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朱雀門,入承天門街。
當先左邊就是鴻臚寺,占地極廣;右邊是太常寺,占地與鴻臚寺相近。
有趣的是,柴令武在鴻臚寺,柴紹在太常寺,父子對望。
鴻臚寺卿喬師望,貞觀二年出使草原,冊封薛延陀首領乙失夷男為真珠毗伽可汗,在番邦中樹立了足夠的威望
總而言之,在番邦沒點聲望,就當不了鴻臚寺卿。
鴻臚卿之職,掌賓客及凶儀之事,領典客、司儀二署,以率其官屬,而供其職務,少卿為之貳。
凡四方夷狄君長朝見者,辨其等位,以賓待之。
凡二王之後及夷狄君長之子襲官爵者,皆辨其嫡庶,詳其可否,以上尚書。
若諸蕃大酋渠有封建禮命,則受冊而往其國。
凡天下寺觀三網及京都大德,皆取其道德高妙為眾所推者補充,上尚書祠部。
凡皇帝、皇太子為五服之親及大臣發哀臨吊,則讚相焉。
直白地說,就是:外交與皇室、官員的葬禮。
負責外交的典客署令為從七品下,負責葬禮的司儀署令正八品下,品秩的差異就已經說明二署的高下了。
少卿二人,除了柴令武,就是長孫無忌的次子長孫渙,上黨郡公。
關係稍稍有點複雜。
柴令武與長孫衝關係尚可,與長孫渙沒有交往,與長孫無忌卻頗有恩怨,更是宿命之敵。
柴令武想明白了,那個兒戲似的造反,好像是長孫無忌鏟除李恪、李元景時,順帶將宿敵掃了進去。
否則,以李治的刻薄,會在顯慶年間追贈巴陵公主為北景公主?
值得一提的是,顯慶四年,中書舍人袁公瑜到黔州審訊無忌謀反罪狀,一到黔州,便逼令長孫無忌自縊。
聯係上下文,你要說沒點關係,誰信?
長孫渙家學淵博,主掌司儀署,恰恰人盡其才。
柴令武在番邦中頗有威名,吐穀渾之戰隻是初露崢嶸,建昆州大都督府、收雲南故地,聲望已接近喬師望,掌控典客署也無人敢置喙。
年輕,絕對不是大唐評判官員的標準。
論年輕,柴令武能比長孫渙年輕咋地?
論出身,難道柴令武又比長孫渙低?
揪著這一條說事,得罪的不僅是譙國公一脈,更連趙國公一齊得罪了!
兩名從六品上寺丞,大約柴令武在國子監書學時的品秩;
一名從七品上主簿,也就這一兩年才減少的一個職位;
兩名錄事,從九品上。
寺丞掌判寺事;主簿掌印,勾檢稽失;錄事掌受事發辰。
以上是鴻臚寺直屬人員。
典客署除了署令,還有從八品下署丞二人,正九品上掌客十五人。
司儀署的人員配置,不關柴令武的事,自然也懶得去記。
咦,沒有傳說中的外交鬼才王玄策嘛!
是還在黃水縣當縣令嗎?
值得一提的是,主簿是從萬年縣丞平調過來的赫連郭爾。
論品秩是平調,實則從京縣入了六部九卿,相當於提了一級。
是赫連郭爾有什麽過人之處嗎?
不是,赫連郭爾隻是在最關鍵的時候,做了最正確的選擇,麵對作死縣令叔仲傷的命令,選擇了“丁憂”。
吏部尚書高儉,雖然默不作聲,卻會在適當的時機拔擢這些有眼色的官員。
不過,眼下的高儉,已經卸了吏部尚書一職,右遷尚書右仆射。
順帶說一下,六月二十三日,李世民分元從禁軍,設置玄武門左飛騎與右飛騎,就是諸多裏“百騎”的原型。
“行了,你與這些屬下多親近。”
喬師望簡單交待了一下,飄然而去。
大袖裏,是柴令武奉上的兩斤祿脿茶。
無論是哪個朝代,正堂官都是拍板那個,做事的永遠是佐貳。
柴令武進入公廨,泡上大壺的祿脿茶,開始分杯。
炒茶的氣色,是要比茶湯清香多了,問題就一個,不扛餓。
以前的茶湯多好,喝一碗下去,肚子裏就有了三分飽意。
什麽微澀、回甘、唇齒留香,那些太玄乎。
在這個物質還不是特別豐富的時代,官員的品秩不夠高、或者家世不夠好,還是比較在意節儉,希望能在喝茶的時候填個七八分飽,為家裏節省一口吃食。
後來人不是說了嗎?
長安居,大不易。
雖然大唐的俸祿、職田什麽的,琳琅滿目的補貼,能讓明朝初年被剝皮革草的官員流下貧窮的淚水,但相對在長安的開支,養家的壓力也不小的。
炒茶在這個時代,沒有迅速成為一股清流,甚至取茶湯而代之,這也是原因之一。
典客署令步鷲悠悠地品了口茶水:“今年初,大唐冊封真珠毗伽可汗乙失夷男之子,乙失大度設、乙失突利失為小可汗,薛延陀因此略有不滿。乙失夷男之弟,俟斤乙失統特勒現在四方館內,頗有桀驁不馴之姿。”
柴令武淡淡一笑:“薛延陀不滿的,恐怕不僅是此事吧。大唐遣檢校禮部尚書、河間郡王李孝恭,赴突厥冊封李思摩為乙彌泥孰俟利可汗,史忠(阿史那忠)為左賢王,建牙帳於河套南,這才是讓薛延陀如坐針氈的大事。”
整個典客署瞬間肅然起敬。
做事的人,最怕的,就是外行領導內行。
上官目光如炬,自然是屬下之福,連步鷲、赫連郭爾事先都沒將冊封李思摩的事考慮進來。
步鷲叉手:“如此,當如何應對乙失統特勒?”
柴令武冷哼:“上邦行事,豈容蕞爾小國置喙?不服,杖之。再不服,驅之。”
典客署的掌客瞬間直起了腰板。
最怕上官嗶嗶半天,聽著倒是提氣了,可仔細一琢磨,屁都沒說!
然後,下麵人麻爪了,這破事,該怎麽辦?
柴令武不繞彎子,直接下了粗暴的指令,卻也同時表明,他願意承擔因此引起的責任。
一個勇於任事的上官,才是屬下眼中的好上官。
那種滿口豪言壯語、實則一事不擔的上官,是下屬的災難。
步鷲微微猶豫:“少卿,這樣不好吧?會不會引起交戰?”
柴令武哼了一聲:“我大唐兵強馬壯,薛延陀草創,正需要時間安撫回紇等部,若是敢戰,大唐求之不得!”
文學網
當先左邊就是鴻臚寺,占地極廣;右邊是太常寺,占地與鴻臚寺相近。
有趣的是,柴令武在鴻臚寺,柴紹在太常寺,父子對望。
鴻臚寺卿喬師望,貞觀二年出使草原,冊封薛延陀首領乙失夷男為真珠毗伽可汗,在番邦中樹立了足夠的威望
總而言之,在番邦沒點聲望,就當不了鴻臚寺卿。
鴻臚卿之職,掌賓客及凶儀之事,領典客、司儀二署,以率其官屬,而供其職務,少卿為之貳。
凡四方夷狄君長朝見者,辨其等位,以賓待之。
凡二王之後及夷狄君長之子襲官爵者,皆辨其嫡庶,詳其可否,以上尚書。
若諸蕃大酋渠有封建禮命,則受冊而往其國。
凡天下寺觀三網及京都大德,皆取其道德高妙為眾所推者補充,上尚書祠部。
凡皇帝、皇太子為五服之親及大臣發哀臨吊,則讚相焉。
直白地說,就是:外交與皇室、官員的葬禮。
負責外交的典客署令為從七品下,負責葬禮的司儀署令正八品下,品秩的差異就已經說明二署的高下了。
少卿二人,除了柴令武,就是長孫無忌的次子長孫渙,上黨郡公。
關係稍稍有點複雜。
柴令武與長孫衝關係尚可,與長孫渙沒有交往,與長孫無忌卻頗有恩怨,更是宿命之敵。
柴令武想明白了,那個兒戲似的造反,好像是長孫無忌鏟除李恪、李元景時,順帶將宿敵掃了進去。
否則,以李治的刻薄,會在顯慶年間追贈巴陵公主為北景公主?
值得一提的是,顯慶四年,中書舍人袁公瑜到黔州審訊無忌謀反罪狀,一到黔州,便逼令長孫無忌自縊。
聯係上下文,你要說沒點關係,誰信?
長孫渙家學淵博,主掌司儀署,恰恰人盡其才。
柴令武在番邦中頗有威名,吐穀渾之戰隻是初露崢嶸,建昆州大都督府、收雲南故地,聲望已接近喬師望,掌控典客署也無人敢置喙。
年輕,絕對不是大唐評判官員的標準。
論年輕,柴令武能比長孫渙年輕咋地?
論出身,難道柴令武又比長孫渙低?
揪著這一條說事,得罪的不僅是譙國公一脈,更連趙國公一齊得罪了!
兩名從六品上寺丞,大約柴令武在國子監書學時的品秩;
一名從七品上主簿,也就這一兩年才減少的一個職位;
兩名錄事,從九品上。
寺丞掌判寺事;主簿掌印,勾檢稽失;錄事掌受事發辰。
以上是鴻臚寺直屬人員。
典客署除了署令,還有從八品下署丞二人,正九品上掌客十五人。
司儀署的人員配置,不關柴令武的事,自然也懶得去記。
咦,沒有傳說中的外交鬼才王玄策嘛!
是還在黃水縣當縣令嗎?
值得一提的是,主簿是從萬年縣丞平調過來的赫連郭爾。
論品秩是平調,實則從京縣入了六部九卿,相當於提了一級。
是赫連郭爾有什麽過人之處嗎?
不是,赫連郭爾隻是在最關鍵的時候,做了最正確的選擇,麵對作死縣令叔仲傷的命令,選擇了“丁憂”。
吏部尚書高儉,雖然默不作聲,卻會在適當的時機拔擢這些有眼色的官員。
不過,眼下的高儉,已經卸了吏部尚書一職,右遷尚書右仆射。
順帶說一下,六月二十三日,李世民分元從禁軍,設置玄武門左飛騎與右飛騎,就是諸多裏“百騎”的原型。
“行了,你與這些屬下多親近。”
喬師望簡單交待了一下,飄然而去。
大袖裏,是柴令武奉上的兩斤祿脿茶。
無論是哪個朝代,正堂官都是拍板那個,做事的永遠是佐貳。
柴令武進入公廨,泡上大壺的祿脿茶,開始分杯。
炒茶的氣色,是要比茶湯清香多了,問題就一個,不扛餓。
以前的茶湯多好,喝一碗下去,肚子裏就有了三分飽意。
什麽微澀、回甘、唇齒留香,那些太玄乎。
在這個物質還不是特別豐富的時代,官員的品秩不夠高、或者家世不夠好,還是比較在意節儉,希望能在喝茶的時候填個七八分飽,為家裏節省一口吃食。
後來人不是說了嗎?
長安居,大不易。
雖然大唐的俸祿、職田什麽的,琳琅滿目的補貼,能讓明朝初年被剝皮革草的官員流下貧窮的淚水,但相對在長安的開支,養家的壓力也不小的。
炒茶在這個時代,沒有迅速成為一股清流,甚至取茶湯而代之,這也是原因之一。
典客署令步鷲悠悠地品了口茶水:“今年初,大唐冊封真珠毗伽可汗乙失夷男之子,乙失大度設、乙失突利失為小可汗,薛延陀因此略有不滿。乙失夷男之弟,俟斤乙失統特勒現在四方館內,頗有桀驁不馴之姿。”
柴令武淡淡一笑:“薛延陀不滿的,恐怕不僅是此事吧。大唐遣檢校禮部尚書、河間郡王李孝恭,赴突厥冊封李思摩為乙彌泥孰俟利可汗,史忠(阿史那忠)為左賢王,建牙帳於河套南,這才是讓薛延陀如坐針氈的大事。”
整個典客署瞬間肅然起敬。
做事的人,最怕的,就是外行領導內行。
上官目光如炬,自然是屬下之福,連步鷲、赫連郭爾事先都沒將冊封李思摩的事考慮進來。
步鷲叉手:“如此,當如何應對乙失統特勒?”
柴令武冷哼:“上邦行事,豈容蕞爾小國置喙?不服,杖之。再不服,驅之。”
典客署的掌客瞬間直起了腰板。
最怕上官嗶嗶半天,聽著倒是提氣了,可仔細一琢磨,屁都沒說!
然後,下麵人麻爪了,這破事,該怎麽辦?
柴令武不繞彎子,直接下了粗暴的指令,卻也同時表明,他願意承擔因此引起的責任。
一個勇於任事的上官,才是屬下眼中的好上官。
那種滿口豪言壯語、實則一事不擔的上官,是下屬的災難。
步鷲微微猶豫:“少卿,這樣不好吧?會不會引起交戰?”
柴令武哼了一聲:“我大唐兵強馬壯,薛延陀草創,正需要時間安撫回紇等部,若是敢戰,大唐求之不得!”
文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