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如果死了怎麽辦,劉平最終還是問出了那個問題,沮授是一臉的無語。


    雖然“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沮授提出的,但是這並不代表沮授有多麽尊敬、多麽愛戴天子,相反沮授是對於漢室的皇帝們最為失望的。否則怎麽會提出把天子當做工具的“挾”這一大逆不道的想法。


    桓、靈二帝昏聵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被董卓廢掉的那位沒什麽好說的,而剛剛從長安逃出的現任大漢天子劉協更是玩偶一般的傀儡,尤其是在從沮俊嘴裏聽到真實的劉協之後,沮授對於漢帝最後的一絲希望也破滅了。


    沮授很確定,劉平對於自己的想法是非常清楚的,可是讓沮授困惑的是,劉平竟然好像遠遠比自己在意劉協的生死,更在意能否到達洛陽。


    沮授苦思冥想的了很久,可是到最後也沒弄明白劉平的執念為什麽這麽大,在沮授看來擔心劉協會不會因為他是否出兵而死,這不是完全多餘麽?


    且不說劉協能不能到洛陽,劉協就算到了洛陽難道就能擺脫傀儡和玩物的命運麽?


    再說,在沮授看來,劉協活著或者死去對劉平來說並沒有什麽區別,至少都沒什麽明顯的不利影響。


    <a id="wzsy" href="https://m.ranwen.la">燃文</a>


    如果幽州現在的實力如果足夠強,沮授甚至感覺漢帝劉協被人幹掉了對劉平來說更為有利,大漢最近的幾位皇帝讓沮授頗為不齒,但是沮授知道大漢立國四百載的餘威尚在,劉協是沒有子嗣的,靈帝的子嗣也就劉協和劉辯兩人,如果劉協真的死了,就等於現在這一脈絕嗣!


    那麽劉平所在的東海恭王劉強這一支絕對是最有可能的皇位候選人,再結合劉平現在的實力,還玩什麽“挾天子以令諸侯”,劉平直接自己稱帝難道還有誰敢出來嘰嘰歪歪麽?


    站在這樣的立場上,當劉平突然向董昭提出這個疑問的時候,沮授隻能無奈的搖了搖頭,然後一臉苦笑,看了看其他人,結果其他人的神情同樣豐富多彩。


    一直在裝死的郭嘉像是剛睡醒了一般,猛地睜開了眼睛,眼睛已經眯成一條線,真的快要睡著的呂布的眼睛也睜開了,虎目圓睜直勾勾的盯著董昭。


    被劉平注視著的董昭沒有去觀察其他人的神情,不過當他聽到劉平這個問題的時候,董昭的臉上帶上了一抹輕鬆的笑容,劉平的這句問題等於認同了董昭前麵的推測。


    更重要的是,劉平的這個問題很帶有劉平的一貫風格,這不禁讓董昭心安,然後他開始用心琢磨劉平為什麽會問出這個問題。


    自己和沮授能力上或許相差不大,隻是董昭是這麽自我感覺的,但是其他方麵無論是親疏關係,重視程度,或者在幽州的地位,自己都絕對無法和沮授相提並論,劉平這個問題肯定是詢問過沮授,不過顯然沒有從沮授那裏得到滿意的答案,那麽……


    順著這個思路想下去,再聯想沮授和劉平說話側重點的不同,董昭感覺自己可能抓到了沮授等下黑的地方。


    “主公為什麽會憂慮陛下無法返回洛陽?又為什麽要憂慮陛下會遭遇不測呢?”


    劉平很有一種想要翻白眼的衝動,我要是能說,我還用的著問你麽?


    不過好在董昭顯然也沒有讓劉平真的回答的意思,他直接自己說道。


    “主公是幽州牧,而陛下在司隸,陛下的安危與主公何幹?”


    然而劉平還沒說什麽,結果在一旁的趙雲卻帶著疑惑開口了。


    “可是軍師不是說軍師之族弟沮俊攜帶陛下的旨意而來,希望主公能夠出兵前往救援麽,這不就等於將陛下的安危與主公聯係到了一起,如果主公抗旨不尊,若陛下真的遭遇不測,雲恐怕會有損主公的聲望,若陛下最終返回洛陽,若得知主公拒不奉詔救援,恐怕也會不喜,若因此……”


    聽著趙雲這麽說,劉平有些目瞪口呆,雲哥這是中二病犯了麽?


    漢獻帝劉協那個傀儡,就現在天下的大勢,再加上自己的實力,漢獻帝要是敢在自己麵前擺皇帝的架子,還敢對自己不喜,看自己不抽他,而且抽還是名正言順的抽。


    這時候就不得不提劉備了,同樣是漢室宗親,劉備那個皇叔是怎麽來的,是不是真的能查到族譜不得而知,可是劉平的出身是踏踏實實記錄在宗廟的,是苗紅根正的漢室宗親。


    按輩分算,漢獻帝劉協是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的七世孫,而劉平的老爹劉虞是東海恭王的五世孫,所以劉協叫劉平一聲皇叔絕對不虧了他的輩分!


    按照官職來說確實一個皇帝,一個州牧,州牧打皇帝那是以下犯上,可是如果換成在劉氏皇族中,那可就是長輩教訓晚輩了,憑借手頭兩州之地,十餘萬兵馬,再加上劉協這貪生怕死的麵團性格,劉平感覺自己就是抽了劉協,劉協不僅不敢有二話,很可能還會舔著臉湊上來。


    “皇叔教訓的是!”


    想到意淫中劉協賤嗖嗖、帶著諂媚的表情向自己說,皇叔抽的好的場景,劉平嘴角不禁都露出了笑容,瞅了瞅旁邊同樣一臉賤賤笑容的郭嘉,劉平很有一種上去抽郭嘉一巴掌的衝動,現在聽到趙雲犯二笑了,剛才呢,讓你丫裝死!


    趙雲如此中二的話讓董昭目瞪口呆,不過看到劉平、郭嘉乃至沮授、田豫臉上幾乎同樣的笑容,董昭大概猜到了是怎麽回事,於是他向著一臉單純的趙雲解釋道。


    “子龍將軍所想不能說錯,不過如今天下大勢……陛下是不會、也不敢隨意責怪主公的。”


    寥寥幾句解釋,反應過來的趙雲尷尬無比,白皙的臉皮瞬間變得通紅,丟臉都丟到姥姥家了!


    “至於子龍所說的陛下的旨意,昭以為遵旨是需要遵旨的,不過方才沮中郎曾言,負責傳遞陛下旨意的射聲校尉沮俊言陛下身邊有諸多忠臣,更有能夠擊潰西涼軍的護軍,想來陛下暫時安穩,介於此,昭以為主公不必過於著急從河內出兵。”


    “主公奉旨出兵之前當多做準備,昭以為首當其衝的就是確保出兵之後後方安穩,一言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如今鄴城如鯁在喉,若主公大軍出征之後,袁氏子不顧大局趁機犯上作亂,截斷我大軍糧道,豈不是害了陛下的性命!”


    聽完董昭的話,劉平內心的不由的生出了一絲若有若無的輕鬆之感,自己的判斷果然沒錯,董昭這廝果然是跟沮授、郭嘉一個路數的存在,又奸、又滑、又不要臉,嘴上說的是必須遵旨救援,可是具體的建議卻是南轅北轍。


    就是傻子也知道關中明明在西邊,他的建議確實向東出兵進軍鄴城,美其名曰夯實後方、穩定糧道,就袁尚那些已經被嚇破膽的鼠輩,能威脅糧道才怪,跟出兵關中哪裏有半毛錢關係,堪稱既當那啥,又立那啥的典型!


    不過輕笑沒幾秒鍾,劉平的神情卻突然有些凝重了,打一個時間差,先把鄴城的袁尚收拾了,這就是董昭給出的最終建議麽?


    看了一眼同樣在思索的沮授,劉平感覺這個建議其實不錯,董昭所說出兵鄴城是為了為救援漢獻帝做準備,劉平就當他是放屁,可是有一個詞劉平感覺董昭說的一點都不錯。


    如鯁在喉!


    在拿下河內之前,劉平之所以會留著鄴城,代價太大、性價比不高隻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原因是,以張遼駐守的清河國為核心,以曹性駐守的河間國、趙雲駐守的趙國為兩翼,可以形成一個完整的防禦體係,曹操就算有心偷襲,想要一舉擊破這道防線殺入河北腹地絕非易事。


    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下,鄴城的位置其實還算好說,可是張楊歸降,河內入手之後,鄴城的位置就變得非常微妙了,清河、趙國、河間的防線依舊在,不過卻不再像之前那麽穩固,因為一個明顯的弱點出現了。


    因為鄴城的存在,河內等同於成為劉平手中的一塊飛地,在沒有拿下並州之前,河內與河北的所有往來等同於都在鄴城的監視之下,這就導致要過所需要麵對的壓力大增!


    郭嘉為什麽要主動請纓留在趙國應對突發局麵,沮授又何必向劉平建議在趙國邯鄲專門留下一萬五千精銳騎兵呢,是在不放心的劉平還專門留下趙雲和高覽兩位大將呢,不是劉平看不起袁尚,就憑袁尚他配這麽高的待遇麽,就算加上一個文醜也不夠看?


    說實話袁紹的三個兒子在袁紹死後選擇了三種截然不同的選擇。


    袁紹的長子袁譚,在得知袁紹的死訊之後,馬上以袁紹繼承人的身份派人前往冀州各地,準備繼承袁紹的遺產,甚至做好了繼續和劉平打下去的準備。


    結果袁紹死後整個冀州望風而降,袁譚見事不可為,果斷放棄了掌握整個冀州的想法,而是盡可能將資源、人才、兵馬向渤海集中。


    在劉平大軍兵臨城下的時候,袁譚一邊枕戈待旦據城而守,一邊派人向劉平表示臣服,本來就不打算啃龜殼的劉平自然不會沒趣的強攻,劉平委任袁譚為渤海太守,袁譚承認劉平對冀州的治權,雙方保持了表麵上的平和。


    這時候劉平和他的謀士們才發現真的小看了袁譚,袁譚不僅僅向自己臣服,還同時向遼東太守公孫度,和放棄右北平逃亡退守遼西的公孫續,以及曹操求援。


    瑟瑟發抖的公孫續以及公孫度自然不敢發兵,殺人殺紅了眼的曹操自然是不顧上袁譚的,可是通過這個行為袁譚卻等於獲得了三位天然盟友。


    袁譚過於正確的判斷以及過於果斷難道抉擇,引起了沮授和郭嘉的注意,雙方雖然沒有直接開戰,可是休戰之後明爭暗鬥從來未沒有停過,在沮授和郭嘉的安排下,大量的細作湧入了南皮和渤海。


    最終用盡各種方式,也沒能挖出袁譚背後真正的謀主,那位神秘不已的軍師,這一點一度讓沮授和郭嘉憂心忡忡。


    比起和劉平明麵上和平,背後暗戰的袁譚,沒有絲毫野心的袁紹的次子袁熙就老實多了。


    老奸巨猾、貪財好色的許攸,因為留在南皮而僥幸逃過了南深澤一戰,但是在得知袁紹被殺之後,看著動作不斷,野心勃勃的袁譚,許攸毫不猶豫的收拾細軟,帶著仆人連夜逃離了城堅池深的南皮,直接找到了代替袁紹坐鎮河間的袁熙。


    在許攸的建議下,袁熙很沒有骨氣的直接主動向大獲全勝的劉平請降。


    而搶了袁熙老婆的劉平,很不好意思的接受了袁熙的投降,而給了袁熙相當優厚的待遇,留下了性命,又保全了財貨的袁熙心滿意足的拒絕了劉平的其他厚待,高高興興的給袁紹守陵。


    而鼓動袁熙主動投降的許攸,在獲得了郭嘉替劉平早就許諾好的財貨之後,主動將困擾了幽州眾人的一個問題解決了,站在袁譚背後替袁譚出謀劃策的那位謀主的身份被許攸主動供了出來,他就是袁紹陣營中最神秘的謀士,荀氏三若之一的,荀彧之弟、荀諶,荀友若!


    相比較兩位兄長,袁尚這個袁紹最寵愛的小兒子就顯得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了,先是在鄴城抽幹了袁紹的鮮血,貿然出兵南磨滅了袁紹反敗為勝的血肉,袁紹死後更是在鄴城倒行逆施吸幹了袁紹的骨髓。


    完成這一切之後,袁尚這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二世祖,開始龜縮鄴城當起了老鼠,可以說袁尚本身並沒有什麽實質性的威脅,可是誰能保證袁尚不會突然發個瘋麽?


    萬一在重壓之下,袁尚在他的“臥龍鳳雛”審配、逢紀的鼓動下和曹操聯合起來了呢?


    在幽州文武眼中,袁尚確實連個屁都不算,可是曹老板可不隻是一個屁那麽簡單!


    如鯁在喉,劉平在心中又重複了一次這個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從招攬趙雲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肉的小老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肉的小老鼠並收藏三國從招攬趙雲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