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瞻王朝,渠城。


    城外十裏,正進行一場廝殺。


    大離武狀元荊守,率領二十萬兵馬出城,與慕浩壤麾下人馬,鏖戰在一起,喊殺聲震天。


    立於中軍陣地,臨時搭建的望樓上,身形瘦削的荊守,身著甲胃,雙眼緊眯,望著遠方臨瞻軍陣的變化,不斷下令,讓身旁的旗手揮舞旗幟,調動己方兵馬,攻擊敵方的薄弱之處。


    可慕浩壤之名,絕非虛傳,極善陣法,每當被流康兵馬咬住缺陷之時,就即刻變陣,讓周遭兵馬圍攏過去,營造成絞殺陣形。


    自從被雨嵐騎咬住缺口,直擊陣心,一敗塗地之後,慕浩壤就變得更加謹小慎微,每當出現險狀,就立即應對,不敢稍有耽擱。


    而荊守深知,若是陷入殺陣,後果難料,所以也不敢派兵深入,隻能先行試探,在外圍廝殺。


    所以過了將近半個月,兩方都未能找到對方的破綻,而不敢決戰。


    雖是每日鏖戰,廝殺不已,但戰果卻是寥寥。


    ……


    臨瞻王朝,瞻京。


    宮中大殿,文武大臣手捧笏板,靜立不言。


    女帝端坐,身姿曼妙,但豔美的麵容上,卻帶著一絲不悅。


    “誰能來告訴朕,為何半個月過去了,慕浩壤卻寸功未立?”


    別說奪下渠城,就連戰果都拿不出來。


    殺了多少敵兵,己方就傷亡多少人馬,這是與對方約好了人頭互換?


    眾多大臣垂頭不語,無人膽敢說話。


    自從經曆了秦易出征巒國,每隔幾日就傳來巨大喜訊的情況,慕浩壤的戰績,的確讓人難以啟齒。


    無人出班奏對,但女帝的問話,卻不能不答,頭大如鬥的兵部尚書司泰平,隻能硬著頭皮,出班說道,“陛下,慕將軍傳回來的戰報中,寫明了敵將不弱,軍令嚴明,攻守兼備,不可小覷,隻能穩紮穩打,不可急功冒進。”


    女帝聞言,頓時微怒,這話的意思,是說自己急功冒進了?


    他不看看半個月,耗費了多少軍備糧草,而他卻連渠城的邊都沒摸到,還想拖到什麽時候去?


    心中微怒,女帝雖想喝斥,但還是緊抿紅唇,壓下怒意,冷聲說道,“這不是他磨磨蹭蹭的理由!”


    司泰平連忙點頭應是。


    “散朝之後,兵部好好鑽研商討,給朕一個法子,不能再這樣耗下去了!”女帝蹙眉說道。


    司泰平聽了,本想說點什麽,但最終,還是隻能點頭道,“微臣遵命!”


    這幾日,兵部一直在研究戰況,分析了敵我兩將的優缺點,己方將領慕浩壤,喜穩不喜急,敵將荊守穩紮穩打,擅長以點破麵,兩方都屬於穩中求勝的類型,皆很謹慎,這場戰役,根本就快不起來。


    但女帝要求了,快不起來也得快……司泰平苦笑一聲,隻能再研究研究。


    ……


    兵部大堂,眾多武官圍在沙盤旁,一邊推演,一邊商討,臉上皆是苦色與急迫。


    “不行,這些方法都不行!”


    “再試試,看看還能不能有其他法子。”


    “敵兵據守渠城,兵馬眾多,糧草充沛,他們根本就不擔心久戰!”


    “慕浩壤的打法,應該是想慢慢消磨對方,這法子換了以前還行,可現在卻不能拖!”


    眾人商討了許久,就連兵部尚書、侍郎等眾多大官,都參與討論,卻未能討論出任何法子。


    定軍侯站在一旁,抱臂而立,臉上滿是無奈。


    每場戰役,會因為很多因素而變得不一樣,例如將領人選、兵馬數量、士卒戰力、糧草多寡等等。


    此次將領,乃是慕浩壤,既然是他,那想要加快進度,就有些強人所難了。


    想到這,定軍侯望向武相,見對方神色平澹,他便有些好奇,不知對方是不是已有了主意。


    此時,武相就坐在一旁,輕緩品茗,聽著眾人高聲交流。


    實在討論不出結果,兵部尚書司泰平,隻能望向武相,問道,“大人,您可有什麽想法?”


    他隱隱想到一個人選,或許可以盡快解決這場戰役,但慕浩壤並無過錯,將其換下並非良策。


    再加上,陣前換將乃兵家大忌,所以能不換,還是不換的好。


    聽聞司泰平所問,武相輕緩的放下茶杯,望了一眼沙盤,說道,“要想盡快解決戰鬥,並不難,隻要派出精兵,襲擊流康糧倉,毀滅糧道,即可。”


    司泰平苦笑起來,眾人早就想到這個法子,但流康的臨時糧倉,建在渠城右後側,於流康境內,有重兵守衛,難以突襲。


    攻擊糧道的話,也難以奏效,據守渠城的荊守,必會派兵護送,無法形成戰果。


    “大人,此法我們推演過,以如今的情況,難以完成。”司泰平苦澀說道。


    武相眼童深邃,緩緩說道,“我說的,並不是臨時糧倉,而是……臨西大軍倉。”


    聽聞武相所說,眾人連忙轉頭,看向地圖,尋找武相所說的軍倉。


    看清之後,他們頓時一震!


    臨西大軍倉,在流康境內西側,比鄰樊國,與臨瞻並不接壤!


    緊接著,他們就記起了臨西大軍倉的相關信息。


    這座大軍倉,是流康五大軍倉之一,儲存了眾多糧草,專供軍用,駐有重兵。


    暢想中文網


    而臨西大軍倉的西側,靠近樊國的地方,有一座邊境重城,名喚昌城。


    臨西大軍倉的右側,是流康的中府平原,城池不多,若是攻入此處,便可長驅直入,直逼流康腹心!


    眾多信息劃過心頭,眾人頓時眼童大睜,滿臉興奮!


    他們身為高階武官,自然不蠢,明白武相所出的計策,乃是絕佳妙計,因而滿心佩服。


    流康供給荊守大軍的糧草,並非來自臨西大軍倉,但若攻入此處,毀去此軍倉,一樣可以起到極大妙用。


    首先是直逼腹心,讓流康人心惶惶,其次是軍倉被毀,糧草儲備驟減。


    最後是突然出現在荊守大軍後方,敵軍必會擔心被包夾,而導致士氣大受影響,有利於慕浩壤擊潰對方。


    甚至可以與慕浩壤聯同,前後夾擊,擊潰荊守大軍,奪回渠城!


    “妙啊!實在是妙啊!”兵部侍郎禁不住讚歎道。


    一名兵部郎中滿臉興奮,“武相大人出招,果真不同凡響!”


    不僅可以解決渠城戰役的困境,還一舉改變戰局,奪得主動,將戰場推進到流康境內,而且是流康腹心!


    眾人連聲讚同,就連定軍侯,都不由撫須長笑,暗歎武相就是武相,智謀超群,一出手就震驚四座。


    武相神色平靜,沒有絲毫喜意,隻是目光炯炯,不知在想著什麽。


    誇讚完之後,眾人開始按著武相所說的計策去思索,看看該如何安排和布局。


    想著想著,一名兵部郎中想到不妥之處,說道,“武相大人,此計甚妙,但要實施,卻不容易!”


    司泰平點頭應道,“的確不易,必須得掩人耳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快速借道樊國,而後進入流康,繞過昌城,在短時間內打下臨西大軍倉,並將其燒毀,此後還得避免被流康兵馬包夾,但這極難,因為孤軍深入,四周盡是敵軍,將會孤助無援!”


    總結來說,就是得快,得悄無聲息,得犀利,能夠快速打下臨西大軍倉,且能身處敵群而不敗。


    整個臨瞻,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少之又少,幾乎可以說沒有。


    但那個屢創奇跡的人,能做到嗎?


    眾人心中,浮現了一個氣宇不凡的身影。


    想起這個人,眾人就記起了那一幕,瞻京城外,鼓聲如雷鳴,他踩著鼓點,如同戰神一般,一步一步行來……


    “老萬,你覺得何人能夠做到這一點?”望向武相,定軍侯問道。


    武相微微一笑,並不言語。


    但眾人都知道,武相所想的,定是秦易。


    整個臨瞻,擅長快戰的將領,並不少,例如祝元魁,例如景勳,例如衡宇……


    但兵鋒銳不可當,屢造奇跡的,僅有秦易一人!


    而其他人,不是戰功不多,就是能力稍顯欠缺。


    再加上,眾人可是知道,秦易練兵一年半,麾下易字營,擁有不弱於雨嵐騎的戰力,平定了眾多叛亂,鐵騎兵鋒所向,叛軍頃刻土崩瓦解!


    因此,秦易是最佳人選!


    “我覺得秦鎮帥就非常合適!”一名將領說道。


    “的確,秦鎮帥擅快戰,善奇兵,屢創奇跡,說不定此次也能改變戰局!”


    “末將想了想,本朝也隻有秦鎮帥能擔此重任了!”


    “秦鎮帥的確非常適合,但他身處定嶽軍鎮,前去流康並不容易,若是統率定嶽大軍,極可能會暴露行蹤,影響行軍速度,且會耗費不少糧草。”


    聽聞此話,眾人便看向武相,想知道他如何決定。


    武相神色平澹,隻是心中有些感慨,每當遇事不決,眾人就會想起秦易。


    看來秦易在他們心中,已是戰無不勝的形象。


    “此事不難解決,可由秦易統率三萬易字營,潛息急速行軍,突襲臨西大軍倉,而後從戍北軍鎮調動十萬步卒,趕去助陣,聽從秦易指揮。”武相緩聲說道。


    眾將聽了,頓時點頭,齊齊讚同。


    此法不錯,雖有難度,但以秦易的能力,說不定真能完美執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在下不才,乃當世名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洛河清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洛河清風並收藏在下不才,乃當世名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