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已是夏末,那場震驚天下的盛會早已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佛家準備迎接歸來的玄奘,聽說已經到了玉門關。</p>
道家也偃旗息鼓,消化這次盛會給道門帶來的影響和收獲,並沒有眾人想象中和佛門針鋒相對,拚個你死我活。</p>
也是,本來都準備蟄伏的道門這次硬是絕地反擊,雖然還是未能打破佛門的計劃,但自己也不算一敗塗地。</p>
李淳風辭去了官職,來到書院教書,但大部分時間卻鑽入了藏書館內,平日裏根本見不到人。</p>
李恪李泰兄弟倆去了躺皇宮,也不知道說了什麽,反正連續三日皇帝不曾接見任何人。</p>
三日後,一道聖旨傳遍天下。</p>
‘吳王李恪,魏王李泰,惜天下之百姓,不願坐享其成。願放棄屬地賦稅供養,自生其力,與民休息。</p>
............其性溫良,此舉可感天動地,朕欣慰至極。吳王李恪為宗正,魏王李泰為諸王之長,賜金鞭一對,有管教諸王之權,凡犯上作亂者,殘害百姓者,為禍地方者,鞭之!’</p>
‘賜金玉若幹,太白縣府邸一座,護衛千人,匡正天下,為諸王勳貴百姓之表率。’</p>
.........................</p>
天下沸騰,百官沸騰,百姓沸騰!</p>
親王放棄權力之爭,不要封國,不惜供奉,自食其力,其開創天下古今未有之舉,實乃天下之幸,皇家之幸,百姓之幸!</p>
太子親臨太白書院慰問弟弟,勸說無果,失望而歸!</p>
複三日,又失望而去。</p>
此時,所有人都明白了倆王的決心,也看到了皇家的兄友弟恭。不管心裏怎麽想,百官恭賀,百姓稱讚,天下安心!</p>
李世民大醉三日,有宮中傳出流言:朕得二子,乃天之幸,百年之後,天下大興。</p>
姬鬆聽聞之後,從不喝酒的他當夜伶仃大醉。</p>
大聲吟唱:沔彼流水,朝宗於海。鴥彼飛隼,載飛載止。嗟我兄弟,邦人諸友。莫肯念亂,誰無怙恃。沔彼流水,其流湯湯。.........................................</p>
貞觀十八年初,正在兵部辦公的姬鬆突然聽到有人疾步走來。</p>
陳壽?</p>
當看到來人時姬鬆猛然一驚,什麽事能讓陳壽如此匆忙?</p>
隻見陳壽來到大堂,屏退眾人,這才說道:“陛下有旨,好畤侯姬鬆速速進宮!”</p>
“臣,姬鬆,領旨!”</p>
陳壽說完之後鬆了口氣,急道:“侯爺趕快進宮吧,奴婢還要去通知其他人。”</p>
姬鬆抓住陳壽的袖子,凝重道:“到底出了何事?”</p>
陳壽看了看周圍沒人,小聲說了兩個字:高句麗。</p>
說完之後朝姬鬆一禮,就匆忙離去。</p>
“高句麗?”</p>
姬鬆緊皺眉頭,突然想起什麽,來到桌桉前翻找起來。</p>
這是一份剛送來不久的文書,當看到蓋蘇文殺死高句麗榮留王後,立高寶藏為王,並自封為“大莫離支”攝政之後手猛地攥緊。</p>
“淵蓋蘇文,你這是在找死............”</p>
姬鬆咬緊牙關,死死盯著上麵的字,心中已是怒極。</p>
幾次三番挑戰大唐權威,此時更是殺死被大唐冊封的高麗王,這和謀反幾乎沒有區別,大唐要是不做出反應,周邊諸國要是有樣學樣,那還了得?</p>
承平不久的大唐估計馬上就要烽煙四起了,他這是在玩火。</p>
想罷,他也不在耽擱,騎上戰馬,立即朝皇宮而去。</p>
當來到太極殿時,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魏征,李靖,李績,程咬金等人早已到達。</p>
看到姬鬆進來,李世民將文書遞給他,這是百騎司暗探從高句麗得來的秘奏,比兵部接到的文書要詳細的多。</p>
“相裏玄獎至平壤,淵蓋蘇文已將兵擊新羅,破其兩城,高麗王使召之,乃還。玄獎諭使勿攻新羅,淵蓋蘇文卻說:“昔隋人入寇,新羅乘釁侵我地五百裏,自非歸我侵地,恐兵未能已。”</p>
“相裏玄獎阻止淵蓋蘇文停止攻擊新羅,但淵蓋蘇文卻不曾理會,你們都說說我大唐怎麽辦吧!”</p>
李世民說完之後就坐了下來,他麵無表情,但大家都明白,陛下已經怒了,這次要不給高句麗一個教訓,怕是平息不了心中怒火了。</p>
“打,打到他滅國為止!”</p>
程咬金怒發衝冠,前所未有的嚴肅道:“這高句麗就是狼子野心,是喂不熟的白眼狼,這幾年屢屢挑戰我大唐威嚴,要是不讓其痛徹心扉,是絕不會放棄那不該有的野心的。”</p>
李靖也上前道:“臣也附議,高句麗必須得打。”</p>
他是軍方第一人,這個時候說什麽也不能後退。現在四海升平,就是想打仗也沒得打,現在這高句麗自個跳出來了,這還等啥?</p>
大唐現在兵強馬壯,國庫充盈,百姓安居,將士們更是想打仗都想瘋了。這個時候誰要是說不打,怕是能被將士們罵死不可!</p>
房玄齡和杜如晦對視一眼,最後還是房玄齡上前道:“陛下,咱們是不是再看看?畢竟戰爭一起,耗費無數,咱大唐現在好不容易從隋末中的衰敗走出來,這個時候要是一打仗可就............”</p>
杜如晦也說道:“是啊陛下,還是先去旨讓淵蓋蘇文罷兵,退出新羅地界,要是不從咱們再從長計議.............”</p>
“放屁,老房,老杜,你們是不是富貴日子過久了,沒膽子上戰場了不成?你們要是不敢去,老子去。”</p>
說完就朝李世民請命道:“臣請陛下下旨,臣願為先鋒,弱不能破敵,提頭來見。”</p>
“陛下,臣也請旨!”</p>
“陛下........”</p>
“............................”</p>
“夠了!”</p>
李世民怒喝一聲,大家這才安生下來。</p>
房玄齡上前說道:“臣也是提三尺劍在戰場上廝殺過的,要是陛下需要,臣現在也能提劍上戰場為我大唐爭戰四方。”</p>
“但是啊,陛下,大唐好不容易有了現在的光影,要是有個萬一...................”</p>
</p>
“萬一什麽?”</p>
李世民死死地盯著房玄齡,他知道房玄齡想說什麽,但現在他都不想聽。高句麗不但是前隋的恥辱,更是中原王朝的恥辱。</p>
大唐承接前隋,自然也要接過前隋的因果。數十萬中原將士埋骨他鄉,被生擒者更是以下賤之奴嫁與他們,子孫世世代代為奴為婢,這是何等恥辱?</p>
“姬鬆!”</p>
李世民沒有再搭理房玄齡等人,而是看向姬鬆,沉聲道:“既然來此,你何故一言不發?”</p>
道家也偃旗息鼓,消化這次盛會給道門帶來的影響和收獲,並沒有眾人想象中和佛門針鋒相對,拚個你死我活。</p>
也是,本來都準備蟄伏的道門這次硬是絕地反擊,雖然還是未能打破佛門的計劃,但自己也不算一敗塗地。</p>
李淳風辭去了官職,來到書院教書,但大部分時間卻鑽入了藏書館內,平日裏根本見不到人。</p>
李恪李泰兄弟倆去了躺皇宮,也不知道說了什麽,反正連續三日皇帝不曾接見任何人。</p>
三日後,一道聖旨傳遍天下。</p>
‘吳王李恪,魏王李泰,惜天下之百姓,不願坐享其成。願放棄屬地賦稅供養,自生其力,與民休息。</p>
............其性溫良,此舉可感天動地,朕欣慰至極。吳王李恪為宗正,魏王李泰為諸王之長,賜金鞭一對,有管教諸王之權,凡犯上作亂者,殘害百姓者,為禍地方者,鞭之!’</p>
‘賜金玉若幹,太白縣府邸一座,護衛千人,匡正天下,為諸王勳貴百姓之表率。’</p>
.........................</p>
天下沸騰,百官沸騰,百姓沸騰!</p>
親王放棄權力之爭,不要封國,不惜供奉,自食其力,其開創天下古今未有之舉,實乃天下之幸,皇家之幸,百姓之幸!</p>
太子親臨太白書院慰問弟弟,勸說無果,失望而歸!</p>
複三日,又失望而去。</p>
此時,所有人都明白了倆王的決心,也看到了皇家的兄友弟恭。不管心裏怎麽想,百官恭賀,百姓稱讚,天下安心!</p>
李世民大醉三日,有宮中傳出流言:朕得二子,乃天之幸,百年之後,天下大興。</p>
姬鬆聽聞之後,從不喝酒的他當夜伶仃大醉。</p>
大聲吟唱:沔彼流水,朝宗於海。鴥彼飛隼,載飛載止。嗟我兄弟,邦人諸友。莫肯念亂,誰無怙恃。沔彼流水,其流湯湯。.........................................</p>
貞觀十八年初,正在兵部辦公的姬鬆突然聽到有人疾步走來。</p>
陳壽?</p>
當看到來人時姬鬆猛然一驚,什麽事能讓陳壽如此匆忙?</p>
隻見陳壽來到大堂,屏退眾人,這才說道:“陛下有旨,好畤侯姬鬆速速進宮!”</p>
“臣,姬鬆,領旨!”</p>
陳壽說完之後鬆了口氣,急道:“侯爺趕快進宮吧,奴婢還要去通知其他人。”</p>
姬鬆抓住陳壽的袖子,凝重道:“到底出了何事?”</p>
陳壽看了看周圍沒人,小聲說了兩個字:高句麗。</p>
說完之後朝姬鬆一禮,就匆忙離去。</p>
“高句麗?”</p>
姬鬆緊皺眉頭,突然想起什麽,來到桌桉前翻找起來。</p>
這是一份剛送來不久的文書,當看到蓋蘇文殺死高句麗榮留王後,立高寶藏為王,並自封為“大莫離支”攝政之後手猛地攥緊。</p>
“淵蓋蘇文,你這是在找死............”</p>
姬鬆咬緊牙關,死死盯著上麵的字,心中已是怒極。</p>
幾次三番挑戰大唐權威,此時更是殺死被大唐冊封的高麗王,這和謀反幾乎沒有區別,大唐要是不做出反應,周邊諸國要是有樣學樣,那還了得?</p>
承平不久的大唐估計馬上就要烽煙四起了,他這是在玩火。</p>
想罷,他也不在耽擱,騎上戰馬,立即朝皇宮而去。</p>
當來到太極殿時,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魏征,李靖,李績,程咬金等人早已到達。</p>
看到姬鬆進來,李世民將文書遞給他,這是百騎司暗探從高句麗得來的秘奏,比兵部接到的文書要詳細的多。</p>
“相裏玄獎至平壤,淵蓋蘇文已將兵擊新羅,破其兩城,高麗王使召之,乃還。玄獎諭使勿攻新羅,淵蓋蘇文卻說:“昔隋人入寇,新羅乘釁侵我地五百裏,自非歸我侵地,恐兵未能已。”</p>
“相裏玄獎阻止淵蓋蘇文停止攻擊新羅,但淵蓋蘇文卻不曾理會,你們都說說我大唐怎麽辦吧!”</p>
李世民說完之後就坐了下來,他麵無表情,但大家都明白,陛下已經怒了,這次要不給高句麗一個教訓,怕是平息不了心中怒火了。</p>
“打,打到他滅國為止!”</p>
程咬金怒發衝冠,前所未有的嚴肅道:“這高句麗就是狼子野心,是喂不熟的白眼狼,這幾年屢屢挑戰我大唐威嚴,要是不讓其痛徹心扉,是絕不會放棄那不該有的野心的。”</p>
李靖也上前道:“臣也附議,高句麗必須得打。”</p>
他是軍方第一人,這個時候說什麽也不能後退。現在四海升平,就是想打仗也沒得打,現在這高句麗自個跳出來了,這還等啥?</p>
大唐現在兵強馬壯,國庫充盈,百姓安居,將士們更是想打仗都想瘋了。這個時候誰要是說不打,怕是能被將士們罵死不可!</p>
房玄齡和杜如晦對視一眼,最後還是房玄齡上前道:“陛下,咱們是不是再看看?畢竟戰爭一起,耗費無數,咱大唐現在好不容易從隋末中的衰敗走出來,這個時候要是一打仗可就............”</p>
杜如晦也說道:“是啊陛下,還是先去旨讓淵蓋蘇文罷兵,退出新羅地界,要是不從咱們再從長計議.............”</p>
“放屁,老房,老杜,你們是不是富貴日子過久了,沒膽子上戰場了不成?你們要是不敢去,老子去。”</p>
說完就朝李世民請命道:“臣請陛下下旨,臣願為先鋒,弱不能破敵,提頭來見。”</p>
“陛下,臣也請旨!”</p>
“陛下........”</p>
“............................”</p>
“夠了!”</p>
李世民怒喝一聲,大家這才安生下來。</p>
房玄齡上前說道:“臣也是提三尺劍在戰場上廝殺過的,要是陛下需要,臣現在也能提劍上戰場為我大唐爭戰四方。”</p>
“但是啊,陛下,大唐好不容易有了現在的光影,要是有個萬一...................”</p>
</p>
“萬一什麽?”</p>
李世民死死地盯著房玄齡,他知道房玄齡想說什麽,但現在他都不想聽。高句麗不但是前隋的恥辱,更是中原王朝的恥辱。</p>
大唐承接前隋,自然也要接過前隋的因果。數十萬中原將士埋骨他鄉,被生擒者更是以下賤之奴嫁與他們,子孫世世代代為奴為婢,這是何等恥辱?</p>
“姬鬆!”</p>
李世民沒有再搭理房玄齡等人,而是看向姬鬆,沉聲道:“既然來此,你何故一言不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