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最大難題


    紅娘子沒想到他竟然真的說拜就拜,一時間倒有些手足無措起來,不知該如何是好。她開始說的磕頭認錯和拜師隻是想刺‘激’和羞辱一下賀人龍而已,並未太當真,更沒想到像他這等心高氣傲之人竟真的肯這麽做。


    幸好這時王銳及時趕到,見狀哈哈一笑說道:“好,賀將軍果不愧為真丈夫!昔日韓信也曾有胯下之辱,卻終成一代名將。你若當真能銘記今日之敗,相信將來定能不負本帥所望!”


    賀人龍原本的確是桀驁不馴,不將任何人放在眼裏。但那是因為他確實是有真本事,屢立戰功,同時又沒有一個上司能鎮得住他。


    眼下論兵法、韜略、帶兵打仗,他被方文傑和神槍營所重挫,弓馬武藝又完敗於紅娘子,當真是徹底打掉了他的狂傲之氣,他便是想狂妄也再狂不起來。


    雖說現在他還不清楚王銳的一番用意和苦心,但卻已經是口服、心服,心知自己以前隻不過是井底之蛙罷了,自以為是赫赫有名的猛將,不將任何人放在眼裏。可是一放到龍虎衛,方知道自己還差得太遠。再加上王銳免去了他的死罪,他也有幾分感‘激’。


    因此聽了王銳的話,賀人龍再不敢有絲毫狂傲,隻是老老實實地應道:“多謝大帥的不殺之恩與教誨,末將必會銘記在心!”


    王銳微笑點頭,心中卻在暗暗好笑,心說紅娘子和賀人龍這二人在原來的曆史上乃是冤家死對頭,現在卻成了師徒和上下級的關係,這可真是太有意思了。命運的奇妙,的確是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就這樣,賀人龍逃過了一死,成為了龍虎衛的一名普通小兵,就在紅娘子的麾下。


    他和紅娘子一樣幸運,都是被王銳改變了原來的悲慘命運,有機會重新書寫自己的輝煌……


    時間流逝,不知不覺已到了崇禎二年的‘春’天。


    王自用的覆滅對陝西等四省的形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楊鶴與洪承疇嚐到了甜頭,於是更加堅定不移地貫徹王銳所定下的方針策略。


    由於錢糧的到位,饑荒被大大緩解,農家三寶的普及也進展順利。在這基礎之上,楊鶴開始著手整飭吏治。但這要比賑濟饑荒和安頓民生的難度大多了,並非一時半刻就能夠收到成效。不過這些解決問題的路子隻要正確了,就終究會有從量變到質變的那一天。


    與此同時,洪承疇在軍事方麵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老百姓的生計得到了解決,自然沒有人再願意造反,因此起義軍的“群眾基礎”被極大地削弱,生存自是愈加艱難。


    除此之外,王自用的覆滅也令義軍人人自危,感到實在難於和官軍對抗。於是絕大部分的義軍紛紛接受了朝廷的招撫,並且得到了妥善安置,所以幾乎沒有人再重新走上造反的老路。這一點是王銳反複向楊鶴所強調的,否則招撫便毫無意義,那還不如索‘性’全部用武力來清剿。


    隻剩下了王嘉胤、高迎祥等幾股勢力較大的義軍仍在支撐,但在洪承疇“十麵張網”、“聚兵河防”的策略打擊下艱難度日。缺少糧食、兵員補充困難、機動空間變得越來越小。


    無奈之下,在崇禎二年二月,王嘉胤和高迎祥率部向西,分別進入了寧夏、甘肅境內求存。一時間陝西境內的匪患幾乎絕跡,朝野上下一片歡喜,沒有人再主張以剿為主,而是紛紛稱頌威國公慧眼識人、方略高明。小皇帝也是高興之極,再次明旨褒獎了楊鶴和洪承疇。


    王銳心知官場向來就是如此,對那些稱頌並不放在心上。不過他對楊鶴和洪承疇所取得的成效也大為滿意,終於可以暫時將‘精’力從四省之‘亂’重新轉移到海事之上……


    除了陝西賑災、剿賊諸事順利外,剛剛過去的那個冬天還有另兩件大事。


    一個是王銳終於正式迎娶了紅娘子進‘門’,令自己又增添了一位絕‘色’傾城、武藝高強的夫人,也在這個寒冷的冬天裏為威國公府添了一件熱熱鬧鬧的喜事。


    二人的婚禮就選在了過年的時候,小皇帝也兌現了自己的承諾,親自為他二人主婚。


    皇帝主婚、威國公娶親,再加上正是過年的時節,自然是整個京師都轟動起來,陷入一片歡慶的海洋,使這個大年比起往日來更要喜慶了數倍。


    由於紅娘子和聶靈兒兩人情同姐妹,她又是孤單一個再也沒有了其他的親人,所以聶行天也將其收為了義‘女’。不但令紅娘子終於有了家人的溫暖感覺,而且還為她準備了一份豐厚的嫁妝。


    算起來,聶行天將三個‘女’兒都嫁給了王銳,賠了三份豐厚嫁妝,真是讓王大官人既是感‘激’,又有些不好意思。


    紅娘子之前做夢也沒想到過自己會有這麽一天,不禁被巨大的幸福所吞沒,如在夢中一樣,不敢相信這一切都是真的。


    整個婚禮熱鬧之極,威國公府的歡慶一直持續到大年之後,自也不必細述。


    另一件大事就是崇禎二年的二月,周皇後為小皇帝生下了第一個兒子,取名朱慈烺。


    小皇帝升級做了爸爸,自然是大為興奮。當王銳進宮來道賀之時,他忍不住笑‘吟’‘吟’地說道:“朕現在有了第一個兒子,太傅很快就會真的名副其實啦!想朕大婚在後,子嗣卻搶在了前麵,太傅還需多多努力才是!”


    說罷,他哈哈大笑,似乎終於能在一件事情上超過了王銳而感到無比興奮。


    王銳是太子太傅,那就是太子的師傅。可是在此之前,天啟和崇禎一直都無子嗣,所以他這個太子太傅可說是有名無實。眼下朱慈烺身為崇禎的長子,肯定是很快就會被立為太子的,因此朱由檢才會這般說,王銳的太子太傅終於是可以名副其實了。


    對於這一點王銳也很高興,但小皇帝的後半句話卻令他暴汗不已,心說生兒子這事情也能比賽的嗎?


    可眼見小皇帝如此興奮,他也隻有湊趣道:“皇上英明神武,臣萬萬不及!”


    朱由檢當然知道他是在開玩笑,也隻有王銳敢如此和自己說話,令他感到親切,不至於飽嚐孤家寡人的滋味。所以他格外珍惜,亦十分開心,不由得和王銳相視哈哈大笑起來。


    有‘奶’娘將朱慈烺抱了過來,王銳見小家夥生得虎頭虎腦,十分可愛,不禁心下大為感慨。


    在原來的曆史上,朱由檢一共生了七個兒子。其中有三個兒子早殤,長大的隻有太子朱慈烺、皇三子定哀王朱慈炯、皇四子永悼王朱慈炤、皇五子悼靈王朱慈煥。


    因為山河破碎,崇禎這幾個兒子的遭遇和下場自然也是十分悲慘。


    太子朱慈烺身份最尊貴,但是他的運氣和遭遇也最差。


    北京城破時,崇禎一死殉國,但他對於自己的兒子們,總還是抱著他們能夠逃出去重振社稷的希望,於是便把他們‘交’給心腹太監們讓他們想辦法逃出去。


    可是那些平常裏最受皇帝信任的太監們可沒有什麽赤膽忠心,麵對北京到處都是農民軍的情況,他們或是把皇子留在街上讓他們自生自滅,或是幹脆拿著皇子去向大順軍請功,於是,他們全都落入了李自成的手中。


    李自成鑒於他們還未成年,所以沒有處死他們。太子朱慈烺乘機向李自成提出三條建議:第一,不可驚動祖宗陵寢;第二,迅速安葬父皇、母後;第三,不可殺害百姓。從以後的事態發展來推斷,李自成似乎接受了這些建議。


    其後李自成出征山海關,便帶上了太子朱慈烺等人,打起“克複神京、奠安宗社、乾坤再整、日月重光”旗號,去征討吳三桂,為的是以皇子來要挾。隻可惜李自成自然不會知道吳三桂後來對南明永曆帝的所作所為,否則的話也絕不會想出這個笨主意了。


    在山海關,李自成被吳、滿聯軍擊敗,接著一敗再敗,幾位皇子卻奇跡般的活了下來,並擺脫了大順軍,僥幸逃脫出來。


    朱慈烺從大順軍中逃出後,可能是因為要尋找親人,他回到了已經掌握在滿清手中的北京,找到了自己的外祖父周奎,寄居在周家。並和自己的姐姐,那個被崇禎帝砍掉一隻胳膊的長平公主重逢,姐弟倆抱頭痛哭。


    然而周家人都是勢力小人,哪裏會保護安置這位燙手山芋?於是太子的親舅舅周繹出麵,要剛住了兩天的太子馬上走人。在‘亂’軍當中吃夠苦頭的太子早就一肚子怨憤,又見到這些臣子加親人的不忠不義,哪裏還壓得住火?與自己的舅舅大吵起來,以至於雙方拳腳相加,終於驚動了鄰裏和巡捕,周奎見已瞞不住,便把自己的外孫子給舉報了。


    多爾袞無端的抓住了大明未來的真命天子,按說應該是喜出望外,可事實上卻並非如此。太子朱慈烺的落網並不那麽簡單,無論是殺是留都很麻煩。


    作為外來入侵者,滿清一方麵為了收買人心,可以禮葬崇禎皇帝,可以善待所有不再抵抗的人,但另一方麵他們對於一統中原的任何障礙也決不會手軟。


    太子朱慈烺正好處在這兩種態度的矛盾之中,若是留著他,明朝的忠臣義士就會心懷希望的打著他的旗號前赴後繼。可如果殺了他,滿清‘精’心炮製的“為明朝報君父之仇”的幌子就會不攻自破。


    不過多爾袞卻十分‘精’明,麵對這兩難的選擇,他很快想出了一個一箭雙雕的好主意,那就是讓人指出太子是假的,以“冒充太子”之罪將太子殺掉。於是,一場“認證真偽太子”的鬧劇上演了。


    首先是親人指認,太子外公周奎和舅舅周繹領會了攝政王的上級意圖,一口咬定太子是假冒的,長平公主堅持說是真的,被周奎打了一個耳光後也不再說話。


    原太子的‘侍’奉太監裏,有幾個不知天高地厚的指認是真者,馬上便被處死,剩下的人哪裏還敢做仗馬鳴?自然紛紛承認這太子是假的了,連曾經是太子老師的原內閣大學士謝升也是如此。雖然太子當眾說,謝先生,某年某月某日,你講書時說過某事,現在還記得嗎?‘弄’得謝升啞口無言,怏怏而退。但結果已經出來了,這個太子是假的!


    還有人上表堅持說是真的?好辦,殺!一口氣殺了十五個爭辯的大臣,這才終於沒人敢再說真話了。


    朱慈烺在被押上斷頭台的時候也許才明白過來,他來北京是看到滿清禮葬他的父皇,還以為也一樣會厚待他的。可沒想到他父皇受到禮遇是因為死了,而他是活的,所以他終於連一個以前朝太子的身份去死的機會都沒有,不能不說是一種極大的悲哀。


    與朱慈烺相比,其餘兩位皇子的下場也沒好到哪裏去。其中皇三子朱慈炯最為人所熟知,在順治與康熙年間,有不少人都打過“朱三太子”的旗號。


    康熙十八年,三藩之‘亂’快要平息時,定遠大將軍安親王嶽樂,在湘中抓獲了一幫乘‘亂’招兵買馬的草頭王,審問後發現他們還有同黨,是一個還俗的和尚,自稱叫朱慈炯。


    抓獲後,發現供述的情況與真正的皇三子情況極為相像,與順治8年、12年、13年、16年和康熙12年打著“朱三太子”旗號起義諸多假冒者大不相同,完全有可能是真的朱慈炯。


    不過康熙皇帝像彈灰一樣漫不經心的說道:“彼時朱慈炯年甚小,必不能逸出,今安得尚存?大約是假。”


    一句話便決定了這位“朱三太子”的命運,最終以一個打著太子旗號的‘混’‘混’的身份殺掉!


    皇五子朱慈煥應該是兄弟姊妹中最幸運的一個,在大順軍中與兩個哥哥失散之後,他與一位姓‘毛’的將領逃到了河南,種了一年地。後來因為清政fu清查“流賊”,那‘毛’姓的將領逃走,他隻能一個人流‘浪’。


    其後朱慈煥在鳳陽遇到了一位前朝姓王的給事中,老給事中念及皇恩,將他收養在家,並讓他改姓為“王”。


    王給事中去世後,朱慈煥又過上了流‘浪’的生活。不久後他在浙江又幸運地遇到了一位前朝姓胡的官員,這位胡大人也是個心念故國的人,便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從此朱慈煥便以餘姚“王士元”為名,靠教書為生。


    到了康熙47年,他已經七十五歲,並且組成了有一妻一妾,六子三‘女’,一個孫子的大家庭。


    朱慈煥雖然對於自己的身世一直守口如瓶,但作為明朝皇室的嫡係子孫,他最終也沒能擺脫高人一等的意識,按皇家的傳統,在為所有的兒子取名時以“和”字排輩,最後一字還都是帶有土部的怪字。


    這些舉動逐漸為人們所注意,一位念一和尚在浙東起義時便打出他的旗號。終於使這位隱藏了幾十年的前明皇子遭到了滅頂之災,化名王士元的朱慈煥全家被捕,他的男‘性’家人無一漏網,妻妾和‘女’兒都自縊而死。


    最終朱慈煥和他的兩個哥哥一樣,沒能被清政fu承認明朝皇室嫡係子孫的身份,照舊是以假冒者論罪,淩遲處死。其所有子孫除死於獄中的,全部斬立決。


    至此,崇禎皇帝的子孫全部被消滅,而且全部都是以“不是他的子孫”的名義被消滅的!


    清朝的皇帝們一直在高唱“舉逸興絕,善待前朝帝裔”,以此來表示他們的寬仁大度和守禮好古。康熙皇帝還著重表示:“朕意‘欲’訪察明代後裔,受以職銜,裨其世受祀事。”


    可是當真的明朝後裔出現的時候,他們便換了一副嘴臉,卑鄙無恥地用不承認身份的辦法來食言。雖說這麽做可以理解,但其心口不一的做法和徹頭徹尾的虛偽卻令人所不齒。


    此刻,王銳看著繈褓中可愛的朱慈烺,心中自是忍不住感慨萬千。心說自己這個太子太傅可真不是白當的,太子還沒有出世,就早送了他一份大禮,改變了其原來的悲慘命運!


    忽然間,他又想到了自己快要出生的兒‘女’,忍不住又心想,卻不知將來自己兒‘女’們的命運又會如何呢?朱慈烺這未來的皇帝又會怎樣對待他們?


    有人說中國人都是為兒‘女’活著的,這句話的確不假,至少絕大多數人是這樣,並且直到今天也仍是如此。


    王銳雖是從現代穿越而來,但亦不能免俗。此時看到朱慈烺,不由自主聯想起了自己兒‘女’的未來。


    以他如今的權力、地位,以及和朱由檢的關係,隻要不出大的意外,相信有生之年都能屹立不倒。即使是將來朱由檢萬一真的想要對付他,他也有應付的辦法,能夠把握住自己的命運。


    可是一旦他死後,事情可就難說了。正所謂爬得高,摔得狠。他的後人若是失勢,下場很可能會非常慘。


    以前王銳對這個問題考慮的不多,還顧不了那麽長遠。直到得知蘇瑾等人懷孕的消息後,他才開始認真考慮這個問題。眼下見到朱慈烺,聯想起原來曆史上那些皇子們的悲慘結局,他不禁更是深思起來。


    王銳並不指望著自己的後代也和自己一樣,隻希望他們能平安健康就好,哪怕是做個普通人也不要緊。但是從眼下的情形來看,自己後代想做普通人恐怕是很難了,像自己一樣保持如今的地位、權力更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還危險萬分,搞不好便是粉身碎骨的結局。


    像自己一樣不行,做普通人也難,那究竟讓他們走一條什麽樣的路好呢?


    王銳感到自己遇到了一個從所未有的最大難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混在明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色四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色四月並收藏混在明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