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device" style="background-color: #c0d16d66;font-size: 16px;border-radius: 10px;padding: 0 10px;color: #957575;text-decoration: underline;font-family: fangsong;"></div>
數分鍾後。
看著剛剛被從地上扶起、臉上痛得瘋狂齜牙咧嘴的徐雲,錢五師忍不住關切的問道:
“韓立同誌,你真的沒事嗎?”
“要不要我現在就去聯係職工醫院,讓林宇醫生或者彩虹同誌過來給你瞧瞧?”
“......”
聽聞此言。
輪椅上的徐雲原本痛的眼淚都快崩出來了,整個人還是飛快的搖起了頭:
“錢主任,不用了,不用了,我真沒啥事兒。”
“您瞧,我跪下...咳咳,磕下去的膝蓋剛好沒受過傷,是塊健全的骨頭。”
“嘶....痛是痛了點,但這都是硬傷,緩緩就沒事兒了。”
錢五師見狀依舊有些不放心,親自彎下身子觀察了幾眼。
等確定徐雲的膝蓋處確實沒什麽傷口後。
他方才沉吟片刻,勉強同意了徐雲留在現場的想法:
“好吧,那就先不聯係醫院那邊。”
“不過韓立同誌,你一旦有什麽地方不舒服,請務必不要強忍著,一定要說出來,懂嗎?”
不誇張的說。
目前徐雲的重要程度堪稱國寶,甚至還要超過滾滾一截——如果說徐雲是個木乃尹,那麽他的珍稀度就相當於是埃及的拉美西斯三世......
哦,克利奧帕特拉七世也有可能......
說完這些。
錢五師又忍不住看了眼徐雲,麵色古怪的問道:
“話說韓立同誌,你這輪椅坐得好好的,怎麽突然就會摔下去呢?”
“......您別說了。”
徐雲苦笑的搖了搖頭,如同祥林嫂附體般目無焦距的說道:
“我這是活該,我真傻,真的......”
徐雲的這番話可不是自嘲。
他是感覺自己真的傻。
221基地、
圓臉中年人、
數算小組、
綽號‘大於’、
加上眼下的時間點.....
這些關鍵詞擺在麵前的情況下,徐雲居然還沒意識到這位大於的真實身份......
那他這摔的真的就是活該了。
這可是於敏啊......
在徐雲來的後世。
有一種說法在網絡上一直都比較有市場:
華夏的本土物理學界沒出過巨老,而數學界比物理學界還要慘。
這句話其實並不正確。
例如在眼下這個時代,華夏便出現了一位數學和物理的雙重奇才。
他便是於敏。
也就是傳說中的......
華夏氫彈之父!
於敏的一生如果用網絡小說的描述,可以匯總成這樣一句話:
他就是華夏建國後應劫之時,國運所聚而生的天賜之子。
於敏是津門市蘆台鎮人,當年在北大物理係上學,從頭到尾都隻接受了國內的相關教育。
畢業後。
於敏加入了剛成立的華夏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正式開啟了他那比開掛還離譜的人生。
他先是和北大的楊立銘教授一同創辦了我國第一個原子核物理培訓班,出版了我國第一部原子核理論專著。
這部作品影響之深遠,直到2023年都依舊有很多核理論專業在原封不動的用這本書做教學......
接著在核武器研發過程中。
於敏臨危受命,承擔起了氫彈研究。
要知道。
與原子彈不同。
原子彈的製造雖然比較困難,但當初多多少少還是有一點數據可以參考的,算是多少有跡可循。
例如鏈式反應的明麵公式並不是什麽秘密,難的是細化的推導。
但氫彈卻不一樣。
當時的氫彈沒有任何資料——一個英文字母都沒有。
所以於敏的難度開局就是地獄的。
舉個例子。
現在在這裏告訴各位讀者老爺一個情報:
帥逼喲,世界上有一個東西叫做氫彈,原理大致是核聚變,也就是高溫下原子核擰到一起釋放能量。
嗯,條件就這麽多——然後讓你去把這玩意兒搞出來吧。
離譜的是......
於敏居然同意了。
更離譜的是,於敏最後tmd真在這種情況下把氫彈搞出來了.....
研過氫彈的同學應該都知道。
現在的氫彈隻有兩種構型。
一種是泰勒·烏拉姆....也就是t-u構型。
另一種就是於敏構型。
當然了。
以上兩種構型從未有人見過真正的數據,沒有任何國家公開過有關氫彈的任何原理。
不過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
那就是海對麵的第一枚氫彈試驗裝置足足有80多噸,第一枚可投擲氫彈重達21噸。
基本也就是海對麵才有飛機運得動。
而兔子們的第一枚氫彈猜猜多重?
答桉是隻有1噸。
而且當時兔子們的第一次氫彈試驗,就敢用空投直接實現小型化。
光是這一點。
就足以證明兔子們的原理和海對麵的截然不同。
在2014年。
於敏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不過他能獲得這個獎,不是他的榮幸,而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榮幸。
於敏隱姓埋名數十載,帶領團隊為華夏的核科技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不但讓新華夏擺脫了核訛詐的陰霾,更讓華夏人有能力自己製造先進的核武器,立下了可謂不世之功。
但是這一切,直到他72歲時才被世人知曉。
對了。
順帶一提。
在地球最好的二戰大戰略模擬遊戲鋼鐵雄心2裏。
如果你成功統一華夏之後,你麵對的依然是核科技能力貧弱的神州大陸。
此時的海對麵核武科技組擁有奧本海默、
德國科技組有海森堡、
甚至霓虹都有仁科芳雄。
那麽華夏有誰呢?
p社告訴了所有人一個答桉:
於敏。
而按照時間來算。
此時的於敏正處於一個相對【待業】的狀態:
他不久前被調到了輕核組,但是要直到今年11月才會正式被錢秉穹談話受命。
因此在這期間。
於敏便在基地的數算組打起了臨時工。
沒錯。
數算組,而不是其他物理組。
於敏的數算能力有多強呢?
在他讀書的時候,北大曾經組織了一場數學考試。
當時物理係的學生平均考了20分,數學係的尖子生勉強考了60分,於敏則考了100分——這是真事兒,記在了北大校友錄官網。
這些信息其實徐雲都知道,畢竟於敏在整個核武器研究過程中的地位實在是太重要了。
奈何知道是一回事。
能意識到則是另一回事。
於是乎。
在於敏爆出身份後,毫無防備的徐雲被‘大於’這麽一驚。
便如同王朗一般落下了馬....咳咳,落下了輪椅。
同時在回過神的刹那。
徐雲腦海中冒出的第一個念頭並不是哪兒有沒有骨折,而是自己跪的姿勢標不標準......
畢竟這位可是真大老,給跪一點兒都不寒磣。
“.......”
過了片刻。
徐雲深吸一口氣,轉過頭,對麵前的於敏說道:
“大...大於同誌是吧,你的推導我看完了,確實非常精妙合理。”
“非常感謝你的提示,如此一來,咱們的方程擬合就可以繼續了。”
聽到徐雲的這番話。
大於有些靦腆的撓了撓頭發,依稀可見後來那位謙和老者的影子:
“能幫上忙就好,能幫上忙就好。”
“其實韓立同誌,不瞞你說。”
“在看到你設計的那台氣象多普勒雷達後,我就一直想著能和你認識認識呢——它的原理實在是太精妙了。”
“所以如果今後有機會的話,我能向你請教幾個問題嗎?——放心,我每次到飯點前就走,絕不會你一頓蹭飯的。”
聽到請教二字。
徐雲霎時間就如同觸電般渾身一激靈,頭皮發麻的擺起了手:
“請教不敢當,大於同誌,你的數學水平可比我要強多了。”
“如果你不介意,咱們接下來正常討論就好,說不定還是我向你請教問題呢......”
開玩笑。
別說徐雲了。
即便是2023年的華夏科研界,也沒多少人能當得起於敏的請教——這還是考慮到楊老王老這些功勳之輩的情況。
如果拋開這些單講學術能力,恐怕隻能在b乎上找到那種人了。
畢竟這位可是能在腦海中模擬核爆的究極大掛壁......
而另一邊。
看著徐雲從未有過的局促反應。
錢五師不由再掃了眼一旁的於敏,臉上露出了些許若有所思的神色.....
隨後徐雲又和於敏強行拉扯了一番,最終總算是說服了這位大老,以一個相對平等的姿態進行起了下一步。
幾分鍾後。
徐雲和於敏再次回歸原位,錢五師也去一旁繼續起了自己的推導。
“大於同誌,既然解決了截麵態表達,那麽下來就應該進行擬合流場數值計算了。”
徐雲拿著筆思索片刻,對於敏說道:
“大於同誌,這部分你有什麽想法嗎?”
於敏在生活上的性格比較謙遜,不過眼下涉及到了技術討論,他便沒有藏拙了。
隻見於敏很快拿起筆,在紙上寫下了幾個參數:
ma=0.729
aoa=2.92°
rec=6.5x106
接著他吧嗒一聲放下筆,將這張紙推到了徐雲麵前,說道:
“韓立同誌,這是我剛才自己計算出來的實驗參數,要不你代入進去看看?”
見此情形。
徐雲瞬間一臉問號:
“???????”
此時此刻。
徐雲的心中忽然冒出了一股極強的吐槽欲:
誰特麽才是穿越者啊?
要知道。
自從synge在1949年發表了一篇標題名為《aerodynamic symmetry of projectiles》後,物理學界便開始了對氣動參數在數學表達上的推導。
也就是氣動係數可以展開成級數表達的形式,通過截斷高階項保留低階項使其能夠變得工程實用起來。
至於所謂的擬合。
指的就是將級數展開的具體表達式...也就是重要的是係數定下來。
然後用狀態量代入去求解未知狀態的氣動參數,算是一種高解的過程,非常複雜。
上頭這些用人話來描述就是....
先用一係列方程推導出另一個方程,然後對方程求解,得出最終xyz這三個變量的答桉。
而眼下的情況呢。
就相當於第一步。
也就是徐雲好不容易推導出了另一個方程的表達式,開口詢問起了於敏解這個方程式的思路。
按照傳統故事的發展。
雙方應該提出多種解方程的想法,然後逐一討論它們的可行性,在討論中彼此的關係也在緩慢增進。
最後確定一個方向,合力開始求解。
接著在一段時間後同時停筆,將答桉輕輕推到對方麵前,進行交換檢驗。
最終發現答桉完全一樣,互相對視一眼,如同見到知己一般哈哈大笑起來.....
然而此時此刻。
於敏的做法卻相當於嚷嚷了聲討論個der啊。
然後把方程的幾個解往桌上一甩,對徐雲說了句你逆推驗證一下吧。
要是沒錯我就去打籃球了,別人都到球場了趕時間呢.....
(╯‵□′)╯︵┻━┻!
!
這tmd玩毛啊?
自己這頭連思路都沒確定,於敏居然直接把答桉拿了出來.....
要知道。
錢五師的那份實驗報告此前算是國家絕密,由專人看護,哪怕是錢秉穹想要查閱都要事先申報才行。
換而言之。
於敏隻可能在分組之後,才會第一次知道那份報告的存在,以及看到詳細內容。
而就在這短短的十多二十分鍾內。
他不但理清了具體思路,還列出了方程並且解出了答桉。
最後甚至還有時間在徐雲邊上看了會兒戲?
這tmd不是掛是啥......
不過想到於敏能夠搞出於敏構型,這些事兒似乎也沒那麽難以接受?
畢竟和於敏構型比起來,這種情況的難度還是要遠遠不如的。
隨後徐雲又想到了海對麵的u2。
也不知道哪架u2會這麽非酋...或者說歐皇,有幸能夠死在如此多的通天代手裏......
真·這輩子值了。
“.......”
又過了一會兒。
徐雲將自己內心的驚訝收起,把注意力重新投回了現實。
畢竟驚訝歸驚訝,該做的事兒還是得做的。
於是很快。
徐雲便拿起筆,對於敏給出的三組數值進行了演算。
在於敏給出的參數中。
ma指的便是馬赫數、
aoa是攻角、
rec則是......
臨界雷諾數。
其中雷諾數字如其意,是一種以雷諾命名的數值。
當時雷諾根據大量的實驗發現,由層流轉變為湍流的轉變過程非常複雜。
這個過程不僅與流速v有關。
而且還與流體密度p、粘滯係數μ和物體的某一特征長度d——例如管道直徑、機翼寬度、處於流體中的球體半徑等有關。
最終他綜合以上各方麵的因素,引入一個無量綱的量pvd/μ。
後人把這無量綱的參數命名為“雷諾數“。
流體的流動狀態由雷諾數決定,雷諾數小的時候是層流,雷諾數大時是湍流。
也就是.....
流速越大,流過物體表麵距離愈長,密度越大,層流邊界層便愈容易變成湍流邊界層。
相反。
倘若粘性越大,流動起來便愈穩定,愈不容易變成湍流邊界層。(最近因為防盜來的讀者比較多,這裏解釋一下,這種拋概念真不是水文,而是後麵會用到,但要是在後麵一次性拋出來那整章就都不用寫正文了,所以隔幾章拋一個。)
接著很快。
徐雲便將這幾個參數代入了方程裏。
“ma0.729.....aoa=2.92°.....rec=6.5x106......”
“那麽自由來流參數就是288.15.....”
“邊界條件引用559章倒數第二個公式,可得通用參數是0.61.....”
“最後代入收斂準則,表麵壓力分布是6.66632......”
“第一個式子對上了,截麵間能量守恒,所以計算出來的l0應該是0.231。”
寫到這裏。
徐雲便停下手中的筆,開始對照起了錢五師的表格。
錢五師這份表格的實質樣本來自海對麵的彈道風洞,如今這個時代全球擁有彈道風洞的國家僅有三個,並且不包括華夏。
這也是為什麽這份資料會被列作如此高規格檔桉的原因。
接著很快。
徐雲便在文件上找到了ma=0.7的對應l0數值。
其赫然便是.....
0.229!
毫無疑問。
於敏拿出的這三個數值,確實是精確的解。
徐雲:
“.......”
白活了.jpg。
隨後在接下來的時間裏。
徐雲這個小組出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畫風,交談內容差不多是這樣的:
“大於,中等間隙b和c區要做個柯爾莫哥洛夫尺度能譜的筆算,所以得先計算一下耗散率......”
“不用算了,17.63%,韓立同誌你驗算一下吧。”
“......大於,波數由速度的所有大尺度分量累計而成的,v^k是速度的傅裏葉係數,所以要進行多次放縮.....”
“不用吧,韓立同誌,我們隻要假定對於任意固定的k,所有大於 1/k的尺度的累計耗散當是2νΩk≤2νk2,其中e→0,當ν→0時,Ωk就可以直接被算出來了...喏,你看。”
“那這個不規則的時速度場......”
“這也簡單,假設一個固壁對流體的剪應力,然後寫出接觸麵積的乘積再導一導不就行了?”
實話實說。
從第一次穿越到現在。
徐雲頭一次產生了一種懷疑人生的微妙情感:
他仿佛化身成了那個被帶飛著的土著,而身邊的於敏才是那個穿越者。
幾乎隻要徐雲一提及思路。
於敏便能迅速給出對應的答桉,並且精準度很高很高,哪怕出了錯也很快就能糾正過來。
於是乎。
在於敏的‘協助’下。
徐雲幾乎不怎麽費力,就順利解決了自己所負責的問題。
難怪那麽多人喜歡躺贏,這種感覺是真的爽啊......
..........
在徐雲小組完成計算任務十分鍾後。
錢五師親自負責的背壓比也有了結果。
背壓比。
軍圈或者航空航天的愛好者應該都知道。
無論大型的航天液體火箭,還是一些現代的戰術導彈,甚至現代化的第三代以後的戰鬥機。
它們在開加力以後噴出的火舌......也就是尾焰,外觀大多都是一節一節的。
這是飛行器的發動機馬力全開時,噴流速度超過音速的一種物理現象。
這種現象專業上被叫做馬赫盤或者馬赫環,屬於翻譯上的出入,屬於很常見的釋義問題。
它由尾噴流產生激波引起,在空氣中形成連續的膨脹波和壓縮波係。
而這些脹波或者壓縮波在數學上的計算推導,便與背壓比有關。
誠然。
背壓比這個概念常見於噴氣式飛機的噴管,導彈領域....尤其是小型導彈考慮背壓比的情況並不多。
但別忘了。
錢五師他們這次設計的導彈需要極其精細的氣動結構,背壓比則關乎超聲速軸對稱在現實情景的落位——具體方程此前已經提及過了。
因此背壓比的計算,便成為了一個很關鍵的一環。
接著錢五師將自己的計算結果與徐雲於敏的成果並排放到麵前,開始做起了匯總。
“r(l)/l = 0.1....v/l^3 = 0.02.....”
“流場參數分布及前緣曲麵激波間隔是0.4、2.6、2.9.....”
“前體進氣道的總收縮比為6.2,其中包含了前體壓縮部分,進氣道的總收縮比為 5.2,內收縮比為 1.6......”
“質量加權馬赫數的分布在3.0左右,壓升係數基本在20以上,總壓恢複係數在攻角等於2°的時候最大,其餘狀態均接近0.6......”
,它就能成為一枚真正的導彈。
換而言之.....
導彈設計過程中,最關鍵的一個環節解決了。
嗚嗚嗚——
而就在錢五師畫好設計圖後不久。
窗外便響起了急促的警報聲。
聽聞此言。
原本還在看著設計圖的徐雲,下意識便抬頭看向了窗外,同時眉頭微微一皺:
“奇怪.....這才幾天啊,u2怎麽又來了?”
“沒什麽好奇怪的。”
徐雲話剛說完,他身邊的錢五師便擺了擺手,無所謂道:
“多半是因為某些人在首都那邊找不著我,所以就急著來西北這兒看看了吧。”
“類似的情況還挺常見的,上次我偷偷去浙省吃了次西湖醋魚,u2就在西北繞了整整三天呢。”
徐雲頓時一愣。
某些人找不著錢五師?
不過很快。
他便明白了錢五師的意思。
是哦。
從氣象多普勒雷達出現開始。
孫俊人、羅沛霖、王老....加之這次的錢五師,已經有多批‘援軍’從首都來到了基地。
這種陣容看起來相當豪華,但首都那邊卻會出現一個情況:
他們家門口的腳夫、商販或者麵館老板...總之肯定有某些披著正經職業但不懷好意的人,發現他們每天要跟蹤的目標不見了。
這種情況下。
海對麵提高u2出航的頻率,倒也合情合理。
想到這裏。
錢五師忍不住從座位上站了起來,走到窗邊。
他先是看了眼窗外正在搬著被褥之類‘道具’遮掩雷達的副業隊員,又抬頭看了眼天空。
他的目光仿佛透過基地上方湛藍的天空,穿越了數千公裏,看到了一架正在朝基地駛來的黑色偵察機:
“抓緊時間多飛幾次吧......畢竟要不了多久,你們就永遠不會有進入我們領空的機會了,永遠.......”
........
注:
大家要是手上還有月票就投點唄,要是能保持在月票錢五師,下個月成就點可以+1000,這本書應該就能上榮耀一星了。
雖然現在榮耀一星有些爛大街,以至於一個黃金盟就能直接兩星了,但真正不靠氪金上一星的書其實並不多,咱們這是實打實的一星勳章,所以求月票!
另外感謝犁在劍走之後打賞的盟主! <div id="device" style="background-color: #c0d16d66;font-size: 16px;border-radius: 10px;padding: 0 10px;color: #957575;text-decoration: underline;font-family: fangsong;"></div>
數分鍾後。
看著剛剛被從地上扶起、臉上痛得瘋狂齜牙咧嘴的徐雲,錢五師忍不住關切的問道:
“韓立同誌,你真的沒事嗎?”
“要不要我現在就去聯係職工醫院,讓林宇醫生或者彩虹同誌過來給你瞧瞧?”
“......”
聽聞此言。
輪椅上的徐雲原本痛的眼淚都快崩出來了,整個人還是飛快的搖起了頭:
“錢主任,不用了,不用了,我真沒啥事兒。”
“您瞧,我跪下...咳咳,磕下去的膝蓋剛好沒受過傷,是塊健全的骨頭。”
“嘶....痛是痛了點,但這都是硬傷,緩緩就沒事兒了。”
錢五師見狀依舊有些不放心,親自彎下身子觀察了幾眼。
等確定徐雲的膝蓋處確實沒什麽傷口後。
他方才沉吟片刻,勉強同意了徐雲留在現場的想法:
“好吧,那就先不聯係醫院那邊。”
“不過韓立同誌,你一旦有什麽地方不舒服,請務必不要強忍著,一定要說出來,懂嗎?”
不誇張的說。
目前徐雲的重要程度堪稱國寶,甚至還要超過滾滾一截——如果說徐雲是個木乃尹,那麽他的珍稀度就相當於是埃及的拉美西斯三世......
哦,克利奧帕特拉七世也有可能......
說完這些。
錢五師又忍不住看了眼徐雲,麵色古怪的問道:
“話說韓立同誌,你這輪椅坐得好好的,怎麽突然就會摔下去呢?”
“......您別說了。”
徐雲苦笑的搖了搖頭,如同祥林嫂附體般目無焦距的說道:
“我這是活該,我真傻,真的......”
徐雲的這番話可不是自嘲。
他是感覺自己真的傻。
221基地、
圓臉中年人、
數算小組、
綽號‘大於’、
加上眼下的時間點.....
這些關鍵詞擺在麵前的情況下,徐雲居然還沒意識到這位大於的真實身份......
那他這摔的真的就是活該了。
這可是於敏啊......
在徐雲來的後世。
有一種說法在網絡上一直都比較有市場:
華夏的本土物理學界沒出過巨老,而數學界比物理學界還要慘。
這句話其實並不正確。
例如在眼下這個時代,華夏便出現了一位數學和物理的雙重奇才。
他便是於敏。
也就是傳說中的......
華夏氫彈之父!
於敏的一生如果用網絡小說的描述,可以匯總成這樣一句話:
他就是華夏建國後應劫之時,國運所聚而生的天賜之子。
於敏是津門市蘆台鎮人,當年在北大物理係上學,從頭到尾都隻接受了國內的相關教育。
畢業後。
於敏加入了剛成立的華夏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正式開啟了他那比開掛還離譜的人生。
他先是和北大的楊立銘教授一同創辦了我國第一個原子核物理培訓班,出版了我國第一部原子核理論專著。
這部作品影響之深遠,直到2023年都依舊有很多核理論專業在原封不動的用這本書做教學......
接著在核武器研發過程中。
於敏臨危受命,承擔起了氫彈研究。
要知道。
與原子彈不同。
原子彈的製造雖然比較困難,但當初多多少少還是有一點數據可以參考的,算是多少有跡可循。
例如鏈式反應的明麵公式並不是什麽秘密,難的是細化的推導。
但氫彈卻不一樣。
當時的氫彈沒有任何資料——一個英文字母都沒有。
所以於敏的難度開局就是地獄的。
舉個例子。
現在在這裏告訴各位讀者老爺一個情報:
帥逼喲,世界上有一個東西叫做氫彈,原理大致是核聚變,也就是高溫下原子核擰到一起釋放能量。
嗯,條件就這麽多——然後讓你去把這玩意兒搞出來吧。
離譜的是......
於敏居然同意了。
更離譜的是,於敏最後tmd真在這種情況下把氫彈搞出來了.....
研過氫彈的同學應該都知道。
現在的氫彈隻有兩種構型。
一種是泰勒·烏拉姆....也就是t-u構型。
另一種就是於敏構型。
當然了。
以上兩種構型從未有人見過真正的數據,沒有任何國家公開過有關氫彈的任何原理。
不過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
那就是海對麵的第一枚氫彈試驗裝置足足有80多噸,第一枚可投擲氫彈重達21噸。
基本也就是海對麵才有飛機運得動。
而兔子們的第一枚氫彈猜猜多重?
答桉是隻有1噸。
而且當時兔子們的第一次氫彈試驗,就敢用空投直接實現小型化。
光是這一點。
就足以證明兔子們的原理和海對麵的截然不同。
在2014年。
於敏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不過他能獲得這個獎,不是他的榮幸,而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榮幸。
於敏隱姓埋名數十載,帶領團隊為華夏的核科技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不但讓新華夏擺脫了核訛詐的陰霾,更讓華夏人有能力自己製造先進的核武器,立下了可謂不世之功。
但是這一切,直到他72歲時才被世人知曉。
對了。
順帶一提。
在地球最好的二戰大戰略模擬遊戲鋼鐵雄心2裏。
如果你成功統一華夏之後,你麵對的依然是核科技能力貧弱的神州大陸。
此時的海對麵核武科技組擁有奧本海默、
德國科技組有海森堡、
甚至霓虹都有仁科芳雄。
那麽華夏有誰呢?
p社告訴了所有人一個答桉:
於敏。
而按照時間來算。
此時的於敏正處於一個相對【待業】的狀態:
他不久前被調到了輕核組,但是要直到今年11月才會正式被錢秉穹談話受命。
因此在這期間。
於敏便在基地的數算組打起了臨時工。
沒錯。
數算組,而不是其他物理組。
於敏的數算能力有多強呢?
在他讀書的時候,北大曾經組織了一場數學考試。
當時物理係的學生平均考了20分,數學係的尖子生勉強考了60分,於敏則考了100分——這是真事兒,記在了北大校友錄官網。
這些信息其實徐雲都知道,畢竟於敏在整個核武器研究過程中的地位實在是太重要了。
奈何知道是一回事。
能意識到則是另一回事。
於是乎。
在於敏爆出身份後,毫無防備的徐雲被‘大於’這麽一驚。
便如同王朗一般落下了馬....咳咳,落下了輪椅。
同時在回過神的刹那。
徐雲腦海中冒出的第一個念頭並不是哪兒有沒有骨折,而是自己跪的姿勢標不標準......
畢竟這位可是真大老,給跪一點兒都不寒磣。
“.......”
過了片刻。
徐雲深吸一口氣,轉過頭,對麵前的於敏說道:
“大...大於同誌是吧,你的推導我看完了,確實非常精妙合理。”
“非常感謝你的提示,如此一來,咱們的方程擬合就可以繼續了。”
聽到徐雲的這番話。
大於有些靦腆的撓了撓頭發,依稀可見後來那位謙和老者的影子:
“能幫上忙就好,能幫上忙就好。”
“其實韓立同誌,不瞞你說。”
“在看到你設計的那台氣象多普勒雷達後,我就一直想著能和你認識認識呢——它的原理實在是太精妙了。”
“所以如果今後有機會的話,我能向你請教幾個問題嗎?——放心,我每次到飯點前就走,絕不會你一頓蹭飯的。”
聽到請教二字。
徐雲霎時間就如同觸電般渾身一激靈,頭皮發麻的擺起了手:
“請教不敢當,大於同誌,你的數學水平可比我要強多了。”
“如果你不介意,咱們接下來正常討論就好,說不定還是我向你請教問題呢......”
開玩笑。
別說徐雲了。
即便是2023年的華夏科研界,也沒多少人能當得起於敏的請教——這還是考慮到楊老王老這些功勳之輩的情況。
如果拋開這些單講學術能力,恐怕隻能在b乎上找到那種人了。
畢竟這位可是能在腦海中模擬核爆的究極大掛壁......
而另一邊。
看著徐雲從未有過的局促反應。
錢五師不由再掃了眼一旁的於敏,臉上露出了些許若有所思的神色.....
隨後徐雲又和於敏強行拉扯了一番,最終總算是說服了這位大老,以一個相對平等的姿態進行起了下一步。
幾分鍾後。
徐雲和於敏再次回歸原位,錢五師也去一旁繼續起了自己的推導。
“大於同誌,既然解決了截麵態表達,那麽下來就應該進行擬合流場數值計算了。”
徐雲拿著筆思索片刻,對於敏說道:
“大於同誌,這部分你有什麽想法嗎?”
於敏在生活上的性格比較謙遜,不過眼下涉及到了技術討論,他便沒有藏拙了。
隻見於敏很快拿起筆,在紙上寫下了幾個參數:
ma=0.729
aoa=2.92°
rec=6.5x106
接著他吧嗒一聲放下筆,將這張紙推到了徐雲麵前,說道:
“韓立同誌,這是我剛才自己計算出來的實驗參數,要不你代入進去看看?”
見此情形。
徐雲瞬間一臉問號:
“???????”
此時此刻。
徐雲的心中忽然冒出了一股極強的吐槽欲:
誰特麽才是穿越者啊?
要知道。
自從synge在1949年發表了一篇標題名為《aerodynamic symmetry of projectiles》後,物理學界便開始了對氣動參數在數學表達上的推導。
也就是氣動係數可以展開成級數表達的形式,通過截斷高階項保留低階項使其能夠變得工程實用起來。
至於所謂的擬合。
指的就是將級數展開的具體表達式...也就是重要的是係數定下來。
然後用狀態量代入去求解未知狀態的氣動參數,算是一種高解的過程,非常複雜。
上頭這些用人話來描述就是....
先用一係列方程推導出另一個方程,然後對方程求解,得出最終xyz這三個變量的答桉。
而眼下的情況呢。
就相當於第一步。
也就是徐雲好不容易推導出了另一個方程的表達式,開口詢問起了於敏解這個方程式的思路。
按照傳統故事的發展。
雙方應該提出多種解方程的想法,然後逐一討論它們的可行性,在討論中彼此的關係也在緩慢增進。
最後確定一個方向,合力開始求解。
接著在一段時間後同時停筆,將答桉輕輕推到對方麵前,進行交換檢驗。
最終發現答桉完全一樣,互相對視一眼,如同見到知己一般哈哈大笑起來.....
然而此時此刻。
於敏的做法卻相當於嚷嚷了聲討論個der啊。
然後把方程的幾個解往桌上一甩,對徐雲說了句你逆推驗證一下吧。
要是沒錯我就去打籃球了,別人都到球場了趕時間呢.....
(╯‵□′)╯︵┻━┻!
!
這tmd玩毛啊?
自己這頭連思路都沒確定,於敏居然直接把答桉拿了出來.....
要知道。
錢五師的那份實驗報告此前算是國家絕密,由專人看護,哪怕是錢秉穹想要查閱都要事先申報才行。
換而言之。
於敏隻可能在分組之後,才會第一次知道那份報告的存在,以及看到詳細內容。
而就在這短短的十多二十分鍾內。
他不但理清了具體思路,還列出了方程並且解出了答桉。
最後甚至還有時間在徐雲邊上看了會兒戲?
這tmd不是掛是啥......
不過想到於敏能夠搞出於敏構型,這些事兒似乎也沒那麽難以接受?
畢竟和於敏構型比起來,這種情況的難度還是要遠遠不如的。
隨後徐雲又想到了海對麵的u2。
也不知道哪架u2會這麽非酋...或者說歐皇,有幸能夠死在如此多的通天代手裏......
真·這輩子值了。
“.......”
又過了一會兒。
徐雲將自己內心的驚訝收起,把注意力重新投回了現實。
畢竟驚訝歸驚訝,該做的事兒還是得做的。
於是很快。
徐雲便拿起筆,對於敏給出的三組數值進行了演算。
在於敏給出的參數中。
ma指的便是馬赫數、
aoa是攻角、
rec則是......
臨界雷諾數。
其中雷諾數字如其意,是一種以雷諾命名的數值。
當時雷諾根據大量的實驗發現,由層流轉變為湍流的轉變過程非常複雜。
這個過程不僅與流速v有關。
而且還與流體密度p、粘滯係數μ和物體的某一特征長度d——例如管道直徑、機翼寬度、處於流體中的球體半徑等有關。
最終他綜合以上各方麵的因素,引入一個無量綱的量pvd/μ。
後人把這無量綱的參數命名為“雷諾數“。
流體的流動狀態由雷諾數決定,雷諾數小的時候是層流,雷諾數大時是湍流。
也就是.....
流速越大,流過物體表麵距離愈長,密度越大,層流邊界層便愈容易變成湍流邊界層。
相反。
倘若粘性越大,流動起來便愈穩定,愈不容易變成湍流邊界層。(最近因為防盜來的讀者比較多,這裏解釋一下,這種拋概念真不是水文,而是後麵會用到,但要是在後麵一次性拋出來那整章就都不用寫正文了,所以隔幾章拋一個。)
接著很快。
徐雲便將這幾個參數代入了方程裏。
“ma0.729.....aoa=2.92°.....rec=6.5x106......”
“那麽自由來流參數就是288.15.....”
“邊界條件引用559章倒數第二個公式,可得通用參數是0.61.....”
“最後代入收斂準則,表麵壓力分布是6.66632......”
“第一個式子對上了,截麵間能量守恒,所以計算出來的l0應該是0.231。”
寫到這裏。
徐雲便停下手中的筆,開始對照起了錢五師的表格。
錢五師這份表格的實質樣本來自海對麵的彈道風洞,如今這個時代全球擁有彈道風洞的國家僅有三個,並且不包括華夏。
這也是為什麽這份資料會被列作如此高規格檔桉的原因。
接著很快。
徐雲便在文件上找到了ma=0.7的對應l0數值。
其赫然便是.....
0.229!
毫無疑問。
於敏拿出的這三個數值,確實是精確的解。
徐雲:
“.......”
白活了.jpg。
隨後在接下來的時間裏。
徐雲這個小組出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畫風,交談內容差不多是這樣的:
“大於,中等間隙b和c區要做個柯爾莫哥洛夫尺度能譜的筆算,所以得先計算一下耗散率......”
“不用算了,17.63%,韓立同誌你驗算一下吧。”
“......大於,波數由速度的所有大尺度分量累計而成的,v^k是速度的傅裏葉係數,所以要進行多次放縮.....”
“不用吧,韓立同誌,我們隻要假定對於任意固定的k,所有大於 1/k的尺度的累計耗散當是2νΩk≤2νk2,其中e→0,當ν→0時,Ωk就可以直接被算出來了...喏,你看。”
“那這個不規則的時速度場......”
“這也簡單,假設一個固壁對流體的剪應力,然後寫出接觸麵積的乘積再導一導不就行了?”
實話實說。
從第一次穿越到現在。
徐雲頭一次產生了一種懷疑人生的微妙情感:
他仿佛化身成了那個被帶飛著的土著,而身邊的於敏才是那個穿越者。
幾乎隻要徐雲一提及思路。
於敏便能迅速給出對應的答桉,並且精準度很高很高,哪怕出了錯也很快就能糾正過來。
於是乎。
在於敏的‘協助’下。
徐雲幾乎不怎麽費力,就順利解決了自己所負責的問題。
難怪那麽多人喜歡躺贏,這種感覺是真的爽啊......
..........
在徐雲小組完成計算任務十分鍾後。
錢五師親自負責的背壓比也有了結果。
背壓比。
軍圈或者航空航天的愛好者應該都知道。
無論大型的航天液體火箭,還是一些現代的戰術導彈,甚至現代化的第三代以後的戰鬥機。
它們在開加力以後噴出的火舌......也就是尾焰,外觀大多都是一節一節的。
這是飛行器的發動機馬力全開時,噴流速度超過音速的一種物理現象。
這種現象專業上被叫做馬赫盤或者馬赫環,屬於翻譯上的出入,屬於很常見的釋義問題。
它由尾噴流產生激波引起,在空氣中形成連續的膨脹波和壓縮波係。
而這些脹波或者壓縮波在數學上的計算推導,便與背壓比有關。
誠然。
背壓比這個概念常見於噴氣式飛機的噴管,導彈領域....尤其是小型導彈考慮背壓比的情況並不多。
但別忘了。
錢五師他們這次設計的導彈需要極其精細的氣動結構,背壓比則關乎超聲速軸對稱在現實情景的落位——具體方程此前已經提及過了。
因此背壓比的計算,便成為了一個很關鍵的一環。
接著錢五師將自己的計算結果與徐雲於敏的成果並排放到麵前,開始做起了匯總。
“r(l)/l = 0.1....v/l^3 = 0.02.....”
“流場參數分布及前緣曲麵激波間隔是0.4、2.6、2.9.....”
“前體進氣道的總收縮比為6.2,其中包含了前體壓縮部分,進氣道的總收縮比為 5.2,內收縮比為 1.6......”
“質量加權馬赫數的分布在3.0左右,壓升係數基本在20以上,總壓恢複係數在攻角等於2°的時候最大,其餘狀態均接近0.6......”
,它就能成為一枚真正的導彈。
換而言之.....
導彈設計過程中,最關鍵的一個環節解決了。
嗚嗚嗚——
而就在錢五師畫好設計圖後不久。
窗外便響起了急促的警報聲。
聽聞此言。
原本還在看著設計圖的徐雲,下意識便抬頭看向了窗外,同時眉頭微微一皺:
“奇怪.....這才幾天啊,u2怎麽又來了?”
“沒什麽好奇怪的。”
徐雲話剛說完,他身邊的錢五師便擺了擺手,無所謂道:
“多半是因為某些人在首都那邊找不著我,所以就急著來西北這兒看看了吧。”
“類似的情況還挺常見的,上次我偷偷去浙省吃了次西湖醋魚,u2就在西北繞了整整三天呢。”
徐雲頓時一愣。
某些人找不著錢五師?
不過很快。
他便明白了錢五師的意思。
是哦。
從氣象多普勒雷達出現開始。
孫俊人、羅沛霖、王老....加之這次的錢五師,已經有多批‘援軍’從首都來到了基地。
這種陣容看起來相當豪華,但首都那邊卻會出現一個情況:
他們家門口的腳夫、商販或者麵館老板...總之肯定有某些披著正經職業但不懷好意的人,發現他們每天要跟蹤的目標不見了。
這種情況下。
海對麵提高u2出航的頻率,倒也合情合理。
想到這裏。
錢五師忍不住從座位上站了起來,走到窗邊。
他先是看了眼窗外正在搬著被褥之類‘道具’遮掩雷達的副業隊員,又抬頭看了眼天空。
他的目光仿佛透過基地上方湛藍的天空,穿越了數千公裏,看到了一架正在朝基地駛來的黑色偵察機:
“抓緊時間多飛幾次吧......畢竟要不了多久,你們就永遠不會有進入我們領空的機會了,永遠.......”
........
注:
大家要是手上還有月票就投點唄,要是能保持在月票錢五師,下個月成就點可以+1000,這本書應該就能上榮耀一星了。
雖然現在榮耀一星有些爛大街,以至於一個黃金盟就能直接兩星了,但真正不靠氪金上一星的書其實並不多,咱們這是實打實的一星勳章,所以求月票!
另外感謝犁在劍走之後打賞的盟主! <div id="device" style="background-color: #c0d16d66;font-size: 16px;border-radius: 10px;padding: 0 10px;color: #957575;text-decoration: underline;font-family: fangsong;"></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