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密斯的研究成果終於還是在華夏火出圈了。


    嚴格來說,這還是沾了諾貝爾獎的光。


    事情是這樣的,眾所周知,每年十月中旬是諾貝爾獎頒布的日子,今年某衛視節目邀請了一位華夏專家分析今年的幾大諾獎的獲得者。


    這位專家在分析的時候順嘴提了一句史密斯對於N-S方程的解讀。


    無數自媒體人立刻嗅到了熱點。


    因為諾貝爾獎每年十月都成了科技月,對於科技類的獎項,最能給普通人震撼的大概就屬諾獎了。


    但眾所周知,諾貝爾獎不含數學獎,這大概也是史密斯的論文雖然在業界內掀起了風暴,但遲遲沒有引發輿論風暴的原因,而現在機會來了。


    對於自媒體人而言,諾獎沒有數學獎是個很好解決的問題。


    隻要加個“諾獎級成果”便能完美解決問題。


    於是當天的朋友圈,關於史密斯突破性的論文迅速被刷屏了。


    “美國數學家獲得諾獎級成果,看完可能會改變你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又一重大諾獎級成果在自然發布,這次美國人又贏了!”


    “千禧年難題被解決,華夏數學教育路在何方?”


    ……


    是的,也就是一夜的功夫,無數華夏人都認識了一位叫史密斯的美國數學天才,知道了他16歲就被哈佛破格錄取,本科到博士隻用了8年時間,然後憑借優異的成績成為了美國科學院院士跟哈佛大學數學院的教授。


    現在他才36歲,其研究的領域又獲得了重大突破,解決了一個世界性的數學難題,讓全世界的科學家都為之膜拜。順帶著反思一下國內數學教育,在奧林匹克階段拿獎無數,但是到了出成果的階段,卻遠遠不如大洋彼岸的燈塔國。


    幾乎成了套路跟模板,但這種戳中無數家長教育焦慮的文章卻能輕鬆獲得數萬甚至十萬+的閱讀量。


    史密斯也在一夜之間便成了無數人膜拜的對象。


    於是一大早起來,寧為便在朋友圈裏看到無數類似的文章。


    甚至讓這位史密斯同時成了寢室裏被關注的熱點,當然,大多數是無意義的吐槽。


    “這個姓史的這麽牛逼?”


    “能不能有點文化?人家叫史密斯·西斯·弗朗特,史密斯是名字,西斯是中間名,弗朗特才是姓!”


    “艸,老美就是矯情,一個名字搞這麽複雜,不過劉聰,你咋把人家名字記這麽清楚?”


    “寧為告訴我的。”


    “寧為,你啥情況?一大早那麽多電話?”


    ……


    寧為此時很煩。


    一大早他便接到了一個莫名其妙的電話。


    接通後劈頭蓋臉的就問了句:“你在音符視頻上的名字是不是年少有為不自卑?”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當時剛從睡夢中清醒過來的寧為還沒反應過來,就應了句:“是啊?怎麽了?”


    然後對麵就掛了電話。


    緊跟著許多莫名其妙的電話就來了,接通了之後就留下一些莫名其妙的問題。


    “你個傻逼,別用我偶像創作的歌詞做網名。”


    “請問你在本科期間有啥不得了的成就,讓你有臉評價人家國外研究生跟世界大數學家?”


    “江城大學很牛逼嗎?出過諾貝爾獎得主嗎?”


    ……


    這還是溫和的,還有許多上來就罵的。


    寧為果斷的開啟了手機的白名單過濾功能,隻接收通訊錄內的電話,這才屏蔽掉了這些莫名其妙的電話。


    然而微信也成了重災區。


    一早上,已經有數百條請求好友的申請。


    各種申請理由也是千奇百怪且充斥著滿滿的惡意。


    “請問你是傻逼嗎?”


    “江大有你這樣的學生就是恥辱!”


    “你能看懂史密斯先生的論文嗎?”


    ……


    聽了那麽多電話的謾罵,看了這些留言,傻子也能知道問題出在哪裏。


    寧為再次登陸了音符視頻,果然那位視頻主又專門為他開了一期視頻。


    這次視頻主不止是掛了他的評論,還很友善的在視頻中向他隔空喊話:“看了這條評論我當真受教了。原來我一個麥馬大學的數學研究生還不如江城大學的一個本科生。是我膚淺了,所以我想知道這位年少有為不自卑,您在數學領域有哪些高深的研究成果。如果哪位粉絲能幫我問到這位江城大學的大神學霸,不勝感激!”


    顯然因為這條視頻,他被網上人肉了。


    點開評論,果然被人為置頂第一條評論就是關於他的聯係方式。但等寧為再刷新時,這條評論已經沒有了。但毫無疑問,他的聯係方式已經在網絡上曝光了。


    當然,評論區並不都是針對他的謾罵,也有理性的粉絲在給出了不同意見。


    “有誌大大,人肉現在在國內是違法的,交流還是保持理性。”


    這條評論視頻主還專門給了回複。


    “我沒有人肉啊!我隻是希望能跟這位年少有為不自卑做學術上的交流,這違反哪條法律了?”


    這條回複竟然有3000多個點讚。


    寧為很憤怒也很慌亂。


    這是他第一次經曆網暴,之前都是在網絡上聽說而已。


    他也從沒想到過自己兩條針對學術的評論,竟然會被人人肉了出來。


    他甚至完全不記得自己在哪個公開網絡平台上留下過他的手機號碼,但此時這些似乎已經不重要了,因為此時他需要麵對的是結果,他被人肉了。


    ……


    “寧為,你怎麽不說話?”三個正討論得熱火朝天的家夥,把注意力投射到了他身上。


    寧為轉過勉強的笑了笑:“沒事,你們聊著,我在想個問題。”


    是的,寧為沒把自己現在的遭遇告訴室友們,因為他們也解決不了任何實際問題,憑空多三個人擔心完全沒有必要。


    他現在最怕的是這些網絡上的暴力分子,通過他的信息,騷擾他的家人。


    不過好在老寧跟寧媽平時不太上網。


    他似乎也從來沒有在任何網絡平台上留過兩老的任何信息。


    這讓寧為稍稍心安,同時他第一次開始渴望自己的論文能盡快在《自然》上發表,他甚至想給那位主編在發一封郵件,請求對方能幫幫忙,雖然這不太實際。


    然而當他下意識的打開郵箱,看完了那封未讀郵件後,寧為整個人都愣了。


    論文已經通過,《自然》下一期第一版就要刊載?


    一瞬間,所有憤懣的情緒都消失不見。


    那位視頻主說什麽來著?


    想跟他討論數學學術問題?


    那麽,好吧!


    我會滿足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科技之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桶布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桶布丁並收藏科技之錘最新章節