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令武在殿中辯得振振有詞,心頭卻不免犯嘀咕。
要不是柴令武確定自己的隨從、莊戶都不在崤山以東,說不定都以為與自己有關了。
睚眥必報的風格,實在太柴令武了!
好在,孫伏伽也沒什麽實質性證據。
吳謂之死,也隻是懷疑而已,至少表麵上看,像是失足。
吳謂幹的缺德事不少,仇家也不少,多半沒有報複的實力,才讓柴令武如禿子頭上的虱子般閃耀奪目。
讓孫伏伽鎖定柴令武的原因,是長安縣西殺人案,死者的仆從中有了解死者來曆,道出了主導者的來曆——穀陽侯吳謂的家仆。
聯想之下,柴令武真沒法脫去嫌疑——哪怕柴家莊、柴家新莊的人一個不少的在灞水也不行。
但是,也僅僅是嫌疑而已,沒有真憑實據,沒人動得了這位品秩四品、實則權柄不遜重臣的武功縣侯。
“大理寺這是要拿本官下獄麽?”
柴令武的回應逐漸犀利。
孫伏伽的麵容微微透著驚愕,也不知是不是偽裝:“武功縣侯何出此言?本官隻是問詢一聲,了解一下相關情形,便於盡快定案而已,絕非針對縣侯。”
柴令武一聲冷笑:“若不是大理正宇文摩遣司直平崆,登鴻臚寺,要本官去大理寺接受問詢,說不定本官就信了。”
朝堂上一片嗡嗡的議論聲。
壞規矩啊!
真這麽幹,以後大家隨時可能為小吏所辱,體麵還要不要了?
當然,誰也想不到,在幾十年後,規矩真的被踐踏了,宰輔真能為小吏所辱、甚至是決其生死了。
被群臣聚焦,孫伏伽如芒在背,千夫所指的滋味並不好受。
李世民笑了笑:“這個大理正,很正啊!”
狀元出身的孫伏伽,自然明白,皇帝是在說反話,當即苦笑舉笏:“臣以為,宇文摩與平崆堪稱棟梁,應去地方上淬煉一番。”
李世民輕輕敲擊著扶手:“營州都督張儉,總是抱怨人手不足。”
吏部尚書侯君集心領神會:“臣這便安排補缺。”
營州苦寒之地,且東臨高句麗,西抵奚,北拒契丹,壓力極大。
大唐實力強盛,營州也因此大致安定,小摩擦卻是不斷,京官流落此地,即便不被刻意針對,依舊膽戰心驚。
宇文摩知道這結果,估計能哭暈在更衣室裏。
回到興寧坊巴陵公主府,柴令武靜靜地坐著,指頭敲擊了一下桌麵,最後在心頭斷定,事情雖不是自己指使人幹的,卻與自己有千絲萬縷的聯係。
“二公子,要不要查探一番?”
伍參在左側坐著,眸子裏閃爍著躍躍欲試的光芒。
柴令武擺手:“這個時候,必然有無數目光盯著公主府、盯著柴家莊,我們若有異動,反倒落人口實。況且,這個人做的事,都有利於我,又何必刨根問底呢?平白給人添災禍。”
……
風,急切地吹。
雪,飄飄灑灑。
大安宮之外,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氣氛肅殺。
柴令武頂風冒雪,步入大安宮垂拱前殿。
外祖李淵、大唐開國皇帝、現今太上皇,處於彌留之際,榻前一堆平時不見蹤影的孝子賢孫,個個滿臉悲戚,換後世都可以領個金小人像。
李世民召柴令武前來,一是因為親情,二是抱著一絲希望,看看柴令武能不能創造奇跡。
柴令武手指按在李淵皮肉鬆弛的手臂上,感應著微弱的脈搏,心頭微微發酸。
泥石流係統淡淡地發聲:“油盡燈枯,神仙也無能為力。”
柴令武抱著一絲萬一:“係統就不能讓他再延續一段時間麽?”
泥石流係統回應:“讓他多活一天,對他是生不如死,你確定?”
柴令武沉默了。
即便是後世,多少生命被強行挽留,固然是親人的不舍,可誰知道那些病人是否願意煎熬下去?
柴令武隻能放棄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緩緩地搖頭。
李淵緩緩開口,沙啞無力的聲音透著一絲堅決:“朕已過七旬,古往今來的帝王中,勉強稱得上高壽了。天命已至,藥石無功,莫折騰。”
“朕駕崩之後,大安宮中嬪妃之屬,有後者隨赴藩國,無後者安排感業寺度餘生,禁止人殉。”
“朕不喜二郎,是因為你寡情。雖說帝王本應如此,可朕希望你更念骨肉之情,觀音婢且多勸諫。”
“承乾啊,當年你生於承乾殿,朕為你賜名。以後,阿翁幫不到你了,好好地,活著。”
“柴令武,你也是。”
李淵這個人,性格極為複雜。
對敵、對臣子,他能殺伐果斷,即便明知道斬殺竇建德後果會嚴重也不手軟,即便李世民應允王世充活命也照樣斬草除根,即便知道劉文靜可能冤屈照樣下手。
唯獨對上家人,尤其是曲意迎合的家人,哪怕明知道人家別有用心,李淵還是拒絕不了,否則也不會屢屢為尹德妃等人利用。
沒辦法,李淵的阿耶早逝,親情缺失嚴重,就格外看重這一塊。
缺啥補啥。
護李建成、護李承乾,隻是出於親情。
讓身邊的女人得個善終,也是親情。
至於公不公平,另說。
“竇氏啊,叔德來尋你了。”
李淵喃喃自語,闔上了眼睛,氣若遊絲,漸而消失了。
是功,是過,留給後人評說吧。
侍禦醫戰戰兢兢地探指,試了指鼻息,壯著膽子說:“稟陛下,太上皇駕崩了。”
哭聲一片。
尤其是大安宮中的嬪妃,更不能自已。
雖說侍候的是個老頭子,可人家地位尊崇,待她們有情有義,最後還給她們留了生路,著實令她們感動了。
要知道,心狠一點,讓她們去殉葬也沒人能反對!
曆朝曆代,嬪妃殉葬的事,多了去了。
柴令武退到自己應處的位置,換上孝服,跪到了蒲團上。
甭管怎樣,外祖對自己都仁至義盡,自己也當盡孝心。
隻是,從此自己的保命手段,就少了至關重要的一個。
滿城素縞,哭聲震天。
不管怎麽說,亂世是在李淵手中終結的,煌煌大唐是他建立的。
文學網
要不是柴令武確定自己的隨從、莊戶都不在崤山以東,說不定都以為與自己有關了。
睚眥必報的風格,實在太柴令武了!
好在,孫伏伽也沒什麽實質性證據。
吳謂之死,也隻是懷疑而已,至少表麵上看,像是失足。
吳謂幹的缺德事不少,仇家也不少,多半沒有報複的實力,才讓柴令武如禿子頭上的虱子般閃耀奪目。
讓孫伏伽鎖定柴令武的原因,是長安縣西殺人案,死者的仆從中有了解死者來曆,道出了主導者的來曆——穀陽侯吳謂的家仆。
聯想之下,柴令武真沒法脫去嫌疑——哪怕柴家莊、柴家新莊的人一個不少的在灞水也不行。
但是,也僅僅是嫌疑而已,沒有真憑實據,沒人動得了這位品秩四品、實則權柄不遜重臣的武功縣侯。
“大理寺這是要拿本官下獄麽?”
柴令武的回應逐漸犀利。
孫伏伽的麵容微微透著驚愕,也不知是不是偽裝:“武功縣侯何出此言?本官隻是問詢一聲,了解一下相關情形,便於盡快定案而已,絕非針對縣侯。”
柴令武一聲冷笑:“若不是大理正宇文摩遣司直平崆,登鴻臚寺,要本官去大理寺接受問詢,說不定本官就信了。”
朝堂上一片嗡嗡的議論聲。
壞規矩啊!
真這麽幹,以後大家隨時可能為小吏所辱,體麵還要不要了?
當然,誰也想不到,在幾十年後,規矩真的被踐踏了,宰輔真能為小吏所辱、甚至是決其生死了。
被群臣聚焦,孫伏伽如芒在背,千夫所指的滋味並不好受。
李世民笑了笑:“這個大理正,很正啊!”
狀元出身的孫伏伽,自然明白,皇帝是在說反話,當即苦笑舉笏:“臣以為,宇文摩與平崆堪稱棟梁,應去地方上淬煉一番。”
李世民輕輕敲擊著扶手:“營州都督張儉,總是抱怨人手不足。”
吏部尚書侯君集心領神會:“臣這便安排補缺。”
營州苦寒之地,且東臨高句麗,西抵奚,北拒契丹,壓力極大。
大唐實力強盛,營州也因此大致安定,小摩擦卻是不斷,京官流落此地,即便不被刻意針對,依舊膽戰心驚。
宇文摩知道這結果,估計能哭暈在更衣室裏。
回到興寧坊巴陵公主府,柴令武靜靜地坐著,指頭敲擊了一下桌麵,最後在心頭斷定,事情雖不是自己指使人幹的,卻與自己有千絲萬縷的聯係。
“二公子,要不要查探一番?”
伍參在左側坐著,眸子裏閃爍著躍躍欲試的光芒。
柴令武擺手:“這個時候,必然有無數目光盯著公主府、盯著柴家莊,我們若有異動,反倒落人口實。況且,這個人做的事,都有利於我,又何必刨根問底呢?平白給人添災禍。”
……
風,急切地吹。
雪,飄飄灑灑。
大安宮之外,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氣氛肅殺。
柴令武頂風冒雪,步入大安宮垂拱前殿。
外祖李淵、大唐開國皇帝、現今太上皇,處於彌留之際,榻前一堆平時不見蹤影的孝子賢孫,個個滿臉悲戚,換後世都可以領個金小人像。
李世民召柴令武前來,一是因為親情,二是抱著一絲希望,看看柴令武能不能創造奇跡。
柴令武手指按在李淵皮肉鬆弛的手臂上,感應著微弱的脈搏,心頭微微發酸。
泥石流係統淡淡地發聲:“油盡燈枯,神仙也無能為力。”
柴令武抱著一絲萬一:“係統就不能讓他再延續一段時間麽?”
泥石流係統回應:“讓他多活一天,對他是生不如死,你確定?”
柴令武沉默了。
即便是後世,多少生命被強行挽留,固然是親人的不舍,可誰知道那些病人是否願意煎熬下去?
柴令武隻能放棄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緩緩地搖頭。
李淵緩緩開口,沙啞無力的聲音透著一絲堅決:“朕已過七旬,古往今來的帝王中,勉強稱得上高壽了。天命已至,藥石無功,莫折騰。”
“朕駕崩之後,大安宮中嬪妃之屬,有後者隨赴藩國,無後者安排感業寺度餘生,禁止人殉。”
“朕不喜二郎,是因為你寡情。雖說帝王本應如此,可朕希望你更念骨肉之情,觀音婢且多勸諫。”
“承乾啊,當年你生於承乾殿,朕為你賜名。以後,阿翁幫不到你了,好好地,活著。”
“柴令武,你也是。”
李淵這個人,性格極為複雜。
對敵、對臣子,他能殺伐果斷,即便明知道斬殺竇建德後果會嚴重也不手軟,即便李世民應允王世充活命也照樣斬草除根,即便知道劉文靜可能冤屈照樣下手。
唯獨對上家人,尤其是曲意迎合的家人,哪怕明知道人家別有用心,李淵還是拒絕不了,否則也不會屢屢為尹德妃等人利用。
沒辦法,李淵的阿耶早逝,親情缺失嚴重,就格外看重這一塊。
缺啥補啥。
護李建成、護李承乾,隻是出於親情。
讓身邊的女人得個善終,也是親情。
至於公不公平,另說。
“竇氏啊,叔德來尋你了。”
李淵喃喃自語,闔上了眼睛,氣若遊絲,漸而消失了。
是功,是過,留給後人評說吧。
侍禦醫戰戰兢兢地探指,試了指鼻息,壯著膽子說:“稟陛下,太上皇駕崩了。”
哭聲一片。
尤其是大安宮中的嬪妃,更不能自已。
雖說侍候的是個老頭子,可人家地位尊崇,待她們有情有義,最後還給她們留了生路,著實令她們感動了。
要知道,心狠一點,讓她們去殉葬也沒人能反對!
曆朝曆代,嬪妃殉葬的事,多了去了。
柴令武退到自己應處的位置,換上孝服,跪到了蒲團上。
甭管怎樣,外祖對自己都仁至義盡,自己也當盡孝心。
隻是,從此自己的保命手段,就少了至關重要的一個。
滿城素縞,哭聲震天。
不管怎麽說,亂世是在李淵手中終結的,煌煌大唐是他建立的。
文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