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飛逝,轉眼間便是三年過去。


    這三年時間裏,除了第一年裏,秦霄還在到處征戰之外,剩餘的兩年,秦霄都在消化戰果。


    整個南方已經被秦霄統一,除了並州、冀州、幽州、青州,以及北半部分的兗州之外,其餘領土全部落入了秦霄的掌控之中。


    劉表、袁術、士燮、張繡、王朗、劉繇等諸侯,都沒能成為秦霄的阻礙,甚至沒有讓秦霄多花太多的心思。


    投降的投降,兵敗被殺的被殺。


    張遼、嶽飛、黃蓋,三路大軍分兵平推過去,再加上其它武將拚死奮戰,幾乎沒有多少實質性的損失。


    並非秦霄不想盡快統一北方。


    而是隨著地盤越來越大,複雜的內部關係讓人十分的頭痛。


    秦霄選擇三國世界,為的是人才。


    但真當秦霄得到了大量的人才之後,反而有些難以處理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


    原本,在打下徐州、荊州、揚|州之前,秦霄內部的關係就已經很複雜了。


    以商鞅、嶽飛為首的“元老派”是秦霄最為信任的家底。


    拋開能力不談,單就私交這一點,誰也比不上這幾個從很早就開始跟隨秦霄的“元老”。


    哪怕忠誠度同樣達到了滿值的高順,秦霄會信任他,但在私交方麵也要差了不少。


    唯一一個融入這個“小圈子”的是郭嘉。


    郭嘉的性格放蕩不羈,但卻有一種奇特的親和力,讓人十分容易親近。


    再加上秦霄本身對郭嘉就很喜歡,一般私下聚會的場合都會帶著郭嘉,後者自然而然就融入了“元老派”的小圈子當中。


    除此之外,還有以王允、鍾繇為首的“朝堂派”,以賈詡、李儒、華雄,再加上已經長大的馬超四人為首的“西北派”,以荀彧為首的“中原派”。


    甚至在徐州、荊州、揚|州等地打下來之後,投入秦霄麾下的文臣武將以各個地區抱團,也都形成了一個個小圈子。


    徐州豪門以諸葛瑾和糜竺為首,荊州一係的帶頭人則是蒯良、黃忠,一人代表文臣利益,一人代表武將利益。


    最後,就是以孫堅為首的“江東派”了。


    ——沒錯,秦霄將孫堅複活了過來。


    可惜程普、韓當、祖茂三人的屍體已經在亂軍之中遺失,沒法一起複活,僅僅隻複活了一個孫堅。


    憑借這個大恩,孫堅投效於秦霄麾下,連帶著也讓黃蓋對秦霄死心塌地。


    前邊的不提,後邊收服的這幾個小派係當中,江東派的實力無疑是最強大的。


    隻看帶頭幾個人的名單就知道了:


    孫堅,S級統帥+SS級武將。


    黃蓋,SS級統帥+S級武將。


    孫策,SS級武將。


    周瑜,SSS級謀士、SS級文臣、SS級統帥。


    而其它達到S級或者以上的,也還有好幾個。


    在秦霄剛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如果不算秦霄自己,以及芙蕾爾這個超格的戰力,秦霄手下的文臣武將加起來,質量還不如一個“江東派”來得高。


    這幾個小圈子之間,大的衝突沒有,但小的矛盾卻是不斷。


    互相抱團,彼此爭權奪利,這是任何政|治體係下都必然會出現,屬於人類的天性,不是依靠什麽製度就能阻止的。


    秦霄唯一能做的,也隻是盡量讓他們之間的爭鬥往良性競爭的方向發展,而不是彼此內耗,讓領地的整體實力愈發衰弱。


    好在,雖然形成了一個個小派係,但至少絕大多數人,對秦霄的忠誠度都是很高的。


    就算一開始忠誠度不高,經過幾年的相處、磨合,也都慢慢提升起來了。


    係統麵板給秦霄帶來的不僅僅隻是強大的爆兵能力,在各方麵的細節上,都有很多看似不重要,實際上影響頗大的好處。


    比如,依靠麵板上的忠誠度提示,秦霄就能在簡單的試探過後,確定提升某一個文臣武將忠誠度最有效的方法,對症下藥。


    除了一些養不熟的白眼狼,或者時間管的人之外,幾年的時間,怎麽都夠秦霄將所有人的忠誠度提升到85點以上了。


    有秦霄在,各個小團體之間雖然免不了有所爭鬥,但卻在可以控製的範圍之內。


    當然,這項工作也不輕鬆。


    為了平衡各個派係的利益,秦霄足足花費了兩年的時間,才消化掉這片快速擴張的領地。


    為此,在北方的戰爭到了最激烈的時刻,秦霄甚至沒顧得上去撈些好處。


    但,這兩年的時間花費得也非常值得。


    不但徹底消化掉足足擴張了數倍的地盤,內部各個派係的利益,也找到了一個微妙的平衡點,將內耗的損失降到了最低。


    完全沒有內耗是不可能的。


    除非是創業初期,內部山頭還沒有形成的時候。


    有人的地方就有爭鬥,而在所有類型的爭鬥當中,政|治鬥爭又是最激烈,也最殘酷的一種。


    能將內耗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已經稱得上是成功。


    對於“主動歸降”的諸侯,秦霄給予了一定的優待。


    ——其實就兩家,士燮和孫堅。


    秦霄甚至沒有動士燮太多的權利,依舊任命其鎮守交州,隻是收回了一部分軍權和稅收權。


    孫堅則任命為揚|州刺史,也算是一員封疆大吏了。


    當然,任命歸任命,孫堅畢竟是一員猛將,真有重要的對外戰事的時候,孫堅還是得對外出征。


    沒打一仗,就主動投靠過來的諸侯隻有這兩家,秦霄給他們的待遇也比較高。


    其餘人,即便是投降,也沒這麽好的待遇了。


    這一類人有三個,分別是劉備、王朗、劉繇。


    由於是戰敗後投降的緣故,秦霄僅僅隻是保證了他們衣食無憂,但也僅此而已。


    這三人的待遇又有所不同。


    後兩者沒什麽威脅,但為了立下規矩,秦霄將他們控製在長安,僅僅隻是名義上給了一定的封賞,但卻不得離開長安半步,雖然不是完全剝奪自由,但在秦霄的眼皮子底下,日子也不會太好過就是。


    而劉備……


    秦霄和許多人討論過關於他的處置方式,最後的決定是將其軟禁起來作為人質。


    並告知關羽、張飛兩人,隻要他們兩人立下足夠的功勞,就可以讓他們三兄弟恢複自由身。


    若是有更多的功勞,封官、封爵,也不是不行。


    關羽、張飛兩人未必在乎什麽建功立業,但為了讓他們大哥重獲自由,還是勉強同意了加入到秦霄的軍中。


    雖然兩人真正忠誠的是劉備,但能為秦霄效力,多多少少也算是不錯的收獲。


    尤其是關羽,SS級神將加上SS級統帥雙職業的麵板。


    後者意義重大,任何一個SS級,甚至哪怕是S級的統帥,都有統領十萬以上大軍,獨當一麵的能力。


    而前者,別看隻是SS級,論戰鬥力,恐怕比SSS級武將的張飛還要高一些。


    神將和武將,本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職業,戰鬥力自然也無法一概而論。


    除了人才方麵,這幾年之中,因為地盤的擴張,秦霄的發展也非常的迅猛。


    借助神秘基地的召喚,再加上各地本身的人口,秦霄治下的人口數量達到了五千餘萬人。


    ——這個數字包括了世家之中的私奴、隱戶等等。


    在軍情局的打探下,每一個世家掌握了多少力量,秦霄幾乎一清二楚。


    不過,秦霄雖然掌握了這些資料,但至少現在,還沒有對各個世家下手開刀的意思。


    相較之下,秦霄估計,北方幾個州加起來,總人口不會超過一千萬,甚至大概率會更低。


    根據秦霄手下精通民生、戶籍的人才推測,北方實際的人口數量應該在七百萬到八百萬之間。


    當然,這個數字並不包括北方世家隱藏起來的家丁、私奴、隱戶等等,是指北方諸侯能夠真正掌握的人口。


    為了讓人口達到五千萬,秦霄花費了不少人口額度在這上邊。


    這自然是為了滿足【傳國玉璽】屬性1的“稱帝”要求。


    在人口這一項上,要求的數字就是五千萬人。


    現在,秦霄隻差領土麵積不夠標準,若是再占領兩州之地,就能夠將漢獻帝這個工具人一腳踢開,自己“名正言順”地當皇帝了。


    當然,這並不是秦霄現在所需要考慮的事。


    五千萬人口,填充到各行各業,中原和南方的發展非常迅速。


    農業不必多說,除了關中、中原、巴蜀這三大傳統糧食產區之外,秦霄還嚐試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試圖將江南魚米之鄉也開辟出來。


    不過成效並不太好。


    江南並非自古就是魚米之鄉,而是自唐朝之後,經過一代代人,花費數百年時間逐漸開發出來的。


    而在那之前,長江流域水災泛濫,糧食欠收、絕收,都是常態。


    許多百姓日子過不下去,便紛紛落草為寇。


    ——甘寧就是這樣的人之一,在投靠劉表之前,他就是長江上一名頗有名氣的水匪頭目。


    秦霄投入了一些人力物力,想要嚐試修築河堤、興修水利,將水患不斷的長江流域變成後世那個魚米之鄉。


    但可惜,收效並不理想。


    嚴格來說,這樣的大工程,本就不是一代人能夠完成的。


    即便有係統的輔助,不計代價的投入成本,也需要數以千萬計的人力,花費數十年的時間方能有所成就。


    而這其中,物力方麵的投入更是不計其數。


    雖然不是“奇觀”,但某種程度上來說,卻勝似奇觀。


    在未來,秦霄會投入資源去清理江南水道,但不是現在。


    北方的敵人還在,目前秦霄沒有多餘的資源用來進行這樣的“大工程”。


    不過,哪怕江南水道沒有清理,還不是後世那個魚米之鄉,整個南方的糧食總產量也並不低。


    再加上三大糧倉在手,以及【傳國玉璽】降低天災概率的效果。


    可以說,缺糧這種事,在秦霄的領地中已經不會發生了。


    秦霄雖然留下了大部分的軍功積分,準備等結算的時候再進行兌換,但依然拿出了一部分用來兌換優質的糧種、種豬、種牛等等。


    足足三千萬人投入到農業生產當中,不但是糧食能夠在滿足需求的前提下還有所富餘,甚至還能大量的供應得起一些較為廉價的肉食。


    哪怕尋常百姓,不說頓頓有肉吃,隔三差五總能見著點葷腥。


    在這個年代,這樣的生活質量,已經算是非常高了。


    其餘的兩千萬人,則投入到工商等無數行業之中,為民生、軍事發展提供自己的一份力量。


    單單隻是正在大規模開發的鐵礦,就有大大小小上百座。


    數以百萬計的礦工、苦力,還有匠人,將鐵礦石從礦洞中開采出來,熔煉成鋼,再鑄造成兵器、鎧甲,送到軍營中。


    當然,不僅僅隻是軍事,民生方麵對於礦產的消耗也很大。


    比如各種農具,雖然理論上可以用很久,但實際上都是消耗品,對鋼鐵、木材的消耗量並不比軍隊小多少。


    但即便如此,幾年下來,秦霄也積攢了海量的戰爭物資。


    除了爆裂箭因為小南不在的緣故而沒辦法大量補充之外,其餘裝備、鎧甲、糧草的庫存,足以在裝備百萬大軍之餘,供應整整數年高強度戰爭的消耗。


    有了物資,軍隊自然也不可能少。


    秦霄做的第一件事,是將全部沒有達到六階的二、三線部隊“回爐重造”,重新訓練為六階精銳。


    至於其中無法滿足六階兵源要求的,便直接舍棄,發了一筆遣散費用之後安置為平民務農或者務工。


    另外,神秘基地也補充了一大波兵源,足足花費兩年時間,將麾下的兵力規模提高到一百三十萬。


    由於統一了整個南方的緣故,秦霄並不需要在每一個州都駐紮大量的兵力防守。


    像是位於腹地的荊州,就隻留下少量維持地方安定、防範盜匪的軍隊,一個州加起來都不足兩千人。


    陳列在邊境的守軍,除了北方防線外,其餘各線防範異族的大軍加起來隻有不到十五萬人。


    不是秦霄吝嗇,而是這個數字已經足夠了。


    和後世的宋、明不同。


    這個時代的華夏,在軍事方麵是完全碾壓異族的。


    尤其是華夏周邊的異族,被中原打得抬不起頭來。


    一個被袁紹按著揍了好多年的公孫瓚,區區幾千精騎,就能大破二十萬鮮卑大軍,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防範異族方麵,並不需要花費太多的心思。


    要不是邊境線太長,連十幾萬大軍都用不到。


    不過,涼州、益州、交州,這條邊境線太長。


    即便不算海岸線,光是陸地邊境,就與眾多異族接壤,不可能完全不做防備。


    十幾萬守軍,已經是最低限度的保障了。


    再去掉各地維持治安的少量駐軍,剩餘百萬大軍,都囤積在關中、中原,以及北方邊界上。


    一百萬大軍,秦霄將其分成了四支軍團。


    其中第一軍四十萬人,由秦霄親自統領,名義上為“禁軍”,由各軍最優秀的萬人團充任。


    三十萬步兵、十萬騎兵。


    擴張到滿編的七千陷陣營,也在第一軍當中。


    名義上是秦霄親自統領,但實際上行使統帥職責的是嶽飛,郭嘉擔當軍師、參謀。


    大將不多,一個超一流武將趙雲,加上一個在“進化”之後勉強算得上次一流的劉三刀,其餘都是A級以下的二流武將。


    但,在秦霄的Buff加持下,這些二流武將,也能發揮出近一流的戰鬥力來。


    再加上秦霄和芙蕾爾這兩個“超格”的存在,這支軍隊,是秦霄麾下戰鬥力最強的一支。


    第二軍名為【關中軍】,十萬步卒、五萬騎兵,由張遼擔當統帥,荀攸為軍師,主要大將有黃忠、甘寧、許褚等人。


    第三軍名為【涼州軍】,十五萬皆為騎兵,不過大多都是輕騎,重騎的比例不高。


    由已經成年的馬超擔任統帥,龐德為副,賈詡擔任軍師。


    最後的第四軍,為【忠勇軍】,十五萬皆為步卒,可陸戰、水戰,有海戰、江戰所用的各式戰船三千餘艘。


    ——這些戰船大多是揚|州各方諸侯的“遺產”,被秦霄順利接收,本著不要白不要的原則,建立了這麽一支水陸兩棲大軍。


    名義上的統帥是孫堅,但實際擔當此職責的是他的副手黃蓋,以周瑜為軍師,孫策、魯肅等江東黨為核心。


    四支大軍,經曆了兩年的時間,方才徹底成型。


    其中絕大多數時間是在等人口額度恢複,以及後勤生產。


    在百萬大軍成型之後,秦霄也有些迫不及待,想要對北方開戰了。


    雖然任務的時間還有很長,副本停留時間也早就達到了“上限”的十年。


    但,能夠早一天完成一統天下的任務,秦霄就能早一天將自己的領地從戰爭狀態解放出來,將更多的時間和資源用於發展民生、經濟。


    雖然說在領主遊戲中,戰爭永遠是主旋律。


    但,民生和經濟的發展,也是相當重要的。


    哪怕,僅僅隻是為了後勤。


    在秦霄忙於整頓內部的這幾年時間裏,北方諸侯並沒有閑著。


    在袁紹的壓力下,公孫瓚率先敗亡,大部分“遺產”被曹操接收,一小部分地盤則被袁紹奪走。


    看上去,似乎是袁紹擊破二人聯盟,一統北方的姿態。


    但實際上,笑到最後的卻是曹操。


    雖然不是在官渡,但曹操卻複製了官渡之戰的輝煌。


    以不足六萬大軍,大破袁紹二十萬大軍,並直接在大戰中將袁紹殺死。


    這一戰,徹底改寫了北方的局勢。


    袁紹死後,他的手下部分投降曹操,剩下的大部分人,卻分別擁立袁紹的兩個兒子袁譚、袁尚。


    曹操還沒打過來,這兩人倒是先發起了內鬥,結果兩敗俱傷之時,被曹操一鍋端了。


    順帶著,曹操還搶在秦霄反應過來之前,收服了河內的張揚,在河東之地埋了一顆釘子。


    整個過程一氣嗬成,在短短兩年之內,曹操便統一了整個北方,讓秦霄感到一陣瞠目結舌。


    不過,秦霄倒也沒有太過擔心。


    曹操未來很多重要的文臣武將,都被秦霄搶先一步挖到麾下。


    再加上,秦霄勢必不可能給曹操足夠的時間消化掉龐大的地盤,征募出足夠多的壯丁和糧草來籌建大軍。


    雖然曹操統一了北方,但對秦霄的威脅也沒有想象中那麽大。


    事實上,正是因為曹操擊敗袁紹,統一北方,這才讓秦霄下定決心,要盡快與曹操開戰。


    必須要在曹操還沒能消化掉這龐大地盤之前,讓戰爭先打起來。


    否則,一旦給了曹操足夠多的時間,憑借北方龐大的地盤,不說能和秦霄分庭抗禮,至少會給秦霄統一天下的步伐帶來極大的麻煩。


    曹老板畢竟還是曆史上那個險些一統天下的曹老板。


    即便漢獻帝和許多重要的文臣武將都被秦霄提前截胡,人也被趕到了北方苦寒之地,但仍然能夠在極大的劣勢下再度起家,不得不讓人說一聲佩服。


    而且,曹操“收集人才”的能力也不可小覷,比善於PY的劉備還強。


    根據秦霄掌握的情報,單是可以確定已經被曹操重用的,在曆史上也表現出強大能力的武將、統帥,就有典韋、徐晃、樂進、於禁等十餘人。


    袁紹手下大將顏良、文醜、張郃等人也都歸順了曹操。


    甚至連太史慈、呂蒙這兩個曆史上的“東吳將領”,也不知道怎麽跑到了曹操麾下。


    再加上曹氏和夏侯氏的嫡係將領,雖然陣容遠不如秦霄這邊豪華,但從實用性的角度來說,已經足以支撐起一場大規模的全麵戰爭了。


    單單隻憑這些將領,隻要給曹操足夠的時間,讓他發育起來,對秦霄的威脅還是很大的。


    曹操也清楚,自己必須要趕在秦霄反應過來之前搶時間。


    在擊敗袁紹之後,草草地接手了地盤,便開始窮兵黷武,四處征募壯丁和糧草。


    甚至完全不顧平民百姓已經在連年征戰之下,家無餘糧。


    若是給不夠征糧的數額,便直接去搶,根本不管搶完之後百姓會不會餓死。


    就算鬧得無數人家破人亡也在所不惜,隻追求一個“快”字,務必在短時間內拉出一支可堪一戰的大軍來。


    僅這一點,就能看出曹操的梟雄本性。


    曹老板確實是一個很有人格魅力的人,但“寧教我負天下人”的性格,也讓他時長會做出一些有違傳統道德觀念的事情來。


    根據軍情局的消息,單是這一次粗暴的征兵、征糧,至少就會造成數十萬百姓流離失所,乃至活活餓死。


    隻是看這這些冷冰冰的數字,秦霄就能想象得到,背後是怎樣一副人間地獄的景象。


    第一次,秦霄意識到,在攻城略地,奪取利益背後。


    自己,似乎還有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名為“王者”的責任。


    秦霄在接到情報之後,罕見地失眠了幾日幾夜。


    從利益上來說,推遲兩個月左右出兵,才是最佳的選擇。


    雖然曹操沒有準備好,但秦霄也同樣沒有做好開啟新一輪戰爭的準備。


    動員百萬規模的大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單單物資調運,壯丁征募等等事項,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


    但,軍情局傳來的情報,讓秦霄不願再等下去。


    每多等一天,便意味著無數人死去,無數家庭破裂。


    這不是戰場上的廝殺。


    若是戰場廝殺,無論殺敵多少,己方傷亡多少,秦霄都可以將其當成一個簡單的數字,一笑而過。


    但,牽扯到六位數,乃至更多平民的流離失所,秦霄卻是無法說服自己袖手旁觀下去。


    提前出兵,雖然對己方不利,但秦霄相信,自己來到這個副本足足四年的時間,打造出的這支強軍,足以征服天下!


    做出決定之後,秦霄不再猶豫,當即召喚眾多文臣武將,商討出兵北伐一事。


    這種大事,自然不可能放到“朝會”上討論。


    人太多,根本不可能討論出個結果來,隻能放到私下的“小會”裏談。


    但隨著秦霄麾下的人才不斷增加,有資格參與到“小會”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芙蕾爾不喜歡這種人太多的場合,幹脆沒來露麵。


    此外,還有一些不在長安的文臣、將領無法參與。


    比如駐守邊境的張遼、孫堅,還有鎮守一方,擔任刺史的商鞅等人。


    參與到討論中的,軍中將領以嶽飛、馬超兩人為首,謀士則是郭嘉、賈詡,文臣有李儒、王允、荀彧三人。


    雖然加起來也沒到十個人,但對於真正要討論重要決策的小會來說,其實人已經不能算少了。


    人越多,往往也就越容易出現分歧和爭吵,難以達成一致,效率會大幅度降低。


    不過有秦霄壓著,這種人數,倒是不至於有什麽問題。


    將眾人召集起來之後,秦霄沒有廢話,開門見山道:“我打算出兵北伐。”


    頓了頓,秦霄加重語氣,強調道:“這不是征求你們的意見,而是命令!你們的任務,是幫我完善北伐的計劃!”


    見秦霄的態度嚴肅,眾人都心中凜然。


    秦霄平時是一個比較溫和的“君主”,一些性子莽撞的,比如劉三刀,有時和秦霄開一些略微過火的玩笑,秦霄也不會生氣,反而會嘻嘻哈哈地和他們胡鬧。


    但,真當秦霄嚴肅起來的時候,卻有一種無形的壓力,讓眾人不敢有絲毫的忤逆和逾越。


    沉默了一陣,嶽飛率先上前,問道:“不知主公打算出動多少兵馬?何時出征?”


    “除了防備異族的邊境守軍之外,其餘百萬大軍可全部出征!具體調兵多少最合適,由你們決定。”


    很多時候,打仗,並不是人越多就越好的。


    人越多,對後勤的壓力就越大,反而發揮不出戰力來。


    隻有當後勤體係的負擔能力,和前方的大軍人數達成一個微妙的平衡,這種情況下,大軍的戰鬥力才是最高的。


    當然,這其中涉及到的東西相當複雜。


    秦霄不至於完全不懂,但卻也不會放著一幫專業人才不用,非要自己一個人去研究這個。


    想了想,秦霄繼續說道:“至於出兵的時間,當然是越快越好。最晚,不能超過一個月。”


    現在夏收剛剛結束,正是出兵的時機。


    考慮到大軍的調動,後勤調配等等都需要時間,再怎麽壓縮,一個月時間也已經是頗為緊張了。


    在北方用兵,氣候是不得不考慮的一個大問題。


    北方寒冷的氣候,對於冬季作戰十分的不利,因此能在夏天解決的問題,就盡量不要拖到冬天去。


    從這個角度來講,其實秦霄決定提前出兵,也算是有道理的。


    當然,僅僅隻是“氣候”這一個因素,並不足以抵消掉倉促出兵所帶來的負麵影響。


    但,在秦霄擺出了一副堅決執行的態度之後,眾人也隻能依照秦霄的意圖,盡可能將倉促出兵的負麵影響降到最低。


    “後勤方麵,物資都是現成的,至少支撐數年的戰事沒有任何問題,隻需要征調民夫苦力和車馬牲畜即可。”


    王允首先表態,卻又立即提出一個難點:“但具體的執行,需要根據出兵計劃來做相應的調整。比如一路大軍進軍,和分幾線進攻,對後勤的負擔都是不一樣的。這方麵,麻煩諸位將軍先拿出一個初步的計劃來。”


    後勤運輸路線,對於後勤壓力的負擔也是不同的。


    很簡單的道理。


    從長安出發,隻保證一條補給線的暢通,和從各地出發,同時保障七八條補給線的暢通,難度肯定不一樣。


    嶽飛和馬超對視一眼,後者道:“若是百萬大軍出動,至少分兵四路。以禁軍為主,從中線推進,其餘三路三方包夾,彼此互相支援掩護。”


    “若是四路齊頭並進,則補給也需四路並行。”


    王允思量片刻,開口道:“以供應百萬大軍所需,至少需征調民夫三十萬人,若是車馬牲畜不足,這個數字恐怕還需要增加。”


    “人力、畜力不必擔心,要多少有多少,隻需確保每一分資源都花在刀刃上。”


    秦霄忽然插了一句話。


    這算是給王允一個“承諾”,讓其不必有什麽負擔。


    這個承諾一出,王允明顯鬆了口氣,說道:“有主公這句話,老夫就放心了。百萬大軍四路並進,補給方麵必不會拖後腿。最快今晚,老夫便會寫一份章程請主公過目。若是可用,便照章執行下去便可。”


    “嗯。”


    秦霄點點頭。


    對於王允的調度能力,秦霄還是放心的。


    畢竟是曾經官居司徒的人,掌管天下大事,別的或許不行,但在統籌調度方麵必然是一把好手。


    秦霄想了想,又看向荀彧,開口道:“文若不妨也幫司徒大人出出力。”


    這是刻意給荀彧加擔子。


    這幾年來,荀彧的想法不知道有沒有發生轉變。


    但從行動上來看,多少有點遊離於秦霄核心嫡係之外的意思。


    忠誠度方麵,說高不高,說低不低,88點的忠誠度,按理來說,應該是可信的。


    但,想到“曆史”上荀彧為漢室殉葬而亡的結局,秦霄心中總有一層陰影。


    秦霄能在短短兩年之內徹底消化掉南方龐大的領土,和荀彧強大的內政管理能力分不開關係。


    秦霄可不希望,在最後統一天下,踢開漢獻帝這個工具人的那一天,會和荀彧“分道揚鑣”。


    讓荀彧多參與一些自己的大事,也算是為這個目標增添一些籌碼。


    荀彧沉默了幾秒鍾,起身拱手道:“遵從主公命令。”


    語氣不悲不喜,聽不出任何情緒變化,不知道他心裏在想些什麽。


    秦霄有些頭痛。


    但北伐大事在前,秦霄也不可能將心思都放在荀彧一個人身上。


    這個小會的時間比秦霄預期的還要長很多。


    足足討論了一天一夜,才定下了北伐的大方案。


    當然,也僅僅隻是大的方案。


    具體的細節,還需要各個軍團的統帥自行和手下商議確定。


    隻要不與大的計劃違背,秦霄並不會幹涉他們在具體戰術層麵上的選擇。


    最終的方案其實並不複雜。


    以第一軍為中軍主力,從兗州進兵,直逼冀州。


    後者是曹操的老巢。


    在擊敗了袁紹之後,曹操順理成章地接收了袁紹的大部分“遺產”,其中也包括這座袁紹經營了好幾年的老巢冀州城。


    四路大軍齊頭並進,最終的目標,也是在冀州城下匯合,聯合攻城。


    關中軍從洛京進兵,經由河內,再轉道向東。


    孫堅的【忠勇軍】則從徐州出兵,先攻打青州,再與中軍主力匯合。


    最難的是馬超的涼州軍,他們需要從大散關外進入草原,一路穿越匈奴人的地盤,再從幽州殺進曹操的領地。


    這一路,要與羌胡、匈奴、鮮卑人接觸,搞不好就得一路殺出來。


    但對於全部都是騎兵的涼州軍來說,和這些異族的戰鬥,對他們來說隻能算是熱身。


    唯一缺乏的,就是可靠的補給。


    秦霄領地中的後勤能力雖然強悍,但卻也無法保障在茫茫草原中也能維持一條安全的補給線。


    當大軍深入草原一定距離之後,後方的支援就會斷掉,隻能靠他們自己隨身攜帶的裝備和糧草。


    要不是有兵糧丸這種“神器”在,馬超也不會選擇如此激進的策略。


    從茫茫草原出兵,若是不遇到戰事,騎兵一路急速行軍,速度其實是很恐怖的。


    說不定十來天的時間,就能從幽州殺出來,殺進曹操的大後方去。


    一顆兵糧丸就能維持一整天的消耗。


    即便再加上戰馬的需求,一個輕騎兵在基礎的武器裝備之外,最少也能帶上足夠吃一個月的兵糧丸。


    差不多一倍的容錯空間,已經足夠了。


    馬超這一路略微有些風險,其它三路卻都是堂堂正正之勢打過去。


    四路共計百萬大軍,以曹操現在的力量,除非發生赤壁之戰時那種五萬人馬打贏八十萬大軍的“奇跡”,否則這場戰爭的結局隻有一種。


    (注:赤壁之戰五萬對八十萬是演義中宣稱數字,真實曆史上兵力對比和這個數字有很大出入,應當是蜀吳聯軍十幾萬對曹操二十萬。官渡之戰也是。本副本以演義設定為準,理論上允許這種極端戰例的可能性。)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快,雖然帶來了諸多負麵影響,但好處卻也是有不少的。


    最重要的一點就在於,曹操能夠準備戰爭的時間更少了。


    曹操剛剛和袁紹打完一場漫長的大戰,雖然大勝,自身損失卻也不小,隻剩下區區幾萬人。


    趁著曹操回過氣來之前直接將其按死,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最省力的打法。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在於,在倉促出戰的同時,軍心、士氣,以及最最重要的,後勤補給方麵,絕對不能出任何問題。


    前兩者倒是好說。


    有神秘基地和傳國玉璽的加成,大軍的忠誠度都是滿值,所帶來的就是極強的凝聚力。


    再加上秦霄麾下並非這個年代常見的“義務兵”,而是有餉銀,立功有封賞的職業士兵,雖然開銷大了,但無論是軍心,還是軍隊的整體素質,都更容易保持。


    這種情況下,隻要進行適當的引導,保證一個可用的軍心、士氣,並不困難。


    真正麻煩的地方在於後勤。


    這也是最為考驗秦霄手下文武能力的地方。


    以王允、荀彧兩人為首,數以千計的各級官員調動起來,完全圍繞著戰爭後勤這一件事服務。


    除了這些領頭的官員之外,更是有數十萬工匠、民夫,乃至奴隸,紛紛加入到後勤隊伍當中。


    其中以搬運物資的苦力人數最多,超過五十萬人。


    各種牲畜、車馬,更是不計其數。


    在囤積物資的長安,洛京,許縣等地,海量的物資不斷運往邊境的集結點,然後分批送往前線。


    單單隻是維持這些補給線的守軍,數量就超過了十五萬。


    秦霄麾下,占據東漢十三州差不多三分之二的領地,像是一台巨大的戰爭機器,開始全力運轉起來。


    194年夏末。


    一統天下的北伐之戰,開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全球領主遊戲:百倍人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麻辣涮牛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麻辣涮牛肚並收藏全球領主遊戲:百倍人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