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地上。


    聽到徐雲的這番話。


    薑成穀等人下意識就是一愣。


    作為一名gwy辦公廳的文職人員,薑成穀在理科方麵的知識可能相對有限,很多物理生物類的知識確實遠遠不如徐雲和潘院士。


    像重力梯度儀的報告。


    上頭那些字兒在他看來,從頭到尾就跟天書似的沒區別。


    但若論文科...尤其是曆史這塊的儲備量,薑成穀卻足以把現場這些理工男吊起來打。


    因此兩秒不到。


    薑成穀腦海中便冒出了一個可能:


    “徐博士,你的意思是......”


    “嘉靖皇帝的棺材裏頭,還存放著幾顆他平時嗑的....‘仙丹’?”


    徐雲表情微妙的點了點頭:


    “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的。”


    實話實說。


    徐雲著實沒想到,會在嘉靖的棺材裏發現這玩意兒。


    不愧是你啊道長.....


    眾所周知。


    大明作為華夏曆史上最有熱度的王朝之一,享國276年,一共傳了16位皇帝。


    也不知道是不是老朱家的血脈使然。


    這16位皇帝或許能力各異,但基本上都有各式各樣、花樣百出的怪癖。


    比如布衣皇帝朱元章。


    曆史上知名的殺人狂魔,砍起人來就跟砍瓜切菜似的,果斷的如同李古丁切書。


    又比如明宣宗朱瞻基。


    朱瞻基上位後的事業還算輝煌,解決了叔叔們的叛亂,對北疆地區進一步鞏固,開創“仁宣之治”。


    可他有個很奇怪的嗜好:


    喜愛鬥蛐蛐。


    皇宮裏找不到對手,他就微服於市井,與草民鬥蟋蟀,並且少有敗績。


    而且他贏了以後還老是嘲諷對手,甚至因此被人打過,但依舊樂此不疲。


    再比如社交達人明英宗朱祁鎮,這也是個頂級奇葩。


    由於宣宗皇帝早逝,此君9歲時就當上皇帝了。


    結果他皇帝當得不安分,非聽太監禦駕親征,最終土木堡兵敗被俘,淪為階下囚。


    按照正常情況,這位差不多涼了對吧?


    結果沒想到朱祁鎮發動起了社交能力,不僅把看守變成了他的粉絲,就連首領的弟弟和他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還在瓦剌娶了媳婦。


    再後來楊善開掛,愣是把朱祁鎮要回了大明。


    被放回明朝時,瓦剌人是送了一程再送一程,十分不舍。


    後來這位土木堡戰神又發動奪門之變,再次成為皇帝。


    還有明光宗朱常洛。


    此君是父親不經意間造出來的產物,從小不受父親和後媽待見。


    幸好大臣們支持,苦熬39年終於當上了皇帝。


    上位後的朱常洛每天忙於政事,後媽又給安排了大批美女,身體迅速被掏空。


    後媽見狀便指使人給上了瀉藥,一晚上拉了三四十次,禦廁的聲音從撲通撲通變成了嘩啦啦,最後是滴答滴答....


    這還沒完呢。


    接著又有個大聰明進獻了紅丸,說它可以大補,而這玩意兒其實是鉛+水銀的產物。


    此君吃了兩粒,完事兒人直接沒了——從上位到上牌位就隔了一個月。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木匠皇帝啥的。


    反倒是亡國的崇禎皇帝比較正常,臨走的時候身邊還有個王承恩與他一同殉節。


    而在大明的這些奇葩皇帝中,還有一人不得不提。


    那就是嘉靖。


    這位奇葩用一生的事件詮釋了一件事:


    什麽叫做【天賦點全部點歪了】。


    嘉靖皇帝15歲即位,他的堂哥就是明武宗朱厚照。


    所以他本來拿的是驕奢淫逸,混吃等死的藩王劇本,保不齊還能造個反啥的。


    結果沒想到朱厚照死後無子,沒有人能夠繼承皇位。


    於是奉命擬遺詔的內閣楊廷和等人隻能一邊吐槽無子不行,一邊從宗法、血緣的角度,選定了明武宗的堂弟朱厚熜作為繼承人。


    實話實說。


    嘉靖剛上位的時候,確實展現出了很強的天賦與能力。


    他先是下詔廢除了武宗時的弊政,又誅殺了佞臣錢寧、江彬等人,使朝政為之一新。


    接著呢,又引發了大禮議禮之爭。


    最終的結果是嘉靖將父親追尊為睿宗,並將神主入太廟,完全掌握了皇帝的權威。


    誠然。


    大禮議禮促使了一批正直的大臣引退,部分佞臣乘機上位,讓朝廷的水再次變渾了起來。


    但單純從嘉靖...或者皇帝角度來說,這件事說道哪兒都是賺的——自己從一個傀儡正式變成了真正的天子。


    倘若嘉靖能勤勉朝政,按照他之前的手段和判斷力來說,那些佞臣多半掀不起什麽大浪。


    像海瑞就曾經治安疏中評價過早期的嘉靖:


    “陛下天資英斷,睿識絕人,可為堯、舜,可為禹、湯、文、武……即位初年,鏟除積弊,煥然與天下更始。”


    但遺憾的是。


    嘉靖從那以後突然就走歪了。


    他先是變成了一位狂熱的貓奴。


    縱觀華夏曆史上所有的皇帝——包括元代清代這些外來戶,沒有一位皇帝對貓的熱愛能和嘉靖相比。


    嘉靖在皇宮中養了兩千多隻貓,宮裏還專門設了貓兒房,由太監宮女精心伺候著貓兒房的禦前名貓。


    1560年。


    嘉靖的愛貓“霜眉”去世。


    他不顧群臣反對,用黃金棺槨收殮了霜眉,以極高的規格葬在萬壽山北坡。


    立墓碑並題名虯龍塚。


    除了擼貓之外,嘉靖還有一個更廣為人知的奇葩愛好:


    那就是修仙。


    嘉靖對於修仙的狂熱近乎癡迷,整整24年不上朝,罷工時間僅次於他的孫子萬曆。


    而修仙這玩意兒看過的同學應該都知道。


    除了修行功法之外,最常見的套路自然就是嗑‘仙丹’了。


    於是乎。


    嘉靖的後半輩子裏幾乎每天都在‘煉丹’,而且煉丹用的材料極其奇葩:


    指甲蓋兒、


    老八餐廳裏的硝石、


    鳥類的糞便....


    甚至連宮女大姨媽的血都拿來煉丹——句話可不是誇張描述哈。


    嘉靖在位期間,曾經爆發過一場大變動,叫做“壬寅宮變”——這是記載在史書和百科上的宮變。


    宮變的起因就是因為宮女們忍受不了這種折磨,才想著去勒死嘉靖。


    如果不是因為兩個死結套在一起沒法拉緊,當時嘉靖就可以真飛升了......


    而這些丹藥之中,又有兩個材料不必可少:


    鉛和水銀。


    因此在徐雲表示嘉靖棺材裏存在水銀和丸狀反應後,薑成穀立刻便想到了.....


    嘉靖服用的‘仙丹’!


    更關鍵的是......


    雖然目前永陵地宮中確實充斥著大量的積水。


    但在積水填充程度很高的情況下,棺槨內部的東西反而可能保持的很完整。


    因為對於植物來源的載體而言。


    它們最怕的是在濕氣和空氣都比較豐富的環境——因為很快會在微生物和氧氣作用下發生腐敗變質。


    而如果在非常幹燥的環境中或者完全被水浸沒的情況下,往往因為缺乏濕度和空氣(水起到了隔絕空氣的作用),可以保存相當長的時間。


    這兩個條件隻要符合一個,並且長期穩定。


    有機物就可以保存很久很久。


    比如威尼斯的建築都已經幾百年了,埋在水下的依舊木樁沒有腐爛。


    還有晉祠聖母殿下木樁已經超過了900年,依然在工作。


    考古學和木業行業關於這方麵還有句順口溜:


    幹千年,濕萬年,不幹不濕就半年。


    更別說‘仙丹’的外部,還有一個罐子以及嘉靖的棺木進行第二次保護保護。


    所以從理論上分析,那顆‘仙丹’的保存程度應該會.....


    很高!


    誠然。


    這顆‘仙丹’絕不可能是真正的仙丹,對人體百害而無一利。


    但它對分析古代皇帝修道的‘文化’卻有著極高的研究價值:


    大家都知道古代很多皇帝喜歡修仙,喜歡嗑鉛和水銀,但他們吃的藥到底是什麽樣的?


    這個問題在此之前無人能夠回答。


    即便是國家博物館,此前也從未有過‘仙丹’的標本。


    所以毫無疑問。


    這是一項研究價值和話題性都很高的發現,公開出去必然會引起很高的話題討論度。


    想到這裏。


    薑成穀不由抬起眼皮,再對徐雲問道:


    “徐博士,重力梯度儀能檢測到‘仙丹’的完整程度嗎?”


    徐雲揮動了兩下手上的報告,輕輕搖了搖頭,對薑成穀解釋道:


    “說實話...很難,畢竟重力梯度儀不是透視鏡,它的工作原理是根據梯度差來完成的測量。”


    “比如說三厘米的仙丹,梯度儀會對按照某個精度...比如說0.01毫米進行區間的梯度差探測,然後再收集梯度差,由電腦進行分析解讀——這也是為什麽在測量過程中我們無法實時掌握具體信息的原因。”


    “所以我們目前隻能判斷出‘仙丹’的大小以及含有水銀成分,至於具體是否完整....這恐怕就需要開啟墓室後才能知道了。”


    薑成穀若有所思的摸了摸下巴:


    “原來如此......”


    想來也是。


    如果重力梯度儀能夠完整的分析出仙丹的保存程度......


    那麽還叫啥梯度儀啊,直接叫重力透視機得了。


    隨後薑成穀思索片刻,抬頭看了眼天空,繼續對徐雲說道:


    “徐博士,那麽仙丹的事情就先到這兒吧,咱們繼續之前的討論——墓室內除了仙丹之外,還有其他什麽發現嗎?”


    此時攜帶有重力梯度儀的無人機已經落地歸位,現場看上去和普通遙感測繪無二。


    所以即便是被衛星拍到地麵上的畫麵也沒什麽大問題,更不可能泄密。


    因此薑成穀倒也沒急著讓徐雲把報告提交上去。


    而是在現場了解起了具體情況,看看有沒有什麽其他發現。


    “除了仙丹嘛......”


    徐雲將報告翻了一頁,看著上頭的結果說道:


    “除了仙丹之外,設備在高度疑似嘉靖帝棺的那具棺木內部,還掃出了一片0.068e量級的梯度差陰影。”


    “這片陰影大概兩個巴掌大小,梯度分布均勻,帶著非常明顯的純金反應——金是重力梯度儀測繪中反饋最高的物質之一,尤其是在地宮這種環境裏頭。”


    “另外在其餘三具棺槨中,我們也分別發現了三座有純金和寶石梯度反饋的帽子型物品。”


    “所以根據協助匯總數據的超算‘ssom’的判斷......它們應該就是嘉靖的隨葬帝冠,以及皇後的鳳冠。”


    聽到金翼帝冠和鳳冠這兩個詞。


    薑成穀麵色不變。


    不過心中卻隱隱鬆了口氣。


    雖然上頭對於此次的永陵挖掘態度非常堅定,各種流程審批絲毫不拖遝,該給的支持力度也很大。


    但從消息公開後,主管部門也確實承受了不小的壓力。


    一來是當年定陵慘劇的前車之鑒。


    二來則是擔心永陵內部的文物保存情況並不樂觀——畢竟當初的定陵內部可沒太多積水。


    如今得知光是後殿中,便有‘仙丹’以及四具帝冠和鳳冠存在的消息。


    那麽無論最終結果怎麽樣,至少不會出現永陵挖開後找不到重要文物的窘境了。


    這顯然是個好消息。


    同時後殿作為嘉靖皇帝和三位皇後的棺槨所在,內部的器物除了棺材之外並不多。


    因此幾分鍾後。


    徐雲便把後殿的情況介紹完畢了。


    “接下來的探測情況是....哦,右配殿。”


    隨後徐雲將目光下移,介紹起了第二個被探測的墓室:


    “右配殿的麵積大概是240平方米左右,比定陵的右配殿大了約莫20%,內部存放著不少物品。”


    “這些物品大概有40%有著明顯的金屬梯度差,剩下的則是一些大宗物件,比如說刀劍、泥俑等等。”


    “同時這些物品的位置極其無規律,朝向有橫有豎,看起來應該是被積水打亂了原先的放置順序。”


    “什麽?右配殿居然有東西?”


    聽到這句話。


    剛剛趕到徐雲身邊的童懷軍頓時一愣,連忙追問道:


    “那麽左配殿呢?”


    徐雲將報告又翻了一頁,目光在紙上停留了十來秒,很快給出了答桉:


    “童教授,根據檢測結果來看.....左配殿中的物件雖然不如右配殿那麽多,但密度也依舊可觀。”


    “從梯度差上看應該也是燈具、泥俑之類的東西。”


    “總之無論是左配殿還是右配殿,內部都不可能存在大量的書籍——即便是用箱子封裝的也不可能。”


    童懷軍下意識張了張嘴。


    但最終還是沒有說話。


    作為一名專業的考古研究者,他如何不清楚徐雲這番話的價值?


    此前曾經介紹過。


    萬曆皇帝的定陵地宮中,左右配殿都是空著的。


    一些人認為地宮的左右配殿是沿襲舊製,在明初是做為殉葬妃嬪的墓室使用,相當於紫禁城內廷東西六宮的設置。


    於是在妃嬪殉葬被廢止後。


    皇陵地宮設左右配殿之製仍然延續下來,隻是虛置起象征意義,實際上不存放東西。


    還有一種看法則是認為配殿本就是安置隨葬品的地方,定陵的左右配殿之所以是空著的,主要是因為萬曆下葬的太匆忙的緣故:


    萬曆的事沒辦完,泰昌又沒了——泰昌就是上頭那位登基一個月就拉肚子加吃紅丸暴斃的明光宗朱常洛......


    兩位皇帝同時要下葬,陪葬品肯定就有些不太夠了。


    所以萬曆的陪葬品肯定沒有定陵預設的那麽多,與其在左右配殿零散放置,不如集中在中間的殿內,把左右配殿騰出來置空。


    如今看來.....


    定陵左右配殿的空置原因果然是後一種,所以永陵內才有著其他陪葬品。


    誠然。


    徐雲的探測結果確認了永陵的左配殿中不存在書籍,從而否定了左配殿中存在《永樂大典》的可能性。


    但另一方麵。


    他卻做到了在不開啟陵墓的情況下,將一些有關皇陵的猜測進行了證實。


    要知道。


    由於目前隻開啟過定陵的原因,明清時期皇帝墓葬的很多細節都隻能靠分析,沒有任何實證可以參考。


    某種意義上來說。


    現如今的考古界其實和國內的軍圈粉差不多:


    軍圈粉隻能拿拖把當成巴特雷自我安慰,考古界也同樣隻能翻著書籍去猜測很多古代的信息。


    而眼下有了重力梯度儀.....


    陪葬物什麽的不好說,但至少陵墓結構可以分析的出來了吧?


    如果接下來能多飛幾個陵墓.....


    說不定考古界就能在不破壞陵寢的前提下,歸類出一套權威的皇陵禮製結論!


    這可著實是一個大課題,甚至可能對整個東亞文明圈產生影響——畢竟唐陵啥的也沒開呢。


    而就在童懷軍心緒飛揚之際。


    徐雲又輕咳一聲,繼續開始了新一輪的匯報:


    “另外根據檢測,左右兩個配殿後方的小殿中也同樣存放著若幹物品,具體種類依舊無法分辨。”


    “不過這兩間小殿的麵積隻有幾平方米,所以不太可能有大型文物存在。”


    說著徐雲又順手翻開了下一頁,語術不變的介紹道:


    “接著是中間的過道以及豎直方向的三間墓室,從結構上來.....額?”


    結果說著說著。


    徐雲的嘴裏再次發出了一聲輕咦,生生止住了話頭。


    見此情形。


    一旁的薑成穀不由精神一震,飛快的問道:


    “徐博士,是重力梯度儀又檢測到了什麽新物件嗎?”


    說這話的時候,薑成穀的語氣中還帶著一絲激動與好奇。


    皇陵作為華夏古代王朝最高統治者的陵墓,內部的文物數量肯定不少,這是印入所有人認知裏的一個觀念。


    因此理論上來說。


    單純比較昂貴的東西——例如說玉器啊、皇冠之類的器物,是不會讓徐雲如此驚訝的。


    畢竟早就有了心理準備了嘛。


    隻有一些超出預認知的東西,才可能讓徐雲發出這種疑問。


    比如說之前的‘仙丹’。


    而這一次....徐雲又發現了什麽呢?


    是貓咪的棺材?


    奧特曼的變身棒?


    還是大型的青銅器?


    亦或是....傳說中的《永樂大典》?


    就在薑成穀瘋狂腦補的時候,他的耳邊忽然傳來了徐雲輕飄飄的一句話:


    “額,薑處長,是幾條魚.......”


    “......”


    薑成穀聞言一怔。


    回過神後。


    他的脖子下意識有些滑稽的向前探了幾厘米,原本沉穩的表情中滿是愕然:


    “徐博士,你說啥?”


    徐雲見狀朝他揚了揚手中的報告,解釋道:


    “薑處長,根據重力梯度儀的檢測結果,地宮的過道中最少存在著五條魚。”


    “這五條魚最長的大概有十八厘米,最短的四五厘米,平均長度在10厘米上下。”


    “另外我想收回我之前說的話,比起純金,水中的魚類才是反饋精度最高的東西......”


    薑成穀沉默了幾秒鍾,舔了舔有些幹澀的嘴角,依舊有些難以置信:


    “可是....可是地宮裏麵怎麽會有魚呢?”


    “這不可能的啊,任誰都不可能在皇陵裏頭放魚吧?那可是皇帝的陵墓。”


    “況且什麽品種的魚能在地宮的封閉條件下,從幾百年前一直繁衍到現在呢......”


    “不,還是有可能的。”


    麵對薑成穀連珠炮般問出的問題,一旁的翁同忽然開口了:


    “皇陵裏一開始顯然不會有魚——即便有也沒法長期生存,因為一開始地宮內並沒有積水環境。”


    “但薑處長你是否想過,如果條件合適的話,外來的魚卻有可能在地宮內生存。”


    薑成穀頓時一愣:


    “外來的魚?”


    翁同點點頭,雙手對著麵前的寶城比劃著道:


    “對於任何一座皇陵來說,除了選址...也就是風水寶地之外,隻有兩件環節最為關鍵。”


    “一件是陵墓通道的保密工作,另一件就是排水係統的設計問題。”


    “其中排水係統針對的情況也有兩類,一種是地下滲水,另一種則是外部的雨水。”


    聽聞此言。


    饒是徐雲和潘院士這種對考古不太了解的理科生,也同時點了點頭。


    皇陵的地宮普遍位於地下很深處,這是古代皇帝的通病。


    比如說秦始皇的地宮。


    上輩子是秦始皇的同學應該都知道。


    秦始皇陵位於地下35米深處,垂直高度上相當於11層樓那麽高。


    這種高度已經遠遠超出了很多水井的深度,雖然陵墓所在的區域不一定有水脈,但時間一長,總是會有一些底下水沿著砂石滲入。


    明十三陵也是如此。


    明十三陵的平均地宮深度在25.6米,所以滲水屬於必須要考慮的環節。


    至於雨水就更好理解了,下雨時在地麵堆積起來的雨水流入嘛。


    隨後翁同頓了頓,繼續說道:


    “麵對可能存在的兩種積水情況,大多數皇陵都設計了很有效的排水設施。”


    “這些排水設施一開始效率很高,但隨著時間流逝,它們便會逐漸出現功能上的問題,甚至....完全失效。”


    “比如乾隆皇帝的裕陵,這座陵墓的排水設施就出現過一個40多厘米的缺破口,在94年的時候才被文物局修複。”


    “因此如果永陵的排水設施出現了缺口,同時又遇上了一些洪澇....那麽確實有可能出現河魚闖入陵墓內部的情況。”


    “加之地下滲水以及周期性雨水的流入,永陵內部的積水也不屬於‘死水’,倘若那些石像上再生成青苔之類的植物,那麽魚類的食物來源也就有了......”


    看著侃侃而談的翁同。


    薑成穀臉上最初的驚訝也漸漸平靜了下來,被思索之色取代。


    同時他的腦海中,也迅速回憶起了十三陵附近的地圖。


    十三陵位於昌萍區郊外,緊鄰溫榆河的支流東沙河,邊上就是十三陵水庫。


    曆史上的這塊區域,確實經常爆發洪澇災害。


    實際上。


    當初正是因為洪澇影響了兩岸村舍、農田的原因,國家才在此建立了十三陵水庫。


    因此理論上來說。


    在某次洪澇爆發的時候,有幾條魚通過永陵的排水缺口流進了地宮,似乎.....


    也說得過去?


    想到這裏。


    薑成穀的表情不由有些微妙。


    他忽然想到了之前整理設備的時候,他還在車子的後備箱處發現了一根魚竿,當時魚竿的主人還說過去坑裏甩幾竿的話......


    這就是釣魚老嗎?


    當然了。


    這個消息意外歸意外,在經曆了早期的驚訝後,眾人很快便也接受了這個事實。


    反正就幾條小魚兒而已。


    因此幾分鍾後。


    眾人便再次把注意力放到了檢測報告上。


    “這幾條魚位於陵墓的過道上,另外過道中也明顯檢測到了一些燈盞器物的痕跡。”


    徐雲再次將頁麵翻過,幾次的介紹之後,他對報告的布局也愈發熟悉了起來:


    “與過道形成垂直的區域是三間墓室,居中的是中殿,接著是前殿,最後是隧道券。”


    “從麵積上來說三者依次減小,中殿的麵積同樣是240平米左右,前殿大概150平米,隧道券30平上下。”


    隧道券。


    別看這個名字看起來有些拗口,但它實際上是地宮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節點。


    】


    它是地宮的引導部分,也就是挖掘出來的沙土會從這裏被運輸出去。


    換而言之。


    隧道券的石壁,便是地宮大門的外部,性質上相當於玄關。


    這部分在明朝之前叫做“提湊”,明朝之後改叫隧道券,


    等到了清代又把它進一步擴展,出現了隧道券、墓道券、穿堂券、明堂券這些結構。


    隨後徐雲從邊上拿起一瓶怡寶潤了潤嗓子,又說道:


    “根據探測結果顯示,隧道券內部填充著大量的沙石,把入口完全封堵住了。”


    “中殿和前殿裏頭則封存著大量的隨葬品,看起來應該是珠寶之類的器物,同樣被積水浸沒。”


    聽完徐雲的這番介紹。


    薑成穀再次點了點頭。


    這次徐雲沒有明確提及隨葬品的信息,也就是說從形狀上來說,這些隨葬品中應該沒什麽特別怪異的東西。


    緊接著下一秒。


    薑成穀忽然發現了一個情況:


    此時的徐雲已經匯報好了九個大小墓室的情況,但他手中的報告厚度,卻還剩下.....


    足足一半。


    誠然。


    目前的地宮還有一些信息沒有完全匯報完畢,


    比如說外部隧道的長度寬度、某段區域是否坍塌等等。


    但即便是整條隧道全部坍塌淤堵,理論上也不至於剩下一半的厚度——畢竟這屬於張子昂他們的活兒。


    想到這裏。


    薑成穀的腦海中驟然劃過了一道閃電,有些急促的對徐雲問道:


    “徐博士,莫非......”


    徐雲看了他一眼,意會了他的想法,並且很快點頭說道:


    “沒錯,薑處長,我們在這九個墓室所在層的下方,還發現了一個墓室。”


    “一個.......”


    “沒有積水的墓室。”


    ...........


    注:


    連著四章九千字更新,明天還有!求月票!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走進不科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新手釣魚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新手釣魚人並收藏走進不科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