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首先要明白,文明的發展是一脈相承的。</p>


    不能說你吃第五個饅頭吃飽了,就認為前麵四個饅頭不用吃。</p>


    在生產力足夠發達以前,漫長的歲月裏,都是“損不足而奉有餘”的,是汲取著貧苦百姓的血汗,供給著那些精英們,讓他們有足夠的餘裕去學習、研究、發展。不管主觀意願如何,這是客觀事實,是已經結下的因果。</p>


    若是不承認這點,就必然會走偏。</p>


    因為在生產力足夠發達之後,那些所謂的精英會認為憑什麽自己創造的價值要分給普通人?他們會理所當然的忽略他們曾經是剝削者,會理所當然的認為普通人毫無價值,應該毀滅,以免浪費資源。</p>


    這不是什麽陰謀論的猜測,而是後世發生的事實。</p>


    在後世,同舟會明確的認為,人類的人口數量應該削減至五億,避免資源的浪費……</p>


    走到這一步。</p>


    就徹底錯了,精英與平民的矛盾將不可調和,精英認為自己擁有超過99%的財富,足以碾壓一切,文明的果實本來就是屬於他們的。</p>


    但社會的根本終究還是人。</p>


    任何會固化階級的人才選拔方式,都隻能從“普通人”當中選出一小部分所謂的“精英”,當戰爭真正開始的時候,那些精英就會明白,什麽叫做“亂世出英雄”。</p>


    精英與平民的戰爭勝負如何,並不需要討論。</p>


    隻需要明白,當精英理所當然的認為文明果實是他們自己創造的時候,戰爭便已經不可避免了,而平民終將獲得勝利,但在勝利之前,那個社會當中,精英們必然是手握“滅世武器”的,精英不可能引頸就戮。</p>


    那麽,結果是什麽?</p>


    是毀滅。</p>


    文明被毀滅,誰也不能獲勝,誰都是失敗者,在滿目瘡痍的世界裏,無論精英們能否躲起來享受富貴,文明都已經完了。</p>


    這是走向毀滅的道路。</p>


    所以,文明想要走得更遠,必須正視文明是一脈相承的,必須正視在生產力足夠發達之前,勞苦大眾對於文明的貢獻。</p>


    隻有這樣,才能明確生產力足夠以後,社會關係的倒掛。</p>


    隻有這樣,才能天人合一,讓文明昂揚向前。</p>


    天之道,損有餘補不足。</p>


    天才的孩子,一定是天才嗎?不,很大可能,他會是個普通人。因為人類的稟賦,是正態分布的,例如兩個智商140以上的人生出的孩子,的確會很優秀,但一般也就在128左右,幾代人後就會趨同於人類的平均值。</p>


    智力障礙的父母生出來的孩子可能愚笨一些,但絕大多數情況都會比父母高。</p>


    這就是天道。</p>


    所謂的天才,是在龐大基數當中的偶然事件,隻有基數越大,天才才會越多,而人類進步,需要整個族群的平均智商提升才行。</p>


    這是屬於科學的統計結果,但如果從玄學來看。</p>


    後代的稟賦,其實與氣運功德有關。</p>


    祖上積德,後代才會出麒麟子,你身負氣運,有某種使命,才會連出幾代英傑,例如大秦,始皇帝奮六世之餘烈才統一天下,這是何等氣運?連出六代明君,隻為始皇帝做鋪墊。</p>


    這固然有大秦自身的努力,更是那個時代用著統一的使命。</p>


    像滿清那種作惡多端的,到了末代,同治、光緒、溥儀,一個賽一個的遭天譴了。</p>


    僅先天稟賦而言,不論科學還是玄學,都可以明確的一點是,天才誕生於任何家庭的概率都是相同的,人類必須要龐大的基數才能誕生更多的天才。</p>


    必須要全人類整體進步,才能誕生更多的精英。</p>


    講明白了這個天地間的大公平“輪回”,才能開始講生產力足夠發達後的未來。</p>


    “從古至今,文明的一切進步,都是先有需求,再來解決需求,可解決需求的前提是……有利可圖。”</p>


    </p>


    “當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候,會發現,明明整個社會的生產力足以讓人們都過上溫飽的日子,可有些人就是在饑餓寒冷當中,而有些人明明生產出了大量商品,他們寧願傾倒銷毀,也不會送給那些需要的人。”</p>


    “是窮人沒需求嗎?不是,是他們沒錢。”</p>


    “需求要轉化為購買力,才能算作需求,這是生產力足夠的第一階段。”</p>


    “這個時候,社會必須解決有需求的人沒有錢的問題,否則就沒有市場,生產就毫無意義,所以,未來社會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讓窮人有錢。”</p>


    “怎麽讓窮人有錢?”</p>


    “在技術不斷的發展當中,機械廣泛的取代勞動力價值後,窮人的競爭力會越來越低,一直到被那些富人判斷……價值為負。”</p>


    “這樣下去,又會走向死胡同。”</p>


    “不論那些富人是否願意,為了文明的可持續,首先要剝奪的就是窮富兩種身份,讓大家開始‘裸泳’,分為平民和精英還有……天才。”</p>


    “在那個社會關係倒掛的時代當中,精英和天才們需要償還過去文明發展中欠下的債。”</p>


    “該輪到他們來為平民服務了。”</p>


    “他們首先要滿足平民的生存需求,然後滿足生活需求,然後滿足高質量的生活品味,在此過程中平民要付出的僅僅是……進步。”</p>


    “是的。”</p>


    “關係會倒掛,為了文明的可持續發展,精英和天才需要平民不斷的進步,甚至求著他們進步。”</p>


    “你可以幫,可以求,但不能逼。”</p>


    “一張一弛方為道。”</p>


    “貨幣的本質是社會權力的可量化部分,即便是那樣的社會,貨幣依舊需要存在,平民之間的生活必須要有等級,可以簡便的用貨幣來區分,但在這個區間當中,需要注意的核心是……心安。”</p>


    “我可以努力奮鬥去提升自己,讓自己獲得更好的待遇。”</p>


    “但如果我隻想歸隱田園,那我也必須在悠然南山下的生活當中,沒有任何對晉升的壓力,如此,當我想晉升的時候,當我的後代需要晉升的時候,他們就可以毫無阻攔的晉升。”</p>


    “當一個人沒有生存生活壓力的時候,他才有更充足的時間去學習,更能去沉澱自我。”</p>


    “至於,那些享樂、偷奸耍滑的人,又何須去理會?他們不提升自己,能夠分配的待遇有限,社會也就隻需要他們最低的價值,需求和繁衍即可。”</p>


    “願意爛的人可以爛,願意躺的人可以躺,願意老實過日子的人可以老實過日子,願意奮鬥的人可以付出有回報,那些天才的人們可以青雲直上,去盡情發揮自己的能力,獲得更高的待遇。”</p>


    “站在高位的人,那些精英和天才們,再也不需要去想方設法的維護自己的階級,維護自己的利益,想著如何將財富傳承下去。”</p>


    “平民不焦慮了,精英和天才也不焦慮了。”</p>


    “整個社會都心安了。”</p>


    “想要侵占更多利益的野心家,有著私心的他們,又如何比得上那些擁有公心的天才和精英們?何況他們還有平民的支持。”</p>


    “那個時候的社會構架,再全人類的努力下,自發維持下,才會牢不可破。”</p>


    “如果不能解決心安的問題,焦慮的人是不會自主去維持製度的,那無論多好的製度,也總有崩潰的一天。”</p>


    “平民要安,精英要安,天才也要安。”</p>


    “唯有如此,才能大同。”</p>


    “大同,即同安。”</p>


    ------題外話------</p>


    感謝“食雲生”的10000.asxs.幣打賞,感謝“蕭天1003”、“理皓沐”的100.asxs.幣打賞。</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長生可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天寥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天寥廓並收藏長生可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