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世紀。


    飛機的參數一般分成兩個類型:


    不可計算參數與可計算參數。


    其中前者很典型的代表,就是氣動數據。


    參與過飛機設計的朋友應該都知道。


    由於一些數據的不可計算性,很多時候飛機的設計都要通過風洞來進行觀測。


    比如通過示蹤粒子+激光片光可以定性觀察流場形狀,但卻不夠精確,無法定量的分析流場。


    想要真正的進行流場測量,近些年發展出了piv技術。


    也就是用超高速攝像機先在同一截麵連續拍攝2張圖片。


    對於同一個粒子來說。


    這兩張圖片的拍攝時間有間隔,因此被記錄的位置必然發生了變化, 由此可以計算出位移的距離。


    同時知道兩張照片的拍攝時間間隔,那麽就可以計算出這個粒子的速度。


    如果把這個截麵上所有粒子的速度都計算出來,就是一個實時的速度矢量場了。


    隻要連續拍攝100張圖片,連起來就可以看到速度矢量的變化,用這種方法來收集流場數據。。


    因此在現代背景下。


    設計一台機型其實是比較困難的,成本會很高很高,一般人根本遭不住。


    風洞一響,黃金萬兩, 這可不是說著玩的。


    不過徐雲這次要搞的機型非常簡單,因此在設計方麵倒也不需要風洞來協助,主要攻克的對象還是可計算參數為主。


    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整個項目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


    四個月後。


    依舊是製器局。


    此時此刻。


    徐雲正和小趙、老種一起,跟在一位七旬左右的老者身後緩步行進。


    這樣大概有了一刻來鍾。


    在穿過了一道森嚴的護衛線後,眾人的麵前忽然出現了一間小屋。


    老者在屋前聽豬叫,轉身恭敬的對小趙一行禮,說道:


    “殿下,種老將軍,王公子,就是這兒了。”


    小趙朝周圍張望了一圈,點點頭,一指大門:


    “蘇師傅,開門吧。”


    蘇姓老者連忙道了聲是,從袖中取出一把鑰匙,打開了工作間的大門。


    隨後做了個請的動作:


    “幾位請進, 小老頭前引路。”


    徐雲三人隨之入內。


    這處工作間的占地麵積約摸有百來平米, 正中心處擺放著一套設備。


    這些設備中大約有一半是蒸餾的相關設備,剩下的則是幾個玻璃器皿, 以及若幹的瓶瓶罐罐。


    玻璃器皿的大小有些類似飲水機的15升桶,就是那種有男生在場時女生會嚶嚶嚶說搬不動、沒男生在場時單手就會被拎起的玩意兒。


    隻見此時此刻。


    每個玻璃器皿內都填充著某種透明溶液,看上去好像有點粘稠,不太像是水。


    溶液中則漂浮著一些銀色的、類似菊花的植物。


    而在其中一個最大的玻璃器皿邊上,驢兄正在哼哧哼哧的拉著它轉圈。


    徐雲見說走到器皿身邊,隔著器皿的玻璃罩,認真觀察了一會兒內部情況。


    接著順手給驢兄塞了把草,對老者問道:


    “蘇師傅,這些銀菊浸潤多久了?”


    蘇姓老者略微沉吟少許,心算了一下時間,答道:


    “約有十個時辰左右了。”


    徐雲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那就讓驢歇一會兒吧。”


    他口中的這位蘇師傅與老蘇同姓,全名蘇淇,乃是來自浙東路州屬製衣署的老師傅。


    與齊格飛不同的是。


    蘇淇不是工匠,但他在染料方麵的經驗卻極其豐富。


    徐雲設計的飛機組裝環節模塊眾多,其中絕大部分的設備生產,都需要依靠齊格飛那類精尖的工匠。


    但在某些環節上,卻需要蘇淇這類特殊的專業人士。


    比如......


    類橡膠物的製取。


    略微了解發動機結構的朋友應該都知道。


    發動機除了鋼鐵、各類合金或者陶瓷之外,還有一種材料必不可少:


    那就是橡膠件。


    例如發動機的油管,曲軸油封,氣門油封,o型圈等等,都需要用到各式各樣的橡膠件。


    橡膠的原產地是巴西,按照正常時間線,它要再過幾百年才會由高盧探險隊從美洲傳回歐洲。


    並且直到十九世紀末,橡膠才最終定型成為了工業材料。


    因此眼下的大宋,是絕無可能找到標準意義上的天然橡膠的。


    當然了。


    除了天然橡膠外。


    橡膠還有一種合成橡膠的類屬,但這需要足夠的物質進行聚合反應才行。


    哪怕是最簡單的二甲基丁二烯,都不是現在大宋工業能達到的地步。


    不過作為一位物理汪,徐雲表示除了標準橡膠外,還有一些手段可以製取出類橡膠品。


    比如後世傳播度很廣的.......


    杜仲膠。


    杜仲,這是一種我國特有的單種科植物。


    仲膠則是一種天然的高分子材料,也叫作反式異戊橡膠。


    在後世的21世紀。


    本土也在大力發展這種材料,技術價值很高,前景稱得上相當廣闊。


    不過杜仲膠在發動機方麵的精敏度有限,提取環節也比較複雜,甚至還需要用到石油醚。


    因此考慮再三,徐雲最終選擇了另一種植物:


    銀菊。


    銀菊,也就是銀葉菊,一種葉子酷似雪花,顏值頗高的植物。


    它主要分布在我國的長江流域,常見程度比杜仲還高,運輸成本也非常低廉。


    銀菊生產出的銀菊膠也是一種非常優良的類橡膠品,並且非常適合發動機端。(doi:10.28077/nki.nchgb.2005.001315)


    其中此時徐雲等人見到的,便是銀菊膠生產的第一步:


    將它們放置到氫氧化鈉溶液中堿浸,通過氫氧化鈉進行角質層溶解。


    這一步需要的氫氧化鈉,依舊是來自最初的電解環節。


    至於驢兄嘛......


    自然是提供離心動力,用以增大接觸麵了。


    徐雲等人來之前蘇淇便將銀菊浸泡了很久,在估摸著著時間差不多後,徐雲便對蘇淇道:


    “蘇師傅,開始下一步吧。”


    蘇淇道了聲是,戴上手套,走到一處角落。


    片刻過後,他端回了一個小盤子。


    此時盤子上正盛放著一堆黏糊糊的白濁黏液,散發著一股淡淡的腥臭味。


    當然了。


    千萬不要誤會。


    這些東西並不是挊出來的液體,而是......


    被壓碎的白蟻屍體。


    沒錯。


    白蟻的屍體,


    白蟻是自然纖維素的主要降解者,其消化道內存在有一種名叫鞭毛蟲的微生物,會產生大量的纖維素酶。


    這些纖維素酶可以水解銀菊的細胞壁,將膠絲釋放出來。


    同時白蟻屍體也不會影響到銀菊的製備,纖維素酶更不會和氫氧化鈉反應,屬於一種非常優良的自提材料。


    等這一步結束後。


    隻需回流浸提,趁熱過濾。


    冷卻後再在零下溫度冷凍一個小時,便能得到成品的銀菊膠了。


    將白蟻投入器皿後。


    考慮到後續步驟還有很長時間,徐雲便主動對蘇淇問道:


    “蘇師傅,之前已經提煉好的成品還在麽?”


    蘇淇點點頭,說道:


    “前邊的需求量很大,齊師傅他們拿走了不少成品,不過還有一些膠管沒被帶走。”


    “王公子稍等片刻,小老這就去取來。”


    說罷,蘇淇便轉過身,走向了另一個角落。


    片刻過後。


    蘇淇拿著幾根膠管回到了徐雲身邊,遞給他:


    “王公子,這便是先前做好的膠管,都是按照圖示要求加工而成的。”


    徐雲接過膠管,用尋常的力氣拉了拉。


    施力之下,膠管很快變成了一根更細的長條,不過並沒有被拉斷。


    徐雲滿意的點了點頭,將它遞給了小趙:


    “殿下,您看看?”


    小趙饒有興致的接過膠管,與老種一同研究了起來。


    過了片刻。


    小趙若有所思的抬起頭,對徐雲道:


    “王公子,此物可防水否?”


    徐雲朝他笑了笑,答道:


    “當然可以。”


    小趙又試著將膠管捏扁,拇指和食指摩擦著膠麵,說道:


    “既然如此,此物豈不是可做成膠鞋或者膠衣?”


    徐雲頓時抬起眼皮,略帶訝異的看了他一眼。


    沒想到這位準帝王第一個想到的,居然是民生領域的應用,不過嘴上還是肯定道:


    “殿下一語中的,不錯,此物正是製作膠鞋的好材料。”


    他這可不是在吹捧小趙。


    小趙所說的膠鞋也好膠衣也罷,確實都是橡膠早期在生活中的應用。


    雖然中間還需要用到硫化過程,但短時間內能想到這塊兒,說實話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一開始天然橡膠被帶回歐洲時,最早隻是用於製作一些玩具和紀念品,壓根就沒人想到製作膠鞋。


    直到三十餘年後,歐洲人才意識到了它的防水性能,突然開了竅。


    而在小趙身邊,老種也在興致勃勃的查看著自己手中的橡膠。


    “好東西啊.....”


    作為軍隊中人,老種的思維顯然要更偏向軍事化一些,隻聽對徐雲道:


    “小王,按你所說,此物最初的狀態乃是糊狀?”


    徐雲朝他點點頭,說道:


    “不錯,在剛提煉出來時,銀菊膠乃是米糊一般的模樣。”


    “可有粘性?”


    “當然有。”


    老種見說連忙追問道:


    “那麽若是在銀菊膠未曾凝固之時,將它塗抹到武器或者車軸易鬆動處,豈不是可以做到加固的效果?”


    “再若是能塗抹到刀槍手柄上,似乎也能令軍士的手掌減輕一些磨損......”


    徐雲聞言,眉頭又是一掀。


    好家夥。


    不虧是宋末知名的軍事大家,老種的軍事素養可真不是蓋的,一下便想到了橡膠在冷兵器上的作用。


    要知道。


    在橡膠車輪這種bug級產品出現之前,橡膠在工業和軍事方麵最大的用處,便是粘合武器以及加固器械了。


    比如宋代軍中常見的長刀和長槍。


    別看影視裏刀槍棍棒每種武器看上去都好像特別精致,又是雕花又是雕正字啥的。


    但實際上。


    在古代背景下,底層軍士配備的武器質量,壓根不可達到影視裏的那種程度。


    例如古時候的刀柄一般用桑木或棗木,槍杆則是柘木。


    精英部隊配置的武器可能稍微好點,在製作時會用油反複浸泡,相對來說不怎麽咯手。


    但普通部隊就沒那麽好命了。


    他們的武器基本上就是在外部裹上生漆,壓根不存在所謂的拋光打蠟,運氣不好很容易會紮到刺兒。


    因此手掌和虎口磨損的情況在曆朝曆代都非常常見,甚至影響過很多次戰局。


    而若是能在握部加上銀菊膠的話.......


    隻要塗抹的方式正確,完全能夠做到在保護手掌的同時,還不會出現打滑的情況。


    毫不客氣的說。


    若是能長期普及使用這類武器,地麵戰場的勝率恐怕能提升最少一成!


    一個不起眼的東西便能提升一成戰力,這已經是個非常恐怖的數值了。


    當然了,


    考慮到銀菊膠還沒法量產,因此老種和小趙的想法隻能算是材料前景,距離實際應用還有一段距離。


    隨後小趙將蘇淇和老種留在了現場,自己則帶著徐雲出了門,隨意的在製器局中溜達了起來:


    “王公子,不知飛機的生產進度眼下如何了?”


    徐雲聞言從袖子裏取出了一張紙,將其攤開,說道:


    “殿下,此乃各個部門的進度表,眼下飛機已經完成約莫八成左右了。”


    “八成?”


    小趙略顯訝異的一挑眉,徐雲的這個答複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這比先前所計劃的要快不少吧?”


    徐雲笑了笑,看得出來,他對這個進度也很滿意:


    “快了兩成左右,這要歸功於數算小組那邊的效率比預期的高了很多。”


    “另外那頭驢也非常賣力,一天能拉磨十個時辰呢。”


    小趙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後又想到了什麽,對徐雲道:


    “對了,李姑娘那邊還是不見你嗎?”


    聽到小李這個名字,徐雲的眼中頓時閃過了一絲複雜。


    在先前他主導的政變中。


    他自問不虧欠小趙,不虧欠老種,不虧欠王稟,甚至對趙佶也絲毫不覺歉意。


    畢竟在正常的曆史中,這貨直接主導了大宋的滅亡,乃是罪魁中的罪魁。


    這輩子讓他從皇位上滾下來,徐雲說破天都占著理。


    因此真正讓他心有歉意的,隻有兩個人。


    一是老蘇。


    在沒有辦法讓老蘇親眼見證原本時間線的情況下,老蘇注定走不出心中的道德譴責。


    他會不停的去自我懷疑以及自我譴責,去質疑自己做法的正確性,一直持續到他生命的終末。


    第二便是小李了。


    雖然小李此時還不知道整個事情的前因後果,但老李入獄的原因就擺在那兒:


    作為使用過許多次老蘇府中那架顯微鏡的優秀學生,小李如何不知道,正常顯微鏡的底座下是不會有個暗格的?


    同時再結合後續事件的發展一分析,小李很容易便能得到一個結論:


    老李是被徐雲坑害入獄的。


    雖然老李在整個過程中沒受多少傷,最後也順利出了獄。


    但這種做法對於小李來說,終究是個心理上的坎兒。


    因此在整個事件結束後。


    小李便不再到府聽課,也拒絕了多次徐雲的拜訪。


    當然了。


    拉黑歸拉黑,但那架顯微鏡小李還是沒退回來,得知老李沒事後立馬先把顯微鏡帶回了李府。


    理由是自己是花了錢的,屬於合法交易。


    與此同時,小趙也‘突然’的對生物產生了好奇,


    他時不時的會問徐雲一些生物方麵的問題,有些時候還會叫徐雲寫在紙上,此事便不足為外人道也。


    但終究是見不到麵了啊......


    隨後徐雲頓了頓,從身上取出了一本三四厘米厚的書,遞給了小趙:


    “小趙,若是方便,還請您將此書轉交給李姑娘。”


    小趙接過書,隨意翻動了幾下,問道:


    “王公子,書上似乎都是些生物的內容?”


    徐雲點點頭,回道:


    “不錯,主要是微生物方麵的一些知識,都是風靈月影宗的記載,李姑娘應該會很感興趣。”


    小趙將書頁合上,有些不明的看了眼徐雲,問道:


    “王公子,李姑娘其實並未記恨你,用你的話說,隻是心中有些沒轉過來罷了。”


    “再過幾月代局勢穩定,由本王出麵相邀,你我三人外出遊玩一番,間隙自然也就消了。”


    “到時你再把這本書給她,豈不是更好一些嗎?”


    徐雲聞言沉默許久,心緒複雜的搖了搖頭,還是堅持說道:


    “殿下,此書還是由您來轉交吧。”


    說罷,他在心中微微一歎:


    自己在這世上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啊......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走進不科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新手釣魚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新手釣魚人並收藏走進不科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