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各展奇謀(中)
朱傳火齊雖然貴為藩國之主,但手裏卻無軍政大權,因此若想實行那一石二鳥的毒計,必須要有薑聯軍的合作方能把握大增,否則的話就要冒極大的風險,能不能成功還在兩可之間。
眼下見自己的一番巧舌如簧終於說動了薑聯軍,朱傳火齊的心中忍不住大喜。不過他表麵上絲毫不露,示意薑聯軍俯耳過來,在其耳邊低聲吩咐了一番。
到了這個時候,已經上了賊船的薑聯軍再無選擇的餘地,也惟有連連點頭答應下來。
朱傳火齊見諸事已畢,也不再耽擱,於是向薑聯軍告辭,和蔡振威一起大搖大擺地離開了巡按衙門。
送走了朱傳火齊後,薑聯軍回到書房,呆坐在書案之後,心中隻感到猶如一團亂麻一樣。
他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又仔細地梳理了一遍思路。
不錯,他現在已經完全被卷入了威國公王銳和代王之間你死我活的爭鬥中。想要置身事外已是不可能了,眼下他還有最後一次選擇的機會,要麽繼續履行剛才對代王的承諾,一條道走到黑,不成功便成仁,再無轉圜的餘地可言。要麽他就立刻反悔,現在就去找到王銳,將代王的陰謀和盤托出,用立功表現來爭取“寬大”處理。至於最終何去何從,自然是要看哪條路對自己更有利了。
很顯然,如果沒有20萬蒙古大軍兵臨城下的話,薑聯軍毫不猶豫地就會選擇站在王銳一邊。因為代王再厲害,恐怕比起當初的魏九千歲也要差得遠了。威國公此番定是奉了皇上的密旨而來,代王、晉王、沈王說到底也是沒什麽實權的藩王而已,又如何鬥得過皇帝?自己應該站在哪邊,自是不需要多想。
但現在問題的關鍵恰恰就在那20萬蒙古大軍上。從代王所透露的話中可以看出他已經和蒙古人勾結在一起,虎墩兔憨就是衝著大同府而來,不大肆劫掠一番勢必不肯罷休。
現下城中不過2000兵馬而已,虧渠家禎這老家夥大言不慚說得出口,就這麽點兵力也敢誇口能擋得住20萬蒙古大軍?恐怕讓人家一人一口吐沫也給淹死了!
威國公倒是被公認為當朝地第一名將,隻可惜他那天下無敵的龍虎衛沒有帶來,僅靠著一些親隨護衛就能與20萬蒙古大軍匹敵麽?
所以說自己現在就算出賣了代王,恐怕最後也難免落得個城破身死的下場。因為威國公是絕不可能臨陣逃跑的。自己也隻有跟著他一起玉石俱焚,再無其他的選擇。
想到這裏,薑聯軍終於下定了決心,決意要搏上一搏,隻有這樣才有一線活命的機會。代王說的話有道理,2000人馬對20萬大軍,這種仗打輸了恐怕任誰也不能怪罪。而威國公因白龍魚服死在亂軍之中,他這個巡撫由於不知情。皇帝也難以遷怒於他。因為這是戰禍,而非匪患,並不是治境不嚴等過錯,總不能將蒙古大軍來犯之事歸罪在他的身上吧?
計議已定,薑聯軍仍是立刻命人將那份奏折600裏加急直送京師。但是卻取消了原本召集全體官員議事地計劃,又回去睡他的覺去了。隻不過他再也難以安枕,在床上輾轉反側,直到天快亮了才勉強迷糊了一會……
第二天一大早。20萬蒙古大軍來襲的消息就如同風一樣傳遍了大同府。不用說,整個城內立時陷入了一片恐慌與混亂之中。有些反應快的就立刻開始收拾財物、細軟,準備拖家帶口逃出城去,避往安全的地方。
有人這麽一帶頭,很快效仿的人就越來越多,甚至連許多官員的眷屬也加入到其中,通往南門和東門的大街不多時地功夫就被堵得水泄不通。而且加入這個隊伍的人還在呈不斷增多之勢,因為不知是從哪裏傳出來一個消息。說是眼下大同城內隻有不到2000明軍,又如何能抵擋20萬的蒙古大軍?
這個消息如瘟疫一樣迅速在大同城散播開來,頓時引發了更大的混亂,人們深知蒙古大軍的殘暴,一旦城破地話必定會大肆劫掠糧食、財物和人口、牲畜,說不定還會屠城立威。因此一聽城裏隻要這麽一點可憐的明軍,根本無法抵擋蒙古大軍,凡是能逃的人全部都加入了逃難的大軍。城內地局麵已經有漸漸失控的跡象。
渠家禎見此情形忍不住勃然大怒。心說巡撫大人昨夜不是和自己說得很好麽?他負責城防事宜,巡按衙門負責後勤與安民。可眼下城內已經亂成了這般模樣。卻不見巡按衙門有一個字的安民告示出來,差役的人影更是看不到半個,難道巡按衙門的人都死光了不成?
他一麵命令手下的兵士立刻封鎖了四個城門,一麵怒氣衝衝地直奔巡按衙門,親自來找薑聯軍問個究竟。
結果到了巡按衙門,渠家禎卻不大不小地吃了個閉門羹。衙門的人雖然客客氣氣地將他請了進去,但卻告訴他說巡撫大人一早就出去了,既不知去了哪裏,也不知道什麽時候回來,所以還請總兵大人在此耐心等候。
渠家禎聞言險些氣炸了肺,卻也沒有辦法。眼下外麵的形勢已經亂成了一鍋粥,他哪裏有時間耗在這裏?當然也不可能將巡按衙門搜上一搜,看看薑聯軍是不是躲起來了。
無奈之下渠家禎隻好留下話,讓衙門地人一等巡撫大人回來就告訴他自己已經來過,並且有要事,請薑大人立刻派人來尋他。
交代完畢之後,他一刻也不多耽擱,立即匆匆離開了巡按衙門。現在城中這種混亂情況不先設法解決的話,不等蒙古大軍打來,大同城就已經自己垮了!
一想到這些渠家禎就不由得心急如焚,恨不得肋生雙翅馬上飛回城頭上去,又怎肯再耽誤片刻?
待到渠家禎走後。躲在內堂的薑聯軍才暗暗鬆了口氣。他當然是按照代王的吩咐特意躲起來的,目的就是要讓城內先徹底亂起來。隻有形勢一片混亂,他們才更好趁亂下手。
所有的謠言和消息都是代王地人放出去地,而薑聯軍這麽一躲,官府群龍無首,自是陷入了半癱瘓狀態。兩下裏這麽一配合,城中果然大亂起來。這也是代王為什麽要費盡心思要將薑聯軍拉攏過來地主要原因,有了他的配合。他們地計策才能夠更好地實施,否則可能就要大費周章,把握也要小得多了。
現在薑聯軍雖然這麽做了,但畢竟是有些心虛,所以直到渠家禎走後才算是鬆了口氣。
他吩咐心腹隨時密切關注著城中的情況,同時除了代王府的人外,任何人一概不見,隻推說自己不在。
做完這一切後。他又將自己關在了書房裏,苦思著王銳此時會做何反應?究竟怎樣才能恰到好處地逃出城去?代王的人又什麽時候,怎麽樣裏應外合,將蒙古大軍放進城來?等等……
現在雙方地較量已經算是正式開始,所有的細節都半點馬虎不得。因為他們此番的對手是王銳。是堪稱大明開國200多年來最為傳奇的人物之一。即便是在這種占據了絕對上風的情況下也不敢有半點的疏忽,否則一招不慎就有可能前功盡棄!
……
渠家禎窩了一肚子的火離開了巡按衙門,在親隨的護衛下繞著小街巷趕往東門。現在大街上到處都擠滿了人群,他們隻有繞小道才能以最快地速度趕往目的地。
正在趕路之時。忽然從前方的街巷裏悄無聲息地鑽出了幾個人,攔住了他們的去路。這幾人也全都是一身武官的打扮,卻顯然不是隸屬於渠家禎地部下。
幾名親兵不約而同地擋在渠家禎的身前,齊齊拔出腰刀沉聲喝道:“大膽,爾等是何人?竟敢阻攔我家將軍的大駕!快快閃開,否則就對你們不客氣了!”
對麵的幾名武官卻似乎沒有惡意,並無拔刀相向地意思。
隻見為首的一名武官上前一步插手施禮客氣地說道:“來者可是渠總兵麽?我等是大同府內衛,奉了崔指揮使之命。有要事請總兵大人前去商議,還請渠將軍不要誤會才是!”
幾名親兵聽說對方是內衛,不由得微微一愣,這才看清那幾人身穿的果然是內衛的團獅服。適才事起倉促之下,眾人也沒仔細去分辨。
看到對方竟是內衛,那幾名親兵不敢再造次,紛紛還刀入鞘,但神色間仍然充滿了警惕。不知道內衛這時候找他們的總兵大人幹什麽。
渠家禎也是暗暗奇怪。當下揮手名親兵退到一旁,微皺眉頭朝為首的那名內衛說道:“眼下軍情緊急。不知道崔指揮使找渠某究竟有何事?”
那人微微一笑答道:“末將隻是奉命行事而已,是什麽事情卻不知道,待總兵大人見到崔指揮使,一切自有分曉!”
渠家禎將臉色一沉,口中淡淡說道:“怎麽,如若渠某不願意去的話,諸位是奉了將令強請麽?”
那人聞言連忙哈哈一笑說道:“總兵大人千萬莫要誤會,崔大人特意吩咐了我等要恭敬相請。如果渠將軍軍務繁忙脫不開身的話,崔大人自會親自去拜訪將軍也是一樣!”
渠家禎聞言臉色頓時緩和下來,心說內衛一向是沒把任何人放在眼裏,現在既然這麽客氣地相請,必定確實有要事,自己也不好不給麵子。
想到這裏,他微微一笑說道:“既然這樣,渠某也不敢勞動崔大人地大駕。請頭前帶路,我去見一見崔大人就是!”
朱傳火齊雖然貴為藩國之主,但手裏卻無軍政大權,因此若想實行那一石二鳥的毒計,必須要有薑聯軍的合作方能把握大增,否則的話就要冒極大的風險,能不能成功還在兩可之間。
眼下見自己的一番巧舌如簧終於說動了薑聯軍,朱傳火齊的心中忍不住大喜。不過他表麵上絲毫不露,示意薑聯軍俯耳過來,在其耳邊低聲吩咐了一番。
到了這個時候,已經上了賊船的薑聯軍再無選擇的餘地,也惟有連連點頭答應下來。
朱傳火齊見諸事已畢,也不再耽擱,於是向薑聯軍告辭,和蔡振威一起大搖大擺地離開了巡按衙門。
送走了朱傳火齊後,薑聯軍回到書房,呆坐在書案之後,心中隻感到猶如一團亂麻一樣。
他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又仔細地梳理了一遍思路。
不錯,他現在已經完全被卷入了威國公王銳和代王之間你死我活的爭鬥中。想要置身事外已是不可能了,眼下他還有最後一次選擇的機會,要麽繼續履行剛才對代王的承諾,一條道走到黑,不成功便成仁,再無轉圜的餘地可言。要麽他就立刻反悔,現在就去找到王銳,將代王的陰謀和盤托出,用立功表現來爭取“寬大”處理。至於最終何去何從,自然是要看哪條路對自己更有利了。
很顯然,如果沒有20萬蒙古大軍兵臨城下的話,薑聯軍毫不猶豫地就會選擇站在王銳一邊。因為代王再厲害,恐怕比起當初的魏九千歲也要差得遠了。威國公此番定是奉了皇上的密旨而來,代王、晉王、沈王說到底也是沒什麽實權的藩王而已,又如何鬥得過皇帝?自己應該站在哪邊,自是不需要多想。
但現在問題的關鍵恰恰就在那20萬蒙古大軍上。從代王所透露的話中可以看出他已經和蒙古人勾結在一起,虎墩兔憨就是衝著大同府而來,不大肆劫掠一番勢必不肯罷休。
現下城中不過2000兵馬而已,虧渠家禎這老家夥大言不慚說得出口,就這麽點兵力也敢誇口能擋得住20萬蒙古大軍?恐怕讓人家一人一口吐沫也給淹死了!
威國公倒是被公認為當朝地第一名將,隻可惜他那天下無敵的龍虎衛沒有帶來,僅靠著一些親隨護衛就能與20萬蒙古大軍匹敵麽?
所以說自己現在就算出賣了代王,恐怕最後也難免落得個城破身死的下場。因為威國公是絕不可能臨陣逃跑的。自己也隻有跟著他一起玉石俱焚,再無其他的選擇。
想到這裏,薑聯軍終於下定了決心,決意要搏上一搏,隻有這樣才有一線活命的機會。代王說的話有道理,2000人馬對20萬大軍,這種仗打輸了恐怕任誰也不能怪罪。而威國公因白龍魚服死在亂軍之中,他這個巡撫由於不知情。皇帝也難以遷怒於他。因為這是戰禍,而非匪患,並不是治境不嚴等過錯,總不能將蒙古大軍來犯之事歸罪在他的身上吧?
計議已定,薑聯軍仍是立刻命人將那份奏折600裏加急直送京師。但是卻取消了原本召集全體官員議事地計劃,又回去睡他的覺去了。隻不過他再也難以安枕,在床上輾轉反側,直到天快亮了才勉強迷糊了一會……
第二天一大早。20萬蒙古大軍來襲的消息就如同風一樣傳遍了大同府。不用說,整個城內立時陷入了一片恐慌與混亂之中。有些反應快的就立刻開始收拾財物、細軟,準備拖家帶口逃出城去,避往安全的地方。
有人這麽一帶頭,很快效仿的人就越來越多,甚至連許多官員的眷屬也加入到其中,通往南門和東門的大街不多時地功夫就被堵得水泄不通。而且加入這個隊伍的人還在呈不斷增多之勢,因為不知是從哪裏傳出來一個消息。說是眼下大同城內隻有不到2000明軍,又如何能抵擋20萬的蒙古大軍?
這個消息如瘟疫一樣迅速在大同城散播開來,頓時引發了更大的混亂,人們深知蒙古大軍的殘暴,一旦城破地話必定會大肆劫掠糧食、財物和人口、牲畜,說不定還會屠城立威。因此一聽城裏隻要這麽一點可憐的明軍,根本無法抵擋蒙古大軍,凡是能逃的人全部都加入了逃難的大軍。城內地局麵已經有漸漸失控的跡象。
渠家禎見此情形忍不住勃然大怒。心說巡撫大人昨夜不是和自己說得很好麽?他負責城防事宜,巡按衙門負責後勤與安民。可眼下城內已經亂成了這般模樣。卻不見巡按衙門有一個字的安民告示出來,差役的人影更是看不到半個,難道巡按衙門的人都死光了不成?
他一麵命令手下的兵士立刻封鎖了四個城門,一麵怒氣衝衝地直奔巡按衙門,親自來找薑聯軍問個究竟。
結果到了巡按衙門,渠家禎卻不大不小地吃了個閉門羹。衙門的人雖然客客氣氣地將他請了進去,但卻告訴他說巡撫大人一早就出去了,既不知去了哪裏,也不知道什麽時候回來,所以還請總兵大人在此耐心等候。
渠家禎聞言險些氣炸了肺,卻也沒有辦法。眼下外麵的形勢已經亂成了一鍋粥,他哪裏有時間耗在這裏?當然也不可能將巡按衙門搜上一搜,看看薑聯軍是不是躲起來了。
無奈之下渠家禎隻好留下話,讓衙門地人一等巡撫大人回來就告訴他自己已經來過,並且有要事,請薑大人立刻派人來尋他。
交代完畢之後,他一刻也不多耽擱,立即匆匆離開了巡按衙門。現在城中這種混亂情況不先設法解決的話,不等蒙古大軍打來,大同城就已經自己垮了!
一想到這些渠家禎就不由得心急如焚,恨不得肋生雙翅馬上飛回城頭上去,又怎肯再耽誤片刻?
待到渠家禎走後。躲在內堂的薑聯軍才暗暗鬆了口氣。他當然是按照代王的吩咐特意躲起來的,目的就是要讓城內先徹底亂起來。隻有形勢一片混亂,他們才更好趁亂下手。
所有的謠言和消息都是代王地人放出去地,而薑聯軍這麽一躲,官府群龍無首,自是陷入了半癱瘓狀態。兩下裏這麽一配合,城中果然大亂起來。這也是代王為什麽要費盡心思要將薑聯軍拉攏過來地主要原因,有了他的配合。他們地計策才能夠更好地實施,否則可能就要大費周章,把握也要小得多了。
現在薑聯軍雖然這麽做了,但畢竟是有些心虛,所以直到渠家禎走後才算是鬆了口氣。
他吩咐心腹隨時密切關注著城中的情況,同時除了代王府的人外,任何人一概不見,隻推說自己不在。
做完這一切後。他又將自己關在了書房裏,苦思著王銳此時會做何反應?究竟怎樣才能恰到好處地逃出城去?代王的人又什麽時候,怎麽樣裏應外合,將蒙古大軍放進城來?等等……
現在雙方地較量已經算是正式開始,所有的細節都半點馬虎不得。因為他們此番的對手是王銳。是堪稱大明開國200多年來最為傳奇的人物之一。即便是在這種占據了絕對上風的情況下也不敢有半點的疏忽,否則一招不慎就有可能前功盡棄!
……
渠家禎窩了一肚子的火離開了巡按衙門,在親隨的護衛下繞著小街巷趕往東門。現在大街上到處都擠滿了人群,他們隻有繞小道才能以最快地速度趕往目的地。
正在趕路之時。忽然從前方的街巷裏悄無聲息地鑽出了幾個人,攔住了他們的去路。這幾人也全都是一身武官的打扮,卻顯然不是隸屬於渠家禎地部下。
幾名親兵不約而同地擋在渠家禎的身前,齊齊拔出腰刀沉聲喝道:“大膽,爾等是何人?竟敢阻攔我家將軍的大駕!快快閃開,否則就對你們不客氣了!”
對麵的幾名武官卻似乎沒有惡意,並無拔刀相向地意思。
隻見為首的一名武官上前一步插手施禮客氣地說道:“來者可是渠總兵麽?我等是大同府內衛,奉了崔指揮使之命。有要事請總兵大人前去商議,還請渠將軍不要誤會才是!”
幾名親兵聽說對方是內衛,不由得微微一愣,這才看清那幾人身穿的果然是內衛的團獅服。適才事起倉促之下,眾人也沒仔細去分辨。
看到對方竟是內衛,那幾名親兵不敢再造次,紛紛還刀入鞘,但神色間仍然充滿了警惕。不知道內衛這時候找他們的總兵大人幹什麽。
渠家禎也是暗暗奇怪。當下揮手名親兵退到一旁,微皺眉頭朝為首的那名內衛說道:“眼下軍情緊急。不知道崔指揮使找渠某究竟有何事?”
那人微微一笑答道:“末將隻是奉命行事而已,是什麽事情卻不知道,待總兵大人見到崔指揮使,一切自有分曉!”
渠家禎將臉色一沉,口中淡淡說道:“怎麽,如若渠某不願意去的話,諸位是奉了將令強請麽?”
那人聞言連忙哈哈一笑說道:“總兵大人千萬莫要誤會,崔大人特意吩咐了我等要恭敬相請。如果渠將軍軍務繁忙脫不開身的話,崔大人自會親自去拜訪將軍也是一樣!”
渠家禎聞言臉色頓時緩和下來,心說內衛一向是沒把任何人放在眼裏,現在既然這麽客氣地相請,必定確實有要事,自己也不好不給麵子。
想到這裏,他微微一笑說道:“既然這樣,渠某也不敢勞動崔大人地大駕。請頭前帶路,我去見一見崔大人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