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新時代的開啟
盛大慶典的準備、戰艦的建造、二次增發後大明銀元的進一步推廣、龍虎豹象四衛的訓練、海龍衛的建設等等,這一係列的大事全部需要王銳來主持。另外,王、聶、謝三家龐大的產業也有許多要事需要他來處理,令他真恨不得能會分身術才好。
凡事都有正反兩麵,位高權重、權傾天下固然是風光無比,可是要將一切事情都做好,需要付出的巨大努力卻不為人知,其中苦樂隻有親身體會方才知曉。
痛並快樂著,這就是眼下王銳真實感受的寫照。他常常是忙碌了一整天後,幾乎連脫衣服上‘床’的力氣都沒有了,就那麽將自己囫圇個往‘床’板上一扔,立刻便鼾聲大作沉睡過去。
不過累雖然累,但是眼看著大明一天天走向興盛之路,曆史的車輪因為自己而改變,王銳的心中同時也充滿了巨大的成就、滿足和快樂感。這卻是任何東西都比不上的,讓他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
忙碌中,時間總過的飛快。一眨眼的功夫,離慶典之期已是隻有兩個月左右的時間,所有的準備工作也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從龍虎豹象四衛‘精’選出的5000兵士單獨劃出了一個校場,在史梁和周寧的帶領下,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大型團體‘操’的彩排。眼下所有的節目已經基本上確定下來,剩下的事情就是不斷地彩排、練習,以達到最佳的效果。
此時這四衛‘精’兵前期的訓練成效開始體現出來,正因為底子打得紮實無比,所以他們完成起這種任務來可說是事半功倍。如果是換了一群烏合之眾,絕不可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完成大型團體‘操’的彩排。
另一方麵,皇宮前麵的廣場也被封閉起來,進行著場地的準備。四麵都搭起了高高的蘆棚,令外人無法看到其中的玄虛。這裏就是進行慶典表演的主場地,眼下封閉起來是要進行一些改造,以配合大型團體‘操’的表演。
如此大動幹戈自大明開國以來恐怕也是第一次,所以現下京師裏所有的人,包括文武百官,甚至小皇帝在內,都對慶典充滿了好奇與期望,無不盼著那一天的早日到來。
這一日,王銳先是看過了四衛的彩排,然後又視察了場地的準備情況,感到十分滿意。按照現在的進度,所有的工作都能趕在慶典前準備完畢。
他正打算著接下來再去看一看戰艦建造的情況時,忽然有親兵來報,說是工器局的王徵和鄧‘玉’函大人派了人來,請國公大人去一趟,他們有要事稟報。
王銳聞言不由得微感奇怪,因為如果是按照正常的情況,王徵和鄧‘玉’函二人應該是來見他,而不敢反讓他去見他們二人。眼下既然情況反常,那說明事情也必定是不尋常,否則他二人絕不會如此。這麽看來,難道事情是和蒸汽機有關嗎?
一想到這裏,王銳不由得大喜,一顆心忍不住狂跳起來。現在能令他感到‘激’動的事情可是不多,但蒸汽機絕對算是一個。
我們前麵已經說過,在王銳的指點下,王徵和鄧‘玉’函其實早已經做出了大氣式蒸汽機,並且已是在礦山大量應用。王銳在大同的那六個煤礦,就是用的這種大氣式蒸汽機來排水,效率比以前提高了數倍也不止。
大氣式蒸汽機的原理比較簡單,就是把壓縮蒸汽通入一個圓筒,從而能夠產生局部真空,於是大氣壓力就可以推動圓筒裏的活塞來做功。
但是這樣的蒸汽機,要把一個大汽缸‘交’替著加熱、冷卻,當然是效率極低,燒起煤來‘浪’費非常大。如果是用於煤礦的話,那裏的煤價甚低,使用起來還是合算的,可以廣泛采用。
不過,對煤的大量‘浪’費畢竟是這種機器的嚴重缺點,特別是用於別的地方時成本就太高,因此迫切需要提高蒸汽機的效率。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這種蒸汽機的活塞運動是直線運動,用途有限,還不能廣泛地成為工業中的動力之源。
因此王銳給王徵和鄧‘玉’函提出的要求是一要極大地提高蒸汽機的熱效率,二要想辦法將活塞的直線運動轉變為旋轉的圓周運動,如此就可以使動力傳給任何工作機。這其實就是瓦特所改良的新式蒸汽機。
盡管王銳這種逆天的“變態”式人物的關鍵指點,但這畢竟是在“拔苗助長”,生生將原本新式蒸汽機誕生的時間提前將近200年,所以其中有許多技術斷層需要解決,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王徵和鄧‘玉’函率領著他們的團隊刻苦奮戰,一時一刻也沒有懈怠過。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裏,他們攻克了一個個技術難題,不斷地改進著蒸汽機。雖然還未達到王銳的要求,但是卻打下了極為堅實的基礎,令大明的工藝水平提高了幾個層次,逐漸填補了技術斷層。
常言道磨刀不誤砍柴功,有了如此堅實的基礎,一旦新式的蒸汽機研製出來,立刻就能投入大規模的實用,而省卻了中間原本應該有的試用和推廣階段,令大明的工業水平一下就有一個質的飛躍。
正是因為這些,所以王銳才立刻就聯想到了蒸汽機上。除了這個事情,王銳想不出還有何事能讓王徵和鄧‘玉’函竟“鬥膽包天”地請自己前去相見。
王銳一麵想著,一麵不敢有絲毫的耽誤,當下立刻趕到了工器局。
王徵和鄧‘玉’函早已經等候在工器局大院的‘門’外,眼見王銳到來,他倆急忙迎上前來請罪。
王銳揮手示意二人起身,哈哈一笑說道:“你們今日請本督來,想必是為了蒸汽機的事情吧?你二人不能背著那麽大的家夥去見本督,當然是要本督來了,卻不知我猜得對否?”
王徵和鄧‘玉’函對視了一眼,躬身齊聲說道:“督公神機妙算,令人深自佩服。不錯,今日我等鬥膽請督公前來,正是為了蒸汽機之事!”
王銳見自己果然沒有猜錯,自是大喜,當下哈哈笑道:“好,本督早就在等著這一天了!走,快帶我去看看再說!”
王徵和鄧‘玉’函相視一笑,連忙頭前領路。眾人進了大院,徑直來到中間最大的一間屋子裏。說是屋子,其實更像一間大廠房。
剛一邁進大‘門’,所有人的目光立刻就被矗立在中央的一組高達數米的機器所吸引。它通體散發出金屬幽光,如同一隻龐然巨獸般靜靜地臥在那裏。
王銳的眼睛一亮,急忙走近前去仔細查看。不錯,汽缸、底座、活塞、曲柄連杆機構、滑閥配汽機構、調速機構和飛輪等部件一樣不少,正是改良後的新式蒸汽機!
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王銳雖然不敢說是大行家,但卻熟悉蒸汽機的工作原理,自然是一眼就看得出,這新式的蒸汽機應該完全達到了自己所提的那兩個要求。
跟隨他的人不懂‘門’道,看不出這龐大的機器有何玄妙之處,竟能讓王銳如此欣喜。
這時,王徵和鄧‘玉’函也走上前去,向王銳介紹起新式蒸汽機的改良經過與工作原理。
大氣式蒸汽機的主要缺陷就在於每一衝程都要用冷水將汽缸冷卻一次,從而耗了大量熱量,使絕大部分蒸汽沒有被有效利用。
因此如果把蒸汽壓至汽缸外麵的另一個容器中去冷卻,那麽汽缸在整個循環過程中就可以保持始終是熱的。避免了把汽缸一會兒加熱一會兒冷卻,自是極大地提高了熱效率,對燃煤的節約自然十分可觀。
按照王銳所指點的這個思路,王徵和鄧‘玉’函開始了實驗。
與蒸汽機原本的改良者瓦特相比較,他們二人的一大優勢就是資金和人手充足。所以盡可放開手腳去幹,不用有任何顧忌。
二人與手下共同反複實驗,經曆了無數次挫折和失敗,終於發明了與汽缸分離的冷凝器,解決了製造‘精’密汽缸、活塞的工藝問題。同時采用油潤滑活塞,汽缸外附加絕熱層等措施,製成了單動作蒸汽機。
但這隻是解決了熱效能問題,隻達到了王銳一半的要求。於是王徵和鄧‘玉’函再接再厲,經過繼續試驗,終於研製成了現在這種具有連杆、飛輪和離心調速器的雙動作蒸汽機。
這種雙動作式蒸汽機,把閥‘門’安裝得可利用蒸汽的壓力來推動活塞,既可向前又可向後。並借助連杆和飛輪把活塞的直線運動變成了圓周運動。
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改變,如此一來,蒸汽機終於能夠將熱能轉化為動能,進而將動力傳輸給任何工作機,真正成為了可實用的動力之源!
另外,兩位大師把一個離心調速器連接在進汽活‘門’上,使其自動調節進汽量,這個裝置實際上就是自動控製器,令自動控製技術第一次出現在機械之上。
二人還提高了汽缸的‘精’密度,把活塞和閥‘門’也做得光滑、嚴密。通過這些手段,使得蒸汽機的效率進一步增加。
王銳一邊聚‘精’會神地聽著王徵和鄧‘玉’函的講解,一邊認真查看蒸汽機的每一個部件,雙目爍爍放光。
當二人終於解說完時,他點了點頭哈哈笑道:“好,好,這的確是本督所要的那種蒸汽機,兩位大師真是辛苦了!不過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所以還要煩勞二位大師令這蒸汽機工作起來,也好讓我等開開眼界才是!”
王徵與鄧‘玉’函自是早有準備,聞言連忙躬身遵命,隨即便命令助手燒起了鍋爐。
不一刻的功夫,蒸汽鍋爐中的水就沸騰起來。蒸汽通過管道被送到汽缸,而閥‘門’控製蒸汽到達汽缸的時間,經主汽閥和節流閥進入滑閥室,受滑閥控製‘交’替地進入汽缸的左側或右側,推動活塞運動。
當蒸汽在汽缸內推動活塞做功完畢後,冷卻的蒸汽通過管道到被引入冷凝器重新凝結為水,完成了一個循環過程。這個過程在蒸汽機運動時不斷重複,從而使機器連續工作。
隨著活塞帶動連杆,飛輪開始轉動起來,由慢及快,最終形成了均勻的快速轉動。
眾人適才雖然聽不懂王徵和鄧‘玉’函所講的那些原來,但此時看到快速轉動的飛輪,自然是全都明白過來。隻需在飛輪上再加一個皮帶,這個神奇的蒸汽機就能夠為任何機器、工具提供動力!
驚訝之下,眾人忍不住紛紛讚歎,議論之聲響成了一片。
王銳卻沒有出聲,隻是雙目灼灼放光地緊盯著那轉動的飛輪,心中卻湧起了‘激’動的狂‘潮’,久久無法平靜。
沒有人比他更清楚這意味著什麽了,這轉動的飛輪解決了工業發展中的動力問題,意味著人類從此由手工進入到了嶄新的機械化時代!
從此之後,現代化大工業將取代工場手工業,衝破了自然條件的限製,建立工廠將不再局限於河流沿岸,隻要有煤作燃料,就可以開動蒸汽機。
在不久的將來,一座座以蒸汽機為動力的廠房就會在中華大地上拔地而起,高聳的煙囪噴出縷縷煙霧,巨大的機器發出陣陣轟鳴,直接為整個社會的進步添加動力。
蒸汽機很快就能在棉紡織業、‘毛’紡織業、采礦業、冶金業、造紙業、印刷業、陶瓷業等行業中得到廣泛地應用,大顯身手。
在滾滾的蒸汽中,大明的紡織品產量將數倍、甚至數十倍地增長,為大明乃至於整個世界市場提供了大量消費商品。而回籠的大量資金,又會進一步刺‘激’工業的迅速發展,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在軍工方麵,新式火器的製造速度也將大大提高,整個大明軍隊的更換裝備時間會比預計提前許多。有了超級的軍力保證,大明就可以拓展疆域,攫取更多的資源,實現王銳建立一個東方日不落帝國的夢想。
除了在生產領域大發神威外,蒸汽機更能夠帶來整個社會關係的革命。因為隨著蒸汽機毫不留情地取代手工‘操’作,傳統的手工工場模式再也無法滿足需要,大批的工廠將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資本家這一社會新貴也將隨之誕生,並且逐漸壯大,最終占據統治地位。
在磚石砌成的冰冷廠房裏,農民們以往數千年田園牧歌式的恬靜生活被破壞殆盡。伴隨著一個個農民放下鋤頭、草叉,換上帆布工裝走進車間,新的城鎮,新的社會結構也開始誕生。
這就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的定律,並不需要去人為地強行改變。隻要將大明引入工業革命的發展軌道,加以時日,其落後的封建帝王製自然會土崩瓦解,被更加先進的製度取代。王銳所需要做的,僅僅是控製好一切,加速這一進程,盡量少走彎路罷了。
這也是王銳當初為什麽不願意當皇帝的原因之一,因為他很清楚自己推行的這些東西將來必會埋葬封建帝王製度,隻是看時間的早晚而已。
他當了皇帝再搞工業革命,那不是給自己的後人掘墓嗎?可如果不搞工業革命的話,就無法實現讓大明成為東方日不落帝國的夢想。相比較之下,他更願意成為一個開辟新時代、名垂青史的人物,而不是去當個孤家寡人、被剝奪了大半做人樂趣的皇帝。
總之,今天蒸汽機的橫空出世,標誌著大明即將跨入全新的蒸汽時代。眼前矗立的這蒸汽機,就是開啟新時代的鑰匙!
王銳呆站在那裏,這種種設想在一瞬間閃過腦海,令他心‘潮’起伏,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竟似癡了一樣。
眾人見他如此,哪裏想的到他竟想了那麽多?不禁麵麵相覷,既感到奇怪,又有些擔心,不知道他是怎麽了。
王徵和鄧‘玉’函互相看了一眼,小心翼翼地說道:“督公,督公!這蒸汽機究竟如何?不知是否達到了督公的要求?”
他倆連問了兩遍,王銳這才猛然回過神來。他暗暗深吸了口氣,讓自己‘激’動的情緒慢慢平複下來,這才點頭笑道:“好,好,這蒸汽機正是我說的那樣!兩位大師此番可說是立下了汗馬功勞,本督定會奏明皇上,重重封賞!”
二人連忙躬身謙遜道:“若無督公的指點,僅憑我二人的話,又怎麽可能發明得出這蒸汽機?督公大人之學深不可測,我等實是佩服得五體投地,不敢貪天之功!”
他二人這話雖然不無拍馬屁之嫌,卻也的確是出自真心。如果沒有王銳的關鍵指點,他們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發明出蒸汽機的。
他們倆本身就是這個時代最頂尖的科學家,當然十分清楚一個人在某一個領域裏有很深的造詣都是極為不易之事。而王銳卻似乎是無所不知、無所不通,在數個領域之中都能成為領路人,做出了遠超這個時代水準的突破。這隻能用匪夷所思來形容,想讓人不佩服也難。
王銳聽了他二人的話,心中也感到十分高興。說實話,他對這兩位大師才是真心地感到欽佩。自己有遠超這個時代的知識和見識,做出那些指點不算稀奇。而這兩位大師能夠克服技術斷層,將他的設想如此完美地實現,的確是名副其實的大師,讓他感到欽服不已。
他哈哈一笑說道:“嗬嗬,兩位大師謬讚了。本督隻是動動嘴皮子而已,具體的事情都是你們所做,我又何功之有?眼下先不說這個也罷,還要煩勞二位繼續辛苦,立刻開始這蒸汽機的大批製造。別考慮錢的問題,能造多少就造多少,而且是越快越好!”
王徵和鄧‘玉’函對視一眼,連忙齊齊躬身領命。
盛大慶典的準備、戰艦的建造、二次增發後大明銀元的進一步推廣、龍虎豹象四衛的訓練、海龍衛的建設等等,這一係列的大事全部需要王銳來主持。另外,王、聶、謝三家龐大的產業也有許多要事需要他來處理,令他真恨不得能會分身術才好。
凡事都有正反兩麵,位高權重、權傾天下固然是風光無比,可是要將一切事情都做好,需要付出的巨大努力卻不為人知,其中苦樂隻有親身體會方才知曉。
痛並快樂著,這就是眼下王銳真實感受的寫照。他常常是忙碌了一整天後,幾乎連脫衣服上‘床’的力氣都沒有了,就那麽將自己囫圇個往‘床’板上一扔,立刻便鼾聲大作沉睡過去。
不過累雖然累,但是眼看著大明一天天走向興盛之路,曆史的車輪因為自己而改變,王銳的心中同時也充滿了巨大的成就、滿足和快樂感。這卻是任何東西都比不上的,讓他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
忙碌中,時間總過的飛快。一眨眼的功夫,離慶典之期已是隻有兩個月左右的時間,所有的準備工作也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從龍虎豹象四衛‘精’選出的5000兵士單獨劃出了一個校場,在史梁和周寧的帶領下,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大型團體‘操’的彩排。眼下所有的節目已經基本上確定下來,剩下的事情就是不斷地彩排、練習,以達到最佳的效果。
此時這四衛‘精’兵前期的訓練成效開始體現出來,正因為底子打得紮實無比,所以他們完成起這種任務來可說是事半功倍。如果是換了一群烏合之眾,絕不可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完成大型團體‘操’的彩排。
另一方麵,皇宮前麵的廣場也被封閉起來,進行著場地的準備。四麵都搭起了高高的蘆棚,令外人無法看到其中的玄虛。這裏就是進行慶典表演的主場地,眼下封閉起來是要進行一些改造,以配合大型團體‘操’的表演。
如此大動幹戈自大明開國以來恐怕也是第一次,所以現下京師裏所有的人,包括文武百官,甚至小皇帝在內,都對慶典充滿了好奇與期望,無不盼著那一天的早日到來。
這一日,王銳先是看過了四衛的彩排,然後又視察了場地的準備情況,感到十分滿意。按照現在的進度,所有的工作都能趕在慶典前準備完畢。
他正打算著接下來再去看一看戰艦建造的情況時,忽然有親兵來報,說是工器局的王徵和鄧‘玉’函大人派了人來,請國公大人去一趟,他們有要事稟報。
王銳聞言不由得微感奇怪,因為如果是按照正常的情況,王徵和鄧‘玉’函二人應該是來見他,而不敢反讓他去見他們二人。眼下既然情況反常,那說明事情也必定是不尋常,否則他二人絕不會如此。這麽看來,難道事情是和蒸汽機有關嗎?
一想到這裏,王銳不由得大喜,一顆心忍不住狂跳起來。現在能令他感到‘激’動的事情可是不多,但蒸汽機絕對算是一個。
我們前麵已經說過,在王銳的指點下,王徵和鄧‘玉’函其實早已經做出了大氣式蒸汽機,並且已是在礦山大量應用。王銳在大同的那六個煤礦,就是用的這種大氣式蒸汽機來排水,效率比以前提高了數倍也不止。
大氣式蒸汽機的原理比較簡單,就是把壓縮蒸汽通入一個圓筒,從而能夠產生局部真空,於是大氣壓力就可以推動圓筒裏的活塞來做功。
但是這樣的蒸汽機,要把一個大汽缸‘交’替著加熱、冷卻,當然是效率極低,燒起煤來‘浪’費非常大。如果是用於煤礦的話,那裏的煤價甚低,使用起來還是合算的,可以廣泛采用。
不過,對煤的大量‘浪’費畢竟是這種機器的嚴重缺點,特別是用於別的地方時成本就太高,因此迫切需要提高蒸汽機的效率。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這種蒸汽機的活塞運動是直線運動,用途有限,還不能廣泛地成為工業中的動力之源。
因此王銳給王徵和鄧‘玉’函提出的要求是一要極大地提高蒸汽機的熱效率,二要想辦法將活塞的直線運動轉變為旋轉的圓周運動,如此就可以使動力傳給任何工作機。這其實就是瓦特所改良的新式蒸汽機。
盡管王銳這種逆天的“變態”式人物的關鍵指點,但這畢竟是在“拔苗助長”,生生將原本新式蒸汽機誕生的時間提前將近200年,所以其中有許多技術斷層需要解決,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王徵和鄧‘玉’函率領著他們的團隊刻苦奮戰,一時一刻也沒有懈怠過。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裏,他們攻克了一個個技術難題,不斷地改進著蒸汽機。雖然還未達到王銳的要求,但是卻打下了極為堅實的基礎,令大明的工藝水平提高了幾個層次,逐漸填補了技術斷層。
常言道磨刀不誤砍柴功,有了如此堅實的基礎,一旦新式的蒸汽機研製出來,立刻就能投入大規模的實用,而省卻了中間原本應該有的試用和推廣階段,令大明的工業水平一下就有一個質的飛躍。
正是因為這些,所以王銳才立刻就聯想到了蒸汽機上。除了這個事情,王銳想不出還有何事能讓王徵和鄧‘玉’函竟“鬥膽包天”地請自己前去相見。
王銳一麵想著,一麵不敢有絲毫的耽誤,當下立刻趕到了工器局。
王徵和鄧‘玉’函早已經等候在工器局大院的‘門’外,眼見王銳到來,他倆急忙迎上前來請罪。
王銳揮手示意二人起身,哈哈一笑說道:“你們今日請本督來,想必是為了蒸汽機的事情吧?你二人不能背著那麽大的家夥去見本督,當然是要本督來了,卻不知我猜得對否?”
王徵和鄧‘玉’函對視了一眼,躬身齊聲說道:“督公神機妙算,令人深自佩服。不錯,今日我等鬥膽請督公前來,正是為了蒸汽機之事!”
王銳見自己果然沒有猜錯,自是大喜,當下哈哈笑道:“好,本督早就在等著這一天了!走,快帶我去看看再說!”
王徵和鄧‘玉’函相視一笑,連忙頭前領路。眾人進了大院,徑直來到中間最大的一間屋子裏。說是屋子,其實更像一間大廠房。
剛一邁進大‘門’,所有人的目光立刻就被矗立在中央的一組高達數米的機器所吸引。它通體散發出金屬幽光,如同一隻龐然巨獸般靜靜地臥在那裏。
王銳的眼睛一亮,急忙走近前去仔細查看。不錯,汽缸、底座、活塞、曲柄連杆機構、滑閥配汽機構、調速機構和飛輪等部件一樣不少,正是改良後的新式蒸汽機!
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王銳雖然不敢說是大行家,但卻熟悉蒸汽機的工作原理,自然是一眼就看得出,這新式的蒸汽機應該完全達到了自己所提的那兩個要求。
跟隨他的人不懂‘門’道,看不出這龐大的機器有何玄妙之處,竟能讓王銳如此欣喜。
這時,王徵和鄧‘玉’函也走上前去,向王銳介紹起新式蒸汽機的改良經過與工作原理。
大氣式蒸汽機的主要缺陷就在於每一衝程都要用冷水將汽缸冷卻一次,從而耗了大量熱量,使絕大部分蒸汽沒有被有效利用。
因此如果把蒸汽壓至汽缸外麵的另一個容器中去冷卻,那麽汽缸在整個循環過程中就可以保持始終是熱的。避免了把汽缸一會兒加熱一會兒冷卻,自是極大地提高了熱效率,對燃煤的節約自然十分可觀。
按照王銳所指點的這個思路,王徵和鄧‘玉’函開始了實驗。
與蒸汽機原本的改良者瓦特相比較,他們二人的一大優勢就是資金和人手充足。所以盡可放開手腳去幹,不用有任何顧忌。
二人與手下共同反複實驗,經曆了無數次挫折和失敗,終於發明了與汽缸分離的冷凝器,解決了製造‘精’密汽缸、活塞的工藝問題。同時采用油潤滑活塞,汽缸外附加絕熱層等措施,製成了單動作蒸汽機。
但這隻是解決了熱效能問題,隻達到了王銳一半的要求。於是王徵和鄧‘玉’函再接再厲,經過繼續試驗,終於研製成了現在這種具有連杆、飛輪和離心調速器的雙動作蒸汽機。
這種雙動作式蒸汽機,把閥‘門’安裝得可利用蒸汽的壓力來推動活塞,既可向前又可向後。並借助連杆和飛輪把活塞的直線運動變成了圓周運動。
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改變,如此一來,蒸汽機終於能夠將熱能轉化為動能,進而將動力傳輸給任何工作機,真正成為了可實用的動力之源!
另外,兩位大師把一個離心調速器連接在進汽活‘門’上,使其自動調節進汽量,這個裝置實際上就是自動控製器,令自動控製技術第一次出現在機械之上。
二人還提高了汽缸的‘精’密度,把活塞和閥‘門’也做得光滑、嚴密。通過這些手段,使得蒸汽機的效率進一步增加。
王銳一邊聚‘精’會神地聽著王徵和鄧‘玉’函的講解,一邊認真查看蒸汽機的每一個部件,雙目爍爍放光。
當二人終於解說完時,他點了點頭哈哈笑道:“好,好,這的確是本督所要的那種蒸汽機,兩位大師真是辛苦了!不過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所以還要煩勞二位大師令這蒸汽機工作起來,也好讓我等開開眼界才是!”
王徵與鄧‘玉’函自是早有準備,聞言連忙躬身遵命,隨即便命令助手燒起了鍋爐。
不一刻的功夫,蒸汽鍋爐中的水就沸騰起來。蒸汽通過管道被送到汽缸,而閥‘門’控製蒸汽到達汽缸的時間,經主汽閥和節流閥進入滑閥室,受滑閥控製‘交’替地進入汽缸的左側或右側,推動活塞運動。
當蒸汽在汽缸內推動活塞做功完畢後,冷卻的蒸汽通過管道到被引入冷凝器重新凝結為水,完成了一個循環過程。這個過程在蒸汽機運動時不斷重複,從而使機器連續工作。
隨著活塞帶動連杆,飛輪開始轉動起來,由慢及快,最終形成了均勻的快速轉動。
眾人適才雖然聽不懂王徵和鄧‘玉’函所講的那些原來,但此時看到快速轉動的飛輪,自然是全都明白過來。隻需在飛輪上再加一個皮帶,這個神奇的蒸汽機就能夠為任何機器、工具提供動力!
驚訝之下,眾人忍不住紛紛讚歎,議論之聲響成了一片。
王銳卻沒有出聲,隻是雙目灼灼放光地緊盯著那轉動的飛輪,心中卻湧起了‘激’動的狂‘潮’,久久無法平靜。
沒有人比他更清楚這意味著什麽了,這轉動的飛輪解決了工業發展中的動力問題,意味著人類從此由手工進入到了嶄新的機械化時代!
從此之後,現代化大工業將取代工場手工業,衝破了自然條件的限製,建立工廠將不再局限於河流沿岸,隻要有煤作燃料,就可以開動蒸汽機。
在不久的將來,一座座以蒸汽機為動力的廠房就會在中華大地上拔地而起,高聳的煙囪噴出縷縷煙霧,巨大的機器發出陣陣轟鳴,直接為整個社會的進步添加動力。
蒸汽機很快就能在棉紡織業、‘毛’紡織業、采礦業、冶金業、造紙業、印刷業、陶瓷業等行業中得到廣泛地應用,大顯身手。
在滾滾的蒸汽中,大明的紡織品產量將數倍、甚至數十倍地增長,為大明乃至於整個世界市場提供了大量消費商品。而回籠的大量資金,又會進一步刺‘激’工業的迅速發展,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在軍工方麵,新式火器的製造速度也將大大提高,整個大明軍隊的更換裝備時間會比預計提前許多。有了超級的軍力保證,大明就可以拓展疆域,攫取更多的資源,實現王銳建立一個東方日不落帝國的夢想。
除了在生產領域大發神威外,蒸汽機更能夠帶來整個社會關係的革命。因為隨著蒸汽機毫不留情地取代手工‘操’作,傳統的手工工場模式再也無法滿足需要,大批的工廠將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資本家這一社會新貴也將隨之誕生,並且逐漸壯大,最終占據統治地位。
在磚石砌成的冰冷廠房裏,農民們以往數千年田園牧歌式的恬靜生活被破壞殆盡。伴隨著一個個農民放下鋤頭、草叉,換上帆布工裝走進車間,新的城鎮,新的社會結構也開始誕生。
這就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的定律,並不需要去人為地強行改變。隻要將大明引入工業革命的發展軌道,加以時日,其落後的封建帝王製自然會土崩瓦解,被更加先進的製度取代。王銳所需要做的,僅僅是控製好一切,加速這一進程,盡量少走彎路罷了。
這也是王銳當初為什麽不願意當皇帝的原因之一,因為他很清楚自己推行的這些東西將來必會埋葬封建帝王製度,隻是看時間的早晚而已。
他當了皇帝再搞工業革命,那不是給自己的後人掘墓嗎?可如果不搞工業革命的話,就無法實現讓大明成為東方日不落帝國的夢想。相比較之下,他更願意成為一個開辟新時代、名垂青史的人物,而不是去當個孤家寡人、被剝奪了大半做人樂趣的皇帝。
總之,今天蒸汽機的橫空出世,標誌著大明即將跨入全新的蒸汽時代。眼前矗立的這蒸汽機,就是開啟新時代的鑰匙!
王銳呆站在那裏,這種種設想在一瞬間閃過腦海,令他心‘潮’起伏,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竟似癡了一樣。
眾人見他如此,哪裏想的到他竟想了那麽多?不禁麵麵相覷,既感到奇怪,又有些擔心,不知道他是怎麽了。
王徵和鄧‘玉’函互相看了一眼,小心翼翼地說道:“督公,督公!這蒸汽機究竟如何?不知是否達到了督公的要求?”
他倆連問了兩遍,王銳這才猛然回過神來。他暗暗深吸了口氣,讓自己‘激’動的情緒慢慢平複下來,這才點頭笑道:“好,好,這蒸汽機正是我說的那樣!兩位大師此番可說是立下了汗馬功勞,本督定會奏明皇上,重重封賞!”
二人連忙躬身謙遜道:“若無督公的指點,僅憑我二人的話,又怎麽可能發明得出這蒸汽機?督公大人之學深不可測,我等實是佩服得五體投地,不敢貪天之功!”
他二人這話雖然不無拍馬屁之嫌,卻也的確是出自真心。如果沒有王銳的關鍵指點,他們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發明出蒸汽機的。
他們倆本身就是這個時代最頂尖的科學家,當然十分清楚一個人在某一個領域裏有很深的造詣都是極為不易之事。而王銳卻似乎是無所不知、無所不通,在數個領域之中都能成為領路人,做出了遠超這個時代水準的突破。這隻能用匪夷所思來形容,想讓人不佩服也難。
王銳聽了他二人的話,心中也感到十分高興。說實話,他對這兩位大師才是真心地感到欽佩。自己有遠超這個時代的知識和見識,做出那些指點不算稀奇。而這兩位大師能夠克服技術斷層,將他的設想如此完美地實現,的確是名副其實的大師,讓他感到欽服不已。
他哈哈一笑說道:“嗬嗬,兩位大師謬讚了。本督隻是動動嘴皮子而已,具體的事情都是你們所做,我又何功之有?眼下先不說這個也罷,還要煩勞二位繼續辛苦,立刻開始這蒸汽機的大批製造。別考慮錢的問題,能造多少就造多少,而且是越快越好!”
王徵和鄧‘玉’函對視一眼,連忙齊齊躬身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