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百戶在第二個路田囤堡又被攔住。


    這次腰牌也沒有用。


    “你海陽堡的,跑這麽遠?你要到那去?去幹什麽?”


    “我老家在青州,父親重病,我想回去看望。”肖百戶把想好的說辭說一遍。


    “假條呢?”對方問。


    “。。”肖百戶目瞪口呆,這是什麽玩意?


    “沒有假條?沒假條就回去,要麽我們派人送你回去?”


    “不用不用,我自己回吧。”肖百戶隻好掉頭。


    這會他心裏已經在破口大罵了。


    丁毅他想幹什麽?整個登萊是他的地盤嗎?這是大明皇帝的天下啊。


    他前期以災民身份混進千戶所,眼下居然都無法離開登萊。


    離開都這麽難,想想外麵的人進來又有多難?


    不過這難不住他,丁毅的囤堡都是建在官道等大路口,他就轉走小路。


    於是肖百戶一路上,爬山涉水,專走小路小道,曆經辛苦,用了好幾天才離開山東境內。


    接著一路急奔京城,要向駱養性匯報這邊的情況。


    -----


    11月25日,丁毅用了五天時間,把登萊降兵囤田的十四萬畝田,分了一萬多出去。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現在也不能稱之為降兵了,全是丁毅的囤兵。


    分出去的同時,登萊地區原所有大部份千戶衛所,包括海陽所,大山所,寧津所,尋山後所,百尺崖後所,金山左所,奇山所,王徐前寨所八個千戶所俱分到一千多囤兵,全部變成滿員的千戶所。


    另有兵亂中沒有波及到的夏河前寨所,雄崖所,浮山所等還是朝廷原來的人員,這三所加起來都沒一千人,且俱是老弱病殘,大量的土地在各所千戶副千戶等將領手上。


    這些消息傳出去後,雄崖所,夏河前寨所的軍戶們個個怨聲栽道,狠不能立馬遷到其他所去。


    當然,實際上丁毅的這些兵員大部份不在各所,而是在各囤堡中守著,丁毅是占了各所的編製,不讓朝廷安排人,然後把人分囤各堡,守在登萊各處囤田,兼看守全登萊各路口。


    因為他從全國各地引流災民進來,需要各路口指引他們往登州去。


    11月26日,分完田後,由巡撫衙門往京城上報,因有好多流民和災民到了登萊,為恢複生產,當地想用分田來促進災民們轉為軍戶。


    明朝時,一般農民們是不願意幹軍戶的,現在登萊兩地軍戶缺編太多,朝廷也在研究怎麽辦?


    有人提議把營兵轉軍戶,比如像王衛忠那樣,從旅順或其他地方抽調兵馬過來轉軍戶。


    也有人提議把農民轉軍戶,但怕農民不願意。


    現在有農民願意轉軍戶,自然求之不得,於是朝廷果斷同意。


    這樣丁毅就順理成章,占了各千戶所的編製,同時讓自己在登州的戰兵也等於達到一萬多,且這邊的戰兵,不需要發餉,隻要供吃供穿就行。


    11月26日,丁毅召集登萊地區的人員開會。


    登萊這邊的情況是,丁毅有登州王衛忠駐軍三千人。(兩千原降軍新編進去),八人千戶所各一千多人,加起來就一萬多人,囤田共是十四萬畝,且還在增加。


    今年秋收後,已經實現自給自足,還能支持前方引流災民。


    災民引流開始並不是很好,因為剛剛起步,大半年下來才五六千人。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效果也越來越明顯,僅11月,新到登州的災民就有兩千多人,比前麵幾個月加起來多。


    杜如海把災民們精挑細選,會種田,縫衣,打鐵等有技能的人,被帶到旅順。


    其餘的人就地安排在各囤堡附近,由囤軍們看守。


    災民按戶編,百戶為一堡,原囤軍中選堡長和副堡長各兩名,管理災民。


    每堡災民按勞動力分囤田數,比如有一百個勞力,就囤一千畝。


    每一個勞力有一畝的產出是自己的,其餘九畝要上交。


    這比囤兵們上交的要少,因為很多災民是拖家帶口,不隻是自己要吃,家裏非勞力也要吃。


    五年後會和囤兵一樣,每勞動力分到五畝,上交兩成。


    這樣五年後,相信所有的災民都願意留在登萊。


    分田和囤田的事解決,基本就穩定了囤兵和災民的心。


    然後是賺錢的事。


    登萊這邊的鹽利加青州濟南,現在都是算到旅順的收入。


    丁毅在登萊主要的收入有兩塊,一塊是前期嚴雄帶人查抄的大戶,有幾十萬兩,其中有一半用在他旅順的發餉上麵,一半用在災民引流上。


    另一塊是金礦,銀礦,鐵礦等登萊兩地的礦產。


    這兩地礦產豐富,特別是金礦,登萊兩地都有。


    杜如海在這邊總負責,他手上還有四十多萬兩現銀,加上每月金礦等收入大概折銀兩萬多。


    這點銀子用在登州目前是足夠的。


    這樣的話,糧食,銀子,兵力,丁毅三個問題暫時都沒問題。


    登萊的囤田可以自給自足,還有的多。


    銀子也足夠這邊的開支,因為這邊的囤兵不需要發餉,隻需要用在引流災民上。


    兵力就不用說了,隻要想打仗,隨時能組成一支萬人大軍。


    當下丁毅要求杜如海,在登州城開設匠作局,打造刀槍盾等冷兵器,隨時為擴軍做準備,工匠從濟南找,不能從旅順找,杜如海一一答應。


    至此,登萊兩地已經能算丁毅第二個基地,並在將來,隨著引流的效果擴大,為他源源不斷提供人口資源。


    -------


    話說京城數月前也有大事在發生。


    周延儒當年舉薦溫體仁的時候肯定沒想到,溫體仁一步步走上高位後,還想更進一步。


    1633年1月,溫體仁累升至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他與周延儒一麵打壓丁毅,一麵相互傾紮,3月登州亂平後,崇禎召集諸人談商丁毅事宜,他和周延儒還異口同聲,誇獎丁毅,以至讓崇禎立馬變色,開始考慮調升丁毅的事。


    6月,溫體仁突然發作,因為周延儒在和他交好時,曾私下稱崇禎帝為“羲皇上人”。


    眼下溫體仁急於上台,暗中指使言官陳讚化揭露此事,錦衣衛密探也證明周確實說過這話,周延儒因此下台,溫體仁接任首輔。


    7月,丁毅正在伐日。


    這天,崇禎召集新任首輔溫體仁,等商議大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席卷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刀老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刀老炎並收藏明末之席卷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