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待十萬兵馬到來的同時,秦易並沒有浪費時間,而是在係統商城中,查看可以購買的攻城利器。


    如果純靠兵馬去硬拚,一座座城池攻下去,估計打下八九座,己方損耗就會高達數萬,不可謂不小。


    當然,並不是說承受不起,隻是這樣消耗下去,之後就沒有餘力去攻打大離了。


    倘若真要一雪前恥,非得舉國征兵不可,但如此做,會給臨瞻帶來難以想象的後果,對國力和民生的消耗,沒有數年甚至十數年,根本無法恢複。


    因此,若想留有餘力,必須複製攻打巒國時的情況,擁有碾壓性的優勢,避免己方出現過大損失。


    但秦易仔細看了下,發現商城中,並沒有什麽攻城器械,能讓他擁有碾壓優勢。


    真要說起來,也有幾個,例如配重投石車,以及羅馬弩炮。


    但這兩個,也隻是增大優勢罷了,做不到碾壓。


    例如配重投石車,與之前創造出來的人力投石車相比,這款投石車采用配重模式,不再需要人力去拉,可以做成更大規模,擁有更遠的射程,以及更大的威力。


    在射程方麵,配重投石車是人力投石車的兩倍,如果僅有己方擁有配重投石車,就能做到己方攻擊得到敵方,而敵方卻攻擊不到己方。


    這有助於在短時間內,擁有較大的優勢,前提是敵方還沒有彷製出來。


    但敵人不是傻子,隻要了解了人力投石車的機製,稍微端詳一下配重投石車,就能彷造個七七八八。


    因此,這個優勢很難持久。


    必須在敵方還沒反應過來前,盡快使用這個利器,多攻占幾座城池。


    如此想著,秦易心中暗念,“係統,購買配重投石車圖紙。”


    【宿主購買配重投石車圖紙,購買成功,消耗一萬驚歎值。】


    購買成功之後,沒多久,十萬步卒就已抵達,秦易當即分配下去,本部留下五萬,另外五萬兵馬,充入慕浩壤麾下。


    接著,他召集眾多將領,包括慕浩壤麾下,安排進兵事宜。


    已經決定分兵兩路,但該如何進攻,從哪個方向進攻,攻擊哪座流康城池,都需要妥善安排。


    不多時,慕浩壤與孫興棱等眾多將領,皆已到達。


    秦易當即說道,“十萬兵馬已到,晌午之後,便可揮師北上,進兵流康,在此之前,應安排一下進攻路線,各位有什麽意見?”


    一名將領聽了,當即說道,“末將覺得,可由鎮帥統率麾下,攻打信城,而慕將軍則攻打滔城。”


    秦易搖了搖頭,“雖是兵分兩路,但沒必要同時攻擊兩座流康重城,不僅耗時,還會消耗雙倍兵力。”


    有人聞言,勸道,“鎮帥,流康邊境城池易守難攻,末將覺得,還是合兵為妙。”


    秦易緩聲說道,“沒有必要合兵,雖然流康邊境重城難以攻取,但其後眾多城池,並不難攻打,合兵隻會浪費時間。”


    為了提防臨瞻,流康設立在邊境之上的城池,盡是堅城,城高牆厚,且采用青磚砌成,再加上壕溝、羊馬牆、甕城等設施,可謂是易守難攻。


    而這些重城之後,堅城並不多,大部分城池都小而易攻,沒有采用青磚,都是夯土砌成,這種城牆容易被投石車擊破,羊馬牆甕城等設施也不多見。


    對付這樣的城池,根本不需要三十五萬兵馬一同攻打,所以合兵乃是下策。


    “那就合兵該打滔城,之後再分兵?”一名將領問道。


    不等秦易答話,另一名將領搖頭道,“縱使合兵,想要攻下滔城,所付出的代價和時間,都會大於攻打渠城。”


    滔城有渠城所沒有的壕溝、羊馬牆、以及甕城和月城,難以攻取,極可能會曠日持久。


    秦易點頭說道,“的確,如此一來,我方攻勢就會受阻,於局勢無益,若能摧枯拉朽,不僅能爭取時間,還能提高我方士氣,打擊敵兵氣焰。”


    有人疑惑問道,“那鎮帥覺得,該如何進兵?”


    他們覺得,鎮帥智謀不凡,肯定已經想到了更快速,且能減少己方損耗的法子。


    秦易目光炯炯,說道,“本將覺得,可以同路進兵,一方率兵,圍攻堅城,另一方繞過此城,攻打後方城池。”


    這個方法,能夠提高攻城拔寨的速度。


    隻要快速進兵,奪下康都,其他還未攻占的城池,必定會望風而降,沒必要一座座費力攻取。


    就算不降,士氣也會大跌,直至跌到低穀,而己方也有足夠的時間去圍困,起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作用。


    而在行軍打仗中,最忌諱的就是繞城而過,很容易被截斷糧道,陷入無糧境地。


    但己方一路大軍圍困,被繞過的流康重城,就無法出兵攻打糧道。


    眾多將領聞言,沉吟片刻,便都點頭讚同,但有人質疑道,“可是鎮帥,兩軍同路進兵,倘若走的是滔城路線,那信城出兵援救,該怎麽辦?”


    不等秦易答話,慕浩壤搖頭說道,“他們不敢,世人皆知,鎮帥野戰未曾一敗,無人敢輕攫鎮帥之鋒。”


    秦易能夠預知敵方援兵的能力,已是眾人皆知,倘若對方膽敢出城援救,就會麵臨被秦易突襲的可能。


    沒人敢冒這個風險。


    縱使他們出兵,而秦易無暇突襲,那又如何?


    滔城八萬守卒,信城七萬守卒,頂多派出兩三萬兵馬,而己方兩軍各有十七、八萬兵馬,完全可以做到圍城打援。


    所以這個法子可行,確實能夠避免消耗太多兵力,加快攻速,早日兵臨康都。


    眾將沉吟片刻,都點頭說道,“鎮帥此法甚妙!”


    “這個法子好,就這般行動吧!”


    有人問道,“那誰攻堅,誰繞城而過?”


    慕浩壤當即說道,“末將來攻堅,鎮帥繞城而過吧。”


    他知道,秦易提出這個法子,除了想要減少耗損以外,一定還有其他目的。


    既如此,他理應幫助對方實現這個目的,所以才如此說道。


    秦易聞言,望了慕浩壤一眼。


    他的確有其他目的,那就是依靠配重投石車,在敵方彷造出來前,盡量多攻占城池。


    而若要快,就得攻打小城,倘若使用配重投石車攻打堅城,縱使能攻下,也會曠日持久,甚至會出現一座城池都沒攻破,新款投石車就被敵方彷製出來的情況。


    所以他已決定,若是由自己來攻打堅城,就將配重投石車的圖紙,交予慕浩壤,讓其於進兵途中,盡快趕製。


    但既然對方主動承擔攻堅的任務,秦易也沒有推拒,當即囑咐道,“若是難以攻下,就圍而不打,莫要耗損太多兵力。”


    慕浩壤鄭重點頭,“末將明白!”


    秦易見眾人再無異議,便定聲說道,“爾等回去,好好準備,晌午之後,揮師北上,進兵流康!”


    眾多將領恭聲應道,“末將聽命!”


    ……


    晌午之後,戰鼓聲起,秦易與慕浩壤兩軍,拔營出兵,繞過渠城,朝著北方進發。


    眾多渠城百姓,紛紛出城,立於官道兩旁,高聲叫嚷著,揮舞手臂,歡送兩軍離去,為眾多士卒加油打氣。


    這是繼一年半前,秦易出兵巒國之後,臨瞻再一次攻伐他國,對於臨瞻百姓來說,乃是天大的事。


    戰爭乃是國之大事,若是兵敗,輕則會過上緊巴巴的日子,重則會賦稅加重,民不聊生,甚至割城讓地,忍受恥辱。


    所以每回出兵,眾多黎庶都滿心希望,本朝兵馬能攻城拔寨,百戰百勝。


    離開渠城,兩軍一前一後,慕浩壤在前,開始加速,朝著邊境奔去。


    一日後,兩軍越過臨瞻邊境,朝滔城進發。


    而此時,流康朝堂早已得知情況,縱使趙良言苦心勸諫,流康天子依舊一意孤行,誓不求和,采納了主戰派的意見,據守堅城,死守不出,以堅固的城池來阻礙敵兵,從而消耗敵方的兵馬和糧草。


    因此,秦易兩軍還未抵達滔城,滔城城守就已將郊野百姓,遷入城中,且堅壁清野,毀去城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軍備與糧草,就等著敵兵的到來。


    兩日後,慕浩壤部卒,抵達滔城五裏之外,開始安營紮寨,守住滔城四麵城牆。


    次日,秦易部卒抵達滔城,在滔城守卒的目光中,繞過滔城,朝著流康深處進軍。


    被慕浩壤麾下所圍困,滔城城守隻能眼睜睜看著敵兵深入,而無法做出任何舉措。


    半日之後,秦易率兵,抵達滔城之後的第二座流康城池,沃城。


    同樣,沃城也已堅壁清野,做好了堅守不出的準備。


    抵達之後,秦易沒有立即進攻,而是慢悠悠的安營紮寨。


    一夜無事。


    第二日,秦易依舊沒有進攻,這讓沃城城守感覺極其古怪。


    秦易素來講究兵貴神速,為何如今卻與往常並不一致?


    就算昨日初到,人困馬乏,不好進攻,但今日已休整了一夜,理應進攻才對。


    這個情況,讓沃城城守直呼不解,隱隱覺得,秦易肯定在搞什麽鬼!


    就在他既擔心秦易攻城,又擔心秦易不攻城的時候,第三日到了。


    清晨,用過早飯之後,秦易營地,響起了震耳的戰鼓之聲。


    沃城之中,早就忐忑不安的城守,算是鬆了一口氣。


    秦易終於要攻城了。


    緊接著,他的心就提了起來!


    不知道今日一戰,沃城能不能守住。


    就算不能,也要拚死,耗盡秦易過半人馬!


    如此一來,秦易奪取流康的計劃必將擱淺,隻能铩羽而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在下不才,乃當世名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洛河清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洛河清風並收藏在下不才,乃當世名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