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遠方而來,不亦樂乎!”司馬鏡拿著《論語》搖頭晃腦的讀著。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他前麵幾十名學生也跟著司馬鏡搖頭晃腦的讀著。


    就這樣司馬鏡跟著讀一遍,後麵的學生跟著念一遍。


    當通讀一遍之後,司馬鏡再一段一段向這些學生解釋著文中的原意。


    “叮叮叮!”下課鈴響起之後。


    “下課!”


    “起立!”班長叫道。


    “同學們再見!”


    “老師再見!”


    而後這些學生就笑著跑出了教師。


    司馬鏡看到這幕笑道:“真是充滿活力,你們算是趕上好時代了!”


    這點他還真沒有說錯,像他這樣的大儒,在荊州他隻收最頂級的門閥士族子弟,或是寒門當中資質優秀的弟子。教授的也是最頂級的學問,他的弟子在他的學院畢業之後,拿到的就是最頂級的仕途通行證。


    而現在他隻能教授最簡單的論語,學生也是一些八九歲的孩童。


    其實他和其他在薊都的大儒也不是沒有想過在大乾開辦私塾,想用這種方法來影響大乾的底層,為儒家興盛打下根基。


    隻可惜徐偉沒有給他們這個機會,大乾的公立教育讓他們這個想法煙消雲散,同時大乾根本不認可私塾教育。


    當初是因為把《論語》還有其他儒家經典納入國學當中,而讓這些大儒一陣興奮,但後來他們發現了徐偉隻是把《論語》當做啟蒙教材,而其他的儒家經典也沒有多看重,雖然用來教學但在科舉考試的份額當中卻不多。


    而且其他學派的經典也在中學高學範圍內納入國學當中,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這也算是貶低了儒學。


    這樣的做法一度讓這些大儒憤憤不平,他們認為儒學是治國的經典,但徐偉的一句話就讓他們啞口無言。


    “這個世界不止儒學才能治理國家!”


    開海之後,整個大乾的眼界大開,大乾學界也知道了有其他文明了,這些文明雖然沒有儒學,但同樣興盛。這個發現讓很多一直圈在儒學的大儒尷尬不已,他們一直以為自己是不可缺少的,大乾文明傳承是因為他們,卻沒有想在整個天下當中,儒學卻是一種普通的治國學問,即便沒有他們也會有另一種學問傳承大乾的文明。


    同時徐偉也說道:“管理一個300人的村莊,要學多儒家經典做什麽,能讀書識字看懂法令就夠了!”


    大乾的出現,可以說顛覆了這些儒生的想象,以培養普通百姓治理國家,明明隻是勉強識字的泥腿,但在朝廷的培養下,居然可以一級一級從村長鄉長做到縣令太守,而且這些人邊執政邊學習,隻要人口基數比較大,總是會有人才冒出來的。


    】


    他們這些年觀察,大乾朝廷的縣令太守綜合素質,居然比他們大漢時期還要高,這一點連他們都不得不承認,要不然的話大乾的盛世也說不通。


    當然還有另一種他們說不出的原因,就是大乾橫掃了整個天下的門閥世俗,地方上一片白紙,治理起來難度根本不大,所以即便才能平庸的人,按照大乾的規章製度做事也可以出政績。


    但這個原因他們根本不可能說出來,要是承認了這一點,這不就相當於大乾說他們才是天下的害蟲是正確的,所以即便是為了他們自己的臉麵,他們也不會承認這一點。


    徐偉的種種行為讓他們明白,隻要他這個執政沒有死儒家在大乾就很難複興。


    於是不少大儒隻能失望的南下南海,為儒家尋找新的根基之地。


    當然還有大部分的儒士吃不了苦留在薊都,而他們也算是趕上了朝廷盛世的一波紅利了。


    幾年前大乾的教育法頒布,6歲的小孩都需要義務教育。為了保證義務教育的普及,徐偉砍了一部分建設的資金,強製規定了每年財政收入的一成用於義務教育。


    那時候大乾的財政收入已經突破了600億錢,一成就相當於有60億錢。


    這樣的投資力度可以是全所未有,當年在薊都就有上百小學建立,同時小學也在大乾上百個郡,幾千個縣快速普及。


    雖然徐偉早有準備,建立了師範學院培養老師,但對於大乾上千萬適齡學生而言,他的這些準備還是有點杯水車薪。


    加上當時私塾泛濫成災,所以徐偉思考之後,決定招募原本大漢的讀書人作為老師,把他們招入體製當中成為學校的老師,同時禁製私塾建設,用這樣的方法限製他們的影響力。


    私塾是封建時代的傳承,人身關係依附極強,而老師卻是工業時代的傳承,學生一生以幾十名老師,每位老師也隻教導他們幾年時間,雙方的關係就比較疏遠。


    徐偉就是用這種方法,快速收編了大乾範圍內的私塾。而司馬鏡他們就是在這個時期加入到薊都小學成為老師的,但現在他想要招收像諸葛亮這樣的弟子就非常艱難了。好在他年紀大,現在也看開了。


    就在這個就在司馬鏡打算進入自己的辦公室的時候。


    一個穿著軍裝的人來到他麵前道:“請問的是司馬鏡老師嗎?”


    司馬鏡點頭道:“老夫是!”


    “執政有個問題想請教你,邀請您明天去執政府一聚。”


    司馬鏡奇怪問道:“執政能有什麽問題要請教老夫?”


    他可不認為自己會入雷公的眼,薊都有多少大儒,但雷公從來沒有接見過他們。


    軍人道:“好像是有關於三代時期的曆史問題,執政讓您多準備一些這方麵的史書!”


    “史書?”司馬鏡也感到一陣莫名其妙?


    “老夫明白了!”


    翌日,他來到了執政府的小區。


    而此時這個小區之外還有許多他的老朋友,像許邵,黃彥承,荀悅等等大儒。


    他們對其他人的來到也是一陣驚喜,一次性召集如此多的大儒,難道執政想通了!


    他們通報之後就被放入小區,進入這個小區之後,他們也是一陣驚訝,這小區和他們其他居住的小區沒有多大區別。


    但這裏卻是大乾朝廷的心髒,整個中央朝廷的大部分高官都居住在這裏,這個小區的麵積僅相當於大漢時期一個宮殿群的麵積,甚至比不上當初洛陽城門閥的府邸。光從節儉上而言,大乾朝廷的確是比大漢要強上百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我不是蟻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兵王2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兵王2並收藏三國之我不是蟻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