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9月23日。[.超多好看小說]星期六。
幾日來,我還沉浸在這個風波所渲染的氛圍中,我自己在內心深處進行著掙紮與抗爭。
在軍校那個氛圍裏,談“色”與“性”是大忌,談之就會被認為異類,而這種異類卻在每個少年少女內心世界裏翻江倒海。但無論是多麽大的狂風暴雨,自己都得尋找一種途徑化解掉它,否則如我一樣會一不小心卷入一些旋渦中。
而我最好的,也是最快樂的途徑就是在字裏行間找到樂趣,找到快樂,找到溫馨。
一段時間來,我徜徉於方塊字的快樂中,家鄉的報紙上發表了我許多文章,甚至在副刊上給我設了一個專欄“人生指南”。這對於我來說是一個莫大的鼓舞和動力,驅使我不停地寫,不停地奮鬥。而給予我這麽大鼓舞的人就是副刊主編陳立先生,他欣賞於我的文章的簡約而意婉。我們也隻是書信往來。在此我列舉一些小文以飴讀友。
《握住今天》:
生命中,不知道哪一次撞擊令我如此震撼,當我讀到下麵一段話時:
“我們生命的小小曆程是多麽奇怪呀,小孩子說,‘等我是個大孩子的時候’,可是又怎樣呢?大孩子說‘等我長大成人之後’,然後等他長大成人了,他又說,‘等我結婚之後’,可是結婚了又能怎樣呢?他們的想法成了等到我退休之後。然後,等到退休之後,他回頭看看,他所經曆的一切,似乎有一陣冷風吹過來。”
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一切,“隨風而逝”。
這是一種成長歲月的可憐與悲哀,放棄了今天,靠一種放任的憧憬生活。
我們把所有的都錯過了,而一切又都一去不複返了。
我們在一種期望的誘惑中忽略了欣賞我們今天的美好與擁有。我們被模糊的遙遠欺騙了而不自省。
枝頭的燦爛成為一種望梅止渴的掩耳盜鈴。
驀然回首——歲月已蹉跎,茫然的目光與流動的淚水成為一種破碎的空洞。
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讓我們及早學會“生命就在生活裏,就在每一天和每一時刻裏”。
——握住今天,擁有今天。
《祝福是我最憂傷的溫柔》:
也許,生命的許多次感情,都是一次次酒後的微醉;望著落葉飛舞,收獲著一種山高水長的心情。
一些孤單的日子,我們是將一種心事珍藏,還是將一種心事放縱——蕩開輕輕的漣漪而讀。
知道那裏沒有腳印——我們匆匆出發於相識的日子,撐著紅傘,卻未搭上共濟的舟。
下雨了,我們在雨簾的氛圍中想尋找點什麽?!
錯過勇氣,錯過機會,錯過緣分,還是錯過了生命中的每一次衝動。
一批不老的故事就這樣紛落,落滿我們的華裳。
歲月是一首永恒的歌。
我望著你的背影消失在我奢侈的語言之海。
錯過,過錯?!
為了想要趕一程路,我們就這樣含淚而棄了一種飛揚的繽紛。
莫回頭,莫回首。
年輕時節,祝福是我深夜裏最憂傷的溫柔。
《寧靜的擁有》:
孤獨的時刻,我靜靜地看一枚葉子隨風而舞,翩翩的,悠悠的,向一種曆程回歸。
我被感動。
生命的往返多麽淒美!
寧靜的是光陰,擁有的是恬然遼遠的心境。
聽呀,“落花相與恨,到地一無聲”,讓我們驛動的、難忘的往往隻是這樣一種淡淡如水的心靈的觸動呀。
就像我們第一眼看到卡薩特《給孩子洗腳》而感知的那種無私、偉大的崇高母愛;
就像我們讀到摩爾《三立像》仰望天空企盼人性的愛與生命的延續一樣;
就像我們品味唐寅《孟蜀宮伎圖》淡淡施脂而感傷的“花柳不知人已去,年年鬥綠與爭徘”的無奈與淒麗。
蒙娜麗莎的微笑也是靜靜的、從從容容的。
一切,都是在這種心靈流動的聲音的呼喚中默然的感應。一切美好,都是一種寧靜的擁有。
即使生命中太多的刻骨銘心的悲歡離合,都會在一抹寒煙或一闕麗詞的空蕩中變得明月山泉般的柔和、清澈與悠遠。
漫步人生路,寧靜以致遠。
……
一段時間裏,我就這樣寫著一些小短文,抒寫著自己的人生的一點兒小感想、小感悟。
星期一的中午,我收到了家鄉的《興城市報》陳立老師的信及發表我文章的報紙。信內容很簡煉,鼓勵我勤耕不輟。我很是感動,當晚急書一封回信:
“陳立老師:
別離故土已三載,飄泊之根終係一片浮雲,五千裏江南,情盡天涯。悠悠情懷,敲落窗前,遙望遼河,濤聲依舊,酒醉往昔。昨年回故鄉,甚是無顏。舊夢縈懷,鍾聲悠然,收多少八方野風。
初次謀麵,萬分情怯,而師真誠,大為祥然,寥寥細語,受益匪淺,勝讀十年書。匆匆歸隊,感念恩師,多次提筆,欲語又休,無法飛揚的日子,沉默是金。
無法證明,江南水鄉,究竟孕我多少靈性。山,予我以偉岸;水,予我以清秀;劍,予我以鋒茫,亦曾有幾許艱辛幾許困感,心灰意冷時,最憶師友諄諄教誨,孤獨之旅,無歌長卷。
一盞孤燈,苦苦幾許,為釀深情,枯坐寒宵,寫就愛情歲月小說係列《情比路更長》《無法穿越的城市》《揮之不去》,字簡文醜,未曾妄寫。
根為遼河,情為遼河,地老天荒。
當我寫完這封信時,突然間又有一種極恐懼般的失落感,為何如此我亦說不清,我隻感覺一粒塵埃般在一種黑暗中飄浮,飄浮。
回想這幾年的寫作生涯。亦是充滿多少難言,不能言之苦,為了完成上級的一份材料稿子,便無言地以最快速度刻意追求完美地去寫去做,而又不能言其苦,隻能冷暖自知。
遙祝筆健。
阿劍1995年9月24日書於江城。
幾日來,我還沉浸在這個風波所渲染的氛圍中,我自己在內心深處進行著掙紮與抗爭。
在軍校那個氛圍裏,談“色”與“性”是大忌,談之就會被認為異類,而這種異類卻在每個少年少女內心世界裏翻江倒海。但無論是多麽大的狂風暴雨,自己都得尋找一種途徑化解掉它,否則如我一樣會一不小心卷入一些旋渦中。
而我最好的,也是最快樂的途徑就是在字裏行間找到樂趣,找到快樂,找到溫馨。
一段時間來,我徜徉於方塊字的快樂中,家鄉的報紙上發表了我許多文章,甚至在副刊上給我設了一個專欄“人生指南”。這對於我來說是一個莫大的鼓舞和動力,驅使我不停地寫,不停地奮鬥。而給予我這麽大鼓舞的人就是副刊主編陳立先生,他欣賞於我的文章的簡約而意婉。我們也隻是書信往來。在此我列舉一些小文以飴讀友。
《握住今天》:
生命中,不知道哪一次撞擊令我如此震撼,當我讀到下麵一段話時:
“我們生命的小小曆程是多麽奇怪呀,小孩子說,‘等我是個大孩子的時候’,可是又怎樣呢?大孩子說‘等我長大成人之後’,然後等他長大成人了,他又說,‘等我結婚之後’,可是結婚了又能怎樣呢?他們的想法成了等到我退休之後。然後,等到退休之後,他回頭看看,他所經曆的一切,似乎有一陣冷風吹過來。”
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一切,“隨風而逝”。
這是一種成長歲月的可憐與悲哀,放棄了今天,靠一種放任的憧憬生活。
我們把所有的都錯過了,而一切又都一去不複返了。
我們在一種期望的誘惑中忽略了欣賞我們今天的美好與擁有。我們被模糊的遙遠欺騙了而不自省。
枝頭的燦爛成為一種望梅止渴的掩耳盜鈴。
驀然回首——歲月已蹉跎,茫然的目光與流動的淚水成為一種破碎的空洞。
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讓我們及早學會“生命就在生活裏,就在每一天和每一時刻裏”。
——握住今天,擁有今天。
《祝福是我最憂傷的溫柔》:
也許,生命的許多次感情,都是一次次酒後的微醉;望著落葉飛舞,收獲著一種山高水長的心情。
一些孤單的日子,我們是將一種心事珍藏,還是將一種心事放縱——蕩開輕輕的漣漪而讀。
知道那裏沒有腳印——我們匆匆出發於相識的日子,撐著紅傘,卻未搭上共濟的舟。
下雨了,我們在雨簾的氛圍中想尋找點什麽?!
錯過勇氣,錯過機會,錯過緣分,還是錯過了生命中的每一次衝動。
一批不老的故事就這樣紛落,落滿我們的華裳。
歲月是一首永恒的歌。
我望著你的背影消失在我奢侈的語言之海。
錯過,過錯?!
為了想要趕一程路,我們就這樣含淚而棄了一種飛揚的繽紛。
莫回頭,莫回首。
年輕時節,祝福是我深夜裏最憂傷的溫柔。
《寧靜的擁有》:
孤獨的時刻,我靜靜地看一枚葉子隨風而舞,翩翩的,悠悠的,向一種曆程回歸。
我被感動。
生命的往返多麽淒美!
寧靜的是光陰,擁有的是恬然遼遠的心境。
聽呀,“落花相與恨,到地一無聲”,讓我們驛動的、難忘的往往隻是這樣一種淡淡如水的心靈的觸動呀。
就像我們第一眼看到卡薩特《給孩子洗腳》而感知的那種無私、偉大的崇高母愛;
就像我們讀到摩爾《三立像》仰望天空企盼人性的愛與生命的延續一樣;
就像我們品味唐寅《孟蜀宮伎圖》淡淡施脂而感傷的“花柳不知人已去,年年鬥綠與爭徘”的無奈與淒麗。
蒙娜麗莎的微笑也是靜靜的、從從容容的。
一切,都是在這種心靈流動的聲音的呼喚中默然的感應。一切美好,都是一種寧靜的擁有。
即使生命中太多的刻骨銘心的悲歡離合,都會在一抹寒煙或一闕麗詞的空蕩中變得明月山泉般的柔和、清澈與悠遠。
漫步人生路,寧靜以致遠。
……
一段時間裏,我就這樣寫著一些小短文,抒寫著自己的人生的一點兒小感想、小感悟。
星期一的中午,我收到了家鄉的《興城市報》陳立老師的信及發表我文章的報紙。信內容很簡煉,鼓勵我勤耕不輟。我很是感動,當晚急書一封回信:
“陳立老師:
別離故土已三載,飄泊之根終係一片浮雲,五千裏江南,情盡天涯。悠悠情懷,敲落窗前,遙望遼河,濤聲依舊,酒醉往昔。昨年回故鄉,甚是無顏。舊夢縈懷,鍾聲悠然,收多少八方野風。
初次謀麵,萬分情怯,而師真誠,大為祥然,寥寥細語,受益匪淺,勝讀十年書。匆匆歸隊,感念恩師,多次提筆,欲語又休,無法飛揚的日子,沉默是金。
無法證明,江南水鄉,究竟孕我多少靈性。山,予我以偉岸;水,予我以清秀;劍,予我以鋒茫,亦曾有幾許艱辛幾許困感,心灰意冷時,最憶師友諄諄教誨,孤獨之旅,無歌長卷。
一盞孤燈,苦苦幾許,為釀深情,枯坐寒宵,寫就愛情歲月小說係列《情比路更長》《無法穿越的城市》《揮之不去》,字簡文醜,未曾妄寫。
根為遼河,情為遼河,地老天荒。
當我寫完這封信時,突然間又有一種極恐懼般的失落感,為何如此我亦說不清,我隻感覺一粒塵埃般在一種黑暗中飄浮,飄浮。
回想這幾年的寫作生涯。亦是充滿多少難言,不能言之苦,為了完成上級的一份材料稿子,便無言地以最快速度刻意追求完美地去寫去做,而又不能言其苦,隻能冷暖自知。
遙祝筆健。
阿劍1995年9月24日書於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