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回 裂痕(1)
穿越大清係列Ⅰ:婉兒傳奇 作者:七月豔陽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麽快就回來啦?”十三阿哥手裏的八珍糕剛吃了一半,就看見軒兒像陣疾風似地跨進門檻,直奔十二阿哥走了過去。(.無彈窗廣告)片刻後,胤禛也一臉不悅地走了進來,狠狠地哼了一聲,“十三弟,我們走。”
“哦”,十三阿哥來回看了看他們倆的神情,立刻就瞧出了異樣,趕忙丟下糕點朝十二阿哥道了別,緊追著胤禛出了門。才走出乾西五所拐入甬道,十三阿哥實在憋不住好奇心,問道,“四哥,怎麽啦?和軒兒吵架了嗎?”
胤禛沒有理他,仍就埋頭朝前走,隻是走出幾步,他忽然又停下腳步,突兀地問了一句,“十三弟,你覺得四哥我是個很容易遭人背棄的人嗎?”
“當然不是”,十三阿哥搖著頭,“但凡跟了四哥的人,哪個不是把一輩子都交給你,沒人能背棄得了。”
“是嗎?”胤禛嘴角一歪,苦笑了起來,“此情非彼情,我抓得住別人的心,卻始終抓不住她的。”
“四哥,你在說誰呢?”十三阿哥聽得一頭霧水。
胤禛沒有回答他,而是回頭看向乾西五所的大門,他從小被額娘背棄,被兄弟背棄,被朝廷上那些見風使舵的大臣們背棄,應該已經習慣這種滋味了吧?可是,他不甘心,他曾發誓要讓那些背棄過他的人後悔一輩子。隻是,婉兒……想到她一次次的背棄,他心裏卻隻有痛,沒有恨。對她,他做不出來報複的事,誰讓他的心已經收不回來了呢!
一旁的十三阿哥瞧著胤禛的眼神裏透露出的痛惜,不禁目光也看向了後麵,他不知道那個女人又怎麽刺激到他四哥了?不過,她如此輕易地影響著他四哥的情緒,還一次次地傷四哥的心,這是他絕對不允許的事。十七八歲的少年慢慢收緊了拳頭,暗暗發誓,終有一日,他要替四哥拔掉心裏這根礙事的刺。
…………
第二日,很早的時候,蘇嘛拉姑的棺槨就被運送出了紫禁城。盡管她是位連康熙帝都敬重的老人,但畢竟也隻是個奴才,沒有讓主子送行的道理,就隻有十幾個侍衛,連同宮女、太監護送著朝遵化孝莊皇後的陵地而去。
康熙帝怕十二阿哥到時又徒增哀愁,不準他去送行,所以由軒兒代其送到神武門口。望著漸行漸遠的靈車,軒兒跪拜相送,“蘇嬤嬤,您一路走好。”
眼見著靈車越走越遠,直到再也看不見,軒兒才慢慢地站了起來,忽然,一匹快馬從順貞門裏衝了出來,軒兒循聲望過去,隻見胤禛猛抽著鞭子,心急如焚地衝出了神武門。
此刻正是乾門聽政的時候,什麽事會讓他連上朝都不顧急忙往外奔?忽然,一個不好的念頭閃過腦海,莫不是弘暉他……
軒兒雙手合十,祈禱上蒼,讓那個可憐的孩子可以熬過這一死劫吧。(.無彈窗廣告)可是,曆史就是曆史,又怎麽可能改變得了。胤禛的第一個孩子,就要這麽不幸的夭折了嗎?她愣愣地望著宮門,心裏的悲傷像濃霧一樣籠罩著。
秋蟬在乾清宮裏等了許久不見她回來,就跑到這裏來找她,“軒兒姐姐,你發什麽呆呢?咱們回去吧。”
軒兒茫然地回頭看著她,沉吟了一下,道,“妹妹可否幫我打聽一下,四貝勒府的小少爺弘暉現在的情況。”
“弘暉少爺嗎?”秋蟬微微歎了一聲,“聽說已經藥石無靈了,怕就是這幾天的事兒了。姐姐要是擔心,我立刻去打聽”,說著,正要轉身離開。
軒兒忙一把拉住了她,叮囑道,“千萬別讓四阿哥知道是我在打聽。”
秋蟬困惑地看了她一眼,懂事地什麽也沒多問,點了點頭,“放心吧,姐姐”,一溜煙地跑沒了。
“但願,我記錯了”,此刻,軒兒多希望自己從前的曆史課都是白學的,記的那些曆史事件都是錯的。
黃昏的時候,大臣們緩緩地從南書房裏走了出來,軒兒見人都走空了,便端了一盞新沏的碧螺春走了進去。六月初的天氣,已經見了暑氣,書房內的窗子都微微地敞著,偶有晚風拂過,吹得人一陣舒爽。
康熙疲憊地靠在椅背上,正要眯眼小憩,聽到有衣服窸窣的聲音,也沒睜眼,隻是喚了一聲,“拿茶來。”
“皇上請用茶”,軒兒將康熙專用的白玉雕花蓋碗捧到他的跟前。
康熙微詫地抬起眼,見她早已備好了茶,不禁笑了起來,“你是越來越能猜到朕的心思了。”
“奴才哪有那個本事能揣測到聖意呢”,軒兒揭開碗蓋,刮了刮浮在表麵的茶葉,穩穩地送到他的手裏,“在皇上身邊伺候得久了,也學得機靈了些,凡事都會多想一步,事先做好準備,也省得皇上需要時再耽誤時間去等。”
康熙滿意地點了點頭,接過茶碗喝了一口,略有驚喜道,“這是今年新進的碧螺春?”
“皇上可真厲害,一口就嚐出來了”,軒兒微微笑道,“廣儲司今兒下午才收到兩廣總督進宮的碧螺春茶,奴才知道皇上最愛喝這種,就趕忙讓人送了過來。”
康熙端著茶碗,若有所思地發了會呆,慢慢道,“朕小的時候並不喜歡喝茶,隻覺得茶味又苦又澀,那時蘇嘛拉姑便時常念《茶經》給朕聽,還會講些有關各種茶的小故事。聽得多了,便被那些故事吸引住,漸漸也迷上了這一口。朕記得,蘇嘛拉姑最喜歡喝的是六安茶,每次喝時都會在裏麵放上幾片金銀花調味,合起來茶香就更濃了。”
“那奴才以後也在茶裏加些花瓣調味?”軒兒立刻試探地問道。
“不必了”,康熙搖了搖頭,“有些味道是記在心裏的,後人再怎麽費盡心思調製,也配不出那個味道。”輕歎了一口氣,康熙將茶碗放到了案幾上,似是想起了與蘇嘛拉姑的點點滴滴,不禁哀思湧上了心頭。不願再被這種愁思牽絆住,他忙又轉了話題,“胤祹今兒怎麽樣?沒有鬧著要去送行吧?”
“沒有,昨夜十二阿哥就被定嬪娘娘接進了鹹福宮小住,定嬪娘娘也是很擔心十二阿哥,怕他一時無法適應蘇嬤嬤的離開。”
“唉,定嬪的身子一直也不好,如今又要費神了,找時間朕要去看看她”,康熙隨口說了一聲,隻是這時間能不能找到,就很難說了。他拿起一本奏折,準備繼續批閱。軒兒知趣地轉身悄悄朝門口退去,康熙忽然又叫住了她,“送十瓶碧螺春到鹹福宮去吧,告訴定嬪一聲,讓胤祹在她那兒多住段日子吧。他們母子分開了那麽久,等胤祹成親後,見麵的機會就會更少了。”
“是”,軒兒恭聲應著,出了書房的門。
“哦”,十三阿哥來回看了看他們倆的神情,立刻就瞧出了異樣,趕忙丟下糕點朝十二阿哥道了別,緊追著胤禛出了門。才走出乾西五所拐入甬道,十三阿哥實在憋不住好奇心,問道,“四哥,怎麽啦?和軒兒吵架了嗎?”
胤禛沒有理他,仍就埋頭朝前走,隻是走出幾步,他忽然又停下腳步,突兀地問了一句,“十三弟,你覺得四哥我是個很容易遭人背棄的人嗎?”
“當然不是”,十三阿哥搖著頭,“但凡跟了四哥的人,哪個不是把一輩子都交給你,沒人能背棄得了。”
“是嗎?”胤禛嘴角一歪,苦笑了起來,“此情非彼情,我抓得住別人的心,卻始終抓不住她的。”
“四哥,你在說誰呢?”十三阿哥聽得一頭霧水。
胤禛沒有回答他,而是回頭看向乾西五所的大門,他從小被額娘背棄,被兄弟背棄,被朝廷上那些見風使舵的大臣們背棄,應該已經習慣這種滋味了吧?可是,他不甘心,他曾發誓要讓那些背棄過他的人後悔一輩子。隻是,婉兒……想到她一次次的背棄,他心裏卻隻有痛,沒有恨。對她,他做不出來報複的事,誰讓他的心已經收不回來了呢!
一旁的十三阿哥瞧著胤禛的眼神裏透露出的痛惜,不禁目光也看向了後麵,他不知道那個女人又怎麽刺激到他四哥了?不過,她如此輕易地影響著他四哥的情緒,還一次次地傷四哥的心,這是他絕對不允許的事。十七八歲的少年慢慢收緊了拳頭,暗暗發誓,終有一日,他要替四哥拔掉心裏這根礙事的刺。
…………
第二日,很早的時候,蘇嘛拉姑的棺槨就被運送出了紫禁城。盡管她是位連康熙帝都敬重的老人,但畢竟也隻是個奴才,沒有讓主子送行的道理,就隻有十幾個侍衛,連同宮女、太監護送著朝遵化孝莊皇後的陵地而去。
康熙帝怕十二阿哥到時又徒增哀愁,不準他去送行,所以由軒兒代其送到神武門口。望著漸行漸遠的靈車,軒兒跪拜相送,“蘇嬤嬤,您一路走好。”
眼見著靈車越走越遠,直到再也看不見,軒兒才慢慢地站了起來,忽然,一匹快馬從順貞門裏衝了出來,軒兒循聲望過去,隻見胤禛猛抽著鞭子,心急如焚地衝出了神武門。
此刻正是乾門聽政的時候,什麽事會讓他連上朝都不顧急忙往外奔?忽然,一個不好的念頭閃過腦海,莫不是弘暉他……
軒兒雙手合十,祈禱上蒼,讓那個可憐的孩子可以熬過這一死劫吧。(.無彈窗廣告)可是,曆史就是曆史,又怎麽可能改變得了。胤禛的第一個孩子,就要這麽不幸的夭折了嗎?她愣愣地望著宮門,心裏的悲傷像濃霧一樣籠罩著。
秋蟬在乾清宮裏等了許久不見她回來,就跑到這裏來找她,“軒兒姐姐,你發什麽呆呢?咱們回去吧。”
軒兒茫然地回頭看著她,沉吟了一下,道,“妹妹可否幫我打聽一下,四貝勒府的小少爺弘暉現在的情況。”
“弘暉少爺嗎?”秋蟬微微歎了一聲,“聽說已經藥石無靈了,怕就是這幾天的事兒了。姐姐要是擔心,我立刻去打聽”,說著,正要轉身離開。
軒兒忙一把拉住了她,叮囑道,“千萬別讓四阿哥知道是我在打聽。”
秋蟬困惑地看了她一眼,懂事地什麽也沒多問,點了點頭,“放心吧,姐姐”,一溜煙地跑沒了。
“但願,我記錯了”,此刻,軒兒多希望自己從前的曆史課都是白學的,記的那些曆史事件都是錯的。
黃昏的時候,大臣們緩緩地從南書房裏走了出來,軒兒見人都走空了,便端了一盞新沏的碧螺春走了進去。六月初的天氣,已經見了暑氣,書房內的窗子都微微地敞著,偶有晚風拂過,吹得人一陣舒爽。
康熙疲憊地靠在椅背上,正要眯眼小憩,聽到有衣服窸窣的聲音,也沒睜眼,隻是喚了一聲,“拿茶來。”
“皇上請用茶”,軒兒將康熙專用的白玉雕花蓋碗捧到他的跟前。
康熙微詫地抬起眼,見她早已備好了茶,不禁笑了起來,“你是越來越能猜到朕的心思了。”
“奴才哪有那個本事能揣測到聖意呢”,軒兒揭開碗蓋,刮了刮浮在表麵的茶葉,穩穩地送到他的手裏,“在皇上身邊伺候得久了,也學得機靈了些,凡事都會多想一步,事先做好準備,也省得皇上需要時再耽誤時間去等。”
康熙滿意地點了點頭,接過茶碗喝了一口,略有驚喜道,“這是今年新進的碧螺春?”
“皇上可真厲害,一口就嚐出來了”,軒兒微微笑道,“廣儲司今兒下午才收到兩廣總督進宮的碧螺春茶,奴才知道皇上最愛喝這種,就趕忙讓人送了過來。”
康熙端著茶碗,若有所思地發了會呆,慢慢道,“朕小的時候並不喜歡喝茶,隻覺得茶味又苦又澀,那時蘇嘛拉姑便時常念《茶經》給朕聽,還會講些有關各種茶的小故事。聽得多了,便被那些故事吸引住,漸漸也迷上了這一口。朕記得,蘇嘛拉姑最喜歡喝的是六安茶,每次喝時都會在裏麵放上幾片金銀花調味,合起來茶香就更濃了。”
“那奴才以後也在茶裏加些花瓣調味?”軒兒立刻試探地問道。
“不必了”,康熙搖了搖頭,“有些味道是記在心裏的,後人再怎麽費盡心思調製,也配不出那個味道。”輕歎了一口氣,康熙將茶碗放到了案幾上,似是想起了與蘇嘛拉姑的點點滴滴,不禁哀思湧上了心頭。不願再被這種愁思牽絆住,他忙又轉了話題,“胤祹今兒怎麽樣?沒有鬧著要去送行吧?”
“沒有,昨夜十二阿哥就被定嬪娘娘接進了鹹福宮小住,定嬪娘娘也是很擔心十二阿哥,怕他一時無法適應蘇嬤嬤的離開。”
“唉,定嬪的身子一直也不好,如今又要費神了,找時間朕要去看看她”,康熙隨口說了一聲,隻是這時間能不能找到,就很難說了。他拿起一本奏折,準備繼續批閱。軒兒知趣地轉身悄悄朝門口退去,康熙忽然又叫住了她,“送十瓶碧螺春到鹹福宮去吧,告訴定嬪一聲,讓胤祹在她那兒多住段日子吧。他們母子分開了那麽久,等胤祹成親後,見麵的機會就會更少了。”
“是”,軒兒恭聲應著,出了書房的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