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著麵前光幕的提示。


    徐雲臉部的肌肉抽動了幾下,心情隱約有些微妙。


    這算是收g了嗎......


    其實說句實話。


    從當時掌握的情報來看,徐雲的推導思路並沒有太大問題:


    威爾和湯姆遜在報出姓名時光環沒有任何提示,同時湯姆遜又明確表示,自己要去劍橋找一位老教授。


    考慮到主線人物必然和湯姆遜有關,光環似乎也喜歡去發掘一些冷門人物。


    徐雲以此想到了霍普金斯身上,推導過程完全是合情合理的,找不出太大疏漏。


    結果沒想到......


    威爾這個名字其實是個馬甲號,這個蘇格蘭青年的真實身份tmd居然是麥克斯韋!


    那麥克斯韋啊......


    在徐雲穿越來的21世紀。


    有兩個問題在民間一直都頗有爭議,基本上一提出來就必然出現撕逼。


    一是豆腐腦的甜鹹辣黨之爭。


    二便是牛頓和愛因斯坦兩人之中,誰才是曆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


    很早之前提及過。


    自然並沒有在2000年的時候,評選過千年以來最偉大的20位物理學家,那是天涯論壇傳出來的流言。


    因為對於網站、雜誌來說,沒有人敢以官方的身份在這種問題上予以定性。


    但另一方麵。


    那些期刊網站雖然不會自己站隊,偶爾卻會提供平台,組織一些讓業內人士進行投票選擇的活動。


    例如physics world和physics web survey就經常搞這種事情。


    從1999年至今。


    由jcr分區中q1區的核心期刊組織過的科學家評選有29次。


    b某c電視台在還沒搞出那些陰間操作前的icons欄目,也曾經在2007和2011年組織過兩次評選。


    29+2=31。


    這個數字便是新世紀以來,權威期刊以及媒體組織過的科學家評選總次數。


    而在這31次評選中。


    小牛...或者說老牛占據第一的次數有14次,愛因斯坦則是17次。


    二者打的可謂是難解難分。


    而就在第一那倆神仙爭來爭去的同時,老三這個位置卻有一個人穩如泰山。


    他便是麥克斯韋。


    在這31次評選中。


    除了伽利略占據四次、普蘭克分走三次之外。


    剩下的24次評選出的第三名,無一例外全都是麥克斯韋。


    那麽麥克斯韋,到底有多牛呢?


    1831年6月13日,麥克斯韋在蘇格蘭愛丁堡出生。


    他的父親是一位辯護律師,名叫詹姆斯克拉克。


    麥克斯韋之所以會多出一個“麥克斯韋”姓氏,是因為克拉克家族和麥克斯韋家族關係深厚。


    例如小麥克斯韋的曾祖母就來自麥克斯韋家族,並且小麥克斯韋他爹還繼承了麥克斯韋家族的一些地產。


    不過幼年時期的麥克斯韋雖然家境殷實,但因為口音濃重等問題經常遭到同齡人的嘲笑。


    所以他的性格比較孤僻,不太喜歡講話。


    8歲那年。


    麥克斯韋的母親患病去世,導致他變得更加沉默寡言。


    不過幸運的是。


    麥克斯韋的父親並沒有放棄對他的關愛,而是積極鼓勵和陪伴他成長,並且將他送入了愛丁堡公學就讀。


    15歲的時候。


    麥克斯韋在愛丁堡皇家協會學報上,發表了自己的第一篇論文卵形線。


    1847年。


    16歲的麥克斯韋如願進入了愛丁堡大學。


    此後他連續四年獲得年級第一,同時還蟬聯了四屆蘇格蘭大學的calm金獎章——就是湯姆遜獲得過一次的東西。


    1850年。


    愛丁堡大學表示我們這座小廟容不下這尊大佛,要不麥神您還是另投他處吧。


    而此時劍橋大學的校董事會,則在討論是否要將三一學院的減肥生廢除——畢竟這玩意兒小兩百年來就隻有小牛一人通過了考核,設立起來基本上有等於無,沒啥意義。


    在這種背景下。


    有人提了個建議:


    反正不要錢,要不讓小麥同學來試一試?


    如果連他都不行,那就幹脆取消了吧。


    於是麥克斯韋在威廉湯姆遜的護送下轉入劍橋大學,最終順利通過考核,成為了繼小牛之後第二位三一學院的減費生。


    入校後。


    他先是被吸收進了劍橋大學的劍橋使徒社,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劍橋使徒。


    23歲那年。


    麥克斯韋從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數學係畢業,而這也是很多人為數不多對麥克斯韋產生質疑的地方:


    小麥畢業時的成績隻有年紀第二名。


    這就好比網文小說裏某天才入宗,宗門派遣長老不遠萬裏護送,入宗便位列核心弟子,功法和資源全部拉滿。


    結果宗門大比的時候呢,他才得了個第二名,這就有些對不起他之前的光環。


    但實際上,這事兒的背後另有隱情,遠遠不是看上去這麽簡單。


    隻是不知為何,國內的許多資料庫都將這段內容隱去了。


    好在麥克斯韋作為曆史名人,很多權威的外文期刊上都有詳盡的介紹:


    那時候英國的大學學位叫做honours degree,也就是榮譽學位。


    榮譽學位分成四等,一等最高,四等最低。


    當時學院給小麥的要求是必須拿到其中的一等學位,即first honours degree。


    整個考試階段持續22天,內容11門。


    其中有3門必考,所有科目的滿分都是100分,即總分1100分。


    一等學位的最低分數線為770分,隻要考過的科目裏包括了三門必考並且總分達標,剩下的科目可以放棄不考。


    結果考試期間小麥父親忽然病危,所以歸家心切的小麥,整個考試階段隻考了八門課程。


    等達到了一等學位分數線後,他便放棄了剩餘三門考試,直接趕回了愛丁堡。


    小麥八門的成績是793分,第一那位則是11門總837....


    如果小麥把那剩餘三科考完,分數百分百穩穩破千。


    所以這事兒真不算啥黑點.....


    畢業後的1855年,麥克斯韋讀到了大神法拉第的著作電學實驗研究。


    他被書中各種各樣的電磁感應實驗所吸引,正式開始研究電磁學。


    從此一發不可收,開啟了自己的掛壁之路。


    1855年。


    麥克斯韋發表了一篇論文——論法拉第的力線。


    他第一次試圖將數學形式引入法拉第的力線概念,從而初步建立電與磁之間的數學關係。


    這篇文章引起了物理學界的重視,也得到法拉第本人的讚揚。


    1862年。


    麥克斯韋發表了第二篇論文——論物理學的力線。


    在這篇論文中。


    他首次提出了“位移電流”和“電磁場”等新概念,對電磁理論給出了更完整的數學表述。


    1864年。


    麥克斯韋發表了第三篇論文——電磁場的動力學理論。


    這篇論文中不僅給出了麥克斯韋方程組,還首次提出了“電磁波”的概念。


    後來他還寫出了電磁通論這部著作,籌建了劍橋大學的第一所物理學實驗室——卡文迪什實驗室,並且擔任了實驗室的第一任主任。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


    麥克斯韋在他活著的時候,其實並沒有受到符合其身份的尊重。


    恰恰相反。


    當時哪怕是劍橋學院內部,都有很多人認為他走的是歪門邪道。


    當年他進入三一學院時有多光鮮,中年時便有多淒涼。


    因為他的理論實在是太精深複雜,公式過於抽象,很難被大眾理解。


    所以在牛頓力學依舊仍占主導地位的當時,並未得到公眾的廣泛認可。


    在麥克斯韋去世那年,當他仍然堅持不懈地宣傳電磁波理論時,隻有2個聽眾願意聽他上課。


    一個是來自海對麵的研究生,另一個是後來發明電子管的弗萊明。


    某種程度上來說。


    麥克斯韋有些像是迪迦奧特曼中那位發現了滋爾達氣體的根津博士,明明研究的方向意義非凡,在現實中卻是一位棄兒。


    1879年11月5日。


    麥克斯韋在劍橋因胃癌逝世,享年僅僅......


    48歲。


    如果小麥能多活個十幾二十年,整個世界的格局恐怕都會不一樣。


    因為在他去世後的第九年,年輕的德國物理學家赫茲便會通過實驗首次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真正驗證了麥克斯韋理論的正確性。


    自那以後。


    麥克斯韋的貢獻和地位,方才得以被全世界承認。


    可惜天妒英才,麥克斯韋去世的太早太早了......


    總而言之。


    麥克斯韋的人生,可以算是一個典型的v字型。


    也就是年輕時名頭極盛,在接觸電磁學後的中年陷入低穀,死亡後幾年開始驟然攀升。


    也正因如此。


    才會有人在湯姆遜的護送過程中,想要下黑手將麥克斯韋置之死地:


    這時候的麥克斯韋還是個妥妥的‘天驕’,集萬千光環於一身,實在是太耀眼了。


    用後世的概念舉例。


    此時的麥克斯韋差不多就是高考考了750分,大學年年4.3績點,本科期間發表了十篇一區論文還被提名了菲爾茲獎的性質。


    很多人認為他今後可以達到小牛的高度,再不濟也是某個領域的領軍人。


    這樣一尊潛力股被劍橋大學收入囊中,自然就會有人想要下盤外招了。


    畢竟這種下黑手的做法在古今中外的學術界都有先例,涉及到了人性和利益的雙重陰暗麵,給人類的科學史造成的損失堪稱無法估量。


    例如小牛在擔任盧卡斯教授的時候就被人下過毒,錢老回國時曾經兩次被暗殺,另外還有張首晟、任偉、肖翔這些人才的去世等等。(感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搜一下這幾位,太敏感就不在正文詳述了)


    甚至在離副本時間線很接近的1832年,便有一位另一位天才剛剛隕落於可恥的陰謀中:


    此人便是伽羅瓦。


    他是數學史上的一位超級天才,可惜和阿貝爾先被柯西坑了一波,後來又遇到了海王斯蒂芬妮,誤入了一個圈套:


    當時有人以“情敵”的身份向他發來了一份挑戰書,表示要和他槍戰決鬥。


    伽羅瓦在決鬥中被下了黑手,選中了沒有子彈的手槍,對手則是一位槍法精湛的軍人。


    最後伽羅瓦腹部連中三槍,送到醫院後因搶救無效死亡,年僅21歲。


    而在決鬥的前不久,伽羅瓦根據決鬥要求寫下了遺書——他隻用三天時間便完善了群論,將自己的名字永遠的刻錄到了數學史的裏程碑上。


    在漫長的科學史上,類似的例子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看似風平浪靜的洋麵之下,幾乎每時每刻都有暗流在湧動激蕩。


    話題再回歸原處。


    在後世的學術界和曆史界,麥克斯韋都被賦予了極高的地位。


    尤其是他所歸納的麥克斯韋方程組,猶如作者中的耳根,乃是業內的重中之重。


    2004年,英國的科學期刊物理世界舉辦了一個活動:


    讓讀者選出科學史上最偉大的公式。(physics world官網搜索the greatest equations ever就可以搜索到了,不過實際上是二十個,很多文章化簡成了‘十大最偉大公式’)


    結果麥克斯韋方程組力壓質能方程、歐拉公式、牛頓第二定律、勾股定理、薛定諤方程等方程界的巨擘,高居榜首。


    但另一方麵。


    某些程度上與老蘇一樣,麥克斯韋也是一個存在嚴重信息壁壘的人物。


    出了學術界和曆史界,很多普通人就比較懵圈了:


    麥克斯韋方程組這玩意兒真的有那麽猛嗎?


    怎麽說呢.....


    麥克斯韋方程組所以民間名氣不夠大,很大部分是吃了內容上的虧。


    你看牛爵爺的三大定律,咱們中學的時候就能看懂。


    公式的話說來說去,也就是圍繞著“f=ma”轉,非常簡單。


    愛神的“相對論”嘛......


    雖然很多人不明白具體內容,但它逼格高啊,動不動就是時間空間三維四維啥的。


    公式的話,e=mc^2,至少看起來簡單好記。


    可麥克斯韋的方程組呢?


    看看它的積分內容吧:


    sdda=qfs


    sbda=0


    ?sedl=-(?φbs)/?t


    ?shdl=ifs+(?φds)/?t


    上麵這個還是經過天才物理學家奧利弗亥維賽“改良”的版本,原版的麥克斯韋方程組有20個方程式,更要命。


    比如隨便解釋一下第三個公式吧:


    左邊表示通過閉合曲麵s的電通量,e是電場強度。


    我們把麵積為s的閉合曲麵分割成許多小塊,每一個小塊用da表示,那麽通過每一個小塊麵積的電通量就可以寫成eda。


    套上一個積分符號就表示把所有小塊的電通量累加起來,這樣就得到了通過整個閉合曲麵s的電通量。


    右邊那個帶了enc下標的s就表示閉合曲麵包含的電荷量,e0是個常數。


    因為這個閉合曲麵s是可以任何選取的,它可以大可以小,可以是球麵也可以是各種亂七八糟的閉合曲麵,由此引申出了散度。


    進而將電場e在一個點上的散度,被定義為電場通過這個無窮小曲麵的電通量除以體積.....


    暈了沒?


    暈了就對了。


    所以一般人完全不懂這玩意兒到底是啥意思,就更別提它的價值了。(真的想了解的同學推薦一本書,圖解直觀數學譯叢:麥克斯韋方程直觀,20塊左右)


    一旦某個人物或者內容無法出現在初中或者高中教材上,他的傳播範圍便會受到極大的局限性。


    概括來說。


    麥克斯韋的最大貢獻,就是參與了電磁理論的奠基。


    搞清了光、電、磁的真相,最終幫助人類駕馭了電磁波。


    沒有麥克斯韋,就沒有電磁波的廣泛應用...或者說會晚很多年。


    不會有手機、無線電、廣播、微波爐、雷達、跳蛋、衛星、ct


    人類社會,將完全會是另外一番景象。


    曆史的發展,也會是另外一種結局。


    總而言之。


    在科學史上人們普遍認為,牛頓把天上和地上的運動規律統一起來,是“第一次”大統一。


    而麥克斯韋把電學、磁學、光學統一起來,是“第二次”大統一,地位可見一斑。


    另外再說個小彩蛋。


    如果回顧麥克斯韋出生和逝世年月,你會發現兩個驚人的巧合:


    麥克斯韋出生的那一年,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


    麥克斯韋去世的那一年,愛因斯坦出生。


    有些時候命運是真挺神奇的......


    視線在回歸原處。


    總而言之。


    如今隨著徐雲的出現,小麥同學的這遭劫難算是順利渡過了,接下來便是一路坦途。


    與此同時。


    光環也有了後續的變化.....


    副本主線任務生成中......


    滴,副本主線任務已生成......


    任務名稱:小麥同學,你也不想看湯姆遜先生被釘在恥辱柱上吧?


    ..........


    ------題外話------


    心髒有點不舒服,周日醫院心髒科網絡上掛不到號,不知道值班醫師能不能檢查....


    明天先去醫院看看,有可能明天沒更新,一覺醒來發現對應心髒的背後長了個挺大的痘痘,有點慌,不知道是免疫力降低了還是心髒問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走進不科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新手釣魚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新手釣魚人並收藏走進不科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