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論這種事情,通常是各持己見,很難說服誰。
柴令武從來不指望能說服執拗的魏徵,隻是讓他看到了另外一種可能。
至於魏道士會不會轉變觀念,與柴令武無關。
“太子,多留意太子右衛率長史王玄策,此人膽略可嘉,唯獨……太信怪力亂神了。”
柴令武順口提了一下。
你想想,一個使者,第二次出使就借兵滅了中天竺的帝那伏帝國,俘其王阿羅那順,雖說帝那伏帝國的實力本來也就那樣,但這功績也值得吏部高看一眼了。
但是,九年後,即顯慶二年(657年),王玄策依舊出使天竺,卻未提及職司、爵位,明顯是維持原狀。
王玄策有沒有第四次出使天竺,學術界頗有爭議,也與現在說的事無關。
但,大唐一向有功必賞,王玄策當時在天竺威名赫赫,在大唐卻連個列傳都沒混上,固然有大唐看不上五天竺的緣故,帶回方士那羅邇娑婆也是一個原因。
那羅邇娑婆聲稱能製長壽藥,被安置在金飆門製藥。
但是,李世民征戰多年,受損的機理,不是常規藥物能治療的,那羅邇娑婆的長壽藥也沒有起任何作用。
當然,肯定也沒起反向作用,因為那羅邇娑婆在顯慶二年,高宗還有意放他回去。
(《南亞大辭典》第295頁。)
《舊唐書·列傳第三十四》中郝處俊上奏高宗時提及:“先帝令婆羅門僧那羅邇娑寐依其本國舊方合長生藥……先帝服之,竟無異效,大漸之際,名醫莫知所為。”
沒有效果而已,肯定不至於害人。
到憲宗時期,口風一變,李籓:“文皇帝服胡僧長生藥,遂致暴疾不救”。
看看,同一件事,在不同時期、因為不同需要,能衍生出那麽多版本來。
可見,造謠、傳謠,老傳統了。
王玄策當然沒被怪罪,但升遷之路就此中斷了,也是情理中事。
就這,還得感謝高宗寬仁大度,沒拉王玄策去殉葬已經是仁至義盡了。
李承乾慵懶地應了一聲。
區區正七品上的太子右衛率長史,等級太低,難入李承乾法眼。
看在表兄的顏麵上,稍微提上一提。
太子右衛率,率正四品上,副率從四品上,親府、勳府、翊府中郎將從四品上,離王玄策的品階差距太大,想都別想。
倒是左右郎將,正五品下,勉強可以提拔一下。
親府、勳府、翊府,對應親衛、勳衛、翊衛。
以柴令武的揣測,親衛是帝王的貼身侍衛,勳衛是勳臣之後,翊衛才是真正負責作戰的實力派。
不僅僅是太子左衛率、太子右衛率有親府、勳府,就連十六衛中的左右武衛也有親府、勳府,這就說明一個問題,親貴之後,得妥善安置呀!
不然,誰也不知道,哪天又誕生一個吳德。
……
鴻臚寺公廨內,錄事阿融手法嫻熟地泡茶,清香逸於十步之內。
步鷲捧著雪白的瓷杯,看著清亮的茶水,嗅著淡雅的香味,開始覺得這茶水有點意思了。
從七品下,就已經步入下層官員的頂端,若有一份機緣,未必不能向上蹦一蹦。
以大唐俸祿之優厚,步鷲基本無需為生存考慮,自然能有更高的需求——比如附庸風雅、比如業績、比如升遷。
自然,無需為充饑考慮的步鷲,漸漸喜歡上了炒茶,甚至自己還去西市買了兩斤祿脿茶。
五品以上才不得入市,七品自然不在限製的行列。
步鷲看到,賣祿脿茶的柴旦,傲然打著昆州大都督府、武功縣侯的旗號,對一些想挑刺的管事之流冷嘲熱諷,買賣依舊異常紅火。
“聽聞這炒茶是少卿所創,似乎西市裏也有益州的炒茶出現了。”
步鷲道出了他當日的見聞。
柴令武淡淡一笑:“意料中事。本官能炒,其他人也會炒,各自巧妙不同。”
這話沒有水分,你炒茶賣得好了,別人自然會跟上來揣摩。
就算不偷師吧,人家自己琢磨多了,自然會推出另外的手法。
這東西,又不是隻有一個標準。
“事實上,要是大家的茶都能弄得好,本官也更加欣然。天大地大,四夷之地廣袤,大唐消化不了,可以讓番邦人學喝茶嘛。”
半真半假地,柴令武展現了大度。
別的不說,茶葉往極度仰慕大唐文化的倭國一銷,換回銀子之類的,搞不好大唐都能玩銀本位了。
說到這個,還真是惆悵,大唐地大物博,怎麽銀產量就那麽低,連當更高一級貨幣的儲量都不夠呢?
說到銀子,柴令武瞬間就不困了。
哎呀,當初攆人遣唐使犬上三田耜、惠日,幹得痛快了,可要從倭國拿銀子,就有點難度了嘛。
問題重來一遍,柴令武照樣得攆人。
第二批以吉士長丹、高田根麻呂為使的遣唐使團,還得十五年後才來送銀子,太慢呀!
可憐石見銀山,明珠蒙塵了。
“番邦才是典客署的正業。”步鷲怪笑道。“四方館掌固尉慢稟報,薛延陀新使者,乙失大度設,求見少卿。”
“乙失夷男的娃兒啊!希望他別讓本官失望。”
步鷲忍不住笑出聲。
柴令武這話說得老氣橫秋的,仿佛人家乙失大度設是晚輩。
事實是,乙失大度設與柴令武是老庚啊。
但是,當乙失大度設進公廨,與柴令武對麵而坐時,步鷲生出了怪異的感覺。
論麵容,乙失大度設仿佛長了十歲;
論談吐、舉止,乙失大度設在柴令武麵前真像個娃兒。
“薛延陀葉護乙失大度設見過少卿!前番俟斤乙失統特勒失禮,我真珠毗伽可汗已下令斥責,並召回都尉揵山,令其自囚。”
乙失大度設這一番場麵話還是很嫻熟的。
這話在柴令武聽來就是馬耳東風,大家都是老狐狸,就別說聊齋了,這種話連官場菜雞都哄不了。
柴令武連表情都沒有,隻是平靜地品著茶水。
步鷲覺得氣氛莫名尷尬,卻不知該說什麽好。
將茶水分杯,送到各人麵前,阿融忍不住插嘴:“我家少卿很忙的,這位葉護,有事煩請直說,那種無意義的虛辭自動省略吧。”
有一說一,阿融肚子裏除了脂肪,還是有點真才實學的,至少這一席通透的話,步鷲就說不出來。
乙失大度設這才明白柴令武不開口的用意,苦笑一聲:“倒是我矯情了。薛延陀真珠毗伽可汗,向大唐天可汗奏報,高昌國主遣使謂薛延陀雲:‘既自為可汗,與漢天子敵也,何須拜謁其使。’”
理論上說,此時的薛延陀,還是大唐的藩國,麹文泰這是挑撥離間呀。
柴令武飲了一口溫度適中的茶水,略微顯露出一絲笑意。
麹文泰作得一手好死。
有這番話,大唐征討高昌,可就名正言順了。
文學網
柴令武從來不指望能說服執拗的魏徵,隻是讓他看到了另外一種可能。
至於魏道士會不會轉變觀念,與柴令武無關。
“太子,多留意太子右衛率長史王玄策,此人膽略可嘉,唯獨……太信怪力亂神了。”
柴令武順口提了一下。
你想想,一個使者,第二次出使就借兵滅了中天竺的帝那伏帝國,俘其王阿羅那順,雖說帝那伏帝國的實力本來也就那樣,但這功績也值得吏部高看一眼了。
但是,九年後,即顯慶二年(657年),王玄策依舊出使天竺,卻未提及職司、爵位,明顯是維持原狀。
王玄策有沒有第四次出使天竺,學術界頗有爭議,也與現在說的事無關。
但,大唐一向有功必賞,王玄策當時在天竺威名赫赫,在大唐卻連個列傳都沒混上,固然有大唐看不上五天竺的緣故,帶回方士那羅邇娑婆也是一個原因。
那羅邇娑婆聲稱能製長壽藥,被安置在金飆門製藥。
但是,李世民征戰多年,受損的機理,不是常規藥物能治療的,那羅邇娑婆的長壽藥也沒有起任何作用。
當然,肯定也沒起反向作用,因為那羅邇娑婆在顯慶二年,高宗還有意放他回去。
(《南亞大辭典》第295頁。)
《舊唐書·列傳第三十四》中郝處俊上奏高宗時提及:“先帝令婆羅門僧那羅邇娑寐依其本國舊方合長生藥……先帝服之,竟無異效,大漸之際,名醫莫知所為。”
沒有效果而已,肯定不至於害人。
到憲宗時期,口風一變,李籓:“文皇帝服胡僧長生藥,遂致暴疾不救”。
看看,同一件事,在不同時期、因為不同需要,能衍生出那麽多版本來。
可見,造謠、傳謠,老傳統了。
王玄策當然沒被怪罪,但升遷之路就此中斷了,也是情理中事。
就這,還得感謝高宗寬仁大度,沒拉王玄策去殉葬已經是仁至義盡了。
李承乾慵懶地應了一聲。
區區正七品上的太子右衛率長史,等級太低,難入李承乾法眼。
看在表兄的顏麵上,稍微提上一提。
太子右衛率,率正四品上,副率從四品上,親府、勳府、翊府中郎將從四品上,離王玄策的品階差距太大,想都別想。
倒是左右郎將,正五品下,勉強可以提拔一下。
親府、勳府、翊府,對應親衛、勳衛、翊衛。
以柴令武的揣測,親衛是帝王的貼身侍衛,勳衛是勳臣之後,翊衛才是真正負責作戰的實力派。
不僅僅是太子左衛率、太子右衛率有親府、勳府,就連十六衛中的左右武衛也有親府、勳府,這就說明一個問題,親貴之後,得妥善安置呀!
不然,誰也不知道,哪天又誕生一個吳德。
……
鴻臚寺公廨內,錄事阿融手法嫻熟地泡茶,清香逸於十步之內。
步鷲捧著雪白的瓷杯,看著清亮的茶水,嗅著淡雅的香味,開始覺得這茶水有點意思了。
從七品下,就已經步入下層官員的頂端,若有一份機緣,未必不能向上蹦一蹦。
以大唐俸祿之優厚,步鷲基本無需為生存考慮,自然能有更高的需求——比如附庸風雅、比如業績、比如升遷。
自然,無需為充饑考慮的步鷲,漸漸喜歡上了炒茶,甚至自己還去西市買了兩斤祿脿茶。
五品以上才不得入市,七品自然不在限製的行列。
步鷲看到,賣祿脿茶的柴旦,傲然打著昆州大都督府、武功縣侯的旗號,對一些想挑刺的管事之流冷嘲熱諷,買賣依舊異常紅火。
“聽聞這炒茶是少卿所創,似乎西市裏也有益州的炒茶出現了。”
步鷲道出了他當日的見聞。
柴令武淡淡一笑:“意料中事。本官能炒,其他人也會炒,各自巧妙不同。”
這話沒有水分,你炒茶賣得好了,別人自然會跟上來揣摩。
就算不偷師吧,人家自己琢磨多了,自然會推出另外的手法。
這東西,又不是隻有一個標準。
“事實上,要是大家的茶都能弄得好,本官也更加欣然。天大地大,四夷之地廣袤,大唐消化不了,可以讓番邦人學喝茶嘛。”
半真半假地,柴令武展現了大度。
別的不說,茶葉往極度仰慕大唐文化的倭國一銷,換回銀子之類的,搞不好大唐都能玩銀本位了。
說到這個,還真是惆悵,大唐地大物博,怎麽銀產量就那麽低,連當更高一級貨幣的儲量都不夠呢?
說到銀子,柴令武瞬間就不困了。
哎呀,當初攆人遣唐使犬上三田耜、惠日,幹得痛快了,可要從倭國拿銀子,就有點難度了嘛。
問題重來一遍,柴令武照樣得攆人。
第二批以吉士長丹、高田根麻呂為使的遣唐使團,還得十五年後才來送銀子,太慢呀!
可憐石見銀山,明珠蒙塵了。
“番邦才是典客署的正業。”步鷲怪笑道。“四方館掌固尉慢稟報,薛延陀新使者,乙失大度設,求見少卿。”
“乙失夷男的娃兒啊!希望他別讓本官失望。”
步鷲忍不住笑出聲。
柴令武這話說得老氣橫秋的,仿佛人家乙失大度設是晚輩。
事實是,乙失大度設與柴令武是老庚啊。
但是,當乙失大度設進公廨,與柴令武對麵而坐時,步鷲生出了怪異的感覺。
論麵容,乙失大度設仿佛長了十歲;
論談吐、舉止,乙失大度設在柴令武麵前真像個娃兒。
“薛延陀葉護乙失大度設見過少卿!前番俟斤乙失統特勒失禮,我真珠毗伽可汗已下令斥責,並召回都尉揵山,令其自囚。”
乙失大度設這一番場麵話還是很嫻熟的。
這話在柴令武聽來就是馬耳東風,大家都是老狐狸,就別說聊齋了,這種話連官場菜雞都哄不了。
柴令武連表情都沒有,隻是平靜地品著茶水。
步鷲覺得氣氛莫名尷尬,卻不知該說什麽好。
將茶水分杯,送到各人麵前,阿融忍不住插嘴:“我家少卿很忙的,這位葉護,有事煩請直說,那種無意義的虛辭自動省略吧。”
有一說一,阿融肚子裏除了脂肪,還是有點真才實學的,至少這一席通透的話,步鷲就說不出來。
乙失大度設這才明白柴令武不開口的用意,苦笑一聲:“倒是我矯情了。薛延陀真珠毗伽可汗,向大唐天可汗奏報,高昌國主遣使謂薛延陀雲:‘既自為可汗,與漢天子敵也,何須拜謁其使。’”
理論上說,此時的薛延陀,還是大唐的藩國,麹文泰這是挑撥離間呀。
柴令武飲了一口溫度適中的茶水,略微顯露出一絲笑意。
麹文泰作得一手好死。
有這番話,大唐征討高昌,可就名正言順了。
文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