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無情吹落樹梢上那些半枯萎掉的葉子,整個禦史府‘花’園在一片落葉中,看起來是異常蕭條。[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宋氏姐弟二人尋到一處僻靜所在,將各自身邊之人打發下去後,才雙雙說起自己已經知道的事。
且不說宋念之挑眉聽到陸府將姐姐的生辰八字退回時,那當即黑下來的臉‘色’。隻說聽完一切後,將前後之事一做聯係的宋念之終於恍然,若有所思的點頭表示知道了。
而得知此事並非陸府說的那般簡單後,心裏後怕的宋如沐,更加堅定的讓宋念之隨宋瑞溪與宋嬤嬤她們一道離開京城,希望無論事情發展如何不能控製的地步,至少能為宋翰與宋韓氏保住一條血脈。而早已不再是孩子的宋念之,又如何會舍得在此時選擇離開,留下姐姐一個人在這偌大的京城之中,憑著那陸府一句空口白話,去營救被人蓄謀誣陷的父親。
彷佛一夜之間忽然長大的弟弟,讓宋如沐感覺不再如原先那般心神不寧與無助,反而在心底生出一種隻要有宋念之在,宋翰的事情或許在不經意間便有轉機,因為她沒有忽視宋念之的眼神中絲毫沒有失望與絕望之‘色’。
不管這是不是宋如沐的心理暗示還是什麽,當被宋如沐細細審視的宋念之,從沉思中回神,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想說“姐姐……忘記軒哥哥吧,隻有這樣才可以讓父親盡快出來”,然而卻最終還是改口道:“姐姐也不要太擔心,畢竟父親行得正坐得直,老天會保佑好人的。再說父親的事情我已經約莫猜到症結所在,過會我就去千食齋。天佑會派人將宮中事情告訴我們的,姐姐就安心在家中等消息。抓緊時間讓二姐姐她們離開。以免生變。”
見宋念之一副心中自有計較的模樣,宋如沐暗舒口氣,祈禱真如宋念之說的那般,老天也會保佑他們地父親宋翰平安無事。可老天真會保佑他們嗎?那衰神不也是老天的一部分嗎?可他又保佑了誰?
就在宋如沐壓下想拔光衰神頭發地衝動,起身整理衣衫,準備送宋念之出‘門’時。宋念之忽然轉身對宋如沐問道:“姐姐可否記得昨夜與天佑說了什麽?”
宋如沐瞬間石化,心中暗道,難不成昨夜聽她醉語地是皇甫天佑,而非宋念之?在慶幸不是宋念之聽到自己醉語的同時,宋如沐下意識搖頭道:“記不起來了,他可是說了什麽?”
“倒沒說什麽,隻是我見他忽然好想變了一個人,總覺得忽然有什麽地方不對了”,自言自語的宋念之凝思片刻,才一拍手道:“是了。(.$>>>棉、花‘糖’小‘說’)以前的他雖然也是信心十足,但在無人之時他還會痛苦掙紮,但昨天離開咱們府裏時,我卻看到了一個真正的王者,那是在皇上身上也見不到的王者之氣。”
宋如沐更加‘迷’‘惑’起來,也更加好奇自己說了什麽,可任憑宋如沐想破了腦袋,也想不起她到底說了什麽。隻能歎酒這東西真是害人,就在宋如沐自動放棄回憶昨夜之事。卻還是想到“太子身上地王者之氣壓過皇上。那還不是自找死路?”
然而這些都不是他們姐弟所應關心的,畢竟宋翰能不能平安歸來是首要問題。還有就是宋翰平安歸來了。按照宋翰的‘性’格也是辭官的可能‘性’最大。如此一想,他們一家與皇甫天佑的關係。也就算是走到頭了。
攆著宋念之趕緊出‘門’去千食齋等消息後。宋如沐自個則起身來到宋嬤嬤處。見丫頭們正在忙著收拾打包。而宋嬤嬤則坐在炕頭一動不動。就是見她走進來。老人家也是將頭一扭視若無睹。
看來宋嬤嬤也是與宋念之一樣地心思了。暗道隻是宋念之留下。還可以為宋翰地事出個主意;宋嬤嬤卻不一樣。眼看著年紀大了。身子骨也經不起折騰。還不如先行離開。等事情告一段落後。再一家人團聚也不遲。
心中更是不舍地宋如沐低低一歎。上前摟住賭氣中地宋嬤嬤。強笑道:“沐兒知道嬤嬤不舍得離開。可嬤嬤多少年沒回老家了?少說得有十四五年了吧?這次不如就回去看看……”
“你這孩子……又不是不知道。嬤嬤老家沒人了。回不回去有什麽區別?你老實告訴嬤嬤。是不是府中出了什麽事兒?或者是你和那陸公子地事兒有了什麽曲折?你才慌著讓嬤嬤趕緊離開。怕嬤嬤知道了會傷心?”早先在茶語來說起這事後。宋嬤嬤就開始犯起嘀咕。可當她問起茶語與幾個來幫忙地小丫頭。都是一問三不知。故而此時見宋如沐來了。才會將心中疑問一並問出口。
麵對宋嬤嬤地追問。宋如沐倒希望宋嬤嬤在這一刻。能夠如其他老人那般難得糊塗。畢竟有時糊塗才是福氣不是嗎?可最後宋如沐隻有淺笑道:“嬤嬤想多了……隻是二姐姐此次一個人回老家。父親與弟弟我們都不放心。故而才想著請嬤嬤陪二姐姐回府。過段日子我們說不定也會回去一趟。”
宋嬤嬤聽宋如沐雖說地輕巧。那蠟白地臉‘色’卻是騙不了人地。心中如何還舍得難為這個自己一手帶大地孩子。遂半信半疑應下來。隻囑咐宋如沐道:“嬤嬤不在時。沐兒一定要照顧好你們父親與念之。也別疏忽了自己。畢竟你現在也是需要養身子地時候。等你小定地時候……嬤嬤就回……”
“嬤嬤……”宋如沐原本還能笑著點頭答應,但聽宋嬤嬤說起這些,宋如沐便再也忍不下去的出聲阻止,用去宋瑞溪那邊看看地理由,借機閃身跑出了宋嬤嬤地房間。
鑒於情況特殊,傍晚十分宋瑞溪與宋嬤嬤她們一行,便由府內馬車送往京城碼頭,登上大管事租來的貨船,在似有覺察地宋嬤嬤抱著宋如沐好生難過半晌後。終是起錨往宋翰老家墨城的方向馳去。
遠遠看著站在船頭揮舞絹帕地宋瑞溪與宋嬤嬤,逐漸消失在夕陽之中。想起宋瑞溪那句“妹妹放心。宋嬤嬤不會知道任何事”,以及宋嬤嬤那句“萬事當以人為重”之後,宋如沐忽然感覺身上擔子去了一半。深呼一口帶著濃濃秋意的江風,宋如沐鼓起萬千勇氣地同時告訴自己要冷靜,她感謝這個時候肯幫助他們地每個人,讓她可以不用再為其它事情分神。
與茶語兩人回府後。獨自思量半天的宋如沐,讓人將宋瑞溪的親筆信送往長公主府時,恰好去千食齋的宋念之回來了,與宋念之同來的還有閻水吉。而得知宋瑞溪與宋嬤嬤已經走了以後,宋念之也是同樣長舒口氣,畢竟他對宋嬤嬤的感情不比宋如沐少多少。
三人行過見麵禮後,由宋念之打頭告訴宋如沐,按照皇甫天佑送出來地消息是,皇帝在痛心疾首之餘已經臥‘床’不起,卻對宋翰一事閉口不提。任憑楚國丈再三麵見,也不肯答應將禦史大夫宋翰定罪,隻說再考慮。於是根據宋念之的推斷,宋翰應該不會有‘性’命之虞,現在他們唯一能做的就隻有等下去。不過當宋念之提起關於幾位禦史台的大人準備明日上朝之時,就宋翰一事上書天子後。宋如沐聞言一驚,問那幾位大人都是誰?
答案在宋如沐的意料之中,都是以往與宋翰來往親密的幾個人,其中宋如沐比較熟的有藍晴的父親與白若水的祖父。可如此做法妥當嗎?真的是在幫宋翰嗎?
宋如沐在暗驚地同時不禁自問。現在的問題明顯是,皇帝通過她與陸翊軒的婚事。認為宋翰已有派係之爭的念頭,如果此時禦史台的幾位大人再聯名上書。會不會給宋翰的事情雪上加霜?
好在現在陸府已經退親,宋翰參與派係之爭的嫌疑無形中消除。剩下原本安‘插’在宋翰身上的罪名,其實對於皇帝來說並不是什麽不可饒恕的大罪,尤其宋翰還是被冤枉地。宋如沐又想到,通觀現在這位皇帝地一生,並沒有什麽豐功偉績與亮點,唯一的亮點就是親自提拔了宋翰,讓愈演愈烈地兩派之爭得了緩解。正是這樣一位普通的帝王,忍心在自己最後為數不多地日子裏,將他政治生涯中唯一的亮點抹殺掉嗎?而支持宋如沐這些觀點的理由是皇甫天佑送出來的消息,以及宋翰雖然於昨天晚上下獄,但禦史府卻在事隔一天一夜之後,還沒收到任何消息,就代表皇帝確實還在猶豫之中。
聽宋如沐將心中想法說出,奔‘波’一天的宋念之深有戚戚然,也明白這事正如同姐姐宋如沐說的越是低調越好。如果鬧起來,那就是將皇帝‘逼’上了梁山,除非她們能在短時間內拿出證明宋翰清白的鐵證。可證據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畢竟宋翰當年確實因為分攤到頭上的份子錢,向富陽鄉紳們借了銀子,用這借來的銀子使百姓們熬過了秋收的日子。
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宋念之連夜去拜見各位禦史台的大人,懇請幾位想要為宋翰出頭的大人再等幾日,因為一切事情都還在觀望之中。
而之後事情的發展趨勢,果然是被慢慢壓了下去。就連叫囂最積極的楚國丈也慢慢沒了聲音,隻有幾個不大不小不識趣的官兒,平時因自己曾吃過宋翰的參奏,而心懷鬼胎的就宋翰一事想拆禦史台的台,卻都被皇帝一一駁回。
當某種利益被滿足,某種平衡被繼續保持後,政治風暴也就變得如同夏日的雷陣雨一般,來的快,去的也快!
這不當陸翊軒與七公主即將小定,滿大街都是陸公府即將迎娶公主的消息時,自從那日過後,便與宋念之兩人在府中不再出府的宋如沐,接到‘門’房來報說宋翰回來了。
宋如沐與宋念之兩廂對望一眼,都發現了對方眼中的欣喜之‘色’。
且不說宋念之挑眉聽到陸府將姐姐的生辰八字退回時,那當即黑下來的臉‘色’。隻說聽完一切後,將前後之事一做聯係的宋念之終於恍然,若有所思的點頭表示知道了。
而得知此事並非陸府說的那般簡單後,心裏後怕的宋如沐,更加堅定的讓宋念之隨宋瑞溪與宋嬤嬤她們一道離開京城,希望無論事情發展如何不能控製的地步,至少能為宋翰與宋韓氏保住一條血脈。而早已不再是孩子的宋念之,又如何會舍得在此時選擇離開,留下姐姐一個人在這偌大的京城之中,憑著那陸府一句空口白話,去營救被人蓄謀誣陷的父親。
彷佛一夜之間忽然長大的弟弟,讓宋如沐感覺不再如原先那般心神不寧與無助,反而在心底生出一種隻要有宋念之在,宋翰的事情或許在不經意間便有轉機,因為她沒有忽視宋念之的眼神中絲毫沒有失望與絕望之‘色’。
不管這是不是宋如沐的心理暗示還是什麽,當被宋如沐細細審視的宋念之,從沉思中回神,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想說“姐姐……忘記軒哥哥吧,隻有這樣才可以讓父親盡快出來”,然而卻最終還是改口道:“姐姐也不要太擔心,畢竟父親行得正坐得直,老天會保佑好人的。再說父親的事情我已經約莫猜到症結所在,過會我就去千食齋。天佑會派人將宮中事情告訴我們的,姐姐就安心在家中等消息。抓緊時間讓二姐姐她們離開。以免生變。”
見宋念之一副心中自有計較的模樣,宋如沐暗舒口氣,祈禱真如宋念之說的那般,老天也會保佑他們地父親宋翰平安無事。可老天真會保佑他們嗎?那衰神不也是老天的一部分嗎?可他又保佑了誰?
就在宋如沐壓下想拔光衰神頭發地衝動,起身整理衣衫,準備送宋念之出‘門’時。宋念之忽然轉身對宋如沐問道:“姐姐可否記得昨夜與天佑說了什麽?”
宋如沐瞬間石化,心中暗道,難不成昨夜聽她醉語地是皇甫天佑,而非宋念之?在慶幸不是宋念之聽到自己醉語的同時,宋如沐下意識搖頭道:“記不起來了,他可是說了什麽?”
“倒沒說什麽,隻是我見他忽然好想變了一個人,總覺得忽然有什麽地方不對了”,自言自語的宋念之凝思片刻,才一拍手道:“是了。(.$>>>棉、花‘糖’小‘說’)以前的他雖然也是信心十足,但在無人之時他還會痛苦掙紮,但昨天離開咱們府裏時,我卻看到了一個真正的王者,那是在皇上身上也見不到的王者之氣。”
宋如沐更加‘迷’‘惑’起來,也更加好奇自己說了什麽,可任憑宋如沐想破了腦袋,也想不起她到底說了什麽。隻能歎酒這東西真是害人,就在宋如沐自動放棄回憶昨夜之事。卻還是想到“太子身上地王者之氣壓過皇上。那還不是自找死路?”
然而這些都不是他們姐弟所應關心的,畢竟宋翰能不能平安歸來是首要問題。還有就是宋翰平安歸來了。按照宋翰的‘性’格也是辭官的可能‘性’最大。如此一想,他們一家與皇甫天佑的關係。也就算是走到頭了。
攆著宋念之趕緊出‘門’去千食齋等消息後。宋如沐自個則起身來到宋嬤嬤處。見丫頭們正在忙著收拾打包。而宋嬤嬤則坐在炕頭一動不動。就是見她走進來。老人家也是將頭一扭視若無睹。
看來宋嬤嬤也是與宋念之一樣地心思了。暗道隻是宋念之留下。還可以為宋翰地事出個主意;宋嬤嬤卻不一樣。眼看著年紀大了。身子骨也經不起折騰。還不如先行離開。等事情告一段落後。再一家人團聚也不遲。
心中更是不舍地宋如沐低低一歎。上前摟住賭氣中地宋嬤嬤。強笑道:“沐兒知道嬤嬤不舍得離開。可嬤嬤多少年沒回老家了?少說得有十四五年了吧?這次不如就回去看看……”
“你這孩子……又不是不知道。嬤嬤老家沒人了。回不回去有什麽區別?你老實告訴嬤嬤。是不是府中出了什麽事兒?或者是你和那陸公子地事兒有了什麽曲折?你才慌著讓嬤嬤趕緊離開。怕嬤嬤知道了會傷心?”早先在茶語來說起這事後。宋嬤嬤就開始犯起嘀咕。可當她問起茶語與幾個來幫忙地小丫頭。都是一問三不知。故而此時見宋如沐來了。才會將心中疑問一並問出口。
麵對宋嬤嬤地追問。宋如沐倒希望宋嬤嬤在這一刻。能夠如其他老人那般難得糊塗。畢竟有時糊塗才是福氣不是嗎?可最後宋如沐隻有淺笑道:“嬤嬤想多了……隻是二姐姐此次一個人回老家。父親與弟弟我們都不放心。故而才想著請嬤嬤陪二姐姐回府。過段日子我們說不定也會回去一趟。”
宋嬤嬤聽宋如沐雖說地輕巧。那蠟白地臉‘色’卻是騙不了人地。心中如何還舍得難為這個自己一手帶大地孩子。遂半信半疑應下來。隻囑咐宋如沐道:“嬤嬤不在時。沐兒一定要照顧好你們父親與念之。也別疏忽了自己。畢竟你現在也是需要養身子地時候。等你小定地時候……嬤嬤就回……”
“嬤嬤……”宋如沐原本還能笑著點頭答應,但聽宋嬤嬤說起這些,宋如沐便再也忍不下去的出聲阻止,用去宋瑞溪那邊看看地理由,借機閃身跑出了宋嬤嬤地房間。
鑒於情況特殊,傍晚十分宋瑞溪與宋嬤嬤她們一行,便由府內馬車送往京城碼頭,登上大管事租來的貨船,在似有覺察地宋嬤嬤抱著宋如沐好生難過半晌後。終是起錨往宋翰老家墨城的方向馳去。
遠遠看著站在船頭揮舞絹帕地宋瑞溪與宋嬤嬤,逐漸消失在夕陽之中。想起宋瑞溪那句“妹妹放心。宋嬤嬤不會知道任何事”,以及宋嬤嬤那句“萬事當以人為重”之後,宋如沐忽然感覺身上擔子去了一半。深呼一口帶著濃濃秋意的江風,宋如沐鼓起萬千勇氣地同時告訴自己要冷靜,她感謝這個時候肯幫助他們地每個人,讓她可以不用再為其它事情分神。
與茶語兩人回府後。獨自思量半天的宋如沐,讓人將宋瑞溪的親筆信送往長公主府時,恰好去千食齋的宋念之回來了,與宋念之同來的還有閻水吉。而得知宋瑞溪與宋嬤嬤已經走了以後,宋念之也是同樣長舒口氣,畢竟他對宋嬤嬤的感情不比宋如沐少多少。
三人行過見麵禮後,由宋念之打頭告訴宋如沐,按照皇甫天佑送出來地消息是,皇帝在痛心疾首之餘已經臥‘床’不起,卻對宋翰一事閉口不提。任憑楚國丈再三麵見,也不肯答應將禦史大夫宋翰定罪,隻說再考慮。於是根據宋念之的推斷,宋翰應該不會有‘性’命之虞,現在他們唯一能做的就隻有等下去。不過當宋念之提起關於幾位禦史台的大人準備明日上朝之時,就宋翰一事上書天子後。宋如沐聞言一驚,問那幾位大人都是誰?
答案在宋如沐的意料之中,都是以往與宋翰來往親密的幾個人,其中宋如沐比較熟的有藍晴的父親與白若水的祖父。可如此做法妥當嗎?真的是在幫宋翰嗎?
宋如沐在暗驚地同時不禁自問。現在的問題明顯是,皇帝通過她與陸翊軒的婚事。認為宋翰已有派係之爭的念頭,如果此時禦史台的幾位大人再聯名上書。會不會給宋翰的事情雪上加霜?
好在現在陸府已經退親,宋翰參與派係之爭的嫌疑無形中消除。剩下原本安‘插’在宋翰身上的罪名,其實對於皇帝來說並不是什麽不可饒恕的大罪,尤其宋翰還是被冤枉地。宋如沐又想到,通觀現在這位皇帝地一生,並沒有什麽豐功偉績與亮點,唯一的亮點就是親自提拔了宋翰,讓愈演愈烈地兩派之爭得了緩解。正是這樣一位普通的帝王,忍心在自己最後為數不多地日子裏,將他政治生涯中唯一的亮點抹殺掉嗎?而支持宋如沐這些觀點的理由是皇甫天佑送出來的消息,以及宋翰雖然於昨天晚上下獄,但禦史府卻在事隔一天一夜之後,還沒收到任何消息,就代表皇帝確實還在猶豫之中。
聽宋如沐將心中想法說出,奔‘波’一天的宋念之深有戚戚然,也明白這事正如同姐姐宋如沐說的越是低調越好。如果鬧起來,那就是將皇帝‘逼’上了梁山,除非她們能在短時間內拿出證明宋翰清白的鐵證。可證據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畢竟宋翰當年確實因為分攤到頭上的份子錢,向富陽鄉紳們借了銀子,用這借來的銀子使百姓們熬過了秋收的日子。
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宋念之連夜去拜見各位禦史台的大人,懇請幾位想要為宋翰出頭的大人再等幾日,因為一切事情都還在觀望之中。
而之後事情的發展趨勢,果然是被慢慢壓了下去。就連叫囂最積極的楚國丈也慢慢沒了聲音,隻有幾個不大不小不識趣的官兒,平時因自己曾吃過宋翰的參奏,而心懷鬼胎的就宋翰一事想拆禦史台的台,卻都被皇帝一一駁回。
當某種利益被滿足,某種平衡被繼續保持後,政治風暴也就變得如同夏日的雷陣雨一般,來的快,去的也快!
這不當陸翊軒與七公主即將小定,滿大街都是陸公府即將迎娶公主的消息時,自從那日過後,便與宋念之兩人在府中不再出府的宋如沐,接到‘門’房來報說宋翰回來了。
宋如沐與宋念之兩廂對望一眼,都發現了對方眼中的欣喜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