起病啊!”
到底,什麽是皇權。
如果光指對天下的掌控權,那這份權力無疑在士紳們手上,皇帝隻能算是個傀儡而已,哪怕強勢如秦皇漢武,也無法真正的號令天下。
因為,皇權是不下鄉的……
在遇到張執象以前,嘉靖認為大明跟其他王朝其實沒有什麽區別,至多就是“得國最正”,認為大家都是一樣的。
但,聽張執象講過後世的曆史,他才發覺,原來大明是不一樣的。
因為大明,有太祖。
在夏啟以後,大明以前,君王就是權貴階層的代表,他們是最大的食利者,或許為了維護統治,出於自身利益思考,會抑製權貴階層,讓他們不要太亂來。
但實際上,皇帝跟權貴們是一夥的。
他們都在盤剝百姓,隻是,皇帝希望細水長流,而權貴們喜歡涸澤而漁。
然而,千古以來,出了個異類。
朱元璋。
他驅逐韃虜恢複中華,他給天下百姓分了田地,他終其一生都在修大明律,都在試圖把監督權交給百姓,保護百姓免遭剝削……
他是唯一一位真正視百姓為子民的皇帝,也是唯一一位,將皇權帶到了鄉間的皇帝。
所以。
他可以殺無數貪官,官不聊生,也不敢造反,所以,他敢殺勳貴,那些手握重兵的勳貴也隻能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大明第一狂人李贄,曾評價過: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漢高祖,堯以後一人也;唯我聖祖,起自濠城,以及即位,前後幾五十年,無一日而不念小民之依,無一時而不思得賢之輔,我太祖高皇帝,蓋千萬古之一帝也!
朱元璋,是千萬古一帝!
他用事實告訴了子孫什麽是皇權,他終其一生為大明打下了“得國之正”的基礎,得國之正僅在於沒有食前朝俸祿?沒有背叛舊主?堂堂正正的取了天下?
絕不是!
大明的得國之正,真正在於朱元璋視天下百姓為自己的子民,真正在於,大明朝的皇帝,從朱元璋開始,就與權貴階層割裂了!
也正因如此,終大明一朝,皇室與權貴的鬥爭無比激烈。
這是任何朝代都不曾有的。
可以說,中間但凡有哪個皇帝真的拉胯一下,明朝皇帝早就徹底淪為了傀儡,哪怕是最無能的仁宗朱高熾,也有堅守一些底線,故而上位九個月就駕崩了……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他若是一昧妥協,何至於此?
宣德、正統、成化、正德、嘉靖、萬曆、天啟、崇禎,哪一個曾經屈服?
天子守國門,老朱家真的盡力了。
在遇到張執象之前,嘉靖哪怕是以藩王入主,也弄明白了這些事,但在嘉靖看來,他們大明皇室就像是一隻猴子,他們在不可理喻的大鬧天宮,而世人並不知曉。
那漫天神佛,是如此讓人壓抑窒息。
他們在戰鬥,卻沒有同伴,他們在守護,卻不為人知,他們就像是孤高的守護者,隻是單純的繼承了先祖的遺誌,在遵循這份責任。
不屑於向世人解釋,不屑於向被保護者說自己的艱難。
其實,已經偏激了……
如果沒有人告訴他們,沒有人點醒他們,他們隻會這樣繼續走下去,直到沒有任何辦法的,非人力可逆的,大明滅亡。
嘉靖是幸運的。
他將《西遊記》給張執象看的時候,張執象一下子就明白了那份守護者的孤高,明白了嘉靖內心其實極度渴求的認同,渴求著……同誌。
所以。
他將後世的曆史,自己所知道,全部告知給了嘉靖,嘉靖也終於明白,他們錯在了哪裏,他們太消極也太自負了。
你要救天下百姓,怎麽能忽略百姓的力量?
的確,自古百姓最愚昧。
可是,你不教,他們怎麽懂?
你不懂百姓,又怎麽知道他們是否願意戰鬥?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一個帝王,唯有站在田野裏,站在百姓的角度去思考,他才是真正的王!我本淮右布衣,天下於我何加焉!
老朱家為什麽當皇帝,太祖寫的明明白白!
這才是真正的《皇明祖訓》!
嘉靖參悟了,也終於走出了皇宮,走到了田野裏,一點一滴的體會著真正的民生,他跟老農們談論家常,給他們出謀劃策,告訴他們該如何處理家庭關係,當父親的要體諒孩子,尊重孩子的意見,當兒子的要知道什麽才是孝順而非愚孝。
農夫們教嘉靖該怎麽犁地,才能省力氣,不受傷,要怎麽播種,才能長出更多的稻子。
十年前,張執象離開的時候,給了嘉靖三個建議。
其中一個就是《赤腳醫生手冊》,這十年來,在朝廷的大力推動下,每個村莊都有了醫生,嘉靖如今所在的南村就有兩個赤腳醫生。
或者說,一個師傅,一個徒弟。
師傅叫陳升,是南村的農戶,曾經讀過幾年書,但沒能力考科舉,八年前聽說有機會學醫,就參加了培訓。
這幾年來,一邊行醫,一邊研讀醫書。
陳升跟嘉靖說:“百姓們不怕陛下,願意跟陛下講實話,正是因為陛下這些年的仁政。草民自己當了醫生,才明白陛下這一舉措救了多少人。”
“在有赤腳醫生之前,鄉民們是看不起病的。”
“因為要麽請大夫過來,要麽去鄉鎮、縣城看病,光是路程距離,就耗費頗多,醫館裏的大夫開藥,盡管沒有故意謀財,也不是普通鄉民能夠負擔得起的。”
“真正學了醫,才明白一包針囊能做多少事,才明白蔥薑蘿卜,這些也可以入藥。”
“有時候,幾文錢,就能救一條命。”
“非是那些醫者不為,而是無力為之,天下醫者幾何?患者幾何?縱使願意多教幾個徒弟,徒弟看沒有師門家業繼承,也多半是不願意學的。”
“畢竟生計為先。”
“可自赤腳醫生令頒布以來,我等經核實後,可以從皇家銀行每年領取二兩銀子的補助,再行醫的時候,就無需考慮太多吃飯的問題了,可以全心全意的為患者們考慮。”
“正是這二兩銀子,維持著無數一心向醫,為民治病的醫生啊。”
“朝廷若是有統計這些年的新生兒,陛下就應該知曉,幼兒的夭折數量,已經大幅度減少了,以前能有一半孩子夭折,如今十個孩子,至多一兩個會夭折。”
“為何?”
“是我大明醫術不行嗎?非也,是百姓們……看不起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