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丁毅執意要打遠在南洋的呂宋,好多軍將都不解。


    因為呂宋實在太遠了,大夥實在想不通,打那種地方有什麽好處。


    現在一年下來,除去所有開支之後,還有七百萬白銀押過來,簡直震驚所有人。


    阮文龍嘴角都合不攏:“我們省吃檢用十幾年,現在才存了五百多萬啊。”


    丁毅從崇禎二年到旅順,拚命賺養兵,前十年幾乎沒有存款過一百萬過。


    這五百多萬,都是最近這幾年慢慢存下來的。


    而打個呂宋,居然賺了他們十三年沒存到的錢,難怪眾將士要瘋。


    “這樣的話,今年咱們的收入終於能破千萬了。”丁毅也高興的差點手舞足蹈。


    “當暴兵。”張經破口大叫,幾乎在拍桌子。


    眾武將紛紛點頭,暴兵,暴兵,再暴兵。


    眼下丁毅不缺戰馬,不缺人,不缺糧,就是缺錢。


    崇禎十三年他們盤點過,當年丁毅大員不計,一年賺銀為五百六十二萬兩,糧食一百八十萬石。


    但僅支出的銀子,是四百八十萬兩,全年盈餘八十二萬兩。


    當時丁毅加三鎮兵馬,差不多有十萬,眾將官無人敢開口暴兵。


    暴什麽兵啊,沒錢啊。


    一年才盈於八十二萬。


    當年阮文龍全部存款就三百多萬,更不敢開口。


    這次不一樣了,丁毅存款加上這七百萬,手上足足有一千兩百多萬。


    並且隨著這幾年農民軍越鬧越大,他的人口也越來越多。


    丁毅看著大夥興奮的模樣,當然也挺高興的,他伸手安撫眾人,示意別吵,現場很快安靜下來。


    “這次增兵肯定要增,而且要大增。”


    眾人神色頗動。


    丁毅手揮了揮整個大明的地圖,用手把整個大明加建奴的地方都圈了進去。


    “此次增兵,將為全局考慮,為將來的大兵團,大戰役做準備。”


    雖然他沒明說,但現場已經有人很激動,這就是為將來統一天下做準備。


    丁毅此次增兵改動極大,更是大量移駐,從重心防禦滿清,改為準備進攻。


    原本旅順和皮島各營都是三千人,全部要增到五千。


    皮島現在除了守備兵兩千不動外,隻放步兵六營徐威五千人。(去年徐威從日本輪換回來,代替他的是何良武。)


    徐威將其三千守鐵山,二千守皮島。


    其餘的兵馬,俱到旅順和遼東附近,有部份甚至到大明薊鎮和天津。


    步一營毛信五千人守海州,步二營許必成五千人守蓋州,步三營向懷來五千人守複州,步四營何小車五千人守金州。


    張經騎一師一萬人守北溝城,在蓋州和海州之間練兵。


    袁有才騎二師一萬人在金州和複州之間練兵,駐南關口。


    陳陽騎三師一萬人到天津去,和天津沈世魁部駐一起。


    丁毅親兵出身,這次隨沈世魁攻打赫圖阿拉的葛春和馬濤組建騎四師一萬人,到薊鎮的地盤練騎兵,這兩人都是袁有才和張經騎兵師出來的,也是騎兵中的老軍將了。


    再加步五營肖永秋,步六營毛信,步七營馬躍,步八營許必成,步九營尚可喜,步十營陳有時。


    旅順這邊步兵十個營,達五萬人,騎兵四個師達四萬人,步騎達到九萬,其中征召新兵大概有三萬左右,是曆年最多的一次。


    新的戰兵還是從囤兵中遞升,然後同時組建新的囤兵,形成良性循環。


    一年增這麽多兵,人口和糧食完全沒有問題,戰馬也沒有問題。


    最大的問題是兵甲武器的配備需要時間,且騎兵都選用原來騎馬比較好的老兵轉任。


    因為這幾年丁毅一直要求全軍都會騎兵,步兵們平時也騎馬。


    現在幾年下來,步兵們也是個個騎術嫻熟。


    步兵十營雖然號稱步兵營,真要把馬一騎,個個和騎兵差不多。


    這樣三萬多兵馬一增,第一年的戰馬不算,兵甲裝備,火炮配置等,加上餉銀,最少要兩百萬左右,因為第一年是最花錢的,兵器裝備都是固定投入,明年開始就隻有軍餉和少量的消耗。


    但說增兵容易,做起來難,後繼還有大量工作要做。


    旅順在大增兵的經驗是,新兵先集中訓練五個月,然後分配到各營。


    各營也可能分開,再重組新的步營。


    所以下步各營千總,把總,包括師正副師正級別的都會重新任命。


    這些名單,上半年就要準備好,到時該升的升,該調的調。


    旅順這邊主要是增加步騎。


    而在濟州,丁毅同時征召水師。


    濟州那邊原有黃斌六千步營,水師五營沈誌祥,戰船三十艘,五千水師。


    現在濟州已經有三個造船廠,每年出產五百料以上戰船十五艘,人口更是達到二十五萬。


    沈誌祥手上有兩艘長生號三級戰列艦,一艘長生島造,一艘濟州自己造的。


    濟州造的三級戰列艦比大員的還早,後來采取大員的方式,用流水線批量造,所以最近一兩年不會有三級戰列艦,幾年後會一起暴增。


    丁毅要求濟州未來一年,新練兵馬一萬人。


    這一萬人,上船能當水師,到大明是步兵,騎上馬就是騎兵,簡直是水陸騎三用,要求比較高。


    但濟州條件很好,這邊練騎兵也好,練水師也行,都可以。


    這樣明年濟州的兵馬能達到兩萬以上。


    同時丁毅還派人傳信到大員和呂宋,兩地都要增兵。


    大員趙大山下麵有大員步兵一營仇震泰五千人,大員步兵二營木默五千人(女真蒙聯軍),大員步兵三營阿拉赫五千人(番軍),大員守備營仇震泰三千人。


    水師2營宋飛部,三十艘船五千人駐守大員,擁有三艘長生號三級戰列艦,兩艘荷蘭人的,一艘大員造的。


    呂宋那邊的守將許爾顯下麵有呂宋步兵一營常建剛部五千人,二營郭破石帶當地土著兩千人,其中軍官皆是漢人。


    許爾顯自己的水師四營就駐守呂宋,三十艘戰艦,三千人,同樣是三艘三級戰列艦,兩艘荷蘭造,一艘大員造。


    這樣到明年,呂宋和大員的兵馬為水陸合計三萬三千人。


    另有水師三營西勞經部,四十五艘戰船,七千人,一半駐萊州,一半駐旅順,共兩艘長生號戰列艦,全是旅順長生島造的。


    水師一營阮思青部,三十艘船,五千人,無長生號戰列艦,駐守登州,他的船大部份是商船,主要是用來做生意。


    加上大澳省的三千番兵。


    丁毅在大明的兵馬不算,已經有了步兵八萬多,騎兵四萬,水師兩萬五。


    其中可以用來打天下的(海外各島),有步兵五萬,騎兵四萬。


    考慮到還要留守一部份,真正能動用的兵馬大概在七萬左右。


    看起來,似乎還有點少。


    但沒關係,丁毅在大明還有大量的兵馬,全部可以用來打天下。


    大員那邊,王衛忠在臨清有八千兵馬,徐敷奏在薊鎮是一萬五千兵馬,曹變蛟同樣在薊鎮,有五千兵馬,沈世魁在天津有八千兵馬。


    然後山東境內,楊端領十一營五千人守萊州,陳洪國領十二營五千守昌邑,朱勝領十三營五千人守膠州,方多台的十四營五千人守平度,加上周有根十五營五千守濟南,嚴雄十六營五千守登州,劉國營十七營五千守萊陽。


    登州現在有八個營,共四萬人,事實上原本他沒有這麽多人,各營都是三千左右,需要今年增兵一萬多,到時直接分到各營。


    這樣丁毅在大明那邊有七萬六。


    考慮到這邊也要留兵馬駐守,真正能動用的估計在五萬左右。


    也就是說,將來有十二萬兵馬可以用來打天下。


    這時丁毅想了想:“以後進兵中原,圍剿農民軍也好,對抗建奴也好,都需要大量的騎兵。”


    “在青州組建兩萬騎兵,於山東境內訓練。”


    青州之前就在征當地百姓為兵,用來訓練,這都訓練了一兩年了,前期為節省開支,一直沒成軍。


    現在丁毅決定再組建兩萬騎兵,全部從山東各地的百姓中征召,集中在青州附近訓練,許必成和嚴雄將調過去,分任兩部騎兵的主官。


    這樣到明年後,丁毅的所有兵力加起來,步兵十五萬六,水師兩萬五,騎兵六萬。


    有二十四萬兵馬。


    現場所有軍將聽到這數字,都是倒吸一口冷氣,這真是旅順這麽多年來的最大手筆了。


    曆史增兵最多,肯定也將是花費巨多。


    其中去掉海外和駐守各地的兵馬,最少可以被丁毅用來加入最後大戰的,是八萬步營,六萬騎兵,十四萬。


    聽起來好像有點多,但丁毅覺的還是不夠。


    因為一旦打起下各地,需要派兵駐守。


    但他考慮到滿清入關時兵力還沒他多,都能打下江山,他肯定是有把握的。


    按著滿清的路子學就行。


    有答案在前麵,抄抄都不會嗎?


    可現場其他軍將不這麽認為,馬上有張經提出疑問:“將來咱們要留一份兵力守家,打下各地還要守著。”


    聽到這句,現場大夥很有默契的會心一笑。


    “二十萬兵馬會不會不夠,再征個十萬唄。”


    兄弟們頓時喧鬧起來,紛紛叫著再征個十萬。


    “你們想讓我破產啊?”丁毅沒好氣的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席卷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刀老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刀老炎並收藏明末之席卷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