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 血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三國模擬器:這個馬謖太穩健了 作者:昭昭白影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魏太和五年(231年)七月,長安,未央宮。</p>
曹叡高坐於大殿之上,下手站著四個人,正在激烈地進行爭論。</p>
豫州刺史王淩環顧眾人,拱手進言道:“今馬謖率六萬兵馬進入關中,攻城掠地,如入無人之境。眾將震恐,莫能與敵,還請陛下速速召回大將軍司馬懿,先解關中之圍,再複隴涼故地。”</p>
延壽亭侯高柔緊隨其後拱手道:“王公此言差矣!現在召還大將軍,豈不是將隴右五郡拱手相讓?我認為應當由曹爽將軍總領關中八萬兵馬,與馬謖決戰,再令司馬師從後策應,若能戰而勝之,將之逐出關中,隴右地區必將失而複得。”</p>
中護軍,關內候蔣濟連連搖頭反對:“曹爽雖為故大將軍曹真之後,卻沒有曹真那般卓越的軍事才能,斷非馬謖之對手。況且敵軍遠來,利在速戰,我軍當利用關中險要的城池和人多勢眾的優勢與之周旋,據守以待時變。”</p>
潁鄉侯、衛尉辛毗拱手道:“蔣公言之有理,老臣附議。”</p>
王淩反駁道:“敢問蔣公,變從何來?”</p>
蔣濟輕輕吐出兩個字:“東吳!”</p>
頓了頓又補充了一句:“君不見昔日關羽覆滅之事乎?”</p>
辛毗附和道:“蔣公高見,老臣附議!”</p>
聞言,高柔神色一動,閉口不語。</p>
老匹夫,怎麽哪都有你?……王淩沒好氣的瞥了辛毗一眼,繼續質疑:“今吳蜀為盟,二帝並尊,共分天下,焉能離間?”</p>
蔣濟哈哈一笑:“不試試,怎麽知道行不行呢?”</p>
王淩冷哼一聲:“縱是能夠離間吳蜀聯盟,那諸葛亮是何等樣人!豈會不防東吳?孫權想故技重施,重現偷襲荊州一幕,怕是沒那麽容易吧?!”</p>
辛毗結過話頭:“王公,孫權攻蜀無論成與不成,於我大魏都是百利而無一害啊。吳蜀一旦開戰,我便可調回南線兵力,全力攻打蜀漢。屆時區區關中之圍,豈不翻手可解!”</p>
“甚至,在魏吳兩國夾擊之下,滅蜀也不是一件多難的事情。”</p>
王淩沉默了一會,追問道:“公欲何言以說之?”</p>
蔣濟微微一笑:“他蜀吳可以二帝並尊,共分天下,我大魏也可以啊。”</p>
“今可差一能言善辯之士出使東吳,許孫權以劃江而治,共分天下之利。言明滅蜀之後,川、漢二地歸吳;隴、涼二地歸魏。想來,那孫權應該是會意動的吧……”</p>
“蔣公高見,老臣附議,附議!”辛毗又刷了一波存在感。</p>
附議NMGT!</p>
牆頭草,應聲蟲,無恥老賊!嗬~推!……王淩狠狠地瞪了辛毗一眼,扭過頭去。</p>
嘴上雖然仍舊不太服氣,但心裏不得不承認,這個計策……</p>
真特麽毒啊!</p>
“……”</p>
曹叡一直坐在那裏,靜靜地聽著手下這幾位重臣的爭論,一言不發,但他的心中卻思緒萬千……</p>
涼州之戰慘敗後,曹魏對蜀國擁有的形勝優勢盡失,不得不將西防東攻的戰略調整為東防西攻,將目標轉為收複廣袤的涼州地區。該地區位於帝國西北,幅員遼闊,民族眾多,關係複雜,善出精兵,盛產好馬。</p>
失去這一地區,對曹魏來說是不能承受之重。</p>
但不等曹魏籌備反擊,蜀漢的後續攻勢就來了。</p>
此刻,曹叡對之前延續了先帝曹丕的“西防東攻”戰略決定非常後悔,認為正是這個決定,給了蜀漢東山再起的喘息之機。</p>
而此時再去和強大的蜀軍硬碰硬,顯然是不智之舉。</p>
所以,無論是王淩的撤軍提議,還是高柔的決戰策略,都是下下策,隻有蔣濟的“離間計”勉強合意。</p>
其理由有三。</p>
第一,王淩所提出撤兵策略相當於飲鴆止渴,先不說讓司馬懿撤軍回來之後能否將馬謖逐出關中,首先這一撤軍,就等於拱手送出了隴右地區。之後再想奪回來,可沒那麽容易。</p>
第二,曹魏君臣對馬謖的軍事能力產生了嚴重誤判,此時再聚兵出戰已成下策。</p>
最初,曹魏君臣都以為隻有五萬兵馬的馬謖難以突破陳倉防線,但最後的結果是,馬謖輕鬆突破兩道防線,魏國駐守在斜穀及陳倉的兩萬兵馬全軍覆沒。</p>
這樣一來,蜀軍攜連戰連勝之威,兵鋒銳不可當,與其正麵作戰的難度大大增加。</p>
第三,從蜀國節節勝利後孫權按兵不動的反應來看,孫權顯然不打算與蜀國一起動手攻魏。</p>
馬謖是四月底奪取了涼州的,而現在是七月底,戰事經過近三個月的發展,對魏國已是大為不利。</p>
在這種情況下,孫權一旦發兵北上,魏國不說難以招架,也必然左支右拙,應接不暇。</p>
但整整三個月時間,孫權隻陳兵江上,絲毫沒有對魏國動手的跡象。</p>
所以,這裏麵大有文章可做!</p>
曹叡環顧四人,目光停留在蔣濟身上:“卿之計,甚合朕意,即命太常卿邢貞克日赴吳!”</p>
皇帝發話,四人連忙拱手相讚,大誇“陛下聖明”。</p>
曹叡擺手止住眾人,麵帶憂色詢問:“遠水不解近渴,關中戰局,當派何人臨陣?”</p>
蔣濟猶豫了下,出列道:“臣保舉一人,鎮軍將軍,關內侯郝昭可擔此任,阻擋馬謖東進。”</p>
聞言,曹叡連連擺手:“不可,不可,郝昭兩敗於馬謖之手,誠不可信。”</p>
“不然!”蔣濟據理力爭道:“陛下有所不知,郝昭陳倉兩敗皆事出有因,前次陳倉之敗因副將王雙魯莽追擊所致,今大散關之敗因郭淮丟失陳倉所致。嚴格來說,郝昭不曾正麵敗於馬謖之手。”</p>
“……”曹叡一陣無語。</p>
戰場之上,敗了就是敗了,還有正麵側麵一說?</p>
兵不厭詐啊。</p>
坦白說,曹叡是有點信不過郝昭的,總覺得他擋不住馬謖。但眼下長安周邊除了郝昭,也沒有太能打的將領。</p>
隻能死馬當成活馬用了。</p>
……</p>
太和五年,八月初一,馬謖兵進周至縣,與魏將郝昭隔城相峙,雙方點兵鬥將,開始了關中攻防戰。</p>
與此同時,隴右戰場,諸葛亮命上將魏延領兵三萬,以吳懿、鄧芝各領一萬兵馬作為側翼,出兵夏侯霸鎮守的上邽。</p>
諸葛亮則親統五萬精騎,以趙雲為先鋒、薑維、趙廣、戴淩、費曜、麴布為衛將,進軍司馬懿駐守的冀縣。</p>
司馬懿親領七萬餘眾,屯兵冀縣城外,隴右之戰打響。</p>
得知諸葛亮舉十萬大兵分兩路來攻的消息之後,部分將領非常驚慌,認為蜀軍兵強馬壯,騎兵槍長馬快,驍勇善戰。應該趁其立足未穩,主動出擊,先挫動其銳氣,然後尋求決戰,否則將難以抵擋蜀軍的進攻。</p>
對此,司馬懿表示:“戰與不戰,決定權在我而不在彼,盡管諸葛亮兵強馬壯,但我必將使他們的騎兵毫無用武之地,你們就等著勝利的捷報吧!”</p>
在鼓舞士氣、穩定軍心的同時,司馬懿隨即進行了一係列的戰前部署:</p>
第一,命司馬昭鎮守冀縣城、兼領諸將及文官,加強內部控製。</p>
第二,自己率領諸武將及數萬大軍駐紮城外,以成掎角之勢。</p>
第三,命令隴右地區前線各部堅守城池,不得貿然與蜀軍交戰。</p>
很快,諸葛亮大軍趕到冀縣城外,與司馬懿隔著渭水對峙。</p>
期間互有攻守,臥龍頻展妙計,塚虎死守不出。</p>
另一邊,魏延催軍連日攻城,不克。</p>
戰局焦灼難分。</p>
轉眼相持月餘,已是八月深秋,諸葛亮得知,東吳軍隊都在向江陵一代集結,頓時大驚失色。</p>
見眾將不明緣故,諸葛亮解釋道:“隴右地勢崎區不平,河道山嶺縱橫,地域遼闊,如果司馬懿各部據險而守,我軍取勝的難度不但會增加數倍,且必將耗時漫長,短時間內解決不了他們。”</p>
</p>
“如今魏軍主力被吸引至此,戰局焦灼,正是東吳北伐之良機,可東吳非但不往北用兵,卻聚兵馬於江陵,如此異動,我心不安啊。”</p>
趙雲進言道:“丞相,目前我軍另一主力已經占據一半關中,阻斷了長安與隴右的糧道,而隴右魏軍卻死守不退,似乎並不擔心關中有失,這其中著實蹊蹺萬分。”</p>
薑維思索再三,不確定的問:“莫非東吳又欲背盟?”</p>
諸葛亮點點頭,這個“又”字,已經道明了東吳鼠輩是個什麽貨色。</p>
這場伐魏之戰打到這個階段,蜀漢已經全方位占據優勢。</p>
但是,這場戰爭越打下去,諸葛亮心裏越不踏實。</p>
因為吳國此刻太安靜了,安靜到讓人害怕。</p>
雖然諸葛亮在永安和巴東部署了超過三萬兵力,但是這點兵力對於防守整個吳國來說,是遠遠不夠的。</p>
更何況,駐守永安和巴東的四大守將胡濟、馬忠、張翼、輔匡才能一般,絕非陸遜的對手。</p>
諸葛亮甚至可以想像,東吳此刻按兵不動,並不是在顧及蜀吳聯盟是否會破裂,而是在等一個更好的下手時機。</p>
思慮再三,諸葛亮不得不放慢攻勢,命令薑維、吳懿率領步騎一萬人前往巴東、永安。同時傳令馬謖,加緊關中攻勢,迫使司馬懿退兵,讓出隴右。</p>
九月初,關中戰場。</p>
馬謖見周至城堅池深,郝昭麾下兩萬多兵馬軍容嚴整,急不可下,便率四萬蜀軍主力繞開周至,北渡渭水,攻下興平、永壽等地後,再渡河南下,兵臨長安。</p>
一時間,情況萬分危急。</p>
雖然長安城中魏軍超過五萬,但懾於馬謖威名,竟無人敢出城一戰。</p>
郝昭一看形勢不對,長安隨時都有傾覆的危險,情急之下立即率軍回援。</p>
在數次與馬謖交手的過程中,郝昭深切的知道,馬謖詭計多端,雖不喜歡硬攻城池,卻善於詐城、偷城。</p>
所以他除了回救長安,沒得其他選擇。</p>
不料,這邊郝昭方行到半路,便被蜀軍迎頭截住。</p>
雙方在長安城西五十裏處大戰一場。</p>
郝昭身先士卒,一麵舉著盾牌抵擋蜀軍射來的弓箭,一邊砍殺蜀軍士兵,一邊差人入城求援。</p>
很快,曹爽領城中五萬兵馬趕來助陣。</p>
雙方超過十萬人馬在關中平原上血戰連連,從上午打到下午,再打到天黑,方才各退二十裏,罷兵暫歇。</p>
這一戰慘烈至極。雙方陣亡士兵屍體堆積如山,血水匯聚成河,將渭水都染紅了半邊。</p>
這一戰也是馬謖第一次正麵與魏軍較量。</p>
以前,他對這種毫無技術含量的絞肉機式戰爭嗤之以鼻,隻喜歡偷襲和弄計。</p>
時至今日,卻忽然發現,還是這種程度的戰鬥最能磨礪士兵,還是這種成程度的戰鬥打起來有血性,暢快淋漓,不負男兒本色。</p>
天黑透的時候,戰損很快統計了出來。</p>
這一戰,蜀兵陣亡了近一萬人。</p>
根據戰場態勢預估,魏軍大約陣亡了一萬五千人左右。</p>
巡視營地的時候,馬謖發現,雖然蜀兵陣亡了一萬人,但剩下的三萬士兵,每個人的眼神中都帶著堅毅、帶著殺氣。</p>
這讓馬謖一直堅持的“偷襲”信念有所動搖。</p>
或許,血與火的曆練才是一支王者之師的正確打開方式?</p>
坦白說,如果不是諸葛亮催促,馬謖斷然不會選擇這種直來直去的打法。</p>
原因無他,士兵損耗太大了。</p>
不過,如今形勢已經逼到這個份上,也隻有硬著頭皮決出勝負了。</p>
不出意外,明天仍會是一場血戰。</p>
馬謖打開光屏看了一眼自己的穩健點餘額,忽然有了個一個成熟的想法。</p>
曹叡高坐於大殿之上,下手站著四個人,正在激烈地進行爭論。</p>
豫州刺史王淩環顧眾人,拱手進言道:“今馬謖率六萬兵馬進入關中,攻城掠地,如入無人之境。眾將震恐,莫能與敵,還請陛下速速召回大將軍司馬懿,先解關中之圍,再複隴涼故地。”</p>
延壽亭侯高柔緊隨其後拱手道:“王公此言差矣!現在召還大將軍,豈不是將隴右五郡拱手相讓?我認為應當由曹爽將軍總領關中八萬兵馬,與馬謖決戰,再令司馬師從後策應,若能戰而勝之,將之逐出關中,隴右地區必將失而複得。”</p>
中護軍,關內候蔣濟連連搖頭反對:“曹爽雖為故大將軍曹真之後,卻沒有曹真那般卓越的軍事才能,斷非馬謖之對手。況且敵軍遠來,利在速戰,我軍當利用關中險要的城池和人多勢眾的優勢與之周旋,據守以待時變。”</p>
潁鄉侯、衛尉辛毗拱手道:“蔣公言之有理,老臣附議。”</p>
王淩反駁道:“敢問蔣公,變從何來?”</p>
蔣濟輕輕吐出兩個字:“東吳!”</p>
頓了頓又補充了一句:“君不見昔日關羽覆滅之事乎?”</p>
辛毗附和道:“蔣公高見,老臣附議!”</p>
聞言,高柔神色一動,閉口不語。</p>
老匹夫,怎麽哪都有你?……王淩沒好氣的瞥了辛毗一眼,繼續質疑:“今吳蜀為盟,二帝並尊,共分天下,焉能離間?”</p>
蔣濟哈哈一笑:“不試試,怎麽知道行不行呢?”</p>
王淩冷哼一聲:“縱是能夠離間吳蜀聯盟,那諸葛亮是何等樣人!豈會不防東吳?孫權想故技重施,重現偷襲荊州一幕,怕是沒那麽容易吧?!”</p>
辛毗結過話頭:“王公,孫權攻蜀無論成與不成,於我大魏都是百利而無一害啊。吳蜀一旦開戰,我便可調回南線兵力,全力攻打蜀漢。屆時區區關中之圍,豈不翻手可解!”</p>
“甚至,在魏吳兩國夾擊之下,滅蜀也不是一件多難的事情。”</p>
王淩沉默了一會,追問道:“公欲何言以說之?”</p>
蔣濟微微一笑:“他蜀吳可以二帝並尊,共分天下,我大魏也可以啊。”</p>
“今可差一能言善辯之士出使東吳,許孫權以劃江而治,共分天下之利。言明滅蜀之後,川、漢二地歸吳;隴、涼二地歸魏。想來,那孫權應該是會意動的吧……”</p>
“蔣公高見,老臣附議,附議!”辛毗又刷了一波存在感。</p>
附議NMGT!</p>
牆頭草,應聲蟲,無恥老賊!嗬~推!……王淩狠狠地瞪了辛毗一眼,扭過頭去。</p>
嘴上雖然仍舊不太服氣,但心裏不得不承認,這個計策……</p>
真特麽毒啊!</p>
“……”</p>
曹叡一直坐在那裏,靜靜地聽著手下這幾位重臣的爭論,一言不發,但他的心中卻思緒萬千……</p>
涼州之戰慘敗後,曹魏對蜀國擁有的形勝優勢盡失,不得不將西防東攻的戰略調整為東防西攻,將目標轉為收複廣袤的涼州地區。該地區位於帝國西北,幅員遼闊,民族眾多,關係複雜,善出精兵,盛產好馬。</p>
失去這一地區,對曹魏來說是不能承受之重。</p>
但不等曹魏籌備反擊,蜀漢的後續攻勢就來了。</p>
此刻,曹叡對之前延續了先帝曹丕的“西防東攻”戰略決定非常後悔,認為正是這個決定,給了蜀漢東山再起的喘息之機。</p>
而此時再去和強大的蜀軍硬碰硬,顯然是不智之舉。</p>
所以,無論是王淩的撤軍提議,還是高柔的決戰策略,都是下下策,隻有蔣濟的“離間計”勉強合意。</p>
其理由有三。</p>
第一,王淩所提出撤兵策略相當於飲鴆止渴,先不說讓司馬懿撤軍回來之後能否將馬謖逐出關中,首先這一撤軍,就等於拱手送出了隴右地區。之後再想奪回來,可沒那麽容易。</p>
第二,曹魏君臣對馬謖的軍事能力產生了嚴重誤判,此時再聚兵出戰已成下策。</p>
最初,曹魏君臣都以為隻有五萬兵馬的馬謖難以突破陳倉防線,但最後的結果是,馬謖輕鬆突破兩道防線,魏國駐守在斜穀及陳倉的兩萬兵馬全軍覆沒。</p>
這樣一來,蜀軍攜連戰連勝之威,兵鋒銳不可當,與其正麵作戰的難度大大增加。</p>
第三,從蜀國節節勝利後孫權按兵不動的反應來看,孫權顯然不打算與蜀國一起動手攻魏。</p>
馬謖是四月底奪取了涼州的,而現在是七月底,戰事經過近三個月的發展,對魏國已是大為不利。</p>
在這種情況下,孫權一旦發兵北上,魏國不說難以招架,也必然左支右拙,應接不暇。</p>
但整整三個月時間,孫權隻陳兵江上,絲毫沒有對魏國動手的跡象。</p>
所以,這裏麵大有文章可做!</p>
曹叡環顧四人,目光停留在蔣濟身上:“卿之計,甚合朕意,即命太常卿邢貞克日赴吳!”</p>
皇帝發話,四人連忙拱手相讚,大誇“陛下聖明”。</p>
曹叡擺手止住眾人,麵帶憂色詢問:“遠水不解近渴,關中戰局,當派何人臨陣?”</p>
蔣濟猶豫了下,出列道:“臣保舉一人,鎮軍將軍,關內侯郝昭可擔此任,阻擋馬謖東進。”</p>
聞言,曹叡連連擺手:“不可,不可,郝昭兩敗於馬謖之手,誠不可信。”</p>
“不然!”蔣濟據理力爭道:“陛下有所不知,郝昭陳倉兩敗皆事出有因,前次陳倉之敗因副將王雙魯莽追擊所致,今大散關之敗因郭淮丟失陳倉所致。嚴格來說,郝昭不曾正麵敗於馬謖之手。”</p>
“……”曹叡一陣無語。</p>
戰場之上,敗了就是敗了,還有正麵側麵一說?</p>
兵不厭詐啊。</p>
坦白說,曹叡是有點信不過郝昭的,總覺得他擋不住馬謖。但眼下長安周邊除了郝昭,也沒有太能打的將領。</p>
隻能死馬當成活馬用了。</p>
……</p>
太和五年,八月初一,馬謖兵進周至縣,與魏將郝昭隔城相峙,雙方點兵鬥將,開始了關中攻防戰。</p>
與此同時,隴右戰場,諸葛亮命上將魏延領兵三萬,以吳懿、鄧芝各領一萬兵馬作為側翼,出兵夏侯霸鎮守的上邽。</p>
諸葛亮則親統五萬精騎,以趙雲為先鋒、薑維、趙廣、戴淩、費曜、麴布為衛將,進軍司馬懿駐守的冀縣。</p>
司馬懿親領七萬餘眾,屯兵冀縣城外,隴右之戰打響。</p>
得知諸葛亮舉十萬大兵分兩路來攻的消息之後,部分將領非常驚慌,認為蜀軍兵強馬壯,騎兵槍長馬快,驍勇善戰。應該趁其立足未穩,主動出擊,先挫動其銳氣,然後尋求決戰,否則將難以抵擋蜀軍的進攻。</p>
對此,司馬懿表示:“戰與不戰,決定權在我而不在彼,盡管諸葛亮兵強馬壯,但我必將使他們的騎兵毫無用武之地,你們就等著勝利的捷報吧!”</p>
在鼓舞士氣、穩定軍心的同時,司馬懿隨即進行了一係列的戰前部署:</p>
第一,命司馬昭鎮守冀縣城、兼領諸將及文官,加強內部控製。</p>
第二,自己率領諸武將及數萬大軍駐紮城外,以成掎角之勢。</p>
第三,命令隴右地區前線各部堅守城池,不得貿然與蜀軍交戰。</p>
很快,諸葛亮大軍趕到冀縣城外,與司馬懿隔著渭水對峙。</p>
期間互有攻守,臥龍頻展妙計,塚虎死守不出。</p>
另一邊,魏延催軍連日攻城,不克。</p>
戰局焦灼難分。</p>
轉眼相持月餘,已是八月深秋,諸葛亮得知,東吳軍隊都在向江陵一代集結,頓時大驚失色。</p>
見眾將不明緣故,諸葛亮解釋道:“隴右地勢崎區不平,河道山嶺縱橫,地域遼闊,如果司馬懿各部據險而守,我軍取勝的難度不但會增加數倍,且必將耗時漫長,短時間內解決不了他們。”</p>
</p>
“如今魏軍主力被吸引至此,戰局焦灼,正是東吳北伐之良機,可東吳非但不往北用兵,卻聚兵馬於江陵,如此異動,我心不安啊。”</p>
趙雲進言道:“丞相,目前我軍另一主力已經占據一半關中,阻斷了長安與隴右的糧道,而隴右魏軍卻死守不退,似乎並不擔心關中有失,這其中著實蹊蹺萬分。”</p>
薑維思索再三,不確定的問:“莫非東吳又欲背盟?”</p>
諸葛亮點點頭,這個“又”字,已經道明了東吳鼠輩是個什麽貨色。</p>
這場伐魏之戰打到這個階段,蜀漢已經全方位占據優勢。</p>
但是,這場戰爭越打下去,諸葛亮心裏越不踏實。</p>
因為吳國此刻太安靜了,安靜到讓人害怕。</p>
雖然諸葛亮在永安和巴東部署了超過三萬兵力,但是這點兵力對於防守整個吳國來說,是遠遠不夠的。</p>
更何況,駐守永安和巴東的四大守將胡濟、馬忠、張翼、輔匡才能一般,絕非陸遜的對手。</p>
諸葛亮甚至可以想像,東吳此刻按兵不動,並不是在顧及蜀吳聯盟是否會破裂,而是在等一個更好的下手時機。</p>
思慮再三,諸葛亮不得不放慢攻勢,命令薑維、吳懿率領步騎一萬人前往巴東、永安。同時傳令馬謖,加緊關中攻勢,迫使司馬懿退兵,讓出隴右。</p>
九月初,關中戰場。</p>
馬謖見周至城堅池深,郝昭麾下兩萬多兵馬軍容嚴整,急不可下,便率四萬蜀軍主力繞開周至,北渡渭水,攻下興平、永壽等地後,再渡河南下,兵臨長安。</p>
一時間,情況萬分危急。</p>
雖然長安城中魏軍超過五萬,但懾於馬謖威名,竟無人敢出城一戰。</p>
郝昭一看形勢不對,長安隨時都有傾覆的危險,情急之下立即率軍回援。</p>
在數次與馬謖交手的過程中,郝昭深切的知道,馬謖詭計多端,雖不喜歡硬攻城池,卻善於詐城、偷城。</p>
所以他除了回救長安,沒得其他選擇。</p>
不料,這邊郝昭方行到半路,便被蜀軍迎頭截住。</p>
雙方在長安城西五十裏處大戰一場。</p>
郝昭身先士卒,一麵舉著盾牌抵擋蜀軍射來的弓箭,一邊砍殺蜀軍士兵,一邊差人入城求援。</p>
很快,曹爽領城中五萬兵馬趕來助陣。</p>
雙方超過十萬人馬在關中平原上血戰連連,從上午打到下午,再打到天黑,方才各退二十裏,罷兵暫歇。</p>
這一戰慘烈至極。雙方陣亡士兵屍體堆積如山,血水匯聚成河,將渭水都染紅了半邊。</p>
這一戰也是馬謖第一次正麵與魏軍較量。</p>
以前,他對這種毫無技術含量的絞肉機式戰爭嗤之以鼻,隻喜歡偷襲和弄計。</p>
時至今日,卻忽然發現,還是這種程度的戰鬥最能磨礪士兵,還是這種成程度的戰鬥打起來有血性,暢快淋漓,不負男兒本色。</p>
天黑透的時候,戰損很快統計了出來。</p>
這一戰,蜀兵陣亡了近一萬人。</p>
根據戰場態勢預估,魏軍大約陣亡了一萬五千人左右。</p>
巡視營地的時候,馬謖發現,雖然蜀兵陣亡了一萬人,但剩下的三萬士兵,每個人的眼神中都帶著堅毅、帶著殺氣。</p>
這讓馬謖一直堅持的“偷襲”信念有所動搖。</p>
或許,血與火的曆練才是一支王者之師的正確打開方式?</p>
坦白說,如果不是諸葛亮催促,馬謖斷然不會選擇這種直來直去的打法。</p>
原因無他,士兵損耗太大了。</p>
不過,如今形勢已經逼到這個份上,也隻有硬著頭皮決出勝負了。</p>
不出意外,明天仍會是一場血戰。</p>
馬謖打開光屏看了一眼自己的穩健點餘額,忽然有了個一個成熟的想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