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告示,在極短時間內,傳遍了整個臨瞻。


    瞻京、臨瞻東側、流康區域,將近數百萬、乃至千萬黎庶,都已知曉了這則告示。


    告示上寫的是,蒼元已靖,再無象戎與山匪禍亂,諸多城池,盡歸於臨瞻治下,已有軍卒、吏員入駐,恢複了吏治。


    往後,將會施行鼓勵開荒、輕徭薄賦等政策,眾多民宅農田,將會重新安置,百姓們可於此日開始,前往各城,回返家鄉,以休養生息,安家立業。


    這則告示,頓時引來了眾人的關注,民間議論紛紛。


    有不少人,都頗為意動。


    畢竟眾人之中,有不少人來自於大離、荊朝、天佑各地,甚是思念家鄉。


    而如今,秦易已平靖蒼元,軍卒和官吏,皆已派遣,無須擔憂回返之後,會出現混亂無序的場麵。


    秦易的仁德,以及臨瞻的吏治,他們還是頗為信賴的,再如何,都不會比原來的王朝差。


    再加上,瞻京之中,並非他們的故土,在這兒,他們沒有房屋,隻能寄人籬下。


    甚至無田無業,沒有安身立命的能力。


    而且此處,擠滿了各地黎庶,若要安居,極其不易。


    更何況,臨瞻傳出的告示中,還寫明了,隻要回返,當地吏員會將無主房屋、田地,進行重新分配。


    若是擁有票據,或者其他證據,也能取回屬於自己的宅邸和田地。


    如此一來,回返之後,便能擁有田地,靠著雙手種地耕田,過上幸福安生的日子。


    因此,居於種種考慮,在告示張貼出來的當天,就有不少人,開始收拾包裹,回返家鄉,朝著原大離、荊朝、天佑等地,迅速回返。


    畢竟蒼元一統,秦易即將成為共主,在瞻京,亦或是其他地方,都能盡享秦易之仁政,那又何必擠在瞻京,作無根之人呢?


    他們也相信,在秦易的統治下,日子,一定會比以往過得更好!


    於是,奔逃到大陸東南側的眾多黎庶,開始有序地朝著西北、正北、東北方向,陸續回返。


    與當初的奔逃不同,這一次,他們再次上路,卻是回返,臉上都帶著歡喜且期盼的笑容。


    隨著人流湧入,眾多城池,開始出現了縷縷人煙。


    象戎之劫所帶來的,千裏無雞鳴的場麵,逐漸改變!


    整個蒼元,開始煥發新的生機!


    ……


    數日緩緩過去,眾多黎庶,不是回到了家鄉,開始了新的生活,就是仍在路上,向著幸福進發。


    他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期盼,都在等著一個消息。


    那就是,秦易的登基大典。


    眾人皆知,帝星臨日之際,很快到來,而那時,便是秦易登基為帝,成為天下共主之日。


    他們一直期盼著這一日。


    哪怕在家鄉,哪怕在路上,也都等待著。


    他們能存活下去,能回返家鄉,這一切,都歸功於秦易。


    所以,他們迫切的希望,秦易能君臨天下,統禦萬民!


    唯有親耳聽到,秦易登基為帝的消息,他們才能徹底放心!


    ……


    時間,如白駒過隙。


    帝星臨日之時,已然到來!


    天色微亮,就有不少人,在大街小巷中奔過,邊走邊喊道,“今日,王爺即將舉行登基大典,普天同慶啊!”


    “帝星臨日,王爺將登基為帝,此乃萬民之幸!”


    “新帝即位,我等即將迎來新天!”


    一聲聲呼喚,讓生機勃勃的清晨,洋溢了濃鬱的喜意!


    眾多百姓,紛紛從屋子、店鋪、客棧中走出,走到街道上,四下觀望。


    聽清之後,眾人禁不住慶賀起來,以至於,猶如新年將至,人人滿臉喜色,歡呼不斷。


    等了許久,終於等來今日!


    往後,將王朝安定,國泰民安!


    瞻京,宮城之中,眾多官員、太監,都頗為忙碌,不斷奔行,為即將到來的登基大典,做著準備。


    最為忙碌的,是禮部官吏,尤其是禮部尚書,其年歲極大,卻仍親力親為,哪怕是樂手的站位,他都要親自安排。


    而昨夜,因為過於激動,他難以入眠。可如今,縱使頂著黑眼圈,他也頗為振奮,絲毫不倦。


    隻因,他身為四朝元老,曆經數任天子,自然知道秦易的可貴,能得其為天子,乃天下之幸。


    功勳卓著,仁義無雙!


    眾多官吏,此刻都身著莊重朝服,趕往宮城。


    此時,第一通鼓,緩緩響起,聲震大地!


    百官當即停步,整理朝服,肅正神色。


    緊接著,是第二通鼓,同樣厚重,響徹四周!


    百官便在宮門外,按照品級排好順序。


    在眾多太監的輔助下,百官排序完畢,皆已站定。


    緊接著,是第三通鼓,聲音厚重,如亙古之音!


    文武百官,當即按照順序,朝著正殿行去。


    以往未能參與早朝的官吏,此刻都得以參加大典,恭迎新帝登基。


    但因人數太多,並非所有官吏都能進入正殿。


    唯有高官貴胄,才能在正殿中,瞻仰新帝的風采。


    而更多的官吏,則站在殿外的空地上,一路往宮門延伸而去。


    數量,多不勝數!


    不論是殿中高官,還是空地上的官吏,全都恭敬而立,靜默不言。


    這莊重的時刻,無人膽敢出聲。


    一切準備就緒,殿中的太監,高聲喊道,“恭迎陛下!”


    頓時,眾多太監如接力般,一個個接連高喊,“恭迎陛下!”“恭迎陛下!”


    一路往外延伸,直至殿外!


    布設於各處的儀仗樂手,開始奏樂,莊重而威嚴的樂曲,響了起來。


    而這時,一道腳步聲,緩緩響起。


    百官盡皆垂首,不敢抬頭看,但他們依然能感覺到,一股攝人的壓迫,驀然傳來!


    天下共主,正邁步行來!


    隻見丹陛上,秦易神色肅穆,氣勢凜然,正拾階而上。他身著袞服,頭戴冕冠,這一身,是天子眾多服飾中,最為尊貴莊嚴的朝服。


    明黃袞服上,有龍、日、月、星辰、山等十二章紋,華貴而莊重。頭頂上的冕冠,則有十二旒,懸垂而下,縱使秦易緩步前行,也未曾晃動。


    在莊重的樂曲中,在百官垂首恭迎中,秦易一步步,走到了正殿,走到了禦台上,也走到了,龍椅之前!


    望著這座兼具貴氣與威嚴的座椅,秦易轉身,緩緩坐下!


    樂曲驟停,尚寶卿疾步走上禦台,將盤中的玉璽,放在了案上。


    禦台下的千刀衛,開始三鳴鞭,每一道鞭聲,清脆震耳。


    殿外,也傳來了轟隆鼓聲。


    待到鳴鞭完畢,鼓聲停歇,一旁的太監,高聲喊道,“叩見新帝!”


    眾多太監,接力高喊,“叩見新帝!”


    殿中百官,紛紛跪下,殿外的官吏,也一同跪地。


    緊接著,文武百官,皆齊聲高喊,“微臣叩見陛下,吾皇萬歲!”


    百官齊呼,如同山呼海嘯!


    端坐於龍椅之上的秦易,輕揮右手,說道,“眾愛卿平身!”


    百官恭敬起身,垂首而立,不敢直視秦易。


    在眾多大臣的身上,巡視而過,秦易定聲說道,“四海安定,王朝一統,朕登臨帝位,開辟新朝,將國號定為大易,年號定為新元,疆域囊括蒼元,天下黎庶,皆乃朕之子民!”


    殿中百官,恭聲說道,“陛下仁政,將福澤萬民!”


    “宣詔!”秦易定聲喝道。


    候在一旁的宣詔官,當即躬身前行,來到案前,跪在西側,打開詔書,高聲奏念,“為聖君者必立後,以承祖廟,建極萬方。名女陸靖儀,臨瞻先帝之女,繼任天子,賢良淑惠,禪位於聖上,宜建長秋,以奉宗廟。是以授皇後璽綬,利在永貞,母儀天下!”


    “名女司綺梅,現任戶部尚書,溫婉端莊,是以冊封為一品貴妃;名女宣淩瑤,穎國公之妹,聰慧淑雅,是以冊封為一品淑妃!”


    “名女顧雨嵐,原大離名將,賢雅英颯,是以冊封為一品賢妃;名女年欣雅,奮勇除戎,秀雅淑德,是以冊封為一品德妃!”


    “定軍侯公忠體國、勠力為民,功績頗大,特賜封國公之位,封號定國公!”


    “大易王朝囊括蒼元,特設立五大軍鎮,是以賜封景勳為定中鎮帥,賜封慕浩壤為禦南鎮帥,賜封孫興棱為安東鎮帥,賜封衡宇為衛西鎮帥,賜封甘子晉為戍北主鎮帥、陳羽為戍北副鎮帥!”


    宣詔官不斷念誦,秦易則端坐於龍椅之上,神色凜然,靜靜聽著。


    他登基為帝,理應大賞。


    除了他所熟知的文武官員,由他親自冊封以外,其餘有功之臣,都由吏部和兵部提名,交於他批閱。


    一切,將論功行賞!


    派往全疆各地的官吏與將領,也將在往後,由吏部和兵部來選取,最終由他來任命。


    之後,他的政令,將會傳達到蒼元的每一個角落!


    任何一處,都是他的領土!


    他將,君臨天下!


    想到這,秦易心中,豪情萬丈!


    就在這時,晨陽升起,一縷陽光,照射在他的身上。


    此刻的秦易,莊重、威嚴,如太陽般刺目!


    他的仁政,將如陽光般,灑向萬民,遍布蒼元,福澤天下!


    寫到這裏,這本書已經圓滿完結了,記得是去年12月開書,到現在還差一個月就滿一年了,一直沒有斷更過,不容易啊。也在這裏,對大家說聲謝謝,感謝大家一路以來的支持,謝謝各位。新書正在籌備中,很快就會再見,到時候會在這裏發個單章,希望大家繼續支持呀。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在下不才,乃當世名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洛河清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洛河清風並收藏在下不才,乃當世名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