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進道:“此去入川,咱們兄弟倆都是監軍,可是至高無上的了,怎麽皇上還要給咱們尚方寶劍……”
懷德大笑道:“拿了尚方寶劍,咱們可是‘代行皇命,八麵威了’呢,你不想要?都拿來,咱可是多多益善的。(.無彈窗廣告)”
“去你的!我是說不要麽?我是問你:皇上恁地小心,還給咱們尚方寶劍,難道還有誰有這般權勢,能來咱們手裏取人的?”郭進道。
懷德微笑道:“這是皇上的聖意,咱們遵旨照辦就是,反正就是玉皇大帝來了都不能動。咱們猜哪麽多幹什麽,知道哪麽多幹什麽?”
郭進想了想,又瞧了瞧他的神態,自語道:“我是不知道的才問你,你是知道的卻不說,怪不得皇上說你狡猾……”
次日,太祖在崇德殿親自設宴以餞行,諭眾將道:“朕此次伐蜀,為一統中國,得其土地與百姓而已,凡攻城略地,一律不得濫殺無辜,不得搶掠財物。凡攻各處州縣市鎮,兵械糧草皆由各部入作軍用,至於錢帛金銀,可分賞將士。”
且說西蜀的探子得知消息,連忙回去報訊。蜀主聞報宋軍已從鳳州入寇,忙以王昭遠為大元帥,川北行營都部署,發兵三萬,更總轄川北軍事以抗宋軍。臨行,蜀主令宰相李昊把盞郊餞,笑對王昭遠道:“今日之宋兵,乃卿所召來的,望卿勉力為朕立功,拒敵於國門之外。”
昭遠素來自負,常以諸葛亮自詡,此次出兵,登壇點將,左手搖著羽扇,右手握鐵如意,特顯得*儒雅,氣度不凡,聽蜀主如此一說,隨即昂然答道:“主上盡管放心,微臣此行,何止是為陛下拒敵國門之外?臣當領此三萬川中精壯,不但光複秦鳳二州,還要直搗開封,掃淨梁園以迎陛下呢。”
蜀主孟昶聽了,樂不可支,開懷大笑,又命兩班文武輪番把盞,以壯行色,更令花蕊夫人賦詩以誌。
餞行已罷,送走了出征將士,歸程途中,李昊向蜀主道:“微臣見昭遠躊躇滿誌,大有輕敵之心。想那趙匡胤出身於行伍,久經戰陣。王昭遠乃一介書生,未經戰爭曆煉,如何是他對手。”
孟昶笑道:“丞相徒讀詩書,恁地連蜀中精英的典故都忘記了?想那諸葛武侯出山之前又何曾經過戰爭曆練?但他未出草廬已算定了天下三分。陸遜一介書生,但他第一仗就燒了劉皇叔連營七百裏,能說書生無用嗎?”
李昊語塞,搖頭自語道:“王昭遠能與二位先賢相比乎?王昭遠能與二位先賢相比乎?”
且說那宋軍是早就有備而來的,蜀軍未出,宋軍已到川北,王全斌大軍一到,先就攻下了乾渠渡、萬仞、燕子等關隘兵寨,接著又令先鋒史延德領三千人馬乘夜進襲興州。興州守將藍思綰手下原有守軍七千人,因見宋軍來勢凶猛,早已軍心惶惶,今見宋軍乘黑夜來襲,隻看見一路上燈籠火把,鼓噪而來,更不知是多少人馬,稍一接戰便棄城而逃,領著殘兵敗將退到西縣去了。宋軍得了興州,從倉中搜出四十多萬斛糧食。
王全斌見蜀軍不堪一擊,心中大喜,再賈餘勇,又分兵四出搜殺,剿平了魚關、白水閣等二十多處山寨。
川軍將領韓保正帶著一萬人馬從綿陽來援興州的,走到半路,得知興州已失,不敢前進,也跑到西縣去與藍思綰合兵一處,互相壯膽。
王全斌見韓保正也躲到西縣,分明是畏我軍威,於是又令史延德乘勝前進,攻打西縣。韓保正聞得宋軍來了,嚇得六神無主,因怕宋軍一但圍城無法脫身,忙令藍思綰帶領一萬人馬到城外依山背城立寨以防宋軍。
史延德見了,心生一計,白天命軍士擂鼓呐喊,虛張聲勢佯攻,待到半夜,卻帶領軍士從後山而入,把城牆炸了個缺口,蜂擁而進。韓保正無處可逃,連副將李進一塊兒都乖乖的做了俘虜。
攻下西縣,宋軍不但俘虜了兩員蜀軍將領,又得了三十餘萬斛糧食。
藍思綰在城外聞訊,連夜領兵逃跑。王傳斌得知,遣部將崔彥進、康延澤等攝足緊跟,一直追至嘉州,蜀軍驚慌失措,隻好放火燒毀棧道,退到葭萌關去。
北麵軍事節節得勝,捷報不斷傳入汴京,太祖聞知不但軍事得勝,更喜的是又得七八十萬斛軍糧,歎道;“西川富庶,真天下糧倉也。”於是下旨各運輸使無需再往軍前輸送軍糧,運輸隊伍轉為戰鬥隊以增加兵力。
前麵我說的是北軍的戰況,至於南軍的情況又是怎樣呢?
南方入蜀有長江險阻,蜀軍在三峽夔門設鐵鏈鎖江,山上設柵寨三重,寨內架設火炮以防江上來敵,可謂固若金湯。不過、好在太祖早有準備,不但要求由川來投的人士畫出川中地理圖形,還要他們說清軍事布防,因此胸中早有韜略,在劉光義臨行時更麵授機宜,叮囑道;“蜀軍南路布防倚仗三峽夔門險要,山上設寨架炮,水上設練攔江,汝等切莫先在江上強攻,應先襲其山上炮台,則事半功倍矣。”
此番南路在入峽路上一路艦艇塞江,浩浩蕩蕩,勢如破竹,連克鬆木、三會、巫山等地,殲蜀軍五千餘人,殺其統領南光海,來到距夔門鎖江三裏處停了下來,一連兩日毫無動靜,蜀軍正在大江兩岸嚴陣以待。不料第三日黎明時分,一千宋軍步卒悄悄爬上山上,一聲發喊,殺入寨柵,奪取了炮台。江上水兵聽得山上得手,江上的艦艇也魚貫而上,蜀軍一時大亂,稍一接觸即紛紛敗退。劉光義隨即揮軍跟進,乘勝追擊,進逼白帝城。
白帝城守將寧江節度使高彥儔召副使趙崇濟、監軍武守謙商議道;“宋軍遠道涉險而來,利在速戰。我等隻宜堅壁固守,待其疲怠擊之。”
武守謙是朝廷派來的監軍,是孟昶的心腹親信,既不知兵,又想立功邀賞,聽得高彥儔要固守以待,極力反對,爭持不下。憤然而起道;“既是將軍怕冒刀兵之險,且看本官領兵出戰好了。待本官把宋軍趕下大江喂魚之時,汝可不得分俺功勞的。”說罷,就令趙崇濟點起五千人馬出城,前去衝擊宋營。
劉光義見蜀兵出戰,即令張廷翰等人領千人誘敵,佯裝不敵、退至豬頭鋪,伏軍圍上,把蜀軍殺得七零八落,武守謙、趙崇濟雙雙死於軍前,敗軍逃回白帝城,埋伏兩旁的宋軍緊跟蜂擁進城,高彥儔率侍衛二百人死戰,無奈勢單力薄,身中十餘槍,侍衛亦死的死,逃的逃,自己隻好跑回府衙,關上大門,更衣登樓,縱火自焚而死。劉光義憐他忠義,令軍士在廢圩中收拾他的骨殖,厚葬於白帝城外,對左右道;“莫使忠烈之士冺沒於青史也。”
回頭再說那北軍戰況;北路軍主帥王全斌因見蜀軍放火燒了棧道,難以行軍,與眾將議道;“蜀軍燒了棧道,難以行軍,我等何不取道羅川路……”
康延澤道;“羅川路既窄且險,不但車馬難通,就是人行亦常需側身避讓而過,我等要過數萬人馬,頗費時日。”
王全斌道;“日前已派人打探,羅川沿途依山傍水,如今隆冬季候,河水淺枯,河溪兩岸亦可行走,不過就是車馬難行……。”
崔彥進道;“這也不難,當年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咱們今天就來個明修棧道,強度羅川,步軍可在羅川路先行進發,車馬待棧道修好之後在棧道行進,豈不更好!”
於是,王全斌就令康延澤崔彥進二人領本部將士搶修棧道,自己領了本部在羅川一路水陸兼程、絡繹而進。不數日,棧道修成,康、崔二將揮軍猛進,連奪金山寨,小漫天寨,王全斌大軍亦來到深度與二將會師。
深度蜀軍主帥王審超見宋軍來犯,便遣兵依江列陣,要與宋軍決戰。崔彥進卻趁蜀軍列陣未成之際,領部將分兵兩路衝擊,強奪浮橋。時已入暮,夜色蒼茫,蜀軍不敵,紛紛退回彼岸,王審超無法、隻得領兵退到大漫天寨去了。
誰料宋軍卻緊追不舍,見蜀軍躲入大漫天寨,便兵分三路,崔彥進、康延澤、張萬友各領一軍衝殺。王審超怒道;“這宋人也忒狂妄了,凡事不可再三,就欺我蜀中無人乎?”於是就與監軍趙崇渥、劉延祚各領一支人馬出戰。蜀軍屢敗,已是聞風喪膽,稍一接戰即便紛紛退卻,結果死的死,逃的逃,三位將領束手就擒,當了宋軍的俘虜。後寨主帥王超遠、趙崇韜仍不知底細,也各領人馬前來助戰,反倒被潰退的敗軍衝得七零八落。後來得知前麵三將被俘,隻好帶上殘兵敗將退到利州,無奈宋軍仍是緊追不舍,躡足而至。蜀軍隻好渡過桔柏津,放火燒了橋梁,退到劍門關去了。
那全斌進得利州,諸事不問,先到糧倉查看,倉吏呈上賬冊,倉儲軍糧八十餘萬斛,即令軍士核查,果然賬糧相符,大喜,即令快馬百裏加急報與朝廷。捷報到京那天,開封正下著大雪,太祖正與百官在講武殿前東較場上設氈帳議事,得川中捷報,大喜,遍授眾人閱覽,複又歎道;“數九隆冬,征戰不易,我等安居宮室,衣錦披裘尚覺寒風可畏,何況千裏征人乎?”說罷,旋即脫下錦裘,又令百官俱各各脫下衣袍,也令內監與加急快馬將這些衣袍送到前線,更下旨諭曰;“將士神勇,無堅不克,斬關奪寨如摧枯拉朽,致川人望風披靡。念隆冬苦寒,朕與百官就將身上衣袍賞與西征諸將。但仍苦於數不足夠,得成都之日,可以蜀錦製錦袍賞將官,以棉絮製棉衣以暖士兵,勿令三軍受寒也。”
內監與快使到達時,就將太祖錦袍賜於王全斌,百官衣袍分賜諸將,又宣讀上諭,王全斌等無不感激零涕,皆俯伏山呼萬歲。
成都滿朝文武聞得王昭遠節節敗退,惶惶不可終日。蜀主孟昶遂下令急速招募兵馬,又命太子孟玄喆為元帥,侍中李廷珪、張惠安為副,帶著二萬新兵前去助守劍閣。
他這個太子也和他的父王一樣的,隻知道花天酒地,吃喝玩樂,哪裏懂得帶兵打仗,兵凶戰危?聽得叫他當元帥,真是洋洋得意,樂得不可開交。命人用蜀錦製了一千麵錦旗,選了一千人擎著在前麵開道;又選了三百名宮女乘坐著馬車,車上裝載著酲酲美酒,攜帶樂器伴在兩旁,吹吹打打熱鬧非常,前赴劍閣,路人見了盡皆竊笑。
宰相李昊奉旨餞行出征,看了如此情景,跌足歎道;“如此隊伍,是去打仗的麽?”回到朝廷對蜀主說起此事,蜀主孟昶反倒大笑道;“丞相此言差矣,這是風流儒雅的大將風度,自古有之,又怎能說不是打仗的呢?”
李昊抗聲道;“陛下分明是強詞奪理,自古以來豈有帶著佳人美酒去打仗的元帥……”
孟昶聽了,仰天哈哈大笑道;“丞相飽讀詩書,如今這麽一說,越發的顯得謬誤不堪了,難道連‘將士陣前半生死,美人帳下猶歌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這些詩句都忘掉了?這些不就是古人打仗的時候喝酒聽歌,帶著美女上戰場的典故嗎?怎能說沒有先例呢……”
蜀主左右的近侍見王帝說得高興,也附和著嘻嘻哈哈一齊取笑。孟昶畢竟是個國主,任由內侍取笑宰相豈不有失體統?便板著麵孔回頭說話;“你們笑什麽?宰相是你們笑的嗎?宰相是關心家國大事,是關心社稷安危,說錯了也是好的,你們懂嗎?”
內侍們見國主生氣,也不敢笑了,李昊見國主說了這番話,心裏也舒坦得多了。
再說王傳斌自取得利州後,又繼續向劍門關進兵。來至益光,召諸將商議進取,全斌道;“劍門關天險,易守難攻,聽說孟昶又派了他兒子領了幾萬人馬增援劍閣,我等隻宜智取,不宜強攻,以減少傷亡……”
前哨軍頭淩遷道;“關於這個孟昶的太子孟玄喆,屬下的探子已打探得清清楚楚,是個跟他老子一個樣兒的花花公子,這次出兵帶了美女好酒,一路吹吹打打,恐怕咱們拿下劍門關的時候他還沒來到劍閣呢。元帥盡可放心……”
侍衛軍頭目向韜說;“昨日從降卒口中得知,在益光東麵有大山,山上有小路可通來蘇鎮,鎮上隻有守兵百人,若從小路襲來蘇,再走二十裏至青強店即與官道會合,可從側翼攻關,則劍門無險可恃矣。”
全斌聽了,大喜,隨即下令率領本部立即起程。
康延澤諫阻道;“蜀軍屢戰屢敗,已失魂落魄,如驚弓之鳥,今更有此蹊徑從後攻之,如探囊取物,隻派一員偏將足矣,但等此軍到得青強店,元帥領大軍夾擊劍門關,擒王昭遠如甕中捉鱉耳,何勞主帥親犯險境?”
王全斌聽了他的意見,也就派了史延德領三千人從小路偷襲來蘇,延德領了三千人,一路小跑,來到來蘇河邊,隨即砍樹架橋。對岸的蜀軍見了,幾疑是神兵天降,嚇得棄寨而逃。延德領著三千人緊跟著占領了青強。
王昭遠聽得宋軍強占了青強,嚇得沒了主意,隻留下偏將在劍門關,自己卻領兵退到漢原坡去了。
史延德探知王昭遠已帶兵先逃,便與康延澤合兵一處,攻打劍門關。守關蜀軍見主將先自逃走,哪裏還有心戰鬥,一見宋軍蜂擁而來,便一哄而散,各自逃生去了。康延澤史延德不費吹灰之力得了劍門,更是乘勝追擊,引軍直逼漢原。
那王遠昭得知宋軍大軍又緊跟而來,早已嚇的魂飛魄散,正在後衙備好胡床,準備令部下扛著逃跑。漢原守將趙崇濤原來領著一萬人馬駐守,見這位朝廷派來的大元帥躺在胡床上等著逃跑,氣得七竅生煙,憤然道;“國事如此,夫複何言!大丈夫今日以身殉國矣。”說罷,便點起兵馬,關前列陣以待,那邊康延澤史延德見了,便分兵兩路衝殺過來。趙崇濤回頭向將士高呼道;“朝廷養兵千日,用在一朝。今日乃我等報效國家之日矣!”說罷,舞起大刀,向前迎擊。
且說那宋軍自入川以來,未打過一場硬仗,今日遇上這群不要命的,這才叫碰出個火花來。雙方苦鬥了足足一個時辰,畢竟宋軍是久經鍛煉、能征慣戰的隊伍,而蜀軍卻是少上沙場的太平軍,戰不多時便漸露下風,趙崇濤雖然左砍右殺,衝鋒在前,但終死於宋軍重圍之中。宋軍殺得性起,也毫不手軟。最後,竟把那一萬蜀軍殺的一個不剩,寸草不留。
王昭遠聞得關前失利、趙崇濤陣亡,嚇得連忙卸下盔甲,令部屬亦改穿民服,扛著胡床,逃向東川而去。
史延德進得州府衙來,聽說衙役說;王昭遠一個時辰前換了便裝,坐著胡床逃了,估計走的不遠。
史延德大怒道;“娘的!你跑!我看你能躲到你娘的褲檔下去?我就不信你兩個腳的跑得贏咱四個腳的。”說罷,即令馬隊統領張家祥帶領一百快馬隊,火速追趕,果然不出所料,在前麵逃跑的王遠昭不到兩個時辰就讓宋軍的馬隊追上了,看見後麵的馬隊追來,無路可逃,躲藏到民居,很快被搜索了出來,當了俘虜。
就這樣,北路戰線士兵也完了,元帥也俘虜了,將軍們也都死的死俘的俘了。
戰報送到開封,太祖看了,高興之餘,歎息道;“主帥無能,竟致全軍複沒。”下旨將戰死蜀兵就地埋葬祭奠,以免屍骨暴露郊野也。
正是;大將西征取成都,旌旗映日倚雲高。猶如虎豹驅羊陣,一將功成萬骨枯。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懷德大笑道:“拿了尚方寶劍,咱們可是‘代行皇命,八麵威了’呢,你不想要?都拿來,咱可是多多益善的。(.無彈窗廣告)”
“去你的!我是說不要麽?我是問你:皇上恁地小心,還給咱們尚方寶劍,難道還有誰有這般權勢,能來咱們手裏取人的?”郭進道。
懷德微笑道:“這是皇上的聖意,咱們遵旨照辦就是,反正就是玉皇大帝來了都不能動。咱們猜哪麽多幹什麽,知道哪麽多幹什麽?”
郭進想了想,又瞧了瞧他的神態,自語道:“我是不知道的才問你,你是知道的卻不說,怪不得皇上說你狡猾……”
次日,太祖在崇德殿親自設宴以餞行,諭眾將道:“朕此次伐蜀,為一統中國,得其土地與百姓而已,凡攻城略地,一律不得濫殺無辜,不得搶掠財物。凡攻各處州縣市鎮,兵械糧草皆由各部入作軍用,至於錢帛金銀,可分賞將士。”
且說西蜀的探子得知消息,連忙回去報訊。蜀主聞報宋軍已從鳳州入寇,忙以王昭遠為大元帥,川北行營都部署,發兵三萬,更總轄川北軍事以抗宋軍。臨行,蜀主令宰相李昊把盞郊餞,笑對王昭遠道:“今日之宋兵,乃卿所召來的,望卿勉力為朕立功,拒敵於國門之外。”
昭遠素來自負,常以諸葛亮自詡,此次出兵,登壇點將,左手搖著羽扇,右手握鐵如意,特顯得*儒雅,氣度不凡,聽蜀主如此一說,隨即昂然答道:“主上盡管放心,微臣此行,何止是為陛下拒敵國門之外?臣當領此三萬川中精壯,不但光複秦鳳二州,還要直搗開封,掃淨梁園以迎陛下呢。”
蜀主孟昶聽了,樂不可支,開懷大笑,又命兩班文武輪番把盞,以壯行色,更令花蕊夫人賦詩以誌。
餞行已罷,送走了出征將士,歸程途中,李昊向蜀主道:“微臣見昭遠躊躇滿誌,大有輕敵之心。想那趙匡胤出身於行伍,久經戰陣。王昭遠乃一介書生,未經戰爭曆煉,如何是他對手。”
孟昶笑道:“丞相徒讀詩書,恁地連蜀中精英的典故都忘記了?想那諸葛武侯出山之前又何曾經過戰爭曆練?但他未出草廬已算定了天下三分。陸遜一介書生,但他第一仗就燒了劉皇叔連營七百裏,能說書生無用嗎?”
李昊語塞,搖頭自語道:“王昭遠能與二位先賢相比乎?王昭遠能與二位先賢相比乎?”
且說那宋軍是早就有備而來的,蜀軍未出,宋軍已到川北,王全斌大軍一到,先就攻下了乾渠渡、萬仞、燕子等關隘兵寨,接著又令先鋒史延德領三千人馬乘夜進襲興州。興州守將藍思綰手下原有守軍七千人,因見宋軍來勢凶猛,早已軍心惶惶,今見宋軍乘黑夜來襲,隻看見一路上燈籠火把,鼓噪而來,更不知是多少人馬,稍一接戰便棄城而逃,領著殘兵敗將退到西縣去了。宋軍得了興州,從倉中搜出四十多萬斛糧食。
王全斌見蜀軍不堪一擊,心中大喜,再賈餘勇,又分兵四出搜殺,剿平了魚關、白水閣等二十多處山寨。
川軍將領韓保正帶著一萬人馬從綿陽來援興州的,走到半路,得知興州已失,不敢前進,也跑到西縣去與藍思綰合兵一處,互相壯膽。
王全斌見韓保正也躲到西縣,分明是畏我軍威,於是又令史延德乘勝前進,攻打西縣。韓保正聞得宋軍來了,嚇得六神無主,因怕宋軍一但圍城無法脫身,忙令藍思綰帶領一萬人馬到城外依山背城立寨以防宋軍。
史延德見了,心生一計,白天命軍士擂鼓呐喊,虛張聲勢佯攻,待到半夜,卻帶領軍士從後山而入,把城牆炸了個缺口,蜂擁而進。韓保正無處可逃,連副將李進一塊兒都乖乖的做了俘虜。
攻下西縣,宋軍不但俘虜了兩員蜀軍將領,又得了三十餘萬斛糧食。
藍思綰在城外聞訊,連夜領兵逃跑。王傳斌得知,遣部將崔彥進、康延澤等攝足緊跟,一直追至嘉州,蜀軍驚慌失措,隻好放火燒毀棧道,退到葭萌關去。
北麵軍事節節得勝,捷報不斷傳入汴京,太祖聞知不但軍事得勝,更喜的是又得七八十萬斛軍糧,歎道;“西川富庶,真天下糧倉也。”於是下旨各運輸使無需再往軍前輸送軍糧,運輸隊伍轉為戰鬥隊以增加兵力。
前麵我說的是北軍的戰況,至於南軍的情況又是怎樣呢?
南方入蜀有長江險阻,蜀軍在三峽夔門設鐵鏈鎖江,山上設柵寨三重,寨內架設火炮以防江上來敵,可謂固若金湯。不過、好在太祖早有準備,不但要求由川來投的人士畫出川中地理圖形,還要他們說清軍事布防,因此胸中早有韜略,在劉光義臨行時更麵授機宜,叮囑道;“蜀軍南路布防倚仗三峽夔門險要,山上設寨架炮,水上設練攔江,汝等切莫先在江上強攻,應先襲其山上炮台,則事半功倍矣。”
此番南路在入峽路上一路艦艇塞江,浩浩蕩蕩,勢如破竹,連克鬆木、三會、巫山等地,殲蜀軍五千餘人,殺其統領南光海,來到距夔門鎖江三裏處停了下來,一連兩日毫無動靜,蜀軍正在大江兩岸嚴陣以待。不料第三日黎明時分,一千宋軍步卒悄悄爬上山上,一聲發喊,殺入寨柵,奪取了炮台。江上水兵聽得山上得手,江上的艦艇也魚貫而上,蜀軍一時大亂,稍一接觸即紛紛敗退。劉光義隨即揮軍跟進,乘勝追擊,進逼白帝城。
白帝城守將寧江節度使高彥儔召副使趙崇濟、監軍武守謙商議道;“宋軍遠道涉險而來,利在速戰。我等隻宜堅壁固守,待其疲怠擊之。”
武守謙是朝廷派來的監軍,是孟昶的心腹親信,既不知兵,又想立功邀賞,聽得高彥儔要固守以待,極力反對,爭持不下。憤然而起道;“既是將軍怕冒刀兵之險,且看本官領兵出戰好了。待本官把宋軍趕下大江喂魚之時,汝可不得分俺功勞的。”說罷,就令趙崇濟點起五千人馬出城,前去衝擊宋營。
劉光義見蜀兵出戰,即令張廷翰等人領千人誘敵,佯裝不敵、退至豬頭鋪,伏軍圍上,把蜀軍殺得七零八落,武守謙、趙崇濟雙雙死於軍前,敗軍逃回白帝城,埋伏兩旁的宋軍緊跟蜂擁進城,高彥儔率侍衛二百人死戰,無奈勢單力薄,身中十餘槍,侍衛亦死的死,逃的逃,自己隻好跑回府衙,關上大門,更衣登樓,縱火自焚而死。劉光義憐他忠義,令軍士在廢圩中收拾他的骨殖,厚葬於白帝城外,對左右道;“莫使忠烈之士冺沒於青史也。”
回頭再說那北軍戰況;北路軍主帥王全斌因見蜀軍放火燒了棧道,難以行軍,與眾將議道;“蜀軍燒了棧道,難以行軍,我等何不取道羅川路……”
康延澤道;“羅川路既窄且險,不但車馬難通,就是人行亦常需側身避讓而過,我等要過數萬人馬,頗費時日。”
王全斌道;“日前已派人打探,羅川沿途依山傍水,如今隆冬季候,河水淺枯,河溪兩岸亦可行走,不過就是車馬難行……。”
崔彥進道;“這也不難,當年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咱們今天就來個明修棧道,強度羅川,步軍可在羅川路先行進發,車馬待棧道修好之後在棧道行進,豈不更好!”
於是,王全斌就令康延澤崔彥進二人領本部將士搶修棧道,自己領了本部在羅川一路水陸兼程、絡繹而進。不數日,棧道修成,康、崔二將揮軍猛進,連奪金山寨,小漫天寨,王全斌大軍亦來到深度與二將會師。
深度蜀軍主帥王審超見宋軍來犯,便遣兵依江列陣,要與宋軍決戰。崔彥進卻趁蜀軍列陣未成之際,領部將分兵兩路衝擊,強奪浮橋。時已入暮,夜色蒼茫,蜀軍不敵,紛紛退回彼岸,王審超無法、隻得領兵退到大漫天寨去了。
誰料宋軍卻緊追不舍,見蜀軍躲入大漫天寨,便兵分三路,崔彥進、康延澤、張萬友各領一軍衝殺。王審超怒道;“這宋人也忒狂妄了,凡事不可再三,就欺我蜀中無人乎?”於是就與監軍趙崇渥、劉延祚各領一支人馬出戰。蜀軍屢敗,已是聞風喪膽,稍一接戰即便紛紛退卻,結果死的死,逃的逃,三位將領束手就擒,當了宋軍的俘虜。後寨主帥王超遠、趙崇韜仍不知底細,也各領人馬前來助戰,反倒被潰退的敗軍衝得七零八落。後來得知前麵三將被俘,隻好帶上殘兵敗將退到利州,無奈宋軍仍是緊追不舍,躡足而至。蜀軍隻好渡過桔柏津,放火燒了橋梁,退到劍門關去了。
那全斌進得利州,諸事不問,先到糧倉查看,倉吏呈上賬冊,倉儲軍糧八十餘萬斛,即令軍士核查,果然賬糧相符,大喜,即令快馬百裏加急報與朝廷。捷報到京那天,開封正下著大雪,太祖正與百官在講武殿前東較場上設氈帳議事,得川中捷報,大喜,遍授眾人閱覽,複又歎道;“數九隆冬,征戰不易,我等安居宮室,衣錦披裘尚覺寒風可畏,何況千裏征人乎?”說罷,旋即脫下錦裘,又令百官俱各各脫下衣袍,也令內監與加急快馬將這些衣袍送到前線,更下旨諭曰;“將士神勇,無堅不克,斬關奪寨如摧枯拉朽,致川人望風披靡。念隆冬苦寒,朕與百官就將身上衣袍賞與西征諸將。但仍苦於數不足夠,得成都之日,可以蜀錦製錦袍賞將官,以棉絮製棉衣以暖士兵,勿令三軍受寒也。”
內監與快使到達時,就將太祖錦袍賜於王全斌,百官衣袍分賜諸將,又宣讀上諭,王全斌等無不感激零涕,皆俯伏山呼萬歲。
成都滿朝文武聞得王昭遠節節敗退,惶惶不可終日。蜀主孟昶遂下令急速招募兵馬,又命太子孟玄喆為元帥,侍中李廷珪、張惠安為副,帶著二萬新兵前去助守劍閣。
他這個太子也和他的父王一樣的,隻知道花天酒地,吃喝玩樂,哪裏懂得帶兵打仗,兵凶戰危?聽得叫他當元帥,真是洋洋得意,樂得不可開交。命人用蜀錦製了一千麵錦旗,選了一千人擎著在前麵開道;又選了三百名宮女乘坐著馬車,車上裝載著酲酲美酒,攜帶樂器伴在兩旁,吹吹打打熱鬧非常,前赴劍閣,路人見了盡皆竊笑。
宰相李昊奉旨餞行出征,看了如此情景,跌足歎道;“如此隊伍,是去打仗的麽?”回到朝廷對蜀主說起此事,蜀主孟昶反倒大笑道;“丞相此言差矣,這是風流儒雅的大將風度,自古有之,又怎能說不是打仗的呢?”
李昊抗聲道;“陛下分明是強詞奪理,自古以來豈有帶著佳人美酒去打仗的元帥……”
孟昶聽了,仰天哈哈大笑道;“丞相飽讀詩書,如今這麽一說,越發的顯得謬誤不堪了,難道連‘將士陣前半生死,美人帳下猶歌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這些詩句都忘掉了?這些不就是古人打仗的時候喝酒聽歌,帶著美女上戰場的典故嗎?怎能說沒有先例呢……”
蜀主左右的近侍見王帝說得高興,也附和著嘻嘻哈哈一齊取笑。孟昶畢竟是個國主,任由內侍取笑宰相豈不有失體統?便板著麵孔回頭說話;“你們笑什麽?宰相是你們笑的嗎?宰相是關心家國大事,是關心社稷安危,說錯了也是好的,你們懂嗎?”
內侍們見國主生氣,也不敢笑了,李昊見國主說了這番話,心裏也舒坦得多了。
再說王傳斌自取得利州後,又繼續向劍門關進兵。來至益光,召諸將商議進取,全斌道;“劍門關天險,易守難攻,聽說孟昶又派了他兒子領了幾萬人馬增援劍閣,我等隻宜智取,不宜強攻,以減少傷亡……”
前哨軍頭淩遷道;“關於這個孟昶的太子孟玄喆,屬下的探子已打探得清清楚楚,是個跟他老子一個樣兒的花花公子,這次出兵帶了美女好酒,一路吹吹打打,恐怕咱們拿下劍門關的時候他還沒來到劍閣呢。元帥盡可放心……”
侍衛軍頭目向韜說;“昨日從降卒口中得知,在益光東麵有大山,山上有小路可通來蘇鎮,鎮上隻有守兵百人,若從小路襲來蘇,再走二十裏至青強店即與官道會合,可從側翼攻關,則劍門無險可恃矣。”
全斌聽了,大喜,隨即下令率領本部立即起程。
康延澤諫阻道;“蜀軍屢戰屢敗,已失魂落魄,如驚弓之鳥,今更有此蹊徑從後攻之,如探囊取物,隻派一員偏將足矣,但等此軍到得青強店,元帥領大軍夾擊劍門關,擒王昭遠如甕中捉鱉耳,何勞主帥親犯險境?”
王全斌聽了他的意見,也就派了史延德領三千人從小路偷襲來蘇,延德領了三千人,一路小跑,來到來蘇河邊,隨即砍樹架橋。對岸的蜀軍見了,幾疑是神兵天降,嚇得棄寨而逃。延德領著三千人緊跟著占領了青強。
王昭遠聽得宋軍強占了青強,嚇得沒了主意,隻留下偏將在劍門關,自己卻領兵退到漢原坡去了。
史延德探知王昭遠已帶兵先逃,便與康延澤合兵一處,攻打劍門關。守關蜀軍見主將先自逃走,哪裏還有心戰鬥,一見宋軍蜂擁而來,便一哄而散,各自逃生去了。康延澤史延德不費吹灰之力得了劍門,更是乘勝追擊,引軍直逼漢原。
那王遠昭得知宋軍大軍又緊跟而來,早已嚇的魂飛魄散,正在後衙備好胡床,準備令部下扛著逃跑。漢原守將趙崇濤原來領著一萬人馬駐守,見這位朝廷派來的大元帥躺在胡床上等著逃跑,氣得七竅生煙,憤然道;“國事如此,夫複何言!大丈夫今日以身殉國矣。”說罷,便點起兵馬,關前列陣以待,那邊康延澤史延德見了,便分兵兩路衝殺過來。趙崇濤回頭向將士高呼道;“朝廷養兵千日,用在一朝。今日乃我等報效國家之日矣!”說罷,舞起大刀,向前迎擊。
且說那宋軍自入川以來,未打過一場硬仗,今日遇上這群不要命的,這才叫碰出個火花來。雙方苦鬥了足足一個時辰,畢竟宋軍是久經鍛煉、能征慣戰的隊伍,而蜀軍卻是少上沙場的太平軍,戰不多時便漸露下風,趙崇濤雖然左砍右殺,衝鋒在前,但終死於宋軍重圍之中。宋軍殺得性起,也毫不手軟。最後,竟把那一萬蜀軍殺的一個不剩,寸草不留。
王昭遠聞得關前失利、趙崇濤陣亡,嚇得連忙卸下盔甲,令部屬亦改穿民服,扛著胡床,逃向東川而去。
史延德進得州府衙來,聽說衙役說;王昭遠一個時辰前換了便裝,坐著胡床逃了,估計走的不遠。
史延德大怒道;“娘的!你跑!我看你能躲到你娘的褲檔下去?我就不信你兩個腳的跑得贏咱四個腳的。”說罷,即令馬隊統領張家祥帶領一百快馬隊,火速追趕,果然不出所料,在前麵逃跑的王遠昭不到兩個時辰就讓宋軍的馬隊追上了,看見後麵的馬隊追來,無路可逃,躲藏到民居,很快被搜索了出來,當了俘虜。
就這樣,北路戰線士兵也完了,元帥也俘虜了,將軍們也都死的死俘的俘了。
戰報送到開封,太祖看了,高興之餘,歎息道;“主帥無能,竟致全軍複沒。”下旨將戰死蜀兵就地埋葬祭奠,以免屍骨暴露郊野也。
正是;大將西征取成都,旌旗映日倚雲高。猶如虎豹驅羊陣,一將功成萬骨枯。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