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公孫瓚竟然把中軍交予曹操,自己帶兵去了南路?而曹操竟然屯兵滎陽,並不去攻打虎牢關。(.好看的小說)他們想幹什麽?他們不去攻打虎牢關,我現在怎麽能打過河水?難道要我自己對敵董卓全部人馬嗎?”
袁紹在知道東路中軍的情況後,生氣的這麽說著。但是袁紹是有風度的人,雖然內心十分不滿,口上這麽憤怒,但是他姿態卻沒有暴跳如雷,隻是語氣硬了一些而已,不愧是四世三公的出身。
“主公,現在公孫瓚都已經走了,看來那公孫瓚也不會按照我們的布置的那麽去做。當務之急,主公不如發書一封給曹操,曹操本是主公的至交,定然會發兵虎牢關的。”
許攸這麽向袁紹建議著,因為曹操可是袁紹的發小,純鐵哥們兒啊!而這許攸正是和王芬謀逆的元凶之一的那個許攸,不過現在知道此事的隻有曹操、袁紹兩人而已,其他人都以作古。
謎之音:讓公孫瓚率領東路中軍進取虎牢關,是許攸的計謀。因為在這三路裏中路雖然路近,但是最不好打;而袁紹北方上路軍則路途和敵軍阻礙都適中;南方下路雖然進取比較容易,沒有關隘,但是路遠。所以因為上路靠近袁紹的後方和比較好打,所以袁紹自然領了上路,把中路給了公孫瓚。目地就是要讓公孫瓚虛耗兵力在攻擊虎牢關上,但是公孫瓚卻沒有上這個當,反而選擇了去下路配合孫堅。
“既然如此,也隻有這樣了。”
袁紹知道事情已經發生了,隻好讓曹操去發兵攻打虎牢關來減低他的壓力了。
“報!——盟主袁紹有書來!”
在滎陽城裏,就在曹操與眾諸侯議事的時候,在大堂外有人送到了袁紹的書。
“紹自領命征卓以來,力克河北諸郡縣,現我前部王匡與賊對持於河水兩岸。瓚違我命南去,我不怪他。但是操現在領中軍為何不進兵成皋這區區一縣?量爾等雄兵十萬,為何連此一個小縣都拿不得,被阻了?紹不才,卻也克敵數十縣,無有不破者。爾等為何如此無能?現紹命爾等攻取成皋,不得有誤!”
曹操手持袁紹書信,這麽朗聲念著袁紹的書信說著話,而這裏群雄則坐在這裏麵有溫色。
“這袁紹也太自大了!怎麽發這樣一封書信給孟德?我等同起義兵,他語氣怎麽能如此傲慢?”
曹操接到袁紹書信出示諸侯後,張邈發覺袁紹的書信完全以是上位者的口吻對曹操寫的文書,令他感到受到了屈辱,因為他們這些人雖然不是四世三公,可也是這個時代的名流,張邈最恨別人不給他麵子了,他可是與度尚、王考、劉儒、胡毋班、秦周、蕃向、王章七人同為八廚之一的名士。
“本初與我幼時便是好友,我以兄事之,所以語氣未免有些托大,孟卓不必掛懷。”
曹操見張邈氣憤的這麽說著,便向他勸慰著。
曹操的心聲:本初自從當上了聯軍盟主後,就越發驕縱了,看來他也無需再隱忍了。本初,我知那給何進出謀的人是你,而今天是否滿意了?所以你才這麽得意的向我發這封信吧?是在向我彰顯你的武功嗎?而我是否也該為我的未來謀劃了?
曹操勸完張邈後,心中不禁如此思量著,因為他太了解袁紹了,知道袁紹才不是那種膽小無斷的人,他可是真正有勾踐之才的雄主。而他發來的這封書信如不是在大堂上送到的話,曹操也就就是在後堂看了,而他自己是絕對不會以袁紹這樣的口吻說出來的。
“袁紹太無禮,我張邈豈能容他這麽羞辱於我!”
張邈雖然被曹操在大堂勸阻了,但是他回去自己在滎陽城內的一處新蓋的宅院時,這麽憋氣的自言自語著。
“不行,我得修書一封給袁紹,讓他收斂一些。”
張邈越想越氣,而此時他則這麽自言自語著衝動的給袁紹寫了一封信,然後叫人送往驛站。
“哎呀!不對,那袁紹現在正在意氣風發之時,我現在給他寫了這麽一封信,他豈不會怒我?那袁紹乃是四世三公之後,又是群雄領袖,我不能得罪他。”
待那書信發出去好久後,張邈才這麽後怕的自言自語著。(.無彈窗廣告)然後慌忙叫人去追那送信人,但是卻已經晚了,信已經發出去了。
“張邈安敢豈我?就憑他八廚之名嗎?哼!我都逼死一個胡毋班了,也不怕再殺他張邈一個!”
袁紹接到了張邈的書信,見書信中張邈數落他如何驕縱和傲慢,立刻生氣的這麽說著話。然後他便修書一封給曹操,讓曹操殺張邈給他泄憤。
但是曹操卻給袁紹回書說——
“孟卓,親友也,是非當容之。今天下未定,不宜自相危也!”
袁紹見曹操回信這麽說,這件事情也就這麽算了,但是心恨張邈不知好歹。
而張邈知道這件事情後,則對曹操更加敬重,且唯命是從。
“袁紹派王匡為先鋒,而此人向來狂傲不群,現在自持關東群雄兵多將廣,必然會為了搶頭功而急進先行到河陽津。”
在洛陽北的孟津關裏,董卓在大堂裏這麽分析著王匡說著話。
“義父這麽說,可是有謀勝那王匡?”
呂布此時一手摸著自己手上的扳指,一邊這麽向董卓詢問著。
“正是!奉先,你且聽我說……”
董卓聽到呂布這麽詢問他,他便向呂布說起了他的計劃。
“哈哈!如此正好!我當依義父所謀。布就此別過!”
呂布聽完董卓的謀劃,立刻高興的這麽說了一句,便走了。
董卓的心聲:這些武人隻知戰場殺敵,卻不知你們都被那我算計了!這次與關東群雄交戰,所出的官兵都是司隸地區和你呂布麾下的並州人馬。而我的人馬卻一個都沒有調來,明顯是想通過這次和關東群雄的交戰而消耗你們並州人和關東群雄的實力,我好收漁翁之利。如此簡單的算計,你們都沒有看出來,真是一幫蠢材!哼!到時候你呂布兵馬都打光了,就安心給我當馬前卒吧!
“什麽?那董卓在平陰津打算強渡!快派人到趙浮水軍,叫他去攔截!”
當王匡到達河陽津後,便被親自駐守在對岸的孟津關外的董卓給阻擋住了,而沒過多久就聽到斥候向他匯報董卓在平陰津打算渡河後,便這麽命令著。
“諾。”
王匡的旗牌官聽到王匡的命令應諾了一聲,便叫人手去向趙浮求援。而那趙浮水軍約有一萬人、船百餘艘,本是袁紹的部隊,一直在河水中遊弋。
“全軍出發到平陰津對岸!”
然後王匡立刻這麽命令部隊啟程。
“快走!休要讓那董賊渡了河水!”
在王匡前部,王匡麾下東郡都尉方悅這麽大聲命令著。而他的士卒則在他的命令下隊形不整的奔跑著,為的就是搶時間趕到平陰津對岸。
而就在王匡大軍趕到平陰津對岸時,但見趙浮水軍已經橫攔在河水中,令董卓軍隻有擊垮了趙浮水軍才可以渡水過來,使得王匡不禁安心了下來。
嘚!嘚!……
但是正在此時,王匡卻聽到遠處傳來的馬蹄聲,而王匡的部隊大多是步兵,隻有袁紹的部隊裏有不少騎兵。但是現在卻還在攻占河內全境,他也沒有接到袁紹來增援的消息,而這些騎兵難道是董卓軍?
“並州鐵騎,向前!向前!並州鐵騎永遠向前!”
此時王匡卻聽到遠處傳來整齊的口號聲,立刻讓他明白是並州騎兵,而現在這支騎兵則追隨呂布歸降了董卓。也就是說,他現在被奇襲了。
“啊!有埋伏!”
王匡驚叫了這一句經典台詞。
“太守休得驚慌!某方悅前去迎敵!”
此時王匡麾下方悅這麽向王匡先是說了這麽一句。
“隨我來!”
然後他便挺槍騎馬的帶著王匡麾下不少兵馬,無組織、無紀律的迎向並州鐵騎。
“列矛陣!”
王匡此時也反應過來,立刻下令叫他的部隊列陣,準備戰鬥。
“漢、中郎將呂布在此!逆賊討死!”
這支隊伍正是呂布率領的並州鐵騎,而他則這麽大叫著。原來呂布聽從了董卓的計謀,很早以前就繞道小平津關出關偷渡過黃河埋伏起來,等得就是這個時候發動奇襲。
“東郡方悅在此!呂布納命來!”
此時方悅聽到呂布的叫喝聲,便報號迎向呂布。
當!
方悅與呂布槍戟相交過了一合,他手中槍則有些見沉了。
當!
方悅與呂布撥馬第二合又過,他感到握槍的虎口有些發麻。
當!
方悅與呂布又回馬打了第三合,而他此時虎口已經裂開出血了!
當啷啷!——
方悅與呂布打了第四回合的時候,他手中槍終於拿捏不住被呂布震飛了。
“啊!”
方悅大驚失色,慌忙騎馬回撤。
“賊將哪裏走!”
呂布此時爆喝一聲,撥馬追向方悅。
“死!”
呂布此時騎得正是赤兔馬,所以馬快不需一許,便追上了方悅,這麽大喝著。
噗!
一聲身首異處的離骨之聲,方悅被呂布手起戟落斬下了頭顱,血濺沙場。
“方將軍死了!快跑啊!”
“打不過了啊!快跑啊!”
……
正在和並州鐵騎激戰的方悅軍,見軍中第一勇將方悅被呂布殺了,立刻害怕的四散奔逃,而呂布則撥馬回頭開始領他的並州鐵騎趕殺方悅的部隊。
“啊!方悅被斬了!”
王匡看到方悅被呂布砍了腦袋,感到大勢已去的這麽驚訝著。他現在部隊士氣以被呂布所奪,現在軍陣還沒有擺好,還怎麽打?
“並州鐵騎!”
呂布此時領兵已經殺到了王匡還沒有整好軍陣的部隊前,首先這麽大喝著。
“向前!向前!並州鐵騎永遠向前!”
而呂布麾下三千並州鐵騎則這麽整齊的回應著。
“快跑啊!”
“打不過了!”
……
看到呂布軍如此驍勇,王匡軍膽氣已喪,還沒有等呂布軍衝過來,就頓時四散開逃。
王匡的心聲:完了!
王匡看到現在這個情況,則帶著自己的護衛偷偷在亂軍中跑往泰山去了。
趙浮水軍見路上王匡已敗,也立刻命他的部隊往東方撤去。不過在虎牢關鄭泰那裏可有一支數量龐大的水軍,所以趙浮水軍便在附近安全地點上了岸,棄了舟船,往袁紹那裏去了。
袁紹在知道東路中軍的情況後,生氣的這麽說著。但是袁紹是有風度的人,雖然內心十分不滿,口上這麽憤怒,但是他姿態卻沒有暴跳如雷,隻是語氣硬了一些而已,不愧是四世三公的出身。
“主公,現在公孫瓚都已經走了,看來那公孫瓚也不會按照我們的布置的那麽去做。當務之急,主公不如發書一封給曹操,曹操本是主公的至交,定然會發兵虎牢關的。”
許攸這麽向袁紹建議著,因為曹操可是袁紹的發小,純鐵哥們兒啊!而這許攸正是和王芬謀逆的元凶之一的那個許攸,不過現在知道此事的隻有曹操、袁紹兩人而已,其他人都以作古。
謎之音:讓公孫瓚率領東路中軍進取虎牢關,是許攸的計謀。因為在這三路裏中路雖然路近,但是最不好打;而袁紹北方上路軍則路途和敵軍阻礙都適中;南方下路雖然進取比較容易,沒有關隘,但是路遠。所以因為上路靠近袁紹的後方和比較好打,所以袁紹自然領了上路,把中路給了公孫瓚。目地就是要讓公孫瓚虛耗兵力在攻擊虎牢關上,但是公孫瓚卻沒有上這個當,反而選擇了去下路配合孫堅。
“既然如此,也隻有這樣了。”
袁紹知道事情已經發生了,隻好讓曹操去發兵攻打虎牢關來減低他的壓力了。
“報!——盟主袁紹有書來!”
在滎陽城裏,就在曹操與眾諸侯議事的時候,在大堂外有人送到了袁紹的書。
“紹自領命征卓以來,力克河北諸郡縣,現我前部王匡與賊對持於河水兩岸。瓚違我命南去,我不怪他。但是操現在領中軍為何不進兵成皋這區區一縣?量爾等雄兵十萬,為何連此一個小縣都拿不得,被阻了?紹不才,卻也克敵數十縣,無有不破者。爾等為何如此無能?現紹命爾等攻取成皋,不得有誤!”
曹操手持袁紹書信,這麽朗聲念著袁紹的書信說著話,而這裏群雄則坐在這裏麵有溫色。
“這袁紹也太自大了!怎麽發這樣一封書信給孟德?我等同起義兵,他語氣怎麽能如此傲慢?”
曹操接到袁紹書信出示諸侯後,張邈發覺袁紹的書信完全以是上位者的口吻對曹操寫的文書,令他感到受到了屈辱,因為他們這些人雖然不是四世三公,可也是這個時代的名流,張邈最恨別人不給他麵子了,他可是與度尚、王考、劉儒、胡毋班、秦周、蕃向、王章七人同為八廚之一的名士。
“本初與我幼時便是好友,我以兄事之,所以語氣未免有些托大,孟卓不必掛懷。”
曹操見張邈氣憤的這麽說著,便向他勸慰著。
曹操的心聲:本初自從當上了聯軍盟主後,就越發驕縱了,看來他也無需再隱忍了。本初,我知那給何進出謀的人是你,而今天是否滿意了?所以你才這麽得意的向我發這封信吧?是在向我彰顯你的武功嗎?而我是否也該為我的未來謀劃了?
曹操勸完張邈後,心中不禁如此思量著,因為他太了解袁紹了,知道袁紹才不是那種膽小無斷的人,他可是真正有勾踐之才的雄主。而他發來的這封書信如不是在大堂上送到的話,曹操也就就是在後堂看了,而他自己是絕對不會以袁紹這樣的口吻說出來的。
“袁紹太無禮,我張邈豈能容他這麽羞辱於我!”
張邈雖然被曹操在大堂勸阻了,但是他回去自己在滎陽城內的一處新蓋的宅院時,這麽憋氣的自言自語著。
“不行,我得修書一封給袁紹,讓他收斂一些。”
張邈越想越氣,而此時他則這麽自言自語著衝動的給袁紹寫了一封信,然後叫人送往驛站。
“哎呀!不對,那袁紹現在正在意氣風發之時,我現在給他寫了這麽一封信,他豈不會怒我?那袁紹乃是四世三公之後,又是群雄領袖,我不能得罪他。”
待那書信發出去好久後,張邈才這麽後怕的自言自語著。(.無彈窗廣告)然後慌忙叫人去追那送信人,但是卻已經晚了,信已經發出去了。
“張邈安敢豈我?就憑他八廚之名嗎?哼!我都逼死一個胡毋班了,也不怕再殺他張邈一個!”
袁紹接到了張邈的書信,見書信中張邈數落他如何驕縱和傲慢,立刻生氣的這麽說著話。然後他便修書一封給曹操,讓曹操殺張邈給他泄憤。
但是曹操卻給袁紹回書說——
“孟卓,親友也,是非當容之。今天下未定,不宜自相危也!”
袁紹見曹操回信這麽說,這件事情也就這麽算了,但是心恨張邈不知好歹。
而張邈知道這件事情後,則對曹操更加敬重,且唯命是從。
“袁紹派王匡為先鋒,而此人向來狂傲不群,現在自持關東群雄兵多將廣,必然會為了搶頭功而急進先行到河陽津。”
在洛陽北的孟津關裏,董卓在大堂裏這麽分析著王匡說著話。
“義父這麽說,可是有謀勝那王匡?”
呂布此時一手摸著自己手上的扳指,一邊這麽向董卓詢問著。
“正是!奉先,你且聽我說……”
董卓聽到呂布這麽詢問他,他便向呂布說起了他的計劃。
“哈哈!如此正好!我當依義父所謀。布就此別過!”
呂布聽完董卓的謀劃,立刻高興的這麽說了一句,便走了。
董卓的心聲:這些武人隻知戰場殺敵,卻不知你們都被那我算計了!這次與關東群雄交戰,所出的官兵都是司隸地區和你呂布麾下的並州人馬。而我的人馬卻一個都沒有調來,明顯是想通過這次和關東群雄的交戰而消耗你們並州人和關東群雄的實力,我好收漁翁之利。如此簡單的算計,你們都沒有看出來,真是一幫蠢材!哼!到時候你呂布兵馬都打光了,就安心給我當馬前卒吧!
“什麽?那董卓在平陰津打算強渡!快派人到趙浮水軍,叫他去攔截!”
當王匡到達河陽津後,便被親自駐守在對岸的孟津關外的董卓給阻擋住了,而沒過多久就聽到斥候向他匯報董卓在平陰津打算渡河後,便這麽命令著。
“諾。”
王匡的旗牌官聽到王匡的命令應諾了一聲,便叫人手去向趙浮求援。而那趙浮水軍約有一萬人、船百餘艘,本是袁紹的部隊,一直在河水中遊弋。
“全軍出發到平陰津對岸!”
然後王匡立刻這麽命令部隊啟程。
“快走!休要讓那董賊渡了河水!”
在王匡前部,王匡麾下東郡都尉方悅這麽大聲命令著。而他的士卒則在他的命令下隊形不整的奔跑著,為的就是搶時間趕到平陰津對岸。
而就在王匡大軍趕到平陰津對岸時,但見趙浮水軍已經橫攔在河水中,令董卓軍隻有擊垮了趙浮水軍才可以渡水過來,使得王匡不禁安心了下來。
嘚!嘚!……
但是正在此時,王匡卻聽到遠處傳來的馬蹄聲,而王匡的部隊大多是步兵,隻有袁紹的部隊裏有不少騎兵。但是現在卻還在攻占河內全境,他也沒有接到袁紹來增援的消息,而這些騎兵難道是董卓軍?
“並州鐵騎,向前!向前!並州鐵騎永遠向前!”
此時王匡卻聽到遠處傳來整齊的口號聲,立刻讓他明白是並州騎兵,而現在這支騎兵則追隨呂布歸降了董卓。也就是說,他現在被奇襲了。
“啊!有埋伏!”
王匡驚叫了這一句經典台詞。
“太守休得驚慌!某方悅前去迎敵!”
此時王匡麾下方悅這麽向王匡先是說了這麽一句。
“隨我來!”
然後他便挺槍騎馬的帶著王匡麾下不少兵馬,無組織、無紀律的迎向並州鐵騎。
“列矛陣!”
王匡此時也反應過來,立刻下令叫他的部隊列陣,準備戰鬥。
“漢、中郎將呂布在此!逆賊討死!”
這支隊伍正是呂布率領的並州鐵騎,而他則這麽大叫著。原來呂布聽從了董卓的計謀,很早以前就繞道小平津關出關偷渡過黃河埋伏起來,等得就是這個時候發動奇襲。
“東郡方悅在此!呂布納命來!”
此時方悅聽到呂布的叫喝聲,便報號迎向呂布。
當!
方悅與呂布槍戟相交過了一合,他手中槍則有些見沉了。
當!
方悅與呂布撥馬第二合又過,他感到握槍的虎口有些發麻。
當!
方悅與呂布又回馬打了第三合,而他此時虎口已經裂開出血了!
當啷啷!——
方悅與呂布打了第四回合的時候,他手中槍終於拿捏不住被呂布震飛了。
“啊!”
方悅大驚失色,慌忙騎馬回撤。
“賊將哪裏走!”
呂布此時爆喝一聲,撥馬追向方悅。
“死!”
呂布此時騎得正是赤兔馬,所以馬快不需一許,便追上了方悅,這麽大喝著。
噗!
一聲身首異處的離骨之聲,方悅被呂布手起戟落斬下了頭顱,血濺沙場。
“方將軍死了!快跑啊!”
“打不過了啊!快跑啊!”
……
正在和並州鐵騎激戰的方悅軍,見軍中第一勇將方悅被呂布殺了,立刻害怕的四散奔逃,而呂布則撥馬回頭開始領他的並州鐵騎趕殺方悅的部隊。
“啊!方悅被斬了!”
王匡看到方悅被呂布砍了腦袋,感到大勢已去的這麽驚訝著。他現在部隊士氣以被呂布所奪,現在軍陣還沒有擺好,還怎麽打?
“並州鐵騎!”
呂布此時領兵已經殺到了王匡還沒有整好軍陣的部隊前,首先這麽大喝著。
“向前!向前!並州鐵騎永遠向前!”
而呂布麾下三千並州鐵騎則這麽整齊的回應著。
“快跑啊!”
“打不過了!”
……
看到呂布軍如此驍勇,王匡軍膽氣已喪,還沒有等呂布軍衝過來,就頓時四散開逃。
王匡的心聲:完了!
王匡看到現在這個情況,則帶著自己的護衛偷偷在亂軍中跑往泰山去了。
趙浮水軍見路上王匡已敗,也立刻命他的部隊往東方撤去。不過在虎牢關鄭泰那裏可有一支數量龐大的水軍,所以趙浮水軍便在附近安全地點上了岸,棄了舟船,往袁紹那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