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銀生州刺史馬比宏覺請求封爵、為黑僰濮部歸附請求授印信授官的奏折,由昆州大都督府錄事參軍侯德夫送上長安。
柴令武擬改黑僰濮部為拓南州,轄拓南縣、鳳藍茸縣、石賧地縣、唐封川縣,並擬請國子監書學監生到拓南州、銀生州填充部分官吏。
誰讓書學監生的出路最窄呢?
誰讓柴令武與書學有香火情分呢?
這年頭的縣境,一個抵得上後世兩三個,黑僰濮部那裏大大小小的部族林立,能整出四個縣城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了。
像拓南縣,就含了後世永德、鎮康呢。
因為山脈連綿不絕,拓南州的交通自然不好,經濟當然也起不來,即便是後世,黑僰濮部的經濟也一言難盡。
整個滇地,幾乎大同小異,所以終整個曆史過程而言,雲南隻有四段高光時期。
第一是南詔,以一隅之地在大唐與吐蕃中左右逢源,竟而讓大唐劍南道雄兵飲恨洱海;
第二是清初,吳三桂自雲南起兵,打到了湖北;
第三是民國初年,蔡鍔將軍的護國運動;
第四是抗日,滇軍之頑強,令日寇都驚歎。
挪開這些特殊曆史時期,雲南的發展總體是相對落後的。
交通就是一個無解的死結。
別看昆州的幾個縣都在修路了,可原始的人撬馬拉,起的作用有限,也就是個愚公移山吧,看個希望而已,沒有幾年工夫不會見到大變樣的成果。
沒辦法,不可能如在唐興縣一般,調集大量財力、人力去拓寬,偏偏各地的山坡,並不比唐興縣好到哪裏去,許多地方連馬站上去都打滑。
讓侯德夫回長安,主要是讓人家父子相會,免得柴令武隔三差五地收到侯君集挾帶私貨的符文,每每不經意地寫出思子之情。
順便,柴令武也給侯君集回了一封信,鄭重告誡他萬萬不可逾製。
因為,後年,侯君集就要出戰高昌。
這是他的高光時刻,也是他與李世民離心離德之時,更是他鋃鐺入獄之始。
能得李世民看重,侯君集用兵之能,雖說依舊不能與李靖、李勣之流相提並論,卻完全不虛程知節之流了。
縱兵劫掠、私分高昌國庫都不是大事,頂多彈劾一下、臭罵一頓了事。
住進高昌王宮,李世民沒砍了他都是看在心腹的份上。
這不是一般的僭越了。
管他有效無效,柴令武的心意盡到。
聽不聽,就是侯君集的事了。
……
禮部與宗正寺親臨益寧城操辦婚事,一時引得益寧城熱鬧非凡。
阿耶柴紹是不能來的,原因……
時任從四品上的殿中省少監柴哲威代父而來。
長兄如父,在這裏還真能用上。
“看看,任憑你怎麽折騰,品秩還是比我低。”柴哲威一臉得意,不複往日的莊重。
“呸,你就是給皇帝管乘輿服禦的,說白了就是個管家,還是二管家!看看我管多大地盤、麾下多少府兵!”
對上別人,柴令武還會顧忌一下言行;
對上柴哲威,從小到大鬥嘴慣了,本能地張嘴就損。
窮困潦倒的蘇毗送了幾頭犛牛;
吐穀渾送了一些金銀珠寶,還有慕容君陰陽怪氣的信,味道有點不對啊。
這老娘子,啥意思?
好像柴令武也沒酒後失那啥吧?
唐興縣各村寨聯合,選了阿旺的裏正、“麻公巴”盧迤,送上一條各村寨婆姨聯合編織的羊毛毯,禮輕情意重。
銀生州生生送了一擔長史茶過來;
拓南州且鼎西裏不辭辛勞,讓人趕了一群無角黑山羊來充當賀禮;
浪穹州送的雕梅;
邆備州送的乳扇;
舍利州送白蠻刺繡、板栗;
蒙舍州送蒙舍紮染、青豆小糕;
陽瓜州送大泡核桃;
越析州送海稍魚、雞足山冷菌;
河東州送了雲南白鵝……
歐陽詢老夫子堅持著給柴令武寫了賀貼,那是足以傳家、鎮宅的寶物;
閻立本潑墨,為柴令武畫了鴛鴦戲水圖;
李承乾親筆寫下“天作之合”,加蓋了東宮印信;
長孫皇後送了一本自編的《女誡》;
太上皇之前就送了角弓為禮;
李世民這老貔貅居然送了一套陳舊、保養到位的明光鎧,罕見呐。
侯君集這個老摳門,居然肯花大價錢淘到了王獻之手書的《洛神賦》,著實讓柴令武驚歎了一番。
也就是李世民尊王羲之而貶王獻之,才導致王獻之的書法散落。
否則,看看王羲之的書法,有幾樣會流落民間?
不是在太極宮,就是在世家收藏著。
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
柴令武並不知道誰送了禮物,但誰沒送可記得一清二楚。
爨誌遠送來一對象牙;
侯德夫的禮物是上好的湖筆;
歐陽風的禮物是一篇狂草,已經初顯風格,就是酒喝得不夠多。
連程、丁懿、孫康各自送上自家的物產,以表心意。
比較意外的是麴智高竟然千裏迢迢趕來送禮,鬥雞、黑羊、葡萄幹,讓李明英笑彎了眉毛,酸酸甜甜的味道,可再爽口不過了。
柴令武親自接待了麴智高。
禮物價值倒無所謂,關鍵人家千裏送禮,你要說別無所求,鬼都不信。
麴智高愁眉不展:“長史,看在這幾年交情的份上,救我!”
柴令武慢慢品了口祿脿茶:“你犯啥事了?”
麴智高苦笑連連。
真要是他犯事倒簡單了。
西域本是西突厥屬國,沙缽羅咥利失可汗“阿史那同娥”控製力下降,北麵諸設擁戴阿史那欲穀,造成西突厥分裂,對高昌等諸國影響力削弱。
焉耆國主龍突騎支自貞觀六年起,願向大唐朝貢,請求開大磧路以朝貢,李世民準許了。
因為之前都是經過高昌,走大磧意味著高昌無法盤剝,麴文泰勃然大怒,屢屢縱兵於大磧中劫殺焉耆商隊,因此遭到了大唐的詔書斥責。
麴智高擔心的是,自己多少還有高昌王室的血脈,到時候高昌傾覆,自己不得遭池魚之殃?
柴令武隻能為他修書一封,送他到侯君集帳下聽用。
本來就是兩隔壁,又遠離長安,主持婚事的還是禮部祠部司郎中高文敏、宗正寺丞李崇義這兩個損友,程序更簡化了許多。
當然,要說其中沒有皇帝的授意,柴令武是堅決不信的。
再怎麽損友加親戚,也不可能為你一人破例。
親戚是沒錯的,尤其高文敏這貨,是連襟啊!
柴令武擬改黑僰濮部為拓南州,轄拓南縣、鳳藍茸縣、石賧地縣、唐封川縣,並擬請國子監書學監生到拓南州、銀生州填充部分官吏。
誰讓書學監生的出路最窄呢?
誰讓柴令武與書學有香火情分呢?
這年頭的縣境,一個抵得上後世兩三個,黑僰濮部那裏大大小小的部族林立,能整出四個縣城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了。
像拓南縣,就含了後世永德、鎮康呢。
因為山脈連綿不絕,拓南州的交通自然不好,經濟當然也起不來,即便是後世,黑僰濮部的經濟也一言難盡。
整個滇地,幾乎大同小異,所以終整個曆史過程而言,雲南隻有四段高光時期。
第一是南詔,以一隅之地在大唐與吐蕃中左右逢源,竟而讓大唐劍南道雄兵飲恨洱海;
第二是清初,吳三桂自雲南起兵,打到了湖北;
第三是民國初年,蔡鍔將軍的護國運動;
第四是抗日,滇軍之頑強,令日寇都驚歎。
挪開這些特殊曆史時期,雲南的發展總體是相對落後的。
交通就是一個無解的死結。
別看昆州的幾個縣都在修路了,可原始的人撬馬拉,起的作用有限,也就是個愚公移山吧,看個希望而已,沒有幾年工夫不會見到大變樣的成果。
沒辦法,不可能如在唐興縣一般,調集大量財力、人力去拓寬,偏偏各地的山坡,並不比唐興縣好到哪裏去,許多地方連馬站上去都打滑。
讓侯德夫回長安,主要是讓人家父子相會,免得柴令武隔三差五地收到侯君集挾帶私貨的符文,每每不經意地寫出思子之情。
順便,柴令武也給侯君集回了一封信,鄭重告誡他萬萬不可逾製。
因為,後年,侯君集就要出戰高昌。
這是他的高光時刻,也是他與李世民離心離德之時,更是他鋃鐺入獄之始。
能得李世民看重,侯君集用兵之能,雖說依舊不能與李靖、李勣之流相提並論,卻完全不虛程知節之流了。
縱兵劫掠、私分高昌國庫都不是大事,頂多彈劾一下、臭罵一頓了事。
住進高昌王宮,李世民沒砍了他都是看在心腹的份上。
這不是一般的僭越了。
管他有效無效,柴令武的心意盡到。
聽不聽,就是侯君集的事了。
……
禮部與宗正寺親臨益寧城操辦婚事,一時引得益寧城熱鬧非凡。
阿耶柴紹是不能來的,原因……
時任從四品上的殿中省少監柴哲威代父而來。
長兄如父,在這裏還真能用上。
“看看,任憑你怎麽折騰,品秩還是比我低。”柴哲威一臉得意,不複往日的莊重。
“呸,你就是給皇帝管乘輿服禦的,說白了就是個管家,還是二管家!看看我管多大地盤、麾下多少府兵!”
對上別人,柴令武還會顧忌一下言行;
對上柴哲威,從小到大鬥嘴慣了,本能地張嘴就損。
窮困潦倒的蘇毗送了幾頭犛牛;
吐穀渾送了一些金銀珠寶,還有慕容君陰陽怪氣的信,味道有點不對啊。
這老娘子,啥意思?
好像柴令武也沒酒後失那啥吧?
唐興縣各村寨聯合,選了阿旺的裏正、“麻公巴”盧迤,送上一條各村寨婆姨聯合編織的羊毛毯,禮輕情意重。
銀生州生生送了一擔長史茶過來;
拓南州且鼎西裏不辭辛勞,讓人趕了一群無角黑山羊來充當賀禮;
浪穹州送的雕梅;
邆備州送的乳扇;
舍利州送白蠻刺繡、板栗;
蒙舍州送蒙舍紮染、青豆小糕;
陽瓜州送大泡核桃;
越析州送海稍魚、雞足山冷菌;
河東州送了雲南白鵝……
歐陽詢老夫子堅持著給柴令武寫了賀貼,那是足以傳家、鎮宅的寶物;
閻立本潑墨,為柴令武畫了鴛鴦戲水圖;
李承乾親筆寫下“天作之合”,加蓋了東宮印信;
長孫皇後送了一本自編的《女誡》;
太上皇之前就送了角弓為禮;
李世民這老貔貅居然送了一套陳舊、保養到位的明光鎧,罕見呐。
侯君集這個老摳門,居然肯花大價錢淘到了王獻之手書的《洛神賦》,著實讓柴令武驚歎了一番。
也就是李世民尊王羲之而貶王獻之,才導致王獻之的書法散落。
否則,看看王羲之的書法,有幾樣會流落民間?
不是在太極宮,就是在世家收藏著。
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
柴令武並不知道誰送了禮物,但誰沒送可記得一清二楚。
爨誌遠送來一對象牙;
侯德夫的禮物是上好的湖筆;
歐陽風的禮物是一篇狂草,已經初顯風格,就是酒喝得不夠多。
連程、丁懿、孫康各自送上自家的物產,以表心意。
比較意外的是麴智高竟然千裏迢迢趕來送禮,鬥雞、黑羊、葡萄幹,讓李明英笑彎了眉毛,酸酸甜甜的味道,可再爽口不過了。
柴令武親自接待了麴智高。
禮物價值倒無所謂,關鍵人家千裏送禮,你要說別無所求,鬼都不信。
麴智高愁眉不展:“長史,看在這幾年交情的份上,救我!”
柴令武慢慢品了口祿脿茶:“你犯啥事了?”
麴智高苦笑連連。
真要是他犯事倒簡單了。
西域本是西突厥屬國,沙缽羅咥利失可汗“阿史那同娥”控製力下降,北麵諸設擁戴阿史那欲穀,造成西突厥分裂,對高昌等諸國影響力削弱。
焉耆國主龍突騎支自貞觀六年起,願向大唐朝貢,請求開大磧路以朝貢,李世民準許了。
因為之前都是經過高昌,走大磧意味著高昌無法盤剝,麴文泰勃然大怒,屢屢縱兵於大磧中劫殺焉耆商隊,因此遭到了大唐的詔書斥責。
麴智高擔心的是,自己多少還有高昌王室的血脈,到時候高昌傾覆,自己不得遭池魚之殃?
柴令武隻能為他修書一封,送他到侯君集帳下聽用。
本來就是兩隔壁,又遠離長安,主持婚事的還是禮部祠部司郎中高文敏、宗正寺丞李崇義這兩個損友,程序更簡化了許多。
當然,要說其中沒有皇帝的授意,柴令武是堅決不信的。
再怎麽損友加親戚,也不可能為你一人破例。
親戚是沒錯的,尤其高文敏這貨,是連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